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HPM視角下的“排列”教學

2020-07-04 02:46方倩汪曉勤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0年6期
關鍵詞:排列組合

方倩 汪曉勤

【摘?要】排列組合的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抽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結合數學史加深學生對排列概念的理解,尋求歷史上合適的排列數公式的推導方法,進一步理解排列數公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排列知識的演進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HPM;排列組合;探究之樂;方法之美;德育之效;文化之魅

【作者簡介】方倩,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主要從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研究;汪曉勤(本文通訊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數學教育教學研究基地項目“數學課程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研究”(A8)

一、引言

“排列”是滬教版高三數學第16章的內容,教科書首先用生活中具體的例子引入,利用樹狀圖計算結果,接著運用乘法原理解釋結果并推導排列數公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學生學習排列組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對排列概念理解不透徹;(2)機械套用教材中的排列組合公式;(3)排列組合公式的使用和計算易出錯;(4)很多學生通過記憶解題,缺乏思考;(5)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掌握得較差。[1]

筆者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fā)現,“排列”的新課教學設計屈指可數,教師一般都按照書本內容展開教學,運用乘法原理對排列數公式作出證明。排列組合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抽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趯W生的學習情況,筆者運用數學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排列概念的理解,同時尋求歷

史上合適的排列數公式的推導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排列數公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此,筆者擬訂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1)理解排列、排列數的概念;(2)掌握排列數公式的證明方法,領會其背后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的方法之美;(3)了解排列知識在歷史上的演進過程,培養(yǎng)動態(tài)的數學觀,感悟數學文化的多元性。

二、數學史料的運用

(一)排列公式的出現

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排列和組合問題。公元前7世紀,中國《易經》的六十四卦圖即是陰爻“- -”和陽爻“—”的重復排列,共26種卦象[2]。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克里西普認為10個公理的排列數超過1000000種;而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帕恰斯給出了錯誤的排列數101049或310925[3]。

在猶太古典文獻《創(chuàng)造之書》中,作者給出了22個希伯來字母的全排列。公元8世紀,印度一位詞典編纂者艾哈默德對阿拉伯語中的單詞進行分類,他計算了從28個阿拉伯字母中取2,3,4或5個字母組成的單詞的個數。12世紀,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在其著作《莉拉沃蒂》中給出一次從n件物品中取r件的(可重復或不重復)排列數的算法。13世紀初,艾哈默德·伊本·穆恩伊姆在處理排列問題時得出這樣的結論:不管一個單詞有多長,它的字母的排列數是1×2×3×4×5等,直至該詞的字母數[4]。

公元10世紀,多諾羅在注釋《創(chuàng)造之書》時證明了n個字母的全排列數。13世紀末,阿拉伯數學家伊本·阿爾巴拿給出并證明了全排列數及排列數公式Prn。[3]81-85

(二)排列公式的證明

1熱爾松的證明

在14世紀,法國數學家本·熱爾松在其代表作《數之書》中證明了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n!,作者首先證明了以下命題。[3]210-215

命題1:如果n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為某個固定的數,那么n+1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為該數與n+1的乘積。

設n個元素為a,b,c,d,…,e,它們的排列數為t。在n個元素的每一種排列前插入第n+1個元素f,可得t個不同的排列;以f代替e,則a,b,c,d,…,f的排列數為t。在每一個排列前插入e,得到t個不同的排列。類似地,將每一個元素放在第一個位置,都得到t個不同的排列。因此,a,b,c,d,…,e,f的排列數為(n+1)t。本·熱爾松由此命題證得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

類似地,本·熱爾松又證明了以下命題。

命題2:n個不同元素中一次取2個的排列數為n與n-1的乘積。

命題3:如果n個不同元素中一次取r(r

本·熱爾松在證明了上述3個命題之后,通過命題2和命題3推出排列數公式Pmn=(n-m+1)(n-m+2)…n。

2早期教科書中的證明方法

1881年,美國數學家溫特沃斯在其所著的《代數學基礎》中對排列數公式作了證明,所用方法與現行教科書的方法一致,即通過分步乘法計數原理進行證明[5]。1897年,英國數學家鮑爾在其著作《初等代數》中則采用了本·熱爾松的證明方法[6]。

