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在很多內(nèi)容上都涉及到了對虛詞用法的分析,其中卷四全卷都圍繞虛詞展開,對虛詞中的許多特殊用法進(jìn)行了舉例說明,并更正了古書注解中的一些錯誤。本文對卷四中涉及到虛詞用法的部分進(jìn)行歸納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虛詞;詞義;修辭
許威漢談到過:“古人講虛詞別有兩派,一為訓(xùn)詁派,旨在釋義;二為修辭派,為了行文。”而《古書疑義舉例》是一部訓(xùn)詁著作,又在很多內(nèi)容上涉及到了修辭。因此,本文將俞樾在《古書疑義舉例》中對虛詞的分析分為兩部分,一是在詞義上的分析,一是在修辭上的分析。
一.在詞義上分析虛詞
(一)句首虛詞
俞樾:“凡發(fā)端之詞,如書之用‘曰字,詩之用‘誕字,皆是也,乃有發(fā)端之詞,與今絕異者,略舉數(shù)事以見例?!卑l(fā)端詞,即發(fā)語詞,指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表示要發(fā)議論,引起下文。俞樾在這里主要分析了與現(xiàn)今用法不同的發(fā)語詞,如:《周官·小司徒職》:“乃頒比法于六鄉(xiāng)之大夫,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乃均徒弟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shù),乃經(jīng)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乃分地域而辨其守?!?/p>
“乃”通常位于句中,承接上文,譯為“才”,“就”,“卻”等,而此例中“乃”位于句首,引領(lǐng)下文,說明古人有時將“乃”作發(fā)語詞?!洞蟠鞫Y記·衛(wèi)將軍文子》:“文子曰:‘若夫知賢,人莫不難?!?/p>
“若夫”用于句首,一般在上文敘述完一件事,另提一件事時使用,但也可作為發(fā)語詞,不表示實在意義。
俞樾:“凡經(jīng)傳用‘焉字,多在句尾,乃亦有在句首者。”“焉”字通常用于句尾,但有時也用于句首,當(dāng)“于是”講。如:《禮記·鄉(xiāng)飲酒義》:“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這里的“焉”承接下文,譯為“于是”。
(二)句中虛詞
俞樾:“虛字乃語助之詞,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首尾,本無一定。乃有句中用虛字而實為變例者?!碧撛~在句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變換,一般用于句首或句尾,有時也用在句中,體現(xiàn)了“古人文法之變”。如:《禮記·射義篇》:“又使公罔之裘?!薄顿叶哪曜髠鳌罚骸敖橹撇谎缘摗!?/p>
“公罔之裘”即“公罔裘”,“介之推”即“介推”,先秦時,可在姓、名間加一“之”字,以作語助?!对姟o羊篇》,“眾維魚矣,旐維旟矣……”
此例中的“眾維”可作“維眾”;“旐維”可作“維旐”。
俞樾:“凡連及之詞,或用“與”字,或用“及”字,此常語也。乃有其語稍別,后人遂失其解者,略舉數(shù)事以見例?!痹谶@里,俞樾主要分析了幾個特殊的連及之詞,如“于”“若”“之”“惟”。如:《考工記》:“作其鱗之而。”
“而,頰毛也”,“作其鱗之而”即振起它的鱗與頰毛,這里的“之”為連詞,表并列?!队碡暋菲褒X、革、羽、毛惟木?!饼X、革、羽、毛和木為并列成分,指象牙、犀皮、鳥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這里的“維”是連詞,表并列。
(三)句尾虛詞
俞樾:“凡經(jīng)傳用“故”字,多在句首,乃亦有在句尾者?!痹谶@里,俞樾分析了“故”用于句尾的特殊用法。如: 《禮記·禮運篇》:“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dá)義,體信以達(dá)順故。”
(四)虛詞的通用
“也”為決詞,常用于句尾表肯定;“邪”為疑詞,常用于句尾表疑問。“邪”“也”可以通用,互為通假。如:
《晏子·春秋諫上篇》:“寡人出入不起,交舉則先飲,禮也?”這里的“也”通“邪”,表反問。俞樾:“《說文》:‘雖,從蟲唯聲。凡聲同之字,古得通用?!薄队衿吩?“雖,詞兩設(shè)也。字或作‘唯”?!半m”表轉(zhuǎn)折,“唯”表只有,在古書中,二字通用。如:
《鄉(xiāng)黨篇》:“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
第一處“雖”通“唯”,表只有,意為平地上只有一個盛土竹器。第二處“唯”通“雖”,表雖然,意為酒席上肉雖然多,也不要吃它超過主食,雖然酒不限量,也不要喝到神智混亂。
(五)“不”字
俞樾:“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變,初無疑義。乃古人有用‘不字作語詞者,不善讀之,則以正言為反言,而于作者之旨大謬矣?!薄安弧蓖ǔW鳛榉穸ǜ痹~,用來表示否定,但是“不”有時也可作為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如:
《論語·微子》篇“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俞樾認(rèn)為這里的兩個“不”字均為語詞,無實際意義,說的是荷葆丈人自己,而不是斥責(zé)孔子和子路。俞樾的這種說法沒有得到普遍認(rèn)可,被認(rèn)為是有意美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二.在修辭上分析虛詞
(一)連文
俞樾:“古人用語助詞,有兩字同義而復(fù)用者。”這種用法屬于連文,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義詞臨時組合在一起并列使用,表達(dá)相同的意思,連文既可以是實詞的連文,也可以是虛詞的連文,這里指的是虛詞的連文。如:《漢書·食貨篇》:“天下大氏無慮鑄金錢矣、”大氏即大抵,大抵和無慮都是大概,大都的意思,二者連用為同義復(fù)用。
(二)變文
俞樾:“古書有疊句成文而虛字不同者?!敝冈谛形闹懈淖儻B句中對應(yīng)位置的某個虛字,從而避免語句上的單調(diào),重復(fù),這實際上就是變文避復(fù)的用法。如: 《尚書·洪范篇》:“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薄霸弧蓖半肌?,上四句用“曰”,后一句用“爰”,運用了變文。
(三)排比
語詞疊加使用,這種用法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排比。如:《大雅·緜篇》:“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
此例八個“乃”字都是語氣助詞,不必譯出,起到烘托語氣,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構(gòu)成排比。
(四)反問
俞樾:“古書未嘗不用乎字,然乎者語之余也,讀者可以自得之。古文簡質(zhì),往往有省乎字者?!薄胺囱浴敝傅氖怯蟹磫栒Z氣的語句,這里涉及到了反問這一用法。如:
《呂刑篇》:“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這三句意為(安撫百姓)應(yīng)選任什么人呢?難道不是賢人嗎?應(yīng)遵循什么法度呢?難道不是刑律嗎?應(yīng)思考什么事情呢?難道不是斷案公平適宜嗎?三句的句尾都省略了“乎”字,表達(dá)反問語氣。
俞樾對虛詞的分析,在繼承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的基礎(chǔ)上,又有了進(jìn)一步的拓展補充。不僅關(guān)注到虛詞的一般意義,還關(guān)注到了虛詞的特殊用法,并能從句中位置,修辭等角度對虛詞的用法進(jìn)行分析,有助于在古書閱讀中更準(zhǔn)確地理解虛詞的用法和含義。
參考文獻(xiàn):
[1]俞樾.古書疑義舉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許威漢.俞樾《古書疑義舉例》評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3]許威漢.訓(xùn)詁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4]劉冠才.論《古書疑義舉例》的成就及不足[J]. 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06(2)
[5]章佳.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的訓(xùn)詁價值[D]. 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