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煒杰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的救治處理及臨床預后。方法 選取9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分析患者的救治處理方法及預后情況。結果 經(jīng)治療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為12.22%;33例患者遠期恢復理想, 占比為36.67%;28例患者中度殘疾, 占比為31.11%;18例患者重度殘疾, 占比為20.00%。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況良好。結論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救治, 需遵循優(yōu)先處理優(yōu)先處置致命傷的原則, 在處理致命傷后, 即可對骨折進行復位治療或與開顱手術同期進行骨折復位治療。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四肢骨折;救治方法;休克;致命原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32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 人們發(fā)生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等風險也在不斷提升, 隨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增多[1-3]。相較于單純四肢骨折患者或單純重型顱腦損傷患者, 此類患者的病情更為復雜, 致命性損傷較多, 患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處于較高水平。本次研究對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展開回顧性分析, 通過探討此類患者的救治處理方法和預后, 以幫助提升搶救此類患者的成功率, 從而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63例, 女27例;年齡18~71歲, 平均年齡(41.32±9.90)歲;其中交通事故66例, 高處墜落18例, 其他原因6例;送至住院時GCS評分:<6分患者9例, 6~8分患者81例;顱腦損傷類型:顱內(nèi)血腫22例, 顱骨骨折并硬膜外(下)血腫15例, 顱骨骨折并腦脊液漏2例, 腦挫裂傷49例, 原發(fā)腦干傷2例;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44例, 閉合性骨折46例;其中脛腓骨骨折31例, 股骨骨折26例, 脛腓骨合并股骨骨折13例, 尺橈骨骨折6例, 肱骨骨折14例。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患者資料保存完整, 且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在本院接受完整的治療過程。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凝血功能障礙;③主要器官、組織器質(zhì)性損傷。
1. 3 方法
1. 3. 1 顱腦損傷的治療 所有患者均給予補液、供氧、生命體征監(jiān)測, 符合手術指征的49例患者立即行開顱手術治療, 去除血腫, 行去骨瓣減壓。其余41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療。
1. 3. 2 骨折的治療 46例患者早期(1周內(nèi))行骨折內(nèi)固定術治療, 其中36例患者開顱手術與骨折切開復位手術同期進行, 10例患者于1周內(nèi)骨折復位治療。上肢骨折患者先行小夾板或石膏固定;下肢長管骨折患者, 先行抬高置于托馬斯架上, 予以牽引復位。另44例患者在早期(1周內(nèi))依據(jù)患者病情發(fā)展程度予以患者牽引、石膏固定處置, 擇期(8~22 d)行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治療, 其中, 尺橈骨骨折采取克氏針、普通鋼板固定治療;股骨骨折采取梅花針或角翼鋼板固定治療, 脛腓骨骨折采取雙矩針, 普通鋼板固定治療, 肱骨骨折采取骨圓針和普通鋼板固定治療。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預后情況及骨折預后情況, 患者預后分為死亡、遠期恢復理想、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死亡:患者死亡;遠期恢復理想:生活可自理, 能夠從事一般性體力勞動;中度殘疾:存在不同程度智力、言語、記憶力、運動、生活能力、自身感覺等功能障礙, 具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重度殘疾:存在嚴重的智力減退, 重度偏癱、截癱, 需有專人護理和陪護, 生活自理能力喪失[4]。骨折預后效果判定參考文獻[5]分為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預后情況良好。
2 結果
2. 1 預后情況分析 經(jīng)治療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為12.22%;33例患者遠期恢復理想, 占比為36.67%;28例患者中度殘疾, 占比為31.11%;18例患者重度殘疾, 占比為20.00%。見表1。
2. 2 骨折預后情況分析 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況良好。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因交通事故和高層建筑墜落導致的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數(shù)量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 既往是優(yōu)先救治處理顱腦損傷, 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再對骨折進行救治處理[6-10]。但是不斷有報道指出, 該救治理念導致患者骨折端大量骨痂生長, 從而錯過了最佳的骨折復位及治療時機, 雖然患者生命得以保全, 但致殘率極高,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1-13]。近年來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 強調(diào)骨折早期復位的理念得以被重視, 在本次研究中對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診治經(jīng)驗進行總結, 結果顯示:經(jīng)治療后, 9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死亡, 占比為12.22%;33例患者遠期恢復理想, 占比為36.67%;28例患者中度殘疾, 占比為31.11%;18例患者重度殘疾, 占比為20.00%。79例存活患者中, 5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 74例患者骨折愈合情況良好。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危急的致命性因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①因顱腦損傷所致, 顱腦形成血腫, 發(fā)生窒息、缺血、缺氧等, 進一步引起腦細胞大面積壞死;②四肢長骨骨折會出現(xiàn)大量失血, 繼而發(fā)生失血性休克。手術時機的選擇上仍存在一定爭議, 但隨著重癥監(jiān)護室(ICU)的建立, 搶救、復蘇技術的提升,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在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問題處理后, 可立即與骨科醫(yī)師會診, 對骨折行復位固定治療或與開顱手術同期進行[14-19]。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在護理管理上, 腦外科與骨科應共同管理, 協(xié)作患者的治療與護理。