1899年,美國數學家費歇爾等在《代數學基礎》中給出了如下證明:將從n個物體中取r個的排列數記為Prn,觀察樹狀圖,利用枚舉法可得P14=4,P24=12,P34=24,P44=24,已知P1n=n,對于n個物體,一次性選2個物體的排列數等于一次性選1個物體的排列數乘以剩下的數,即P2n=(n-1)P1n=n(n-1);一次性選3個物體的排列數等于一次性選2個物體的排列數乘以剩下的數,即P3n=(n-2)P2n=n(n-1)(n-2);同理,可推出Prn=n(n-1)(n-2)…(n-r+1)。[7]

三、教學設計與實施

筆者用重構式對本節(jié)課進行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公理排列數的例子引入排列的概念(復制式),將艾哈默德對阿拉伯語中的單詞分類問題改編為簡單的字母問題(順應式),加深學生對排列概念的理解。其次,利用三種證明方法推導出排列數公式(復制式)。最后,介紹排列知識的發(fā)展過程(附加式)。

(一)課題引入

師:在數學上,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同數學定理的順序安排問題。比如,我們在初中時學過全等三角形的三個判定定理——SAS、ASA和SSS。從理論上說,我們可以先學SAS,再學ASA,最后學SSS;也可以先學SSS,再學ASA,最后學SAS,等等。那么一共有幾種這樣不同的安排方式呢?其實,古希臘人很早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公元前3世紀,哲學家克里西普認為,10個公理如果依次排序,就會有超過1000000種不同的排法;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帕恰斯試圖算出準確的結果,他認為,總共應該有101049種或310925種排法。請問你們覺得會有多少種呢?

(學生小聲議論。)

師: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探究下面的問題。

(二)概念生成

師:公元8世紀,印度一位詞典編纂者艾哈默德對阿拉伯語中的單詞進行分類,他計算了從28個阿拉伯字母中取2,3,4或5個字母組成單詞的個數?,F在我們用英文字母來代替阿拉伯字母,英文字母a,b可構成多少種二元單詞?

生:2種,即ab和ba。

師(追問):英文字母a,b,c可構成多少種二元單詞?

生:6種,ab,ac,ba,bc,ca,cb。

(有極少數學生說3種。)

師:我聽到有同學說3×2種,這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第一個位置有3個,第二個位置有2個。

師:很好。你已經找到了比列舉法更簡便的方法,那么請大家思考,英文字母a,b,c,d可以構成多少種三元單詞?

(學生列舉了其中的某些例子。)

師:我們一起來列舉一下,首先,首字母是a,那么第二位有3種選擇b,c,d,如若第二位是b,那么第三位只能選c或d,因此有2種情形;同理,第二位是c或d,分別有2種選擇。因此,首字母為a的三元單詞共有3×2=6種。同理,首字母為b,c或d的三元單詞有6種,因此三元單詞共有4×6=24種。

(教師板書,畫出如圖1所示的樹狀圖。)

師:之前我們學習集合的時候,也會將集合的元素列舉出來,這和集合元素有什么區(qū)別呢?

生:這個有順序,集合的元素沒有順序。

師:上面組成的二元和三元單詞,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排列。排列是指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的一個排列。結合上述例子,可以發(fā)現排列有什么特征?

生:元素不重復。

師:排列的特征是元素不重復且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也就是說排列的問題與位置相關。那么如果兩個排列相同,可以得到這兩個排列有什么關系?

生:元素一樣,順序也一樣。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說說生活中有關排列的例子有哪些呢?

