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樂
目前我國對語文、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和歷史三科的教科書編寫采取了國定制,使教科書編寫成為了一項國家事權。其中義務教育統編歷史教科書的使用在2019年基本覆蓋了全國,高中統編歷史教科書于2019年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等六個省市試用。在此之前,我國歷史教科書編寫實行的是審定制,在審定制下,各省各地區(qū)初高中自行選取版本不同的教科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知識點的重合、初高中銜接不易等問題。隨著統編教科書的使用,這些問題會逐漸得以解決。但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一連串新的問題,尤其高中歷史教學會出現一些必須關注的新問題。下文將基于統編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試分析如何處理初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銜接問題。
一、統編初高中歷史教科書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表述
統編教科書的編寫完全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初中依據的是《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高中依據的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初中課程標準中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課程內容表述為:“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簡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盵1]高中課程標準中沒有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課程內容的具體表述,而是概括性的描述:“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盵2]具體地看,初中課程標準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學習目標要求主要集中在識記層面,而高中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要求則集中在理解層面。
基于課程標準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較為全面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統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內容主要涉及了: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道光帝派遣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道光帝簡介;林則徐禁煙過程;鴉片戰(zhàn)爭的全過程;三元里人民抗英運動;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的條約;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的條約;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統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內容主要涉及了: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世界背景下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道光帝派遣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兩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簡要過程及其簽訂的條約;開眼看世界等。
總體上來看,初高中教科書在內容表述上既有重復之處,又有銜接之處。重復之處主要集中在通史內容的表述上,高中教科書的相關內容在初中教科書中基本可以找到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表達。如初中教科書在課文輔助系統中詳細介紹了“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高中教科書在課文輔助系統中再次介紹了“亞羅號事件”。再如兩部教科書在介紹鴉片戰(zhàn)爭背景時,引用了相同的照片作為材料(圖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設在印度的鴉片倉庫)。相較于重復之處,銜接之處的內容更需要我們關注。比如,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過程的論述,初中教科書比較詳細,并且配有圖示進行解釋。高中教科書相對而言就比較簡單明了。再如,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分析中,初中教科書以英國和中國的貿易為切入口展開,而高中教科書則以當時世界的形勢和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處境為切入口展開。另外,關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初中教科書主要論述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高中教科書則主要著眼于兩次鴉片戰(zhàn)爭對整個中國近代的影響,且專設“開眼看世界”一個子目進行論述。
二、基于內容的對比,呈現出有關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幾個問題
以兩次鴉片戰(zhàn)爭為例,對統編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后,初高中歷史教學在銜接方面的幾個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一)處理統編初高中教科書相近內容的問題
統編初高中教科書在許多通史內容上有相近或重復的表達。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的內容,尤其是學生印象很深的內容,如果再次進行講授,就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使學生有任何的提高。2017版課程標準對高中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中外歷史綱要》兩本教科書的內容很飽和,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是一個燃眉的問題。所以,如何處理教科書內容,怎樣避免重復講述初中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二)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問題
中學教育已經步入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無論是課堂教學或是學業(yè)評價,倘如沒有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那么都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F行初中課程標準雖然沒有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描述,但是初中統編教科書中到處可見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表述。以《五四運動》一課為例,統編初中教科書讓學生擬寫一張愛國宣傳的傳單,這是對家國情懷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訓練。統編高中教科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五四運動的意義,體會其時代價值。同樣是以五四運動為切入口對家國情懷進行訓練,高中階段的核心素養(yǎng)訓練其難度和意義都遠高于初中階段。倘若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訓練仍停留在初中水平,那么對學生的發(fā)展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在高中教學階段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
如何使學生在初中的基礎之上,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能夠在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提升,這值得我們關注。要真正做好銜接工作,不能使初中歷史在中考后“煙消云散”,也不能使高中歷史成為初中歷史的“復印版”,更不能使初高中歷史教學沒有任何關聯而成為“兩張皮”。
三、解決諸多問題的有效路徑
(一)有意識地對比閱讀初高中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這里則是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對比閱讀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處理好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理清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比如,關于兩宋歷史,初中課程標準中要求“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對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滅遼及北宋;知道岳飛抗金的事跡和南宋偏安”[3]。高中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fā)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4]。通過對比,有利于我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就是:“遼、夏、金、元等政權與漢民族共同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由于統編教科書投入時間并不長,高中教師對其還很陌生。如果拿到新教科書就著手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即使將高中教科書進行仔細地閱讀和思考后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方式也很難起到作用。原因在于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而這些已有知識卻是高中學習的基礎。教師有意識地閱讀初中教科書就能在高中教學設計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將高中歷史教科書《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一課與初中相應部分內容對比后,會發(fā)現“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在初中教科書中已經有詳細地論述,所以不應該成為高中教學的重點,“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與“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是初中教科書中談及較少甚至是沒有的內容,所以這些內容應該列為該課教學的重難點。綜上,有意識地對比閱讀初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和教科書,是做好高中歷史教學的關鍵一步?;诔醺咧姓n程標準和教科書進行高中歷史教學設計,這樣的作法一方面可以銜接初高中的教學內容,做到有效教學,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講授重復的內容,以求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二)重視診斷性評價
基于初高中課程標準和教科書進行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是處理初高中教學銜接問題的關鍵一步。同時,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初中知識也很重要。仍以兩宋歷史為例,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基礎很差,對兩宋歷史的基本內容一竅不通,高中階段直接講授少數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中的貢獻,學生就會一頭霧水。所以高中歷史教學就更需要關注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叫做準備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開始前對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等進行檢測,為教學尋找目標。高中教學不同于初中教學,學生是帶著已有知識進入課堂的,學生的水平不同,需要的教學也就不同。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了解學生的已有情況,再結合高中知識進行教學,這樣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教學?!皩W案”是一種常見的診斷性評價手段,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導學案的編寫質量決定了診斷性評價的效果。目前許多導學案是將教科書中的句子進行挖空,讓學生填寫,這種導學案只能促進學生對教科書進行閱讀,并不能起到診斷性檢測的效果。要想真正起作用,導學案必須要結合初中教科書進行編寫。將初高中重復的內容以試題的形式進行編寫后讓學生作答,如果回答正確,那么這部分內容便不用重復講述,針對高中的要求進行拔高訓練即可;如果回答錯誤,那么證明這一部分內容學生掌握的并不牢固,需要再次強調。
四、總結
統編初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使用,給中學歷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統編初高中歷史教科書一脈相承,高中歷史教學必須要時刻關注著初中歷史教學。高中歷史教師對統編教科書的體例和內容都很陌生,在使用統編教科書進行教學時,更會出現諸如初高中銜接和學生能力提升上的問題。高中歷史教師應該使用好統編教科書,應該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有機銜接初高中歷史教學,應該要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經過高中的學習,在知識、能力和價值觀上有質的飛躍。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高中歷史是“己”,初中歷史就是“彼”。要了解初高中歷史在內容上的重復部分,做到詳略得當;要知道初高中歷史在內容上的不同,做好銜接工作,以求使學生有所提升。當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對比閱讀初高中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能夠在教學時重視診斷性評價、能夠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那么才能真正用好統編教科書,才能使學生經過高中教學后有質的飛躍。
【注釋】
[1][3]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14頁。
[2][4]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4、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