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這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環(huán)境下提出的一個具體要求。針對高中歷史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關注學生的歷史成績,還應該聚焦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要將具體的素養(yǎng)融入課程當中,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對學生形成培育,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對此,文章首先針對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核心內涵展開分析,然后反思目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不足,以及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積極價值,最后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進步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核心內涵;積極價值;教學策略
從高中課程體系構成來看,歷史課程屬于一門高考科目,需要學生對其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長期以來,歷史課程教學重點都放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教師對理論知識予以講解,然后學生展開背誦記憶,這一過程并未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關注。近些年,課程改革在各級學校中不斷深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成為一個明確要求。對于歷史課程,家國情懷是核心素養(yǎng)之一?;诮逃母镄枨?,就應該關注學生家國情懷培養(yǎng),由此推動歷史教學進步發(fā)展。
一、 家國情懷的內涵
家國情懷,在歷史長河中傳承數千年,是對家庭與國家的一體化認識,涵蓋愛家、愛國等豐富內容。“國”是國家,這是“大家”。“家”是家庭,這是“小家”。家國情懷,需要充分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形成情感上的認同。所謂家國情懷,主要所指就是愛人愛家愛國,將自身的情感寄托于家庭與國家之上,并且形成一定的精神追求,形成具體的理念意識。家國情懷的發(fā)展始終與很多傳統文化相融合,直到現在,家國情懷已經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一種積極優(yōu)秀的思想。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家國情懷有不同的體現,內涵側重也有不同。從教育教學來講,應該對此充分認識,理解到其中內涵要點,將其和教學活動充分結合,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所以,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對此形成理解,通過合理的方法手段革新歷史教學。
二、 高中歷史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積極價值
在歷史教學中針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是課程改革與時代發(fā)展的宏觀環(huán)境下所應該關注的具體要求。而落實這方面的教育工作,應具備積極的價值。
第一,可以提高學生個人修養(yǎng)。家國情懷,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不論是哪一個層面,都和個人修養(yǎng)具有緊密關系。家國情懷本身也涵蓋了家庭,而家庭是由個體組成。在這之中,通過家國情懷的培育,可以讓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第二,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熱愛祖國,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學生會受到很多外來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這可能會動搖學生思想意識并弱化學生的愛國熱情。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歷史教學滲透家國情懷,促進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引導學生愛國情感的形成和提升。
第三,可以推動歷史教學內容充實。在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內容局限的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家國情懷培養(yǎng)方面,其他方面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過度關注書本教材,對書本之外的內容缺少拓展,這樣也會限制學生歷史知識積累和歷史認知水平。通過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在教學中拓展書本外的內容,這樣可以讓歷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
第四,可以推動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從教育宏觀趨勢來講,教學改革是目前應該關注的要點,高中歷史也不例外,即使面對高考升學的壓力,也需要從改革要求出發(fā),重新構建歷史教學的課堂模式。而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就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實現創(chuàng)新構建,如此一來,正好契合了教學改革的要求,這樣便可以更好地推動歷史教學改革的進步,取得切實成效。
三、 高中歷史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所存在的問題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而言,需要認識到家國情懷是中學歷史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部分。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又是當前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明確要求。然而從歷史教學的具體開展來看,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
第一,重視程度不足,未能有效融入家國情懷。從當前實際來講,雖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已經普遍推廣開來,但是卻有部分教師依然沒有引起重視。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來講,由于高考的壓力,因此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將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講解上,未能將核心素養(yǎng)培育融入進來。針對高中歷史課程而言,這樣的情況也存在,這樣自然也就沒能將家國情懷融入進來,難以對學生實現培育。
第二,教學內容淡薄,難以支撐家國情懷。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需要有具體且充實的內容作為支撐,從中將家國情懷挖掘出來,引導學生認識理解。不過從目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開展來講,不少教師并未關注到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充實,教學活動內容主要是以書本教材為主。然而,書本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有限,從中挖掘家國情懷也有一定的限制,這樣就會限制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于這些問題,歷史教師需要形成認識,對教學內容予以充實,對家國情懷形成有效的支撐,讓教學活動更加扎實。