生:學號、座位。

師:可見排列問題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同學們剛才舉了很多種排列的例子,比如學號等。那學號總共有多少種排列的方法呢?這個排列的方法種數我們稱為排列數。排列數是指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Pmn表示,P是排列數的符號,是排列英文單詞Permutation的首字母,n是指元素的總數,m是指取出的元素個數。

師:下面用排列數的符號表示上述問題。

生:第1題是P22。

師:元素的總數是2,取出的元素個數也是2,因此為P22。第2題呢?

生:第2題是P23,元素的總數是3,取出的元素個數是2。

師:同理,第3題就是P34,那么排列數的具體值又該如何計算呢?

生:第一個有4種,第二個有3種,第三個有2種,所以4×3×2=24種。

(三)證明方法探究

師:剛剛我們用樹狀圖將其列舉求出,但是當數值很大的時候,計算量就會很大。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第3題的三元單詞由3個元素組成,第一個位置可以從4個字母中任選1個,第二個位置可以從剩下的3個字母中任選1個,最后一個位置只能從剩下的2個字母中選擇,我們將其分成3步完成,運用乘法計數原理可得P34=4×3×2=24。

1乘法計數原理法

師:分步乘法原理是指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n個步驟,第1步有m1種不同的方法,第2步有m2種不同的方法,第n步有mn種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這件事共有N=m1m2…mn種不同的方法。那么,請問從a1,a2,a3,…,an中取出m個的排列數是多少?

生:是Pmn=n(n-1)(n-2)…(n-m+1)。

師:那你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公式是怎么得來的。

生:總共有m個位置,先畫m個方格,第一個方格有n種選擇,第二個方格有n-1種選擇,一直到最后有n-m+1種選擇,將所有的選擇法相乘得到Pmn=n(n-1)(n-2)…(n-m+1)。

師:為什么最后一個方格是n-m+1種?

生: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找規(guī)律可以得到。

師:我們用分步乘法原理計算,總共可分為m個步驟,然后將它們相乘即可。我們也可將Pmn寫成階乘的形式,即Pmn=n!(n-m)!,一個正整數的階乘是指所有小于及等于該數的正整數的積,自然數n的階乘寫作n!。規(guī)定0!=1。

(教師板書推導排列數公式。)

師:觀察排列數的公式,大家發(fā)現m與n之間有什么大小關系呢?

生:n大于m,因為我們是從n個中選出m個。

師:那可以等于嗎?

生:可以。

師:因此n大于或等于m,且為正整數。當m=n時,Pmn=Pnn,此時,n-m+1=1,則Pnn=n(n-1)×(n-2)…×3×2×1=n!,這種排列我們就稱為全排列,我們把n個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個排列,叫做n個元素的一個全排列。

2熱爾松證明法

師:剛剛同學們用分步乘法計數原理的方法證明了排列數公式,這也是教科書中的證明方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還有哪些證明方法。早在14世紀,法國數學家本·熱爾松在其代表作《數之書》中也證明了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n!。為了證明排列數公式,他分別用了3個命題來說明。

本·熱爾松首先證明第一個命題:如果n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為某個固定的數,那么n+1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為該數與n+1的乘積。我們用現代的數學語言表述為:n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即Pnn;n+1個不同元素的排列數,即Pn+1n+1,原命題就等價于證明Pn+1n+1=(n+1)Pnn,請同學自己動手證明一下。

生:畫n+1個小方框,第n+1個元素可以放在n+1個小方框中的任何一個當中,剩下的n個元素有Pnn種排法,所以是(n+1)Pnn。

師:這位同學求n+1個元素的全排列是分2步完成的。第一步,先將第n+1個元素在n+1個位置中挑選一個排好,第二步,剩下的n個元素全排列,運用分步乘法原理可證明上述公式。

師:數學家本·熱爾松是這么證明的。設n個元素為a,b,c,d,…,它們的排列數為t。在n個元素的每一種排列前插入第n+1個元素f,可得t種新的排列f,a,b,c,d,…;如果說最開始n個元素是f,b,c,d,…,插入第n+1個元素a,也可得n種新的排列a,f,b,c,d,…,即交換f與a的位置,同理,f可與b,c,d,…交換,因此n+1個元素的排列數為(n+1)t。即全排列的公式得以證明。顯然,同學們的證明方法比數學家本·熱爾松的證明方法更簡潔。

師:通過上述推理,是否有同學可以證明全排列公式呢?

