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思想與根本任務的調整(1979—1986)

2020-07-23 06:55謝春濤劉芮杉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0年7期
關鍵詞:精神文明四有社會主義

謝春濤 劉芮杉

[摘? 要]從1979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提出到1986年中共中央相關文件的出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代替了共產主義思想的核心地位,以更加符合改革開放社會實踐的共同理想、社會主義道德、民主與法制等內容為主體,重新規(guī)劃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中的共產主義理想、道德和精神的宣傳與教育。從宣揚革命時期形成的軍事共產主義作風,到更貼近實踐、更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新的文化建設思想體系。

[關鍵詞]精神文明;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四有”

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的政治報告中,中共中央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進行了詳細闡釋,將“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并且提出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勞動者”的重要任務。[1]但在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以下簡稱《精神文明決議》)中,中國共產黨刪除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相關定義,重新解釋了“四有”任務的具體要求[2],并且以此作為長期以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從1980年鄧小平提出“四有”的概念,再到1986年《精神文明決議》對“四有”的重新闡釋,中共中央對精神文明建設內核的認識經歷了重要的轉變。這一轉變的本質在于,中國共產黨認清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軍事共產主義思想作風,并不完全適用于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而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F有的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相關理論的歷史考察,對馬克思以來國內外關于精神文明的相關理論進行了詳盡的追溯,對于1979、1982、1986年等幾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和理論建構進行了脈絡梳理,并且總結了相關歷史經驗。但多數研究材料利用重復率高且較為單一,注重理論建構而忽視歷史演變,對文本的分析也往往流于文字,沒有關注文本演變背后的思想形成過程。有的學者認為“有理想”就是共產主義理想[3],有學者認為“有道德”不必區(qū)分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4],這都不完全符合當時的共產黨人的認知。結合社會背景深究思想的演變,探討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任務與特征的認知轉變,才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探索歷程。

一、1979—1986年中國共產黨探索精神文明的基本脈絡

1979年,在起草國慶三十年講話稿的過程中,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昌提出來,在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注重精神文明[5],得到了鄧小平的同意。于是,在1979年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提出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6]。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將社會主義與精神文明這兩個概念并列,提出了一個與物質文明相對應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經過7年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總結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功經驗與面臨的問題,在1986年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這其中調試與轉變的過程,也是改革開放中理論與實踐辯證統(tǒng)一的一個側面。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由于當時并沒有政治文明、生態(tài)文明等概念,兩個文明涵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內容,因而廣義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包括除了物質文明之外的內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被提出后不久,鄧小平就對精神文明下了定義:“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盵7]這個定義形成了黨的十二大報告以及此后多次黨的政治報告中文化問題的劃分基礎,也被廣泛地用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界定。

鄧小平在多個公開場合都提到,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是要“恢復到五十年代最好時期的黨風和社會風氣”[8],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具體到歷史語境中,需要指出的是,黨風和社會風氣與社會秩序和法制建設是直接掛鉤的,遠不僅僅停留在一般意義的思想觀念層面。遵守黨紀國法、服從組織決定屬于黨風的范疇,社會治安與社會風氣也通常代指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在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多方面的工作”與“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9]一樣,都是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的特殊背景下,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法律制度不夠完善,中國共產黨人對于維護社會秩序與風氣的理解,更多地有賴于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道德和紀律等主觀色彩濃厚的因素。

在當時許多中國共產黨人看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蘊涵的共產主義精神、思想和道德,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支柱。鄧小平在1980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黨內,我們的黨員如果精神上沒有樹立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體系,“還怎么能教育青年,還怎么能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10]這種觀點直接影響了黨的十二大政治報告的形成。在起草過程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初還是以“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11]。后經胡喬木提出并討論通過,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特征,被寫入黨的十二大報告中。[12]許多理論工作者也強調,要用共產主義的思想作為思想建設的中心思想,教育人民、培養(yǎng)下一代。[13]

用共產主義思想培育下一代的目標,具體來說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八挠小钡母拍睿鹪从卩囆∑綄η嗄陮W生的期望。1980年5月26日,鄧小平在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提出,“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14]。最終經過黨內討論,黨的十二大報告確立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目標。雖然中共中央并未闡明“四有”的具體內容,但在當時的社會共識中,“四有”要求實質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具體化與時代化。

