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雁
【摘 要】目的:觀察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應用中醫(yī)治療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2例:未行中醫(yī)治療)與實驗組(32例:行中醫(yī)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血糖控制有效率、血壓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醫(yī)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醫(yī);治療;糖尿病;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013-0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Methods:64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are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ll the patients a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2 cases: not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2 c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diabetes; hypertension
糖尿病與中醫(yī)“消渴”病證相似,高血壓與中醫(yī)“眩暈”、“頭痛”等病證相似,糖尿病與高血壓據我國衛(wèi)生部門統(tǒng)計屬于臨床常見慢性疾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及時開展有效治療,對保護腦、心、腎等重要靶器官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為論證中醫(yī)治療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治療中的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對照組32例西醫(yī)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與實驗組32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16例,女16例,年齡在42歲至75歲,中位年齡為(63.12±1.12)歲,病程在2年至7年,平均病程(4.14±0.12)年。對照組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18例,女14例,年齡在40歲至77歲,中位年齡為(63.11±1.11)歲,病程在2年至7年,平均病程(4.11±0.1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三項指標經統(tǒng)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值超過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糖尿病、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確診。(2)患者均參與本次研究前2周未私自用藥。排除標準:(1)排除非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首發(fā)入院患者或參與本次研究前私自用藥患者。(2)排除合并消化系統(tǒng)臟器功能異常或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功能異?;颊?/p>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二甲雙胍、替米沙坦以及硝苯地平治療,二甲雙胍片患者每日給藥三次,每次口服0.5g。替米沙坦每日給藥一次,每次口服給藥40mg。硝苯地平每日給藥1次,每次口服給藥2.5mg。持續(xù)給藥兩周為一個療程。
1.3.2 實驗組 醫(yī)師結合患者臨床癥狀中醫(yī)辨證論證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持續(xù)用藥3個月后血糖、血壓控制情況,若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3.1mmol/L-6.1mmol/L則表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若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則表示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據,(%)表示的數據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持續(xù)給藥3個月后血糖、血壓控制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有30例(93.75%)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對照組有25例(78.13%)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兩組患者血糖有效控制率經χ2檢驗5.718,P<0.05。實驗組有31例(96.88%)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對照組有24例(75.00%)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兩組患者血壓有效控制率經χ2檢驗5.725,P<0.05。
3 討論
中醫(yī)認為“消渴”患者早期病機為陰虛燥熱,熱可傷陰,隨著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可逐漸損傷人體陰液,以致陰陽兩虛,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腎臟虧虛則影響肝臟功能的發(fā)揮,導致肝腎陰虛,繼而影響機體津液輸布,水飲聚久化濕,濕凝成痰,痰隨氣動,上擾清空,可致使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等癥狀,因此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現(xiàn)頭暈、頭痛癥狀[2]。辯證論治是中醫(yī)治療的重要原則之一,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個人體質不同、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不同,即使均經臨床診斷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臨床癥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3]。
本次研究顯示應用中醫(yī)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持續(xù)用藥3個月后血壓有效控制率為96.88%,血糖有效控制率為93.75%,血壓有效控制率與血糖有效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yī)治療,醫(yī)師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借助不同處方實施對癥治療,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胡文龍.探討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3):12355.
[2]孫寧軍.中醫(yī)治療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中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7):22.
[3]張燕,王玉平.探討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