生:用累乘法證明,Pn+1n+1=(n+1)Pnn,則Pnn=nPn-1n-1,…,P22=2P11=2×1,將所有等式兩邊的左邊相乘等于等式右邊相乘,約掉相同的項就可以得到全排列數公式。

師:很好。累乘法在這里也可以直接運用等式的迭代,Pnn=nPn-1n-1,則Pn-1n-1=(n-1)Pn-2n-2,即Pnn=n(n-1)Pn-2n-2,以此類推,若一直迭代下去,就會得到全排列數公式。

師:類似地,數學家本·熱爾松又證明了以下兩個命題:n個不同元素中一次取2個的排列數為n與n-1的乘積;如果n個不同元素中一次取r(r

師:這個公式的推導同學們可以在課后探討研究。那么根據遞推公式Pr+1n=(n-r)Prn,類似于上面我們證明全排列公式的步驟,我們運用迭代法或者累乘法可推導得出排列數的公式Pmn=n(n-1)(n-2)…(n-m+1)。

3歸納法

師:國內教科書大多是運用分步乘法原理,那么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西方早期教科書中,主要流行3種證明方法:一是乘法計數原理法,二是熱爾松證明法,三是歸納法。

師:從n個物體中取r個的排列數我們記為Prn,已知n個元素取一個,有n種選擇,即P1n=n;對于n個物體,一次性選2個的排列數等于一次性選1個的排列數乘以剩下的數,即P2n=(n-1)P1n=n(n-1);一次性選3個的排列數等于一次性選2個的排列數乘以剩下的數,即P3n=(n-2)P2n=n(n-1)(n-2);同理,可推出Prn=n(n-1)(n-2)…(n-r+1),以此類推,可得到排列數公式。

生:感覺最后一種方法的證明思路和熱爾松證明法差不多。

師:是的,兩種方法都運用了迭代法(累乘法),區(qū)別在于熱爾松遞推關系的推導主要是等價轉化的思想,而早期教科書主要是歸納的思想,現行教科書是有順序地運用分步乘法進行計算。

師:學完排列數公式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公理的排列數究竟是多少種呢?

生:P1010=10×9×…3×2×1=3628800種。

(四)知識鞏固

教師在PPT中依次出示與排列相關的3道例題。

例1?計算:P410。

例2?求證:Pmn+mPm-1n=Pmn+1。

例3?全班35名同學兩兩互發(fā)一條微信,共發(fā)了多少條微信?

例1求解具體數字的排列數,強調運用分步計數原理來計算排列數的方法;例2通過證明等式成立,讓學生加強對排列數公式的運用能力;例3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排列的概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介紹排列內容的歷史演進歷程,由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做總結:(1)知識層面: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數公式的3種證明方法;(2)思想層面:感悟從特殊到一般和歸納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3)情感層面:學生想出與古人類似的證明排列數的方法,且更方便快捷,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四、學生反饋

課后,筆者對兩個班級79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并和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

(一)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接受程度較高,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是非常喜歡的。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排列知識的掌握程度,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3道填空題和1道簡答題。

1寫出從a,b,c,d,e 5個元素中任意取2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為??????。

210名同學排成一排照相,總共有???種不同的排列方式。

3有5本不同的書,要分別包上包書紙,現有花色不同的包書紙6張,每張包書紙只能包一本書,共有???種不同的包法。

4請你寫出排列數的公式以及推導過程。

上述4道題的正確率分別為962,937,924和823。其中第1題有3名學生將排列寫成了組合;第2題有5名學生未能給出正確的答案,1位空白,1位寫了“不會做”,3位給出了排列數公式正確,但結果錯誤;第3題有2名學生列出了排列數的公式,但未給出計算結果,有3名學生排列數正確,但是排列數公式用錯,還有2名學生計算錯誤;第4題所有的學生都作答了此題,其中有12名學生未給出推導過程,2名學生推導過程錯誤??梢钥闯鼋^大多數的學生掌握了排列數公式及其推導。另外,值得驚喜的是,有2名學生運用了熱爾松證明法證明。

