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鴻征
【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擁有絢爛多彩的文化,為了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需要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的重要作用。歷史學科在高中課程體系內占據(jù)重要地位,教師不僅要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歷史發(fā)展,深刻體會其文化內涵?,F(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存在較多的現(xiàn)實難題,從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期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 應用
一、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將高考作為教學導向,根據(jù)考試范圍選取教學內容,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灌輸給學生更多歷史知識。這種教學理念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高中歷史教學方式死板且枯燥,違背新課改初衷,給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在無形中給學生樹立起一切向分數(shù)看齊的學習理念,不斷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嚴重情況下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并不利于實踐教學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
另外,在高考中,歷史科目分數(shù)占比小,導致學生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從心底不重視歷史學科,以致歷史教學陷入困境。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前提
(一)結合學生實際學情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理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將學生帶入生活化教學情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每個學生的基本特征形成準確定位,進而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提供保障。這里提到的學生實際學情,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
(二)善用生活化教學語言
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歷史知識時,務必要掌控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味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束縛,“照本宣科”地給學生講授知識,是不能體現(xiàn)出歷史學科獨具的魅力和特色的,這就需要教師使用能夠確保文化內涵和底蘊的語言,并使其具備較強的準確性、可靠性。因此,就需要教師科學、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語言,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親近,將教學語言作為聯(lián)通學生和歷史知識的橋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目標,給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輸入新鮮血液。
(三)師生關系的生活化
不管是進行哪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師生建立和諧關系,準確地說,師生關系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導向,更加需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學生保持有效地互動交流,形成平等、尊重的相處模式,在師生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定將取得理想教學成效。
三、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為了讓生活化教學理念完美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在適當環(huán)境下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更多歷史知識。生活化情境的設立能夠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更加深刻認識和理解歷史。
例如,在進行《古代中國手工經(jīng)濟》這一課程教學時,出于讓學生掌握我國古代手工業(yè)發(fā)展基本史實的目的,加深對手工業(yè)發(fā)展特征的理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際教學情境。如通過網(wǎng)絡渠道搜集和古代手工業(yè)有關的工藝制品的圖片、影像等,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和感受我國古代手工業(yè)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深入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素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要求教師科學、合理開發(fā)和使用教學素材。知識來源于生活,和人們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緊密地聯(lián)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歷史教學素材。因此,教師應積極順應新課標要求,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熱點話題,深度挖掘生活化教學素材,給學生營造充滿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如將所在地區(qū)的名勝古跡、民俗風情等素材引入高中歷史課堂,將其和實際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歷史知識。
例如,在進行《五四運動》的教學時,給學生播放一些事先制作好的視頻課件,如學生罷課、組織演講等能夠體現(xiàn)愛國救亡思想的影像、圖片,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交流,以此促進愛國教育、國情教育的順利實施,助力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再如,進行《中國的古代藝術》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清晰認識歷史史實,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工明確,通過圖書館、博物館、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收集和中國古代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有關的素材,之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其他同學資源共享。學生在收集歷史素材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意識和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自主收集使得教學素材更加生活化,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歷史事實的思想意識。
(三)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實踐
想要充分凸顯歷史學科和實際生活、社會經(jīng)濟存在的密切聯(lián)系,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助力學生從課堂“走”出去,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外、學校外,帶領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如訪問、調查等,讓學生親自接觸歷史。
例如,在教授《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課時,就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調查研究從改革開放以后,自己家庭的物質生活出現(xiàn)了怎樣的變化,并將其制作成數(shù)據(jù)表格,既可以強化學生感性認識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可以通過集體活動的方式帶領學生到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讓學生切實感悟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探究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達成情感教育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在高中課程體系內占據(jù)重要地位,是一門必修課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素材、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實踐等方式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學生歷史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金輝.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
[2]王先紅.芻議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4):102.
[3]傅連忠.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0):94.
[4]黃陳.生活化教學,歷史問題改善——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2017,(10):110+163.
[5]鄧鳳想.“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