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澤瑋
印尼華文教育課堂
一名69歲的印尼華裔老先生和一名32歲的印尼華裔女生,他們互不認識卻有一個共同點:小時候因排華事件而被迫中斷學習華文。
1966年,印尼第二任總統(tǒng)蘇哈多上臺后宣布禁用華文,華校全部關閉,剛剛念完中一的連俊偉就找不到華校念了?;叵氘斈?,這位印尼華文教育聯(lián)合總會主席感慨萬千:“華文從此從印尼的天空消逝。”
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熱愛華文的連俊偉連一本中文書都不敢捧出來,因為“抓到會坐牢”,但他想到一個學習方法:聽廣播。
“我是聽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臺學中文的,所以我不知道我的老師是誰,就是廣播員吧。我聽它的國際新聞,每天下午我就準備紙張跟鉛筆,聽廣播員念,我就寫,一面寫一面聽,能寫多少就多少。”因為聽廣播學華文,所以連俊偉的華語發(fā)音比一般印尼華人好,“沒有爪哇音”。
讓連俊偉獲益不淺的是,電臺廣播還有個訪談節(jié)目專門教人學寫字,所以華文雖然只念到中一,聽、說、讀、寫都難不倒他。
“有個訪談教我們用手指寫字,每天我就跟著廣播訓練,要用點想象力。你用手指畫出一個模型,書法的美就在空中產(chǎn)生出來?!?/p>
聽廣播學華文啟發(fā)連俊偉,學華文,線上一樣能學好。他決定和杭州哈兔合作,將線上中文課程引進印尼,也有助于解決印尼華文教師不足及素質(zhì)參差不齊的問題,“哈兔的軟件是中國兩位專家編寫的,它們用活潑方式呈現(xiàn),口音也很好,而且線上的內(nèi)容也容易更新修改,不像印刷版,一印了就改不了?!?/p>
印尼建國大學中文系教師王偵燕的華語也完全不帶“爪哇腔”。她當年是被母親直接送到廣東去“避難”。
1998年印尼爆發(fā)排華浪潮時,年僅10歲的王偵燕和哥哥跟隨母親到廣東梅縣表舅家。因為年紀還小,王偵燕其實沒有“避難”的概念,只知道母親遵從外公的意思,把小孩送回中國念書,以完成子孫落葉歸根的愿望。
進入學校之后,王偵燕才有避難的感覺。學校開了專門班,全都是印尼華裔?!敖涛覀冎形牡睦蠋熞彩怯∧崃魧W生。我可能是班上年紀小的,年紀比較大的是像我爸爸媽媽那種年齡,是整家人一起到中國的?!?/p>
梅縣的學校因收生不足辦不下去,王偵燕和哥哥轉(zhuǎn)到廣州的江南學校念書。在梅縣,用客家話學中文,到了廣州,則變成廣東話。
在廣州生活五年后,王偵燕在2004年回到雅加達念高中和大學,主修電腦。畢業(yè)后,因為對華文教學感興趣,她再次踏上神州大地。這一次不是逃難,而是拿孔子學院獎學金到南京修讀國際漢語教育碩士課。
有別于很多印尼年輕人,32歲的王偵燕對家族史一點都不陌生。而當初在廣州通過香港流行文化學習廣東話和中文,讓她現(xiàn)在十分推崇用流行文化材料作補充教材。
30年后,連俊偉第二次經(jīng)歷排華浪潮,他決心不讓兩個小孩飽受中斷學習華文之苦,全都送到新加坡念書。兩人在本地念完大學后負笈海外。連俊偉自豪地說:“他們都懂四語。英語、華語、印尼語,一個懂韓語,一個懂日語?!?/p>
兩次排華暴亂都被人用石頭砸傷頭,連俊偉心中曾生怨,但慢慢也釋懷了?!斑@么多年過去了,都放下了,只希望下一代會更好?!?/p>
王偵燕樂觀認為,排華悲劇不會再重演,因為國際國內(nèi)局勢已經(jīng)大不同,“我們的總統(tǒng)沒有排華的看法,中國也崛起了,我相信不會再發(fā)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