對于問題“提及‘排列你會想到什么?”,學生主要有下列回答:(1)有關的數學史,如數學家名字等;(2)排列知識,如全排列、樹狀圖等;(3)數學方法,如枚舉法、歸納法等;(4)與其他學科領域的聯系,如生物遺傳、同分異構體等。

對于問題“這節(jié)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主要有下列回答:(1)公式的推導,學生認為學習不同的推導方法,創(chuàng)新了他們的解題思路;(2)與數學史相關內容,特別是排列內容的歷史演進歷程讓學生印象深刻;(3)課堂內容,如排列數公式等;(4)其他,如教學方式、授課形式等。

(二)學生訪談結果

從學生訪談中,筆者發(fā)現與上述調查問卷的情況基本吻合,學生對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在高考的背景下,學生希望能在掌握課堂知識的情況下,了解數學史讓課堂不再枯燥,激發(fā)學習興趣。另外,學生喜歡能使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的史料,如一些巧妙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五、結語

借鑒數學史可以更深切地體驗歷史上數學家的智慧,從史料中獲得靈感,并融入教學設計中開發(fā)新的課例。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排列數公式的推導方法,對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表示認可,對于排列數的3種證明方法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排列數公式的3種證明方法:一是運用教科書中的乘法計數原理,在分步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排列有序性的理解;二是熱爾松證明法,運用遞推、等價轉化的思想先對全排列公式進行詳細的證明,再通過類比得到排列數公式;三是早期教科書中的歸納法,與熱爾松證明法思路類似,通過兩種方法的對比,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算對象,合理地選擇運算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抽象與邏輯推理能力。

本節(jié)課引入運用公理排列數的例子,以及學生對改編的字母編排問題的積極討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探究之樂。教師對排列數公式的推導方法層層遞進式地講解,讓證明的過程更清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展現數學的方法之美,也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公式的證明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體現德育之效的價值。最后,課堂上呈現的排列概念的歷史演進過程,讓學生感受知識的源與流,看到不同時期的數學家在排列數公式上的貢獻,從而感受數學的文化之魅。

參考文獻:

[1]胡海霞,汪曉勤.影響高中生組合推理的因素[J].數學教育學報,2009(6):26-29.

[2]KATZ V J.Using history to teach mathematic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0.

[3]汪曉勤,韓祥臨.中學數學中的數學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卡茲.數學史通論[M].李文林,鄒建成,胥鳴偉,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WENTWORTH G A.Elements of algebra[M].Boston:Ginn & Heath,1881.

[6]BALL W W R.Elementary algebra[M].Cambridge:The University Press,1897.

[7]FISHER G E,SCHWATT I J.Elements of algebra[M].New York:Macmillan,1899.

(責任編輯:陸順演)

猜你喜歡
排列組合
活用數學模型,理解排列組合
排列組合中的分組分配問題
靈活運用不同方法,巧妙解答排列組合問題
小議排列組合問題常用解法
排列組合思維在同分異構中的運用
淺談排列組合常見解題策略
熱熱鬧鬧排排坐
三招“搞定”排列組合
CCD上的排列組合魔術
绍兴县| 麟游县| 铜陵市| 东莞市| 十堰市| 铁岭市| 双辽市| 景泰县| 长顺县| 介休市| 永丰县| 揭东县| 北京市| 如东县| 邵东县| 林芝县| 专栏| 大化| 韩城市| 田东县| 赣州市| 卢龙县| 谢通门县| 广元市| 牙克石市| 武胜县| 五原县| 禄丰县| 克山县| 武定县| 奉化市| 三台县| 东台市| 从化市| 永济市| 阿拉善左旗| 彭阳县| 庆元县| 遂昌县| 望奎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