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朱愛菊
【關鍵詞】多層螺旋CT;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64-02
靜脈尿路造影是既往臨床診斷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檢查時間較長,檢查效果一般[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利用CT顯像技術的多層螺旋CT成像逐漸應用于臨床泌尿系疾病的診斷,該技術同時結合靜脈尿路造影和多層螺旋CT的優(yōu)勢,從而有利于提高診斷效果[2]。本研究選擇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入組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研究組采用多層螺旋CT成像檢查,對比兩組診斷效果,探討多層螺旋CT成像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入組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為24歲~69歲,平均年齡為(52.4±6.1)歲。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為22歲~67歲,平均年齡為(53.1±5.9)歲。兩組間數據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
納入:(1)患者臨床上確診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腰痛等癥狀,病歷完整。(2)患者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愿意承擔相關風險。排除標準:(1)對多層螺旋CT或靜脈尿路造影使用的造影劑過敏的患者。(2)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3)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研究組采用多層螺旋CT成像檢查。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時患者仰臥頭低位,拍攝腹部平片1張后加壓并給予注射對比劑,常規(guī)加壓和解壓拍攝平片。多層螺旋CT成像掃描時患者取平臥位,檢查前半小時飲水充盈膀胱,先平掃腎上極至恥骨聯(lián)合下緣。隨后注射對比劑,掃描動脈期腎實質期,然后掃描排泄期,進行進行容積再現(xiàn)、多平面重組等后處理獲得的容積數據。最終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偽彩進行旋轉切割獲取全尿路圖像。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尿路顯示情況。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相關指標,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尿路顯示情況 研究組可清晰顯示腎臟、輸尿管、膀胱等結構,顯示良好率為100.00%,對照組顯示良好率為82.00%(41/50),其中3例腎盞顯示不良,3例腎盂顯示不良,1例輸尿管顯示不良,1例膀胱顯示不良。研究組顯示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
靜脈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既往常用的檢查手段,具有費用低廉、操作方便的優(yōu)點,可以對泌尿系統(tǒng)進行較好地成像,但成像需要依賴于腎功能的情況[3]。X線的分辨率較低,成像效果較差,因而X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不高。多層螺旋CT成像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分辨率高,可以利用輔助技術進行準確的圖像重建,檢查所需的時間較短,圖像偽影少,從而有利于清晰地顯示尿路整體情況[4]。多層螺旋CT成像是無創(chuàng)的檢查技術,利用對比劑經腎臟分泌排泄原理以及計算機軟件后處理技術清晰顯示尿路影像,清晰地顯示腔內、腔外等解剖情況。多層螺旋CT成像進行對比劑造影的過程中采用連續(xù)薄層容積掃描受檢層面的方法,結合使用VR、MPR、MIP等多種后處理技術,準確獲取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等立體成像效果。本研究探討多層螺旋CT成像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選擇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入組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靜脈尿路造影檢查,研究組采用多層螺旋CT成像檢查,對比兩組診斷效果。結果表明,研究組可清晰顯示腎臟、輸尿管、膀胱等結構,顯示良好率為100.00%,對照組顯示良好率為82.00%(41/50),其中3例腎盞顯示不良,3例腎盂顯示不良,1例輸尿管顯示不良,1例膀胱顯示不良。研究組顯示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上進行多層螺旋CT成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多層螺旋CT成像需等待膀胱完全充盈后進行檢查,同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年齡、臟器運動等因素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因而在進行圖像掃描的過程中患者需要屏氣,從而減少干擾因素對成像效果的影響。同時需要進行多角度觀察,正確判斷病變部位、大小、形態(tài)等,提高臨床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成像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價值高,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結構的顯示清晰度,全面觀察腎臟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長城,李云偉,何宗明.CTU與IVU在診斷泌尿系結石中的價值對比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16):74-75.
[2] 何超雄,李勝華.CT尿路造影成像后行靜脈腎孟造影對輸尿管結石的診斷效果及ESWL術中結石定位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9,39(06):26-28.
[3] 楊正從,陳通,肖瑤,梅莉佳.泌尿系統(tǒng)CTU與靜脈尿路造影對比分析泌尿系疾病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19):10-12.
[4] 陳立春,王宇峰,黃偉濤.CT血管與尿路造影在泌尿系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48(12):1437-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