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薇
【摘要】《過秦論》是剖析“過秦”思想的一篇重點文章,作為一篇歷史宏文,《過秦論》以“民本”思想作為核心,抓住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告誡人們要以史為鑒,以其獨具特色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深刻的儒家思想,成為千古流傳的文學精品。本文分析了《過秦論》的教育價值,針對《過秦論》文本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過秦論》;文本解讀;思想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8-0016-02
《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也是古往今來流傳最廣的一篇關于“過秦”思潮的篇章,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主題是批判秦朝的政治,而論述的核心思想是關于民心得失,包括上、中、下三篇組成。通過《過秦論》,能夠看到賈誼的政治見解,這篇文章也對后世產生了深刻影響。
一、《過秦論》的價值
(一)豐富的思想內涵
賈誼的《過秦論》,是一篇政論文,《過秦論》文氣很強,具有突出特點,氣勢磅礴,文章中采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方式,如:在列舉六國實力時,作者詳細列舉了六國人才,并在得出中心論點之前,對六國力量做出了全方位對比。文章背后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總結秦王朝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同時,賈誼關注到了人民對于歷史的影響,他充分認識到農民的作用和人民的力量,在封建社會,這一思想是非常先進的。賈誼在《過秦論》中的思想內涵豐富,具有條理,對于秦王朝滅亡的事實,他從縱向、橫向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因此,賈誼的思想極具系統(tǒng)性,形成了特有的思想理論體系,并且有大量筆墨描述了仁義道德,其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性。
(二)揭露了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賈誼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論家,其生平思想都值得后世了解、學習,盡管33歲就英年早逝,但是賈誼留下了大量豐富的精神思想。賈誼在年少時,就十分好學,年紀輕輕,博學多才,為了報答漢文帝的知遇之恩,賈誼針對當時政治的諸多弊端建言獻策,《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品,在這篇文章中,他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做出了全面分析,展現(xiàn)了自身的優(yōu)秀政治才華。當然,賈誼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后來,受到他人排擠,賈誼被貶為太傅,即便被貶,他依然十分關心政治。在被貶長沙期間,賈誼多次上書給漢文帝。從思想層面來看,賈誼繼承了儒家思想,從《過秦論》的內容來看,賈誼倡導仁政,在過秦論上篇中,采用講事實的方式進行梳理,分析了秦王朝時期的各項政治制度,秦國統(tǒng)一后,不但沒有改變不足,反而施行暴政,導致秦王朝迅速被毀滅在農民起義中。從總體來看,賈誼在《過秦論》中,有獨具特色的語言描述了秦王朝由于暴政走向毀滅的歷史事實,呈現(xiàn)出儒家思想中關于“仁政治國”的理念,無論統(tǒng)治者多么強大,如果施加暴政,壓迫人民,那么總有一天,會導致人民揭竿而起,因此,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王朝能否長治久安的條件。
二、對《過秦論》的文本解讀
在《過秦論》的上篇,前四段都是敘述性的文字,在第五段,展開了議論,但是,作者的議論并不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堆砌,在敘述時,增加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做著重陳述了秦朝統(tǒng)一后的強大氣勢,后續(xù)用簡短文字描述了秦王朝的傾覆,在秦二世繼位后,變得變本加厲。賈誼提出,秦二世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任用賢能、封賞功臣、合理制定刑法、減輕賦稅,最后方可實現(xiàn)以德治天下實際上,秦二世卻反其道而行之,比之秦始皇更加暴虐,讓百姓窮困潦倒,最終激起了民憤,導致秦王朝滅亡。在《過秦論》中,作者大量采用對比和論證的方式,分析了秦國滅亡的過程和原因。在《過秦論》上篇中,賈誼對比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和統(tǒng)一六國后的政策,統(tǒng)一六國前,秦孝公占據(jù)有利的地理地位,并且有商鞅的輔佐,大力發(fā)展軍事改革、農業(yè)生產,對外實施連橫策略,逐步擊破各國,在統(tǒng)一之前,秦國政治清明,為后續(xù)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統(tǒng)一后,秦始皇卻焚書坑儒、修筑長城,以此來禁錮百姓思想,此時秦王朝已經喪失民心。同時,賈誼針對諸侯爭霸時期秦國與六國進行了對比,“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當時,六國相互扶持,一起對付秦國,召集天下賢能,最后,合縱政策失敗后,六國相繼對秦國割讓土地,可見,秦國實力的強大,六國相加都無法與其進行匹敵。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绷硗?,在《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和商朝、周朝也進行了對比,提出了秦始皇的過錯,賈誼提出,如果秦朝可以效仿商湯、周文王,也不至于僅僅14年就落下亡國下場?!胺蚣娌⒄吒咴p力,安危者貴順權,推此言之,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p>
