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駿
摘要:隨著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需要國人對國家認同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愛國主義一方面有助于減輕改革壓力,推進改革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國人在國際舞臺更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為國家發(fā)展提供動力。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主要實施場所之一,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參與者之一,也有責任和義務積極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因此,本文從高校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挑戰(zhàn)出發(fā),對高校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輔導員;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1 高校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1 學生成長需要
愛國是時代的主題,沒有學生不愛國將在中國社會寸步難行。香港各個大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缺失,導致的后果就是前車之鑒,不僅無益于學校建設發(fā)展,更無益于學生在社會的就業(yè)。愛國是學生成長的必需品,是中國社會的通行證,不愛國,在中國的各行各業(yè)都難以走上正路。并且,中國人屹立于世界,走出國門也需要相互認同,愛國就是國人相互認同的種子,有助于學生在海外的競爭與合作,有助于學生成長。
1.2 學校思政教育要求
我國思政教育要求對學生展開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而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課,《團結就是力量》也是大學軍訓時膾炙人口的一首歌。學生進入首先要融入的就是班集體,走出學校首先要融入就是社會這個集體,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貫徹著學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學校開展思政工作時必須保證不能與愛國這一主題相違背,思政教育的前提是愛國主義。
1.3 國家發(fā)展需要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發(fā)展離不開少年,國家發(fā)展需要少年接力。首先,年輕人愛國有助于弘揚社會正氣,有助于社會的安寧穩(wěn)定,有助于國家人才政策落實;其次,年輕人愛國能夠為中國的國防、教育、醫(yī)療等方方面面有需要的地方的人才培養(yǎng)提供助力,降低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成本;最后,年輕人愛國有助于中國以更文明的形象走出國門,使中國在整個國際社會都有較好的正面形象,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
2 高校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
2.1 社會與網絡輿論的挑戰(zhàn)
學生由于在社會上的經歷并不充分,思想和對社會的認識均不成熟,往往很容易受社會和網絡輿論影響,甚至在網絡或者現實中做出過激反應。由于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社會中的很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學生在初次接觸到這些問題時很容易連帶地對政府乃至國家產生偏見,并降低對國家的信任。學生片面地看待問題以及社會和網絡輿論的引導都導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難以推進,使得學校需要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結合形勢與政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和梳理。
2.2 學生主觀意識的挑戰(zhàn)
大學學生依然處于青春期,依然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學校對學生進行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等在內的思政教育時可能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不配合思政教育工作或者消極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都會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效果降低,導致愛國主義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主觀上不愿意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認識不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無助于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則是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難以給學生較新的思想沖擊,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
2.3 輔導員工作主動性的挑戰(zhàn)
輔導員是開展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在內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形勢與政策》這一思政課程就完全有輔導員負責教學。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部分輔導員是以在校研究生身份擔任的,這導致部分輔導員自身學習任務重,存在無法兼顧輔導員職責的情況。并且,輔導員這一崗位工作補貼較低,責任有較大,部分輔導員存在工作主動性不足的問題,習慣性將工作交由輔導員助理負責,進一步降低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效力,阻礙了思政教育的進一步深入推進。
3 高校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策略
3.1 定期就熱點話題開展主題班會
社會輿論是影響學生對國家對政府感觀的重要一環(huán),對重大問題進行分析定性不論是對于愛國主義教育還是思政教育都十分必要。除了傳統(tǒng)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外,輔導員還應結合校黨支部要求,就熱點話題,熱點事件開展主題班會,對重大思想認識問題進行定性,防微杜漸,避免學生受社會不好的輿論影響。定期就熱點話題開展班會的話題可以是中國公民在海外發(fā)生的歧視性事件如“孟晚舟事件”等,也可以是國家在海外開展的集體行動或者戰(zhàn)略如海外撤僑或者一帶一路等。就熱點話題開展主題班會除了給事件定性外,也有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國家大事關注程度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會對國家政策、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產生思考,并最終轉換為未來的愛國主義實踐。
3.2 培養(yǎng)學生唱國歌的自信
愛國最基本的要求是對國歌有較高的認可,學生對國歌的認可很多時候也可以轉換為愛國的團結一致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唱國歌的自信,就應該讓學生在適合唱國歌的環(huán)節(jié)積極參與進來。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都可以以班會的形式教導學生唱國歌,讓每一個學生適應唱國歌,這樣在必要時學生才會以國歌為力量團結一致,并發(fā)揮出愛國主義的精神和斗志。另外,輔導員在主題班會開展過程中,也可以以國歌作為部分紀錄片的片尾曲,一方面進一步深化主題班會的愛國主義氛圍,另一方面,結合紀錄片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可。
3.3 定期督促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鑒于部分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方面思想積極主動性不足,校黨委等有關部門應定期抽查檢查,督促輔導員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另外,在每個學期要求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之前,應召開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研討會,制定統(tǒng)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按制度和流程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提高學生愛國主義知識和認識水平。最后,應定期對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對表現優(yōu)異的班級進行獎勵,對表現不好的班級進行批評,從日常工作中總結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經驗,以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效力。
參考文獻:
[1]李磊,李巍.立足新時代輔導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實踐研究[J].智庫時代,2019(35):284-285.
[2]燕京.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愛國主義教育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9):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