盡管中共中央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升到了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高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規(guī)劃和建設精神文明,但社會上損公肥私、損人利己、“一切向錢看”的歪風邪氣卻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尤其在1985年,海南地區(qū)發(fā)生了嚴重的群體性走私案件,一些主要領導干部官商勾結,批準并支持大規(guī)模走私倒賣8萬輛汽車及其相關制品[15];福建晉江地區(qū)則出現了28個冒牌藥廠,制售假冒偽劣藥品成千上萬箱,當地主管部門“組織軟弱渙散、麻木不仁”[16],縱容案件發(fā)生。兩起大案嚴重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再加因為涉外政治和經濟問題,多個城市爆發(fā)的學生紀念九一八事變的集會。[17]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黨內外都暴露出許多問題,我們黨不得不反思此前的設想與規(guī)劃。

1985年9月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鄧小平、陳云等人先后談及精神文明問題。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出了6年,“不過就全國來看,至今效果還不夠理想。主要是全黨沒有認真重視”。對于近來發(fā)生的違反黨紀國法的事件,“黨內外的廣大干部、群眾,對這些事是極端不滿意的,應引起全黨認真注意”[18]。在1986年初的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再次強調,對于高級干部及其子女陷入經濟案件,甚至卷入情報網、喪失國格人格的問題,要抓緊查處。他嚴厲指出,抓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尤其要抓典型,“死刑不能廢除……這才能真正表現我們的決心”[19]。黨內外發(fā)生的眾多不良事件,使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完善的理論,努力解決精神文明建設中諸多問題與不足。制定一個更加完善的精神文明決議,成為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的重要議程。

從初衷來看,將“共產主義思想”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對共產主義理論的傳承和發(fā)展,目的是為了鞏固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于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但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來看,在1986年以前,中共中央對精神文明的闡釋基本都圍繞著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和精神。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正在不斷深化,按勞分配原則正在不斷深入人心。這種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意識形態(tài)闡釋,超越了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難以有效契合當時的社會主義實踐。同時,各級部門在宣傳上也沒有區(qū)分精神文明建設對共產黨員與普通民眾的不同要求,沒有解決精神文明宣傳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導致經濟建設和思想建設變成“兩張皮”,一定程度上造成各級地方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意愿不強、重視不夠。1986年,中共中央起草和出臺《精神文明決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從頂層設計的理論高度,重新定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扭轉經濟建設與思想建設“兩張皮”的不利局面。

二、從“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到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1986年《精神文明決議》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論述被刪去,以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作為代替。這是黨史學界較為關注的歷史事件,其中的文件起草歷史過程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披露。[20]但這其中的變化所反映的中國共產黨認識的變化,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背景與思想背景。

胡喬木堅持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是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理論,這也是80年代初黨內外普遍較為接受的觀點。胡喬木認為,我們今天建設的社會主義,不是僅有社會主義的因素,“而是同時有共產主義。它是共產主義的一個階段,這就規(guī)定了它不能不有共產主義的一定的成分”。而這其中的共產主義成分,除了共產黨的領導,還包括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的實踐。因此,胡喬木強調,“沒有共產主義的思想就不能建設社會主義”[21]。在此基礎上,胡喬木提出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且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中進一步闡釋了共產主義是一種運動的理論,再次批判了“共產主義是渺茫的幻想”的觀點。