作為一篇政論文,在結構的安排上,《過秦論》也獨具特色,上篇提出了中心論點,中下篇進行了分析,采用了總分的結構,從上、中、下篇來看,每篇都有獨立分論點,可獨自成章。通過具有特色表達手法,讓文章的論述得當,情感態(tài)度上也具有了鮮明的對比。在語言特色上,《過秦論》讀起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運用了大量夸張、排比的手法,增強了語言美,并且語言表現(xiàn)出了濃郁的賦體色彩,這均是過秦論的重要藝術特色。
三、《過秦論》思想的價值
(一)分析了秦朝的盛衰規(guī)律
在《過秦論》中,賈誼剖析了秦朝的盛衰規(guī)律,探索了封建統(tǒng)治經驗。賈誼非常贊同秦國開放時期的用人原則,秦國初期,只是一個邊陲小國,不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落后于其他國家,但是,秦國在當時采用了與六國不同的開放性人才戰(zhàn)略,吸引了大批人才進入秦國,比如,百里奚、公孫支、張儀、范雎、魏然、呂不韋等等,這種舉賢不避國的用人原則,為秦國提供了大量人才。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時期,秦國更是人才濟濟,軍事上有王翦、蒙恬,政治上有李斯,外交上有姚賈。但是,在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剛愎自用、獨掌大權,不再信任功臣,最終釀成了亡國的悲劇,賈誼一直強調,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原因是由于其順應了歷史潮流,符合民心,在此基礎上,賈誼認為,君子治國要注意總結歷史經驗,審時度勢,根據(jù)變化來調整政治和政策。
(二)解決了西漢的現(xiàn)實問題
賈誼對于過秦的論述,對于幫助西漢解決當時的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在文景時期,西漢社會存在三個矛盾:第一,中央政權和地方諸侯王國的權力矛盾;第二,無為和有為的政治思想矛盾;第三,西漢政權與匈奴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矛盾。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后,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但是卻遭到六國遺老的反對,賈誼針對眾多諸侯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要解決諸侯國尾大不掉的問題,關鍵是讓諸侯國變得弱、小。在漢代初期,吸取了秦滅亡的教訓,在政治上推行仁義節(jié)儉,實行休養(yǎng)生息,這有助于恢復千瘡百孔的社會狀態(tài)。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下,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已經無法與時代接軌,賈誼提出的維護中央集權的中和思想正符合了時代的需求。
(三)為封建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帶來借鑒
無論是哪一家的思想理論,其重要目的就是能不能治國,賈誼的“過秦”思想也是如此,之所以賈誼的《過秦論》被稱為千古名篇,便是由于其為封建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提供了借鑒價值。一方面,過秦思想豐富了皇帝制度理論,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到漢文帝執(zhí)政時期,僅僅只有幾十年,人們對于皇帝制度的總結缺乏系統(tǒng)化理論,而賈誼的思想彌補了這一不足,他倡導約束君主權力,建立君主制度,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并且,賈誼提出君主要有仁、義的道德要求,做到以身作則,以影響社會風氣的轉變,在此后,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都非常重視對君主的道德要求。賈誼也非常重視對太子的教育,希望能夠通過正統(tǒng)教育,對其后續(xù)的執(zhí)政產生積極影響,以確保政權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而后世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視太子的培育,從學習教材的確定、師傅的選擇和學伴的挑選,都有嚴格標準。
四、結語
在歷史上,《過秦論》是一篇非常具有價值的文言文,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其中不僅蘊含豐富的文言知識,也包含著賈誼的政治思想和古代文學的常識,無論是對于封建社會的君主統(tǒng)治,還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都極具借鑒性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榮章.西漢賈誼《過秦論》讀后之一得[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8-91.
[2]謝合珍.據(jù)史立論 氣勢磅礴——賈誼《過秦論》寫作特色[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11):56-57.
[3]劉運動.試論西漢王朝對少數(shù)民族的北防南撫政策[J].蘭臺世界,2011,(19):29-30.
[4]代雅潔.淺析賈誼政論中的儒家思想[J].黑龍江史志,2010,(9):3,17.
[5]吳國建.析《過秦論》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J].長城,2011,(10):120-122.
[6]孟祥才.精英人才的逆淘汰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2):115-119.
[7]靳寶.班固與賈誼關于歷史認識的異同[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6,38(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