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喬喬的異想世界》以喜劇的形式、孩子的視角去展現(xiàn)“二戰(zhàn)”尾聲時,即將戰(zhàn)敗卻還沉浸在非理性的狂歡世界中的德國。整個影片把1945年的第三帝國拍得像春天般絢爛,表達了喬喬對信仰的救贖和自由與愛的追求。在畫框中也表現(xiàn)了喬喬對于納粹身份的自省和反思。通過對影片具體情節(jié)的分析,深入闡釋其蘊含的特殊隱喻。
關鍵詞:隱喻作用;色彩;自我認同;喬喬的異想世界
《喬喬的異想世界》(以下簡稱《喬》)是一部戰(zhàn)爭年代的青春成長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年僅10歲的喬喬,一頭金色的小卷發(fā),眼睛圓圓的,如此可愛的形象卻要踏入納粹青年營,成為一名小法西斯。影片從兒童視角出發(fā),運用喜劇的表達形式展現(xiàn)“二戰(zhàn)”中納粹的殘忍和霸權主義。整個影片喜劇色彩濃厚,讓受眾在希望和快樂中去感受充滿鮮血的時代,也對那段歷史的傷害陷入了沉思。
一、戰(zhàn)場上的獨特隱喻——兔子、蝴蝶和鞋帶
本片的英文名也叫《Jojo Rabbit》,喬喬和兔子的第一次交鋒,在Hitlerjugend training weekend(納粹少年訓練周末)的訓練中,他被要求絞殺一只無辜的灰兔,但善良的天性使喬喬將兔子放走,被眾人嘲笑為“jojo the rabbit”。兔子的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喬喬與希特勒的精神對話中,喬喬眼中的兔子具有勇敢、狡猾、堅強的特點,象征著在炮火屠殺中堅強求生的喬喬。第三次是媽媽幫喬喬系鞋帶,這里系蝴蝶鞋帶有了一個巧妙的隱喻,像是把兔子的尾巴繞在它的耳朵上,然后把它綁起來,塞回洞里。有意思的是兔子那短小的尾巴根本不能繞在它的耳朵上,這樣的對話也讓影片有了無法實現(xiàn)的蒼涼感與耐人尋味的意義。還有一次兔子的出現(xiàn)是在喬喬的畫中,握著鑰匙的小男孩在考慮是否要放出籠子里的兔子,像極了知道秘密的喬喬在猶豫要不要告訴艾莎這個自由的消息,這樣的畫隱喻了不可見的隱形之物。在中國有個成語是“狡兔三窟”,艾莎告訴喬喬,為了活下去她已經(jīng)換了好幾座“窟”,艾莎也是那只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兔子。喬喬又何嘗不是那只兔子呢?在俄國士兵面前,他就像一只兔子被拎到槍口上。
影片中媽媽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個溫柔的媽媽,穿著一雙俏麗的紅皮鞋,喜歡喝紅酒、跳舞。她藏匿猶太人,相信另一種價值觀,既要保護喬喬,還要完成潛移默化的教育。媽媽的善良讓整個影片更殘忍,她編織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夢,突然摔碎給觀眾。在所有人都希望喬喬做戰(zhàn)士的時候,媽媽只希望他可以做一個浪漫、自由、充滿希望,可以隨時跳舞的人。
媽媽告訴喬喬,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感覺胃里有蝴蝶在飛舞。對于驕傲的希特勒士兵,喬喬萬萬沒有想到,讓他躁動不安的竟然是一個猶太少女。喬喬意外發(fā)現(xiàn)媽媽在閣樓中藏了一個猶太姑娘,這個猶太姑娘并沒有長犄角,也沒有可怕的獠牙,在接觸過程中喬喬對艾莎的感情逐漸從敵意轉變?yōu)樽鹬?。所以,艾莎的出現(xiàn)也促進了喬喬的轉變。喬喬終于脫下納粹軍服,在街角追逐一個藍色的蝴蝶,陽光下的蝴蝶晶瑩又美麗。最后來到那雙令人心碎的紅鞋面前,紅鞋在影片中是一個隱喻,街頭絞刑架上活吊的人都是套著臉的,鞋子的辨識度也代表了他們的身份。甚至這雙鞋在這里象征著無數(shù)無名的反抗者,從事著和喬喬媽媽一樣的德國自由運動,就這樣不為人知地吊死街頭。這個象征模式貫穿全片,以至于在傳達喬喬媽媽被吊死的信息時,甚至沒有給她一個正臉,依舊只是鞋子的特寫。喬喬從不會系鞋帶到替媽媽系上最后一次的鞋帶,這也標志著喬喬的長大,而蝴蝶的意象也代表著自由、幸福和美好。這系鞋帶的能力也體現(xiàn)了喬喬觀念上的轉折與自我認同的一種轉變。前文提道,蝴蝶結鞋帶可以自由自在地舞蹈,而筆者認為,“兔子—蝴蝶—鞋帶—舞蹈”在電影中構成了一條完整且互相映襯的隱喻鏈,像極了一段自由的頌歌。但是,那雙紅鞋在此刻卻是如此刺眼。此時的媽媽被吊在反抗組織的成員廣場絞架上,是那樣安靜。那在胃里飛舞的蝴蝶也串起了影響喬喬的女人和女孩,此時父親和母親的形象一同“隕滅”。
二、色彩的表意功能——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跳舞
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猶太集中營為題材,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單》這一史詩級影片。整個影片殘酷壓抑,用鮮血去展現(xiàn)受迫害的民族,壓得觀眾喘不過氣來。同樣題材的《喬》卻把1945年的第三帝國拍得像春天般絢爛。人的視覺對色彩的感知力最為直觀,整個影片使用了大量暖色調,從而營造了一個孩子的樂觀視角。黃色可以給人溫暖,清新又明亮,是很多文藝片導演擅長使用的顏色。在《喬》中,低飽和度的淡黃色更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它是德國少年團制服的顏色。每次當兩個“小黃人”擠在一起“出謀劃策”,都給影片本身帶來喜劇效果。整個影片的大多數(shù)場景都充滿陽光,包括小鎮(zhèn)的淡黃色建筑物,會讓電影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情。影片中暖黃色的色調和納粹的軍服難免會讓人想起安德森的《月升王國》,同樣是用幾乎夢幻的色彩去表現(xiàn)孩童的世界。但是在《喬》這部影片中,大人們也變成了滑稽而又可笑的希特勒信徒,很多孩子也成為了戰(zhàn)爭憤怒的機器。