黨的十二大報告對共產主義及其思想的強調,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當時的社會階段。黨的十二大報告中,共產主義可以代指一種社會制度,一種革命運動,還可以代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以及崇高的革命精神境界。從報告的具體語境來看,“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主要是以共產主義的精神境界為核心。然而,報告卻用了很大的篇幅論證共產主義的實踐已經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共產主義“這個運動在我國已經發(fā)展到建立起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22],以此強調共產主義思想在當前是不可或缺的。1983年,中宣部出臺的《共產主義實踐活動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研究提綱再次強調,“進入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對于我國人民來說,已經不僅是一種理想,而是活生生的現實”[23]。以列寧的觀點來看,“如果把采取‘共產黨這個名稱解釋為似乎現在就實現共產主義制度,那就是極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亂吹噓,會帶來實際的害處”[24]。共產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區(qū)別,以及當前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巨大差距,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沒有進行闡述。以步入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為前提,論證宣揚共產主義思想的正當性,這一理論建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但長期來看難以適應實踐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黨的十二大報告多次提及共產主義思想,引發(fā)人們對于按勞分配原則與共產主義思想之間的誤解。共產主義思想本身并不是改革開放以后的新概念,但在當時進行按勞分配的經濟改革的背景下,對共產主義思想進行定義是現實需要。黨的十二大會議期間就有領導干部提出,要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現行政策與共產主義精神的關系。[25]胡喬木后來也強調,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決不是說我們現在又要刮什么‘共產風”[26],要分清共產主義思想與現行經濟政策的差別。但1983年中宣部的研究提綱又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條例,都是在向人民灌輸共產主義思想”[27]。按勞分配原則在改革開放前的很長時間內,被部分人視為“資產階級法權”的原則[28],爭論一直持續(xù)到“文革”結束后,直到1978年官方肯定“按勞分配是防止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產生的重要經濟手段”[29]。開始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后,“平均主義”和“大鍋飯主義”又在社會上沉渣泛起。有的從事業(yè)余勞動的科技人員收取勞動報酬,竟然受到壓制和打擊,理由就是共產主義思想要求不圖名利、不計報酬。[30]沖突的根源,在于“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本質上屬于先進性要求,用于指導全體國民的思想建設時超越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fā)展。

“有文化”的概念是否能夠作為“四有”之一,黨內一直到黨的十一屆七中全會都有爭論。[46]有的同志認為有文化不能與有理想、有道德和有紀律并列,這會削弱共產主義理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地位。但參加北京地區(qū)理論座談會的同志建議,文化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可或缺的[47],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分子的作用有待充分發(fā)揮?!拔母铩币l(fā)的混亂已經造成了一代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青年科學文化素養(yǎng)是經濟建設的必然要求。鄧小平最終同意加上“有文化”這一句,因而才有了黨的十二大報告中的“四有”?!拔幕焙汀坝小弊窒嘟Y合的概念,通常是指知識水平層面的文化。但1986年《精神文明決議》將其上升到精神文明中文化建設的高度,將教育科學文化一并作為“有文化”的建設內容,并將其視為“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的重要條件”[48],使得“四有”能夠真正涵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并且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形成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

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本任務的具體內涵來看,教育國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在“四有”剛剛提出的1982年前后,中國共產黨所理解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就在于將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形成的軍事共產主義式的思想道德推向全國,掃除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中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腐朽思想,拔除違法犯罪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動機,集中思想和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共產黨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對“四有”的內容進行了符合經濟改革和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調試。將原本要求更高、層次更高的共產主義思想道德,用于要求共產黨員和社會先進分子。用更貼近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物質基礎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道德紀律,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以消除人們的疑慮,避免“一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講精神文明建設,就是要‘收了,政策要變了”[49],保證政策的延續(xù)與穩(wěn)定。

四、結語

從“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國共產黨對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從經驗論走向了實踐論,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的適用于改革開放的文化指導思想,最終構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理論。

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善于總結經驗的黨。但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并沒有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經驗。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在歷史大轉變的時刻,由于舊思想、舊習慣的嚴重影響,由于對新事物缺乏經驗,加上其他社會政治因素的作用,人們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很容易發(fā)生”[50]。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經濟改革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屬于新事物,中國共產黨更加熟稔于自革命時期到50年代,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思想教育。對于統(tǒng)一思想的同時激發(fā)各方面建設積極性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只有革命時期和50年代的成功經驗。在商品經濟發(fā)展帶來可能出現危及社會主義根本方向的思想因素時,無論是從歷史經驗還是理論正當性來看,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必然成為許多中國共產黨人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思想的時代選擇。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代替共產主義最高理想,以社會主義道德結合共產主義道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代替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認識的轉變,不是對此前歷史經驗的否定,更不是認為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已經過時,而是根據社會主義實踐的現實需要所做的選擇。陳云強調,“經驗是從哪里來的?還不是從實際工作中鍛煉出來的”[51]。精神文明建設是否應當堅持“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在大的方向上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只有從實踐的各個層面考察,“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是否是符合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最優(yōu)解。正如胡耀邦所言,“要以是否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否有利于國家的興旺發(fā)達,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為衡量我們各項改革對或不對的標志”[52]。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于精神文明內涵、任務與特征的調整,開創(chuàng)了既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又更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的、更有利于激發(fā)人們勞動積極性的文化建設思想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胡耀邦.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N].人民日報,1982-09-08(1).

