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參考答案】
1.(1)大約(2)睡覺、眠、臥2.(1)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犬牙)那樣相互交錯(參差不齊)(2)想到(考慮)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3.(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心樂之”也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4.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月光的皎潔(清澈透明)。句中沒有寫“月 ”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