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教育改革的新倡議越來越多,同時也有越來越多關于教育方面的新概念、新內容、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被教師們積極開發(fā)和實施。在課程改革方面已經實施十多年的“以人為本”以及“獨立自主學習”的理念,是明確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的理念。而維護積極創(chuàng)新,在綜合教學實踐中進行創(chuàng)新等新理念,是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中新意識形態(tài)和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如何適應現(xiàn)代學生的“語文生活”,并隨著時代發(fā)展進行不斷更新和改進,其核心主旨就是必須以教材作為根本指導,并確保學生學懂弄通教材想要傳遞的知識和思想。
一、基于教材落點,引導“精品細讀”
要做到以教材作為根本指導,就應當讓其發(fā)揮教學中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必須確保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過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并向學生傳遞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思考和感受。教師應當積極利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生動靈活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熱情,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和技能。
1.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點
部編版教材的內容處處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必須積極加以利用這一方面優(yōu)勢,確保能夠在引導學生堅持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和塑造價值觀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由于文章中涉及到了“母親”這一意象,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受限于生活閱歷比較淺,無法全面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此時,教師可以以自身的見解以及感觸出發(fā),對“生命的意義”方面的思考進行介紹,帶入文章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所遇到的病痛和人生磨難,引導學生進行思想和感覺的碰撞,并以思考的結果來影響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
2.挖掘閱讀方法與技能培養(yǎng)訓練點
對于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探索以及發(fā)展也是教育改革更加深入開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閱讀一篇文章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鄧稼先》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先向學生總的介紹文中提到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背景,再以近一百年來產生的民族、文化、國家思潮,以及五十余年的友情等作為學生思考的切入點,接著包含滿滿的感情,詳細介紹了一個卓越的愛國科學家,并且分析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中華民族悠久而偉大的文化孕育了鄧稼先這位卓越人才。教師必須讓學生學習如何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析基本思想,如何在閱讀上添加情感并且深入進行理解。
二、緊扣語用主線,推進“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不是分開的,它們是語言教學的核心元素。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可以完成對語言素材的原始積累,在閱讀實踐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吸收消化他人寫作時的優(yōu)秀語言和表達手段,潛移默化的提升了對于語言的感知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對語言素材的積累十分重要,這個過程可以形成學生自身語言表達的“材料庫”,同時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有效理解,閱讀量越高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就越強,整合語言素材的能力也越強。因為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對于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而閱讀是一種語言同化和知識積累的過程,寫作是一種情感表達和釋放的過程,只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讀”和“寫”做到相互補充,才能共同構成學生的語言技能。
1.以讀促思,推進語言表達
在實踐中進行語言學習,閱讀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過程中積累語言素材的主要渠道。當前,部編教材中作為必學課的課文數(shù)量有所下降,但教學內容卻更加豐富、有效,增加了大量的課外閱讀以及名著導讀的內容。保留了之前教材中比較經典且富有美感的文章,同時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將古詩詞的收錄量提升到了占教材選篇的一半以上,并且增加了先秦、兩漢、明清的詩詞篇目。教材的革新,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學視野,并且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經驗,使學生能夠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完整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豐富情感。因此,部編版教材能夠有效進行語言教學效果的提升,并且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天凈沙·秋思》這首古詩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和學習作者如何將秋景凝練成為悲涼的筆觸,并通過描寫凄涼慘淡的情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閱讀作品中出現(xiàn)的帶有強烈畫面感的“枯藤、老樹、黃昏、烏鴉”理解這些富有想象力的意象,進一步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以及體會作為一名游子的感情。教師可以利用閱讀這首古詩的機會,讓學生對相關感情進行模仿,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寫作實踐,以家鄉(xiāng)情境為題要求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2.以寫促讀,深化閱讀理解
對文章的仿寫也是一種深入閱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提升經驗積累并且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以及對文章審美情感表達進行結構性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認知體驗,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語文的效率。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紫藤蘿瀑布》進行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這句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句話是本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可以說這句話是學生閱讀文章后最直觀的感受和總結。通過這一句話能夠引發(fā)學生對于生命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思考,促進學生調動其知識和想象力對文章所表達思想進行深入探索,最終全方位理解作者的觀點。
部編版教材的出版對于新時代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積極引入豐富的課外閱讀文本,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三、拓展閱讀之面,引導“群文閱讀”
閱讀教學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經常受限于課堂教學時間,影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導致了語文教學整體不夠全面和具體。以閱讀為基礎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是一種新方法,它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克服這一困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當大量引入課文及課外文本閱讀,這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具有極大的價值,并且群文教學這一教學手段也值得開展分析和闡述。
1.鏈接同作者作品,培養(yǎng)閱讀分析能力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所收錄的大部分文章皆是著名作家的散文、議論文或記敘文。因為名家的筆力較強,有時學生們讀完一篇后會覺得這篇文章的描寫生動而活潑,會產生意猶未盡的感受。為了能夠盡可能地滿足學生閱讀需求,并且提升他們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按照類型向學生推薦該作者的其它作品,使學生全方位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寫作習慣,最終提升學生對文章主要思想的把握和了解。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進行授課時,就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聯(lián)動引入一些老舍先生的其它作品——《駱駝祥子》《茶館》等,并通過分析有關段落,使學生明確老舍先生的作品特點。如在《駱駝祥子》中,老舍先生是這樣描寫“祥子”這個人物:“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不要舊車見過新的?!崩仙嵯壬P下所描寫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包含了對于此類人物描寫的生動細節(jié)和心理活動,以及能讓讀者直觀感受到這些人物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對于勞動人民的熱愛和贊賞。老舍先生的文章措辭優(yōu)美、用詞準確,大多數(shù)文章簡明扼要,對讀者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同時對人物的刻畫也非常準確,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經過有效的分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快速提升他們對老舍先生文章的理解。
2.鏈接同主題作品,拓寫作思路
閱讀是一個將信息輸入進大腦中的過程,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能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師采用引入大量閱讀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可以在學習某一篇文章時,著重介紹一些類似于課文類型的文章,使學生能夠以一種詳細、系統(tǒng)、綜合、多維的角度去理解課本中所收錄文章,并且以更加完整的方式閱讀和理解文本。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望岳》這首詩進行教學時,其核心思想是描寫一個敢于攀登和克服困難的詩人形象,這個形象有著很高的抱負和志向。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引入與這首詩精神內核和刻畫方式比較相近的蘇軾的《江城子》、陸游的《書憤》以及李白的《行路難》。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拓展閱面并且提升其對于文學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過去教師所采用教學閱讀的方法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科目的任課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群文閱讀的重要,進而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使用群文閱讀這一手段,努力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習,通過大量的閱讀收獲書本中傳遞出的人生哲理,并培養(yǎng)對文學之美的感受能力。
夏進美,山東省鄒平市長山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