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鹛?,聶盼?/p>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洛陽 471003)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常見類型,約占NHL的33.0%,發(fā)病率較高。研究發(fā)現(xiàn),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主要由原發(fā)淋巴結或原發(fā)結外病變所致,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出現(xiàn)結外病變侵犯,累及其他器官,預后較差[1]。GDP化療是目前治療NHL患者的標準化治療方案,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但部分患者存在腫瘤復發(fā)風險。利妥昔單抗是一種單克隆抗體藥,常用于復發(fā)性或耐藥性中央型淋巴瘤、NHL治療,取得良好療效。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 1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4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GDP化療方案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4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42例)與對照組(42例)。觀察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40~87歲,平均(63.86±9.22)歲;腫塊直徑3.5~9.5 cm,平均(6.35±1.23) cm;合并癥為高血壓11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男18例,女24例;年齡42~85歲,平均(62.54±8.78)歲;腫塊直徑3.2~9.8 cm,平均(6.78±1.45)cm;合并癥為高血壓10例,糖尿病 8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兩組性別、年齡、腫塊直徑、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與治療指南》[2]相關診斷標準,并經(jīng)臨床確診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②預計生存期>3個月;③積極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相關治療;②其他惡性腫瘤;③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傷;④利妥昔單抗、GDP化療藥物禁忌;⑤治療依從性差;⑥近期接受相關治療;⑦同期參與其他研究。
1.3 治療方法
1.3.1基礎治療 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對癥治療,化療時常規(guī)行保護胃黏膜、保肝、止吐等支持治療。
1.3.2對照組 接受GDP化療方案治療。吉西他濱(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04)靜脈滴注,劑量為1 000 mg·m-2,第1、8天;順鉑(云南生物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888)靜脈滴注,劑量為75 mg,第1天;地塞米松(遂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255)靜脈滴注,劑量為40 mg·m-2,第1~4天。21 d為1個周期,持續(xù)化療2個周期。
1.3.3觀察組 GDP化療基礎上加用利妥昔單抗(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19),靜脈滴注,劑量為375 mg·m-2,每個化療周期第1天使用,滴速控制為50 mg·h-1,共治療2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1.4.1臨床療效 療效評估標準:(1)完全緩解,即腫瘤消失,維持>4周;(2)部分緩解,即腫瘤最大徑和減小>30%,維持>4周,未出現(xiàn)新病灶;(3)穩(wěn)定,即腫瘤最大直徑和減小≤30%或升高<20%;(4)進展或惡化,即腫瘤最大徑和升高≥20%。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計入總有效。
1.4.2炎癥指標 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高速離心取血清,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1.4.3不良反應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
1.4.4隨訪3 a,記錄中位生存期(累積生存率達50%時對應生存時間)。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完全緩解14例,部分緩解20例,穩(wěn)定5例,進展3例;對照組完全緩解10例,部分緩解15例,穩(wěn)定11例,進展6例。觀察組總有效率[80.95%(34/42)]高于對照組[59.52%(25/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13,P=0.032)。
2.2 炎癥指標治療前,兩組血清TNF-α、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2個周期后,兩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2.3 不良反應兩組中性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2.4 中位生存期隨訪3 a,觀察組中位生存期為34.8個月,長于對照組的28.8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對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主要采取化療方案治療。GDP化療是臨床常用化療方案,可有效殺滅腫瘤細胞,但對于中晚期患者單純利用GDP化療方案療效欠佳[3-4]。研究發(fā)現(xiàn),90%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具有CD20抗原高表達,而健康機體組織中未見其高表達,化療可殺滅CD20抗原,而不表達CD20抗原不受藥物機制影響,可重新構建B細胞群,促進病情進展[5-6]。利妥昔單抗是一種人鼠嵌合性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抗原CD20,通過補體毒性作用,對抗體依賴細胞進行介導,可促進組織B細胞凋亡,控制腫瘤細胞生長,發(fā)揮抗腫瘤作用[7]。張文軍等[8]指出,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GDP化療方案,可有效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敏感性,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將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GDP化療方案應用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證實在化療基礎上加用利妥昔單抗可顯著提高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效果。炎癥因子在機體免疫應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NF-α參與細胞免疫,在B細胞分化、生長、成熟中具有重要參與作用;IL-6由Th2分泌,具有抑制免疫應答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生長、轉移[9-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中位生存期長于對照組,可見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GDP化療方案可降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炎癥反應,延長生存期。本研究顯示,兩組中性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在GDP化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利妥昔單抗治療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該聯(lián)合用藥方案具有一定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治療中,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GDP化療方案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延長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