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雪勤
【摘 ?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圍繞“閱讀”與“表達”兩大主題,構建小學生作文序列,通過“選文、小練筆、習作單元、交流平臺”等,落實語文要素中的寫作要求。課程標準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通過對當下小學生作文“意義泛濫”的緣由進行探討,對兒童本位作文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從而達到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繭縛”,在“本真回歸”的天地中聚焦語文要素,開展指向習作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
【關鍵詞】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求真;兒童本位;作文教學
兒童,一個具有原來面目的繆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構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身心發(fā)展能力的習作體系,發(fā)現(xiàn)例文的獨特,實現(xiàn)支架的介入,遵循寫作的過程,培養(yǎng)寫作的習慣,讓兒童在純真的花季,在可塑性最強的年齡,走進自由表達的天地、自由徜徉的海洋。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圍繞語文要素,遵從寫作要求,讓孩子“表達自我”。我們的作文教學不僅給孩子一面照亮人生價值的鏡子,更是給孩子一盞點亮靈魂的明燈。我們應播下“求真”的種子,讓孩子的言語多一份厚實和豐盈,讓孩子的作文多一份美麗和真實。
一、緣起篇:來自身邊的事實
這是發(fā)生在筆者身邊的兩個真實案例。
片段1:
“媽媽給我生了一個弟弟,我一點兒也不喜歡他。他整天只知道睡覺,只知道吃奶,只知道哭。我寫作業(yè)的時候,他會哭,我看電視的時候,他還會哭。媽媽還經(jīng)常指揮我照顧他,一會兒刷奶瓶,一會兒遞尿片,一會兒拿玩具。我的自由時間一點兒都沒有了?!边@是假期中一個寫照顧弟弟的作文。老師要求要寫出家庭成員的特點,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這個角度看,孩子的作文寫出了剛出生弟弟的特點,也表達了真實的情感,但老師認為,應該表達對弟弟的喜愛之情。
片段2:
學校組織學生寫推薦的一個地方,得到高分的,推薦的都是公園、運動場、旅游景點,幾篇推薦了網(wǎng)吧、游戲廳、菜園子的,反而得了低分。
如果孩子一進入“寫話”“習作”,就想著要寫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猜想著大人的心思來寫,講一些“假”“大”“空”的話,我們老師該如何去評價?我們究竟需要真實的心聲,還是完美的謊言?當然,作文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寫真話”也成了大家的共識。作文與做人是相輔相成的,我們現(xiàn)在的作文已經(jīng)在逐步拂去“意義”的泡沫,逐漸走向了兒童本位的作文教學。
二、思考篇:審視“求真”的兒童本位作文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作文相對獨立,既和閱讀單元相聯(lián)系,又有所區(qū)別。《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不同學段的作文目標。據(jù)此,兒童本位下的作文教學應該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兒童的獨特體驗,采用適合兒童的方式學習。
1.童眼中的真切。兒童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未經(jīng)污染的圣地,它能更加純正地觀察與打量整個世界。充滿好奇的童眼中總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奇妙與美麗,感受到靈性和清新。世界萬物都是童眼中可以對話的伙伴,一草一木都是充滿生命的朋友,當兒童用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感受世界時,他們能感受到更多的遐思和美妙。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課后題:“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照樣子寫一寫。”這樣的練習就要求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秋天,去感受世界的色彩,在“支架”的幫助下,根據(jù)范例,為學生習作提供寫作角度。再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個地方,這些都是建立在兒童觀察基礎上的生活理解。