第三,教學形式局限,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對學生展開家國情懷培養(yǎng),還應該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因為從學習活動來說,學生是其中的主體,如果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沒有發(fā)揮出來,那么就難以對家國情懷形成有效認識。而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就需要注意到教學方法的趣味化構建,以有趣的手段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不過,在當前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方法較為單一,還是局限于傳統的理論講解當中,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積極參與的熱情,進而難以對家國情懷形成有效認識。
四、 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具體教學方法
要對高中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作為歷史教師,需要自身對家國情懷的內涵形成認識理解,然后從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著手,合理優(yōu)化歷史教學,將家國情懷融入歷史課堂之中。
(一)加強重視優(yōu)化設計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以教學設計為先導。也就是通過教學設計形成具體的教學方案,然后在課堂上依照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那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應該將其融入設計當中,這樣在課堂上依照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執(zhí)行教學,才能對學生實現有效培養(yǎng)。具體來說,教學設計滲透家國情懷,需要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家國情懷。針對目前存在的教學內容拓展不足的問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要從課本內容出發(fā),立足家國情懷,從課外引入相關的素材。比如,探究活動課“中國民生百年變遷”,就可以從當前現實生活出發(fā),引入“新四大發(fā)明”,從高鐵、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共享出行這些方面出發(fā),拓展相應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發(fā)展,從中引申出國家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點燃學生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面,對教學流程予以優(yōu)化,在傳統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實踐性環(huán)節(jié),針對家庭、國家等主題展開討論,深化學生對家庭和國家的認識,推動其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形成發(fā)展。
(二)構建趣味教學
歷史課程通常是以理論化的知識講解為主,因此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不高,顯得興趣缺乏。而要讓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實現發(fā)展,就必須要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之中。因此,通過一些趣味化的手段來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的開展,讓學生可以在趣味化的環(huán)境中對家國情懷形成體驗感悟。比如在講授選修一《王安石變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補充說明宋神宗時期,出于富國強兵的目的,王安石提出了變法改革的理念,希望可以振興國家。如此,在教學中就可以構建起情境表演游戲,將王安石變法的過程,構建成一個小劇場故事,讓學生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展開表演,更好地體驗這段歷史。從表演中,學生就能感受到王安石身上的愛國熱情。其次,可以進一步對多媒體手段進行利用,構建起“音畫同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形成更深的體驗。比如在課堂上,可以播放國慶閱兵儀式,震撼雄壯的閱兵畫面配上激昂人心的音樂,這樣可以很自然地點燃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
(三)適時設置課堂討論
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不能局限于單純的引導,還需要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對家國情懷形成更深的認識。從教學的角度講,可以從當前社會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話題,在課堂上構建起討論活動或是辯論會,讓學生圍繞這些主題,引導學生對家國情懷形成更深的認識。比如在2020年疫情期間,出于國家大局考慮,許多醫(yī)護和其他工作人員暫時割舍了家庭,成為最美的逆行者。在課堂上,通過這些素材來設置討論話題:醫(yī)生與護士舍小家為大家,實際上是保護了誰?如果你是他們的家人,是否會支持他們到一線抗疫?引導學生針對這些話題進行討論,思考“小家”與“大家”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些逆行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家國情懷。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其他角度或是素材出發(fā),構建起不同的討論活動,將家國情懷融入其中,在討論中增強學生的認識理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奔覈閼咽菤v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核心素養(yǎng),其核心思想是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尤其對于民族地區(qū)的高中歷史教育而言,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進一步引導各民族學生對祖國和中華民族自信、自強、自豪的強烈認同感。雖然我們都很普通平凡,但絕不自甘平庸。深處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堅信:打鐵還需自身硬,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只要每個人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拼搏,我們一定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劉志明.家國情懷素養(yǎng)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6):4-5.
[2]鐘福堂.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19,63(3):102-103.
[3]楊新華.淺談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9(5):44-45.
[4]何亞波.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9):175.
[5]劉向陽.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9(33).
作者簡介:
馬福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