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雨晴
摘 要:針對幼兒攻擊性行為這一現象進行分析以及反思,從中尋找其普遍存在的因素,并對這一現象給予家長和幼兒園寶貴的建議。同時,也應該正確地對待幼兒出現的攻擊性行為,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及方式來指導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消除攻擊性這種處理問題的行為。
關鍵詞:幼兒 攻擊性行為 建議
引言
幼兒攻擊性行為成為幼兒園、家庭、社會越來越關注的焦點,幼兒園、家庭、社會越來越高度重視幼兒的這一行為,因為幼兒攻擊性行為不僅會影響幼兒的道德行為的發(fā)生,而且任其發(fā)展并延續(xù)到青少年時期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內涵及特點
1.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內涵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內涵是指:幼兒在家庭、社會、幼兒園中得不到滿足而出現的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是反社會行為中一種最具代表性表現最突出的一種行為。包括身體上的攻擊、言語上的攻擊或者借助第三方勢力實施。
2.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特點
幼兒攻擊性行為頻繁,主要表現為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爭吵、打架,行為更多是直接爭奪或破壞玩具和物品。
幼兒更多依靠身體上的攻擊,而不是言語的攻擊。
從工具性攻擊向敵意性攻擊轉化,小班幼兒的工具性攻擊行為多于敵意性攻擊行為,而大班幼兒的敵意性攻擊則顯著多于工具性攻擊。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幼兒園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慫恿和卷入攻擊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擊以后發(fā)動報復行為,碰到對方是男性比對方是女性是更容易發(fā)生攻擊性行為。
二、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
1.自身因素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往往對其周圍生活中的現象分不清是非好壞,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時間久了,便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行為問題。例如,有些幼兒在學校不努力聽講,在同伴中沒有影響和地位,長期受冷落、輕視,久而久之情緒易沖動,喜歡惹是生非,對別人進行攻擊,或破壞公物等。在攻擊對象或其他人且不會受到懲罰的情況下,攻擊行為可能一直持續(xù)下去。作為家長或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教育。
2.家庭因素
首先隨著當今社會很多家庭出現變故,離婚率越來越高,中國目前的離婚率(從20年前的0.7%到現在的5%),離婚家庭的大量出現,對于離婚的雙方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但是對于幼兒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同一個環(huán)境中,幸福的家庭的幼兒在父母的愛和呵護下快樂成長;離異家庭的幼兒會因缺失父母雙方其中一方的愛而無奈,得到心理創(chuàng)傷。
3.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有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也隨之產生,3~6歲的幼兒的學習方式通常是模仿,無法辨別行為是否正確,導致幼兒會將一些不良行為也進行模仿和學習。環(huán)境是幼兒的第三任教師,它影響著幼兒的主體精神、主體意識,影響著幼兒的社會責任感。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滲透性的、隱蔽性的、非強制性的,可以讓幼兒無意識的受到影響,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受到不恰當的影響會讓自己產生不恰當的行為,長時間會導致攻擊性行為的出現。傳播媒介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帶來咨訊和提供功能,而且改變了兒童認知世界的方式。
三、幼兒攻擊性行為這一現象導致的后果
1.減少同伴之間的交往
2.攻擊性較嚴重的話會導致極其錯誤的行為的產生
3.攻擊性行為會改變幼兒的性格,嚴重的會影響其人格
四、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解決策略
1.榜樣示范法
據調查,模仿是幼兒一出生就有的行為,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幼兒模仿能力特別強,因此在教育、教養(yǎng)幼兒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為幼兒作出示范性的榜樣,這樣幼兒模仿的就是家長好的行為舉止,幼兒園和家長應該時刻保持相互配合,互相溝通,共同為幼兒作榜樣。有關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教養(yǎng)幼兒的不同方式影響著幼兒不同行為的發(fā)展”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注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時刻為幼兒樹立良好的示范榜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注意人際交往關系,優(yōu)化生活環(huán)境等,更為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關愛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
2.移情訓練
所謂移情訓練就是指通過其他方式方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供幼兒自主活動,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體現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作為家長以及幼教工作者,我們應該重視幼兒的自主活動體驗,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活動的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的操作實踐和親身體驗,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例如:當幼兒出現不好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轉移幼兒注意力的指向,讓幼兒集中參與到父母的勞動中,通過與父母一起做家務等來體驗快樂,消除不良情緒。
3.運用正強化鼓勵幼兒
據調查,許多家長教育幼兒時采用動不動就打罵的方法,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家長應從自身做起,避免打罵幼兒,多與幼兒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多聽幼兒的內心聲音,以便更多地了解幼兒。面對幼兒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家長以及教師應該及時恰當的對其進行強化,如表揚、鼓勵等,使幼兒獲得積極反饋。
4.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
科學研究表明,必要的批評也會改善幼兒的行為。當幼兒有過錯時,家長首先應該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對幼兒進行耐心的說服,切忌一上來就采用懲罰手段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家長要正確處理自己的孩子被傷害和傷害別人的行為。面對這樣損害別人的行為的時候,家長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適當的批評不一定就會起到反作用的效果,因此,家長應運用恰當的方法去教育幼兒、批評幼兒,讓幼兒清楚正確和錯誤的行為帶來的不同結果,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親社會行為。
結語
通過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研究,幼兒攻擊性行為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家長、社會各界人士都很重視,由此我們應該有更好地解決策略,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矯正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為幼兒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江華.淺議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對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6(2):20-21.
[2]王越.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及預防矯正[J].亞太教育,2015,(9):12-12.
[3]劉園園.淺談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正策略[J].才智,2014(21):103-103.
[4]潘泉為.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分析及解決對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10):3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