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霞
摘要:在現代高中數學的教學大背景下,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是學生世界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們學習與生活習慣確立的關鍵時期。創(chuàng)新能力是高中數學課堂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一項基本內容,幾乎貫穿在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在對學生成績關注的同時,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都可以實現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相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而言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更加重要。作者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通過創(chuàng)新可以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和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思想深度。但在今天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關注學生的最終成績;在課堂上,只是向學生解釋課本上的知識,或者讓學生自己做練習。在日復一日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對高中數學失去興趣。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是要使他們更全面地看待數學,對數學有更加新的、正確的認識。
一、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意義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通常采用應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采用讀、寫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但卻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數學來解決數學問題,完成每一次考試和最后的高考,而且讓數學知識在學習中可以得到靈活的運用,同時也可以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立足學生主體,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應該教學生按照不同的知識、技能、能力、興趣、專業(yè)和其他方面的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能獲得什么,最終實現“學困生”轉變,優(yōu)化中等學生,深化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教師應適時地以課堂為主要陣地,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法,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數學觀。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并使全體學生都喜歡數學、熱愛數學,自覺地做學習的主人,并運用數學思維方法來處理各種實際問題。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建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吸引學生自主參與,使教師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師也應該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盡一切努力為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對學生進行分析,找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應該鼓勵和支持敢于提建議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四、轉化思維方式,提升計算能力
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接觸到的數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很多知識的概念和表現形式都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需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用抽象思維來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更容易地解決問題。例如,一年級數學中多元方程的求解過程較為復雜,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圖像法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既能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又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圖像將抽象的數學方程轉化為點的運動軌跡,了解方程的具體變化方式和影響因素;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相反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例如,當出現較為抽象的圖像題目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方程進行解答,引導學生通過特殊點的方式,計算出圖像的方程,從而解答出題目。
五、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教學模式。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要學什么,用什么方法是由教師決定的,學生只是盲目地聽從教師的指導來上課,時間久了,就會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把數學課變成互動的探究課。在新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簡單地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而是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去探索,讓學生通過學習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例如,在高中的數學課本《解三角形》章節(jié)中,其中涉及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識點,因為這兩個知識點在思維的方式上有共同點,同時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所以教師就可以以這一點為例,幫助學生去展開自己的探索。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正弦定理,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行猜測余弦定理。如果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教師留給學生探索的時間結束后,學生可以先說出自己探索的結果,然后說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或教師去解決。通過學生提問,教師的回答更有針對性,避免學習時間的浪費,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結語
在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中創(chuàng)新都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對于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有著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是雜亂而復雜的,所以更需要學生以更清晰的思路去處理。教師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情境,學生只有生活在充滿新意的環(huán)境中,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作,有所作為,自主探究。同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解疑、應用,使學生感到自我學習的價值,體驗到創(chuàng)新的快樂,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參考文獻:
[1]焦洋.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33).
[2]楊保平.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8(32).
[3]姜曉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I]中國校外教育,2016(4).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