[2][34][35][40][45][4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6.1176.1178.1181.1183.1185.

[3]謝霖.建構中國現代文明的偉大工程——論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本規(guī)律的探索及其世界歷史意義[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3).

[4]厲以賢.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學習鄧小平教育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

[5]史義軍.李昌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出[J].炎黃春秋,2005(8).

[6]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79-09-30(3).

[7][10]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7.

[8][19]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3.152—15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43.

[11]龔育之.黨史札記:末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7.

[12]程中原.1977—1982:胡喬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貢獻[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6(3).

[13]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N].人民日報,1982-09-05(1);堅持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青少年[N].人民日報,1982-09-06(3);戲劇要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人民[N].人民日報,1982-11-03(5).

[14]鄧小平同志題詞希望全國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N].人民日報,1980-05-27(1).

[15]最高人民檢察院查辦一批經濟犯罪案[N].人民日報,1985-10-06(4).

[16]豈容“謀財害命”[N].人民日報,1985-06-16(3).

[17]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就一些學生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活動發(fā)表談話 日本內閣成員正式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希望日本政府領導人嚴格履行諾言鞏固發(fā)展中日友好[N].人民日報,1985-09-19(4).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8.844.

[20]田紀云.近距離感受胡耀邦[J].炎黃春秋,2004(10);郝懷明.耀邦指導我們起草中央文件——胡耀邦與“精神文明建設決議”[J].炎黃春秋,2005(11);余廣人.“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修正的風波[J].炎黃春秋,2006(11).

[21][26][27]胡喬木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3—474.570.405.

[22][50][5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10.95.

[23]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教育改革重要文獻選編[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81.

[24]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2.

[25]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必須結合實際[N].人民日報,1982-09-06(4).

[28]郝理.按勞分配原則是資產階級法權嗎?[N].光明日報,1962-05-21(4).

[29]貫徹執(zhí)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特約評論)[N].人民日報,1978-05-05(1).

[30]就科技人員兼職和業(yè)余科技勞動問題 勞動人事部部長趙守一答本報記者問[N].光明日報,1983-01-30(1).

[31][33]冷溶,汪作玲,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1061.1139.

[32]郝懷明.耀邦指導我們起草中央文件——胡耀邦與“精神文明建設決議”[J].炎黃春秋,2005(11).

[34][35][40][4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6.1178.1181.1185.

[36][49]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448.447.

[37]中共山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研究室,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手冊[G].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290.

[38]于光遠.馬克思主義和精神文明建設[N].人民日報,1986-10-17(5).

[39]范勝.為社會主義道德正名[N].光明日報,1980-07-27(3).

[41]呂鴻儒等,編.哲理與實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301.

[42]胡喬木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4.

[43]龔育之.黨史札記:二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3.

[44]嚴如平.胡耀邦(1915—1989):第三卷[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167.

[46]中央宣傳部辦公廳,編.黨的宣傳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1951—1992)[G].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556.

[47]《新時期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手冊》編輯部,編.新時期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手冊[G].長征出版社,1986:163.

[52]搞四化建設必須進行一系列改革改革要貫穿四化建設的整個過程[N].人民日報,1983-01-21(1).

責任編輯:劉? 捷

猜你喜歡
精神文明四有社會主義
小學英語“四有”課堂構建策略探究
進社區(qū) 爭“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chuàng)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
《偷自行車的人》與《小武》分析比較
淺談企業(y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fā)展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