綜上所述,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救治, 需遵循優(yōu)先處理優(yōu)先處置致命傷的原則, 在處理致命傷后, 即可對骨折進行復位治療或與開顱手術同期進行骨折復位治療。
參考文獻
[1] 羅東, 駱永鋒, 吳俊. 骨科損傷控制技術在重型顱腦外傷合并四肢多發(fā)性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9, 26(5):37-38.
[2] 張源, 王廣輝, 張澤立, 等. 損害控制外科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多發(fā)四肢骨折的療效.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7, 33(11):1037.
[3] 胡海華. 微創(chuàng)經(jīng)皮鎖定加壓鋼板內(nèi)固定在治療四肢骨折中的臨床價值.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 14(z2):287-289.
[4] 陳鵬, 胡偉文, 李楊, 等. 骨科損傷控制救治對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謝和炎癥反應的影響.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9, 38(5):2415-2419.
[5] 孫敬偉. 影響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臨床因素分析. 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6.
[6] 王清海, 王彥平, 馮彥清. 216例合并中重度顱腦損傷的四肢骨折分析. 寧夏醫(yī)學雜志, 2014, 36(10):928-929.
[7] 陳國永, 陳學華, 馮偉文, 等. 高鈉血癥影響重型顱腦損傷預后的臨床分析及處理.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2, 19(7):1120-1121.
[8] 張澤立, 黃齊兵, 張源, 等. 損傷控制骨科技術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骨折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9, 99(48):3797-3802.
[9] 蘇世瓊.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臨床分析. 鄭州大學, 2019.
[10] 段世博, 劉永杰, 王志峰, 等. 合并顱腦損傷的四肢骨折愈合時間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8, 28(12):37-38.
[11] 趙曉龍. 早期手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重型顱腦損傷57例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2(4):368-369.
[12] 張利.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多發(fā)骨折的應用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1):224-225.
[13] 宋進良, 黃明輝, 趙愛玲, 等.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四肢長骨骨折外科手術時機的研究與分析.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5(21):149-151.
[14] Jiang X, Suo L, Liu LJ, et al. Investigation on operation timing of limb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children.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2014, 27(6):486.
[15] Dai XP, Liu ZQ, Zhan T, et al. Dependability analysis of hyperglycosemia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1(16):1907-1909.
[16] Turki AT, Rashidi-Alavijeh J, Dürig J,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spergillosis: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T-LG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17(1):797.
[17] Liang YH, Mai JW, Li LF. Treatment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bined with transtentorial hernia in childre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4, 7(6):380-384.
[18] Gel'Man IE, Fraerman AP. Craniomaxillary fixation in maxillary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tomatologiia, 1977, 56(5):81-82.
[19] Schmitt R, Jensen N, Braun G. Therapeutic challenges in severe combined craniocerebral and thoracic trauma. Anasthesiologie und Intensivmedizin, 2011, 52(4):299-304.
[收稿日期: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