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偉
摘 要:教學改革思想的全面落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取得豐碩的成果,保證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強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完善,同時重視閱讀教學過程,通過閱讀教學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成效。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積極將思維導圖模式應用于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保證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形成完善的學習思維。因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以思維導圖為基礎提升小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在閱讀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會完善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的基本方式,此外有助于教師在閱讀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中完成高效的閱讀學習,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強,通過思維導圖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閱讀學習完善思維。
一、融合信息技術與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信息技術具有涵蓋范圍廣闊的特點,優(yōu)質的圖片和視頻也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保證學生形成閱讀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與思維導圖的融合下全面理解閱讀學習內容,通過思維導圖與閱讀融合,保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增強[1]。
例如:在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在學生腦海中孩子與媽媽是從小生活在一起的人,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小蝌蚪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理解小蝌蚪向青蛙演變的不同階段,通過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隨后,教師讓學生完成文章的閱讀,會改變學生硬性完成閱讀、硬性理解文章的弊端,通過思維導圖與閱讀的融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增強。最后,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中動態(tài)展示蝌蚪像青蛙的演變,同時通過信息技術展示課文的動畫版,以視頻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實現(xiàn)對閱讀文章的進一步理解,會保證學生閱讀學習總體成效的提升。
二、融合教學情境與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情境的設置會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融合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通過閱讀與思維導圖的融合、與教學情境的融合,讓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的基本方向,節(jié)約學生的閱讀學習時間,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2]。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導游”教學情境,實現(xiàn)教學情境、思維導圖、閱讀教學的融合。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閱讀文章,將文章的主要描寫方式、主要描寫內容進行提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向其他同學和教師介紹課文中的主要內容,以此方式讓學生找到文章的主干脈絡,指引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通過小導游的展示一一回顧,保證學生由淺至深完成文章學習,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效。小導游的逐一介紹形成了思維導圖,教學情境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提升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教學成效。
三、優(yōu)化指導完善思維導圖,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要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細化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內,教師的指導會讓學生掌握優(yōu)秀的閱讀學習方法,教師通過有效的指導方式,為學生勾勒出大體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重點內容,會保證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的本質方向,通過閱讀課堂教學的思維導圖指引,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3]。
例如:在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通過默讀、朗讀、精讀等不同方式完成文章閱讀,通過不同方法細細體味文章,通過思維導圖介紹不同的閱讀方法,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為學生播放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建環(huán)境、提供方法,會保證學生高效完成文章內容的探索,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嘗試方法,保證學生閱讀學習實效性的提升。教師的指引可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加清晰方向,找到正確的閱讀方式。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閱讀教學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保證學生情感感悟的增強,讓學生在閱讀課堂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成效,保證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提升積極性和有效性,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使學生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但是,教師仍然要探索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點,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秀的平臺和空間,保證學生形成終身閱讀意識。
參考文獻
[1]董阿萍.鞏固基礎提升能力構建體系——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6):52-53.
[2]楊娟玉,沈書凝.讓思維可視——閱讀教學中落實思維發(fā)展的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20(01):34-38.
[3]聶尚花.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學本課堂”中運用的優(yōu)勢及不足[J].教育革新,201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