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琳婧
摘 要: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朗讀缺乏教師的引導、示范與評價;注入式的串講和文學賞析式的分析充斥著整個課堂,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缺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的創(chuàng)設,背誦成為古詩學習的唯一目標。文章針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古詩詞教學更有“詩”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詩”意;策略;個性化閱讀;意境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112-02
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每一冊語文教材都安排至少4首古詩詞,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理解和感悟的過程中,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感受古詩詞語言之美、音韻之美、意境之美。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古詩詞教學更有“詩”意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朗讀上要重視古詩詞的音律美
蘇軾的“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道出了誦讀的要義。有的教師把誦讀古詩理解成一遍一遍地循環(huán)讀,學生在一遍遍讀的過程中,朗讀水平卻沒有提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教師的引導、示范與評價。
古詩的特點是對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獨特的節(jié)奏美和音律美。在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讀出節(jié)奏美、音韻美,教師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講究正確示范和引導。例如,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山一程》的初讀設計。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眼中,鄉(xiāng)愁是那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在張籍筆下,鄉(xiāng)愁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山一程》,注意仔仔細細讀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讀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讀通順,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王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激情導入,并提出朗讀的要求。這具有梯度的朗讀設計,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初讀目標——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第二,要講究教師在讀中有價值的評價。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讀不好、讀不到位時,教師細致及時、循循善誘的評價,會使學生逐步感悟出讀好詩詞的技巧,在讀中漸入佳境。例如,在教學《憶江南》一詞時,學生讀到最后一句“能不憶江南?”時,語氣較為平淡,筆者立即改變教學流程,作出朗讀評價,并發(fā)問:“這首詞結尾的標點有何特色?”學生的關注點遷移到句末的問號,很快說出這是一個反問句。“憶”即回憶,與題目相呼應——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詞人在詞中極力描繪秀麗的江南風光,以反問作結抒發(fā)追憶留戀之情,因此,能不能讀出反問的語氣,關系到是否能把握住本詞的感情基調(diào)。
二、理解上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感悟
現(xiàn)如今,注入式的串講和文學賞析式的分析,往往充斥著古詩詞課堂,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古詩詞教學應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淡化教師對字詞句的枯燥講解。因此,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與詩文對話,在誦讀中體會詩詞的語言,捕捉感情色彩,對形象鮮明、有深刻含義的重點字詞,反復推敲,感悟作品內(nèi)容及其蘊含的內(nèi)在情感。例如,《四時田園雜興》僅用28 個字就把人們帶到熱烈的勞動場景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境之中。詩的后兩句寫得意趣橫生,意味深遠,表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情趣。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品味:你認為詩中的哪個詞描寫了孩子們的形象?學生反復誦讀后,認為“學”字使兒童的形象躍然紙上。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著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地方學著種瓜。這個“學”字將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勤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夏忙的場面更加熱鬧活潑。
三、情感體會上要創(chuàng)設意境
在古詩詞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簡略地講講詩句的意思,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缺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的創(chuàng)設。讀詩離不開想象和聯(lián)想,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是鑒賞詩詞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詩句的意思出發(f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體會詩詞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也可以通過鮮明的畫面、音樂渲染、語言描述、聲畫聯(lián)璧等創(chuàng)設意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進入到詩詞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1)創(chuàng)設情境,音畫詩尚。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形象、直觀的事物更易誘發(fā)他們的興趣。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圖畫、音樂等素材的利用,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學習情境,讓古詩教學“活”起來。例如,在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時,教師可以書上插圖為背景制作動畫:荒城、古道、遠行的人、春風拂綠、小草搖曳,在學生眼前展現(xiàn)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再配以悠揚、凄婉的古箏曲,渲染草原的空曠和離別的愁緒。師:孩子們,用你們的耳朵靜靜地聽,用你們的眼睛細細地看,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畫之中,盡情地去感受、去體驗。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這是分層要求,逐層遞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自由表達,課堂氣氛熱烈。交流過程中,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感受送別場景,體會作者的離愁別緒。
(2)古今聯(lián)系,融今入古。古詩寫作年代久遠,社會生活和語言習慣與今天有很大差別,因此,學生對古詩描寫的內(nèi)容有距離感,對有些內(nèi)容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可設法拉近文本與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引導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經(jīng)驗進行理解。例如,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是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鳌=虒W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看圖展開想象:一是想象小兒釣魚時的心情,二是想象小兒看到路人時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在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古今聯(lián)系中走進小兒的內(nèi)心世界,與小兒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3)化詩為文,讀寫結合。古詩篇幅短小,語言精練,意蘊深刻,耐人尋味。古詩的教學價值不只在于品讀,還在于是好的習作素材。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改寫。在改寫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得以外現(xiàn)。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分別時,可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并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要表演,先要有劇本。為此,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劇本。劇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要有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劇本創(chuàng)作完成,要進行展示,評選“最佳劇本”。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參與創(chuàng)作的樂趣,還加深了對古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
(4)利用“留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詩歌語言高度精練概括、跳躍性很大,為讀者留下許多情節(jié)空白。教師可以利用詩歌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學《竹石》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風吹雨打之外,竹子還會遇到什么折磨?通過想象竹子經(jīng)歷的磨難,學生能感受到竹子的精神。
總之,古詩詞教學需要講解,但不宜多講,而要讓學生在誦讀中進行個性化解讀。教師要重視古詩文的“詩”意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與學生一起走進詩詞的世界,享受古詩詞優(yōu)美的語言、深刻的內(nèi)涵、高遠的意境,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廖小玲.探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新思路[J].基礎教育研究,2019(24).
[2]孟紅霞.情境教學在打造小學古詩詞魅力課堂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19(12).
[3]聶紅梅.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內(nèi)蒙古教育,2019(35).
[4]劉保梅.想象力: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古詩詞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9(34).
[5]李曉霞.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策略實踐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6).
[6]馮潔.適度、適當、適時,讓拓展成為學習古詩詞的助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