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香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游戲是作為幼兒探索世界的最主要方式,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教學地位,而其中的民間游戲不僅趣味十足,還蘊含著人類豐富的智慧與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擁有巨大的教學價值和潛力。本文主要從應用價值和策略兩方面,對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教育活動?應用策略
引言
民間游戲指的就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摸索出的、符合幼兒客觀條件和認知規(guī)律的娛樂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民間游戲普遍取材簡單、隨意,能夠有效開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幼兒能夠接受和認可的基礎上,對幼兒的體能、語言等進行訓練和提升,同時還能夠通過游戲規(guī)則、游戲形式等,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合作能力等,讓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因此,如何將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就成為幼兒園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1.加強幼兒的傳統(tǒng)文化認知
民間游戲是經過時間淘汰之后留下來的精華部分,因此大多具備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底蘊,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幫助教師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帶領幼兒深刻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有效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促使幼兒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
2.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成長
幼兒普遍具有非常旺盛的精力,活潑又好動,而民間游戲又具有比較強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參與興趣,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在教育活動中通過開展民間游戲,對幼兒的身體素質、體能等進行訓練,讓幼兒在歡樂游戲的愉悅氛圍中,掌握各種的基本動作和技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健康的體魄,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3.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目前的社會現狀下,大部分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普遍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不懂得分享與合作,非常不利于幼兒在今后的健康成長。而民間游戲的有效開展,大多需要幼兒進行互相合作與配合才能完成,從而能夠有效加強幼兒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為幼兒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1.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首先,是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幼兒時期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可以通過聽、看、模仿等途徑,獲取有用的語言信息,并結合實際生活環(huán)境,對其進行靈活的創(chuàng)新運用,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和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幼兒園教師則可以利用民間游戲中蘊含的豐富語言知識與信息,結合朗朗上口的趣味童謠鍛煉幼兒的語言節(jié)奏感,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幼兒園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目的是開發(fā)幼兒的智力,然而由于幼兒思維水平的限制,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缺乏正確的認知和學習的興趣。為此,幼兒園教師則可以借助趣味化的民間游戲,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過程中,讓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基本的數學思維。
最后,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利用多樣化的民間游戲開展形式,增加幼兒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跑、跳等動作,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同時提高幼兒的身體機能,為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老鷹捉小雞”“一二三,木頭人”等民間游戲,既增加了幼兒的運動量,鍛煉了幼兒的反應能力,又能夠在奔跑的過程中鍛煉幼兒的腿部肌肉。
2.民間游戲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應用
許多民間游戲不僅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和藝術欣賞價值,往往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借助民間游戲中的文化元素,組織幼兒開展主題活動,在鍛煉幼兒身體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向幼兒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例如,教師不僅可以利用《賽龍舟》的故事,向幼兒講解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意義,以及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由來等,并借助龍舟比賽的表演視頻,帶領幼兒進行藝術欣賞,有效增加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可以鼓勵幼兒通過動手實踐,對自己心目中龍舟進行大膽想象和個性化設計,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三、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應用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能僅限于教學課堂上,而是應該秉持“一日活動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將教育教學滲透到幼兒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诖耍變簣@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穿插進幼兒的生活活動中,起到銜接和過渡的作用,從而有效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例如,入園初期,幼兒在新環(huán)境中容易不安和焦慮,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溫馨、和諧的民間游戲,如七巧板、翻花繩等,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同時,鍛煉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又如,在離園期間,部分家長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在第一時間接走幼兒,為了防止幼兒出現緊張、焦躁的消極情緒,教師可以在此期間組織幼兒開展一些集體性的民間游戲,如跳大繩、老鷹捉小雞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個時間段,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提升。
四、民間游戲在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的應用
課程改革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提倡幼兒園教師通過開展具有層次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的區(qū)域活動,來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為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融入其中,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如傳統(tǒng)的智力游戲、手工游戲等,使區(qū)域活動更具趣味性,既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發(fā)育,強化幼兒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又能夠鍛煉幼兒的意志品質,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等,從而全面促進幼兒的綜合發(fā)展。
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游戲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蘊,是幼兒園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資源,不僅能夠通過游戲活動加強幼兒的交流、溝通與合作,還能夠利用游戲形式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語言能力,鍛煉幼兒的體能,讓幼兒在歡樂的游戲情境中,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淑麗.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00.
[2]林艷.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0.
[3]劉燕.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21-22.
[4]呂淑金.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