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導學案是語文高效課堂的載體。導學案的出現(xiàn),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了良好條件和操作平臺,使學生有了預習的內(nèi)容和可操作的底本。在教學中,教師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完善、補充,不要被新方案束縛住手腳。教師應不斷探索思考,實現(xiàn)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努力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語文 導學案 有效使用 教學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50
多年來,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但在實際學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卻將預習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導學案的出現(xiàn),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了良好條件,使學生有了預習的內(nèi)容和可操作的底本,把我們反復倡導的課前預習變?yōu)楝F(xiàn)實。
要想把導學案真正落到實處,讓導學案真正幫助我們教學,就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難度合理編寫導學案;二是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對學生的質(zhì)疑做出合理的回應;三是要時刻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強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靈活使用導學案,將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共同研究方向,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如何有效使用導學案。
一、指導學習
導學案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拐杖,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導學案主要有教學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檢測四大板塊。這個標題中,我們主要談如何圍繞“自主學習”完成課前預習的問題。
首先,就語文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來說,根據(jù)語文教學實際,我們主要設計了字詞注音、詞語釋義、段落結(jié)構和其他部分的基礎內(nèi)容。這一部分的知識,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關鍵,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充分掌握了這一部分的知識,后面的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把這一環(huán)節(jié)真正落到實處,對語文教學來說至關重要。我們的做法是,在前一個晚自習,督促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并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通過學生自我展示的方式進行檢查。
其次,對學生“自主學習”部分的展示,教師要積極評價。我們的“課堂展示”分為個別展示和小組展示兩種方式。個別展示的方法是,教師隨機點學生的名字,學生站起來回答;小組展示的做法是,以小組為單位,輪到哪一組,這一組可以選派代表回答。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錯誤及時糾正,做到適當補充。
二、注意導學案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合理使用
前面已經(jīng)談到對教師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部分的使用,這里著重談談其他三個部分的使用方法。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總要求,我們依據(jù)新《課標》以及每節(jié)課的具體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對一節(jié)課的總目標做了設計。上課時,通過教師介紹或?qū)W生誦讀的方式,把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整堂課圍繞這一目標展開,使我們的課堂有序而又集中。
(二)合作探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的習慣。合作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點,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質(zhì)疑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們語文教研組在導學案編寫和使用中最看重的部分。下面我將從操作步驟和具體實例來闡述這一問題。
1.操作步驟
(1)問題的設計
我們對合作探究部分的設計,往往針對每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可能出現(xiàn)的質(zhì)疑問題來進行。質(zhì)疑部分是合作探究的精彩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想在質(zhì)疑中得到碰撞,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認識,加深了他們的合作,同時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鍛煉。
我們往往設計三道題:第一道題主要是針對課文的基礎知識;第二道題主要針對課文的思想情感、審美意蘊和價值觀等;第三道題主要針對課文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藝術成就等。
(2)任務分配
我們對任務分配提前做了安排。教室的座位是以小組形式安排的,往往八個同學一組,便于合作交流。比如一、三、五組的同學分別展示一、二、三題;二、四、六組的同學分別點評一、二、三題。
(3)完成合作探究
我們的合作探究分為三個步驟:合作交流、分組展示、學生點評。先是圍繞導學案上的合作探究題目,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查閱資料等方式得出結(jié)論。隨后把展示和點評的任務按題目分到每一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認真討論,最后形成答案,選一名同學按教師的要求進行口頭或書面展示。同樣的辦法,點評組的同學在形成正確答案之后,也選一名同學對答案進行點評。最后,教師對展示和點評進行拓展和補充。
2.具體案例
比如,在教學《記念劉和珍君》時,合作探究的一個問題是: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起初,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把答案總結(jié)為:她是一個渴望真理與進步、富有斗爭精神、有遠見卓識、溫和善良又有愛國熱忱的青年學生。這個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同,可就在我們即將結(jié)束這道題的討論時,有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說:“劉和珍是一位不會保護自己的人?!边@一句激起了千層浪,大家激烈地討論起來,一堂課到這里就進入了最精彩的部分。
(三)當堂檢測
當堂檢測是檢驗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每堂課的主要任務完成后,教師留時間讓學生完成當堂檢測,隨后找學生點評,教師做補充。所謂“當堂檢測”,就是在課堂上,在“學”與“教”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完成情況的一種反饋、檢測、拓展、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認識、深化與遷移。我們在編寫當堂檢測時,也充分發(fā)揮語文教研組的集體智慧,共同討論,精心策劃。對大量練習題進行精選,讓每位同學的學習效果都能得到檢驗。
三、自主編寫的導學案和教輔資料配合使用
編寫導學案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涉及很多資料。教師集體備課,同時將每一冊書的內(nèi)容提前安排到個人名下。當輪到誰時,誰就是這一課導學案的主備人,由他首先獨立完成,再經(jīng)學校的教研組集體討論,最后才定稿。教師教學任務都很重,如果每堂課都這樣編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也要利用網(wǎng)絡資源,從而完成導學案的編寫。
四、導學案的收集和整理
對導學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學生完成導學案后,由語文課代表統(tǒng)一收齊,教師進行批改,并選擇一些易錯的地方,第二天在課堂上統(tǒng)一講解。二是一學期結(jié)束后,對學生的導學案按優(yōu)和差的標準進行收集,為今后的教學整改提供依據(jù),并建立資料庫。
以往,教師通常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教師容易將課堂變成一言堂,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削弱了教學效果。在高效課堂的背景下,運用導學案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總之,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完善、補充。通過近幾年的應用,我們發(fā)現(xiàn)導學案規(guī)范了教學過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會繼續(xù)努力,探索思考,不斷落實、完善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朱國芳《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年第7期。
[2] 劉金玉《陽光語文:讓師生盡情享受語文的“陽光”》,《中國教師》2017年第22期。
[3] 華建英《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學周刊》2020年第8期。
(祁小明,1973年生,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和語文理論的研究,研究方向為高效課堂的相關理論,有論文發(fā)表于《文化隴南》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