綠色也是這部電影特別喜愛的顏色,從斯嘉麗扮演的母親一出場,我們便注意到她穿著淡綠色的襯衫,溫柔又迷人。綠色代表著希望,就像電影中的媽媽。綠色還象征著青春,就像那個猶太女孩艾莎,當她重獲自由時,身上穿的是一件綠色毛衣,她終于可以在陽光下自由舞蹈了。綠色在影片中代表著勇敢、希望和自由。整個影片都以黃綠色為基調。此外,雖然紅色在影片中并沒有被大量使用,但每次運用都極富沖擊力,掛在街頭巷尾的紅色萬字旗、紅色斗篷,還有可愛的紅色鐵皮機器人,包括媽媽的暗紅色鞋子。對于很多“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1945年的德國城鎮(zhèn)大部分都是毫無生機的顏色。《喬》對色彩的運用,可以更直接地觸動受眾的心,去表達影片的內在意象,也就是“愛”。雖然講的是戰(zhàn)爭背景下的孩子,但是影片表達最多的卻是愛。它淋漓盡致地向觀眾展示“愛”的力量,正是這愛讓人在絕境中獲得自由,在最悲苦的時候品嘗到甘甜,更讓人在槍炮和血肉中重獲自由、翩翩起舞。喬喬媽媽說,只有自由的人才跳舞??傆幸惶?,你會遇到那個特別的人,她會教你愛。影片結尾在溫暖的陽光下,兩人隨著音樂舞蹈,無比自由,這也是影片大篇幅使用暖色調的用意,告訴我們對愛和自由的追求。
三、自我認同的心理作用——對信仰的救贖
拉康在鏡像理論中提出,主體是通過自我認同形象來深刻認識自己,在鏡像中獲得主體的形象,這是一個“理想我”。這個“理想我”構成了人物自身,所以對主體的期望,后來人們都以這個形象作為自我認同的基礎。對于喬喬來講,他的出現(xiàn)代表著納粹意識形態(tài)下的小標兵,喬喬對希特勒的盲目崇拜,甚至在自己的房間里貼滿了希特勒的海報,因為祖父不是金發(fā)郁悶了三周,他堅信自己會驕傲地站在元首的身邊。在喬喬的世界里有一位想象中的朋友鼓勵著自己,這個人也是喬喬的另一個影子,他在自我的認同機制中,認為這個人是他的“理想我”,也是他的精神支柱,這個人正是阿道夫·希特勒本人。
導演塔伊加本人扮演著喬喬世界中這個想象的“朋友”,這個“低智版”的希特勒每天給喬喬“洗腦”,這是喬喬身邊唯一的“英雄”。喬喬的父親早年犧牲在戰(zhàn)場中,孤獨的喬喬是多么需要一個父親、一個導師、一個能給他指引方向的人。喬喬在自我的認同中是沒有父愛的,由于父愛的缺失,并且在當時極端意識形態(tài)背景下,只有這個想象中的希特勒陪在他身邊。這個出現(xiàn)在報紙、廣播里的英雄和一個十歲孩子的想象就這樣混合在了一起,并且時常陪著這個孩子聊天,這個“低智版”的希特勒也是喬喬在自己的世界中找到了一個鏡子。
晚飯期間,喬喬看到媽媽渴望和平,便拍桌吼道:“我們會把敵人碾成渣,然后把他們的墳墓當廁所?!笨墒?,年僅十歲的喬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也不知道熱愛祖國和熱愛和平并不矛盾。他對母親的不信任和對英雄主義的崇拜都是時代的產物。同樣,“二戰(zhàn)”時期的影片《美麗人生》主要從猶太父親的角度出發(fā),擋住外邊世界因戰(zhàn)爭而起的苦難,在那樣凌亂的歲月中給了孩子一個童話的世界。所以對于不同的表意方式,在喬喬的自我認同中,希特勒的思想代表自己,自己也就變成了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鏡子。在最后影片長達二十分鐘的慢鏡頭中,喬喬也在自我意識中清醒過來,他感知到所有的信念和口號都是如此的滑稽,他也打破了在自我認同中的“理想我”。其實長期以來,這本是喬喬的信念,但是因為他本身的善良,以及他身邊的兩位特殊女性,也讓喬喬重新回到自由的世界,逃離了漩渦。
三、結語
“一部好電影應該讓人在忘記聲音、忘記特效、忘記表演的時候,還記得那種揪扯心靈的顫抖?!倍秵獭氛沁@樣一部電影。影片關注的是孩子的心路歷程,重新解讀了戰(zhàn)爭中強權的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告訴受眾,放下歧視,猶太人不長犄角,德國孩子也只是一個孩子。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當你微笑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還是值得堅持下去的。”人總要成長,總要學著長大,勇敢追求自由。
參考文獻:
[1]福原泰平.拉康:鏡像階段[M].王小峰,李濯凡,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2-83.
[2]卓別林.卓別林自傳[M].李琦,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白鈺冰,河北大學廣播與電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編輯:姜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