2.童心中的真意。童心中蘊藏著孩子水晶般澄澈透明的真意。世界上凡是美好的東西都與童心相通,都與童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作文教學要從童心出發(fā),還原世界的本色。正如巴金所說:“童心是生活的開始,一切都在童年里開始萌發(fā)?!痹谒哪昙壪聝缘牡谌龁卧姼鑳?nèi)容中,學生通過對新詩的具有節(jié)奏感,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飽含了詩人真切的情感的了解,在進行新詩的“收集”與“創(chuàng)作”中,就能夠收集具有“真意”的詩歌,寫出具有“真情”的習作。
3.童趣的真情
兒童的感情世界是多姿多彩、千變?nèi)f化的,天上的白云、地上的雨滴、春天的野草、水中的游魚,都會是孩子們喜歡的伙伴。兒童會感受到世界上的萬物不以美丑、作用區(qū)別,而是以有趣作為原則。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活動是成人所感受不到的,成人應當允許兒童具有豐富的“情愫”。同時,兒童的情感正隨著年齡特點在不斷發(fā)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會成長中發(fā)展的情感,把這些情感轉化為習作的源泉。
4.童言的真相。兒童的語言天真有趣,往往是心中所想,即口中所言,就如《皇帝的新裝》中的小男孩,心中想到什么,就表達什么。正如家鄉(xiāng)有個習俗,祭灶的時候,在灶臺上貼上“童言無忌”四個字。其實,這正是對兒童語言需要“網(wǎng)開一面”的原始訴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習作教學,需要允許兒童自由表達,忠實表達,讓兒童的作文中彌漫著故事中那個“小男孩”的真實言語。
三、實踐篇:“求真”當為兒童本位作文的永遠追求
“求真”視野下的小學生“兒童本位”作文,應該把求真、向善、審美作為作文的定位支柱,盡量摒棄結構、用詞、立意的追求。
1.提供寫作資源的豐富性。我們要從具體的生活中尋求作文教學的素材。如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樂園”,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把學生生活的具體場景進行提煉,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房間、班級的圖書角、老家的院子、小河邊、草地上、菜園中去發(fā)現(xiàn)生活。因為回到了兒童的生活,兒童就能從中找到有生命力的寫作素材。三年級的作文題目大部分都是學生生活中的內(nèi)容。如果是學生不夠熟悉的內(nèi)容,教材會提供一些基本素材,讓學生通過閱讀素材,進行資源整合,完成習作。作文需要通過活動來搭建收集素材的平臺。如“學會觀察”單元的學習后,讓學生親手去實驗,親自去種植,親自去喂養(yǎng),學生就有了具體可感的生活。實現(xiàn)學生習作的豐富而鮮活,實現(xiàn)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
2.指向語文要素的聚焦性。單元習作主題與單元習作要素緊密聯(lián)系。如三年級童話單元學習安排的習作是“我來編童話”,四年級的鄉(xiāng)村生活單元學習后是“我最喜愛的地方”,三年級上冊預測單元學習后安排的習作內(nèi)容是“續(xù)寫故事”等。這就要求我們在課文的“三位一體”教學中滲透習作方法的指導,注重作文教學內(nèi)容的上聯(lián)下掛,即要關注不同學段的同一要素的要求。如三年級習作單元的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在之后的不同階段的習作要素中,這樣的要求還會反復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螺旋性。
3.體現(xiàn)寫作教育的啟蒙性。習作,是兒童的自我表達需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夠在兒童今后的生活當中,嘗試運用寫作來傾訴自己的情感,為生活增添許多可能。
清明節(jié)期間,有一個學生跟隨著家人去掃墓,在燒紙錢的時候,他許了個愿。作文的最后他寫道:“希望爺爺、奶奶在下面也過得幸??鞓??!彪m說他去掃墓時可能并沒想到為爺爺奶奶做些什么,但結尾的那句話就流露了他希望爺爺奶奶在下面生活得好。暫且不管是否是迷信,但孩子的一份孝心早已表露無遺。這與朱光潛先生觀點是那么一致:“語言的實質就是情感思想的實質,評議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弊鳛榻處煈獙W會在習作中培養(yǎng)人,教育人。
四、追求篇:愿琴鳥在枝頭歌唱寫作的幸福
法國作家雅克·夏爾龐特說到:“在那永不落葉的大樹的高高枝頭,嘀哩哩,嘀哩哩,日日夜夜,琴鳥歌唱讀書的幸福?!眱和侨松^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是人生旅途中最美的一段風景。根據(jù)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的要求與指向,從“真”的作文追求出發(fā),一定能聽見琴鳥在枝頭歌唱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南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周一貫.“兒童作文”教學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