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美
【摘要】 情境教學法是目前高中學科教學的主要范式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教師在了解學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內容,運用主題情境,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具體情景,培育關鍵能力,提升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提升知識認知的同時實現正確情態(tài)、態(tài)度和價值認同的方法。而政治認同是對具體情境下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成果的認可與擁護,并在自我實踐中逐漸產生政治熱情和參與意識的。綜合分析這兩年的政治高考題,命題者把培養(yǎng)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作為命題的要求,由偏重能力考查轉變?yōu)榭紲y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面向廣闊的社會,考查學生政治課理論的靈活運用,情境問題的分析和處理現實問題的技能。2017年新課標指出,“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 高中學生 政治認同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2-079-010
因此,在教學中加強政治認同培育,只是著重于在政治知識的傳授難以取得實質成效的,基于此,筆者嘗試運用情境教學法來培育學生的思想政治課政治認同素養(yǎng),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本人在應用情境教學法來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的一些方法。
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情感共鳴
貼近高中生實際的情境,容易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共鳴,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加強對有關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因此教師構設教學情境,應善于從學生的周圍環(huán)境及學生關注的社會事件中構想,發(fā)掘出有關的教學資料。同時,充分了解學情,結合高中生的身心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契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案例情境,打通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之間的橋梁,設置好理論認知與素養(yǎng)培育之間的超鏈接。例如《文化生活》“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一課,教師可以播放恩平廣播電視臺制作的旅港鄉(xiāng)親、慈善家吳年樂先生的視頻資料,吳年樂先生,堅持作公益,建設學校,興辦慈善,多年以來,在僑鄉(xiāng)恩平出資已在3700萬港幣以上,是恩平有史以來個人捐資辦學最多的一位,在當地可謂德高望重,家喻戶曉啊。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樂叔愛國愛鄉(xiāng)、樂善好施、無私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情感共鳴,同時學生講述身邊耳聞目睹的捐資助學故事,進一步深化對僑鄉(xiāng)愛國主義精神的認識,明確這種激勵眾多海內外鄉(xiāng)親的僑鄉(xiāng)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體現出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共識。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如何愛國的問題,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激發(fā)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強烈政治認同。
二、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凸顯問題意識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學習不是接力比賽,由教師把接力棒簡單地轉移或傳遞給學生,就算完成了;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會自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從這一角度來說,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形成,是學生自主建構的結果,是學生主體探究、思考、判斷、體驗后,激發(fā)出的情感價值認同。因此,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針對情境的問題應準確指向并能帶動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與啟發(fā)性。例如,案例情境2018年江門市新會區(qū)睦洲鎮(zhèn)某村主任把持基層政權,侵吞集體資產案,在學習“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的內容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選民,“拿錢投票”的做法可取嗎?遇到“脅迫投票”時你怎么辦?同樣案例情境,在學習“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一課時,又可以設計問題:解決案例中出現的現象,政府應如何做?結合案例情境,學生可能會提出對“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的質疑,教師要敢于正視問題,靈活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鼓勵大家質疑,組織高中生們在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科學分析相關疑問,弄清問題本質,最終解決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同。
三、密切聯系時政熱點,彰顯課程時效特點
強調教學情境的時效性,是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緊扣教學內容,圍繞學科內容生成情境,與要與當前發(fā)生的國家時政熱點密切聯系。教師在學科視野上,應秉承開放性原則,既深挖教材的理論知識點,亦要博覽時政熱點,使三尺教臺,容納日新月異的國事天下事。譬如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強烈的時政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也應該注意觀點的時效性與背景材料的新鮮。例如供給側改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精準扶貧,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兩個一百年”,打黑除惡,孟晚舟事件,中美貿易戰(zhàn),等等。政治教師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準確把握當前政治形勢,善于運用當下的社會大事、時政信息,構建情境,巧妙設疑,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我國發(fā)展中出現的新挑戰(zhàn)、新問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教材觀點來觀察、辨析、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指向性,做到真真正正地用心去弄懂、真真切切地從內心去相信、確確實實地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
總之,應用教學情境法來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意味著思想政治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內的學習,還要與課外的時政熱點聯系在一起,通過熱點新聞的適度挖掘與合理利用,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滲透于鮮活的案例中,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使知識目標得以鞏固,讓高中生們去情境體驗中思考,把課本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度理解,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把課堂教學導向深度,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與學的實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李勤.政治認同教育:思想政治課的應有擔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1):14-15.
[2]邱嘉琰.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培養(yǎng)政治認同素養(yǎng)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14):131-133.
[3]李燕,吳麗娟.講好中國故事培養(yǎng)政治認同[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08):46-47.
[4]黃萬強.高中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調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08):91-94.
[5]方旭光.政治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取向[J].思想理論教育;2006.1.
[6]劉楨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現狀及改進對策[D].黃岡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