辛志林
(甘肅省武威第十三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中國古代詩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詩歌中的精髓需要讀者經過深入體驗才能感受到。我國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忽視了對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師和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不到位,學習僅停留在表面,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如何合理地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水平成為相關領域教職員工的工作重點之一。
1.重視背誦,輕視品讀
從教學工作人員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國內部分地區(qū)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對于詩歌的背誦能力。因為教學材料當中明確提出了古詩詞背誦的教學目標,這導致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背誦能力的培養(yǎng)。即便是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也是為了背誦而服務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詩歌內容體驗理解不足,無法深刻地體會到詩人所創(chuàng)造出的詩歌意境。但是,無論對詩歌氛圍的體會,還是對詩人情感的理解,都離不開聲情并茂的詩歌朗誦。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被情感充沛的詩歌誦讀所感染,但是自己卻無法真正地參與其中,因此無法獲得詩歌美的感受[1]。
2.重視分析,輕視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關鍵時期。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只著重加強對古詩文內容的講解。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寓意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反而忽視了學生對于詩歌內容最純粹的體驗。此種教學方法雖然使學生記憶了很多詩人生平與詩歌大意,但是脫離了情感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詩歌中所蘊含的最本質的內容。
1.學習興趣不濃厚
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古詩歌的學習沒有充分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古詩詞所處的年代與當前時代相距甚遠,無論語言的使用還是寫作的環(huán)境,都與當今社會有巨大的差異。初中生處于現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每日被海量的信息與資訊包圍著,更加習慣直白的表達方式,對于理解詩歌中婉轉、隱喻等情感表述方式存在較大的困難。
2.學習方式不主動
結合筆者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學習古詩詞之時,學習方式并不主動,僅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學習。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學生更加傾向于在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喪失,除了課堂學習之外,并沒有積極地參與到預習和課后復習當中,因此,對于古詩詞甚至是語文的學習都無法提起興趣,最終陷入了被動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這不利于學生深入地體會詩歌的內涵與深意。
初中語文教師要始終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給予他們充分的引導。教師在課前要優(yōu)化預習和導入環(huán)節(jié)。比如,我國某地區(qū)的初中語文教師會在古詩詞教學中加入故事導入。將詩歌的作者或者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定為故事的主人公。教師根據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將詩歌的內容轉換為故事情節(jié),并展開聯想,為學生編制出精彩的故事。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就采用了故事導入的方式,將杜甫刻畫為一個年近五十的老者,在貧苦的環(huán)境中仍然心懷天下蒼生。在講解完故事之后,學生對于故事本質內涵的理解會更深入,可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創(chuàng)設詩詞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詩歌的內容。比如,我國某地區(qū)的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古詩詞時,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詩歌的情境中。以《木蘭詩》為例,教師在教授這篇詩歌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花木蘭、父母、姐弟、戰(zhàn)友以及皇帝等角色,根據詩歌的情節(jié),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將詩歌設計成一場情景劇。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花木蘭窗前織布、替父從軍、戰(zhàn)場立功以及衣錦還鄉(xiāng)等多個故事情節(jié)。情境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中每一個人物形象的特征,增強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環(huán)境烘托的方法納入詩詞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詩詞中觸景生情的原因,最終達到強化理解的效果。
詩歌的朗誦是體驗詩歌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詩歌學習離不開對古詩詞的誦讀。教師在組織初中古詩詞教學工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從情感上和態(tài)度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引導學生在誦讀時融入自己的情感,站在作者的角度,盡可能地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情感。其次,采用反復誦讀的方式,仔細品味詩歌中蘊含的韻律與節(jié)奏感,體會詩歌創(chuàng)造出的優(yōu)美意境。最后,從語音、語調、節(jié)奏和音量等方面進行調控。比如,五言詩歌采用“二一二”或者“二三”節(jié)奏進行誦讀,七言詩歌采用“二二三”的節(jié)奏進行朗誦。這種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更好地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可以結合平仄的高低起落,體會詩人情緒的起伏。
除了上述三種教學方法外,在初中古詩詞教學工作中,教師還要適當地幫助學生提升審美、道德體驗,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與道德情操。比如,教師可以應用聯想、移情和想象等方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中的社會美、人性美和情感美。以道德體驗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詩歌中所蘊含的道德元素,可以對個體、對社會、對自然環(huán)境產生的傾向進行道德層面評判,感受詩人的個人氣節(jié)、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情感。詩歌中往往有“言外之意”,所以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局限于文本內容,而是需要展開想象,結合詩歌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以及詩人的文風、經歷等多方面的因素,真正地將自己的體驗和詩歌融為一體。
綜上所述,古詩詞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發(fā)展需求,將體驗式教學方法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在教學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以及情感體驗等方面,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以體驗式教學方法深化學生對詩歌的認知,不斷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借助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豐富自己的文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