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芷綺
當我在園級教育茶話會中拿出“希希不吃蔬菜”的案例和老師們分享時,大部分老師的做法和案例中老師是一致的,有的老師還認為,只要家園合作巧妙地“逼”孩子吃幾次,孩子自然而然會發(fā)現(xiàn)吃蔬菜并沒有那么可怕。我不禁思考在當下倡導“兒童本位”的教育觀念下老師的理解與踐行程度。
“兒童本位”,顧名思義是站在兒童的立場來思考問題,以兒童的發(fā)展需要為根本。
回溯本案例,表面“癥結(jié)”是希希不吃蔬菜只吃米飯,其他幼兒想模仿,老師制止后幼兒覺得老師偏心,導致老師陷入兩難的局面。
首先,要肯定案例中教師的教育初心——愛兒童。針對偏食的幼兒,她希望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幼兒嘗試吃蔬菜,慢慢克服對蔬菜的恐懼;當其他幼兒想模仿希希不吃蔬菜時,老師說“小朋友不可以挑食,挑食長不大的哦”,想以此來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飲食結(jié)構。但從處理方式看,教師還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對幼兒居高臨下地提要求:可以吃一點,不吃長不大,不能不吃等,卻未深入探究希希不吃蔬菜背后的原因。同時,與幼兒溝通時,從成人角度夸張化不吃蔬菜的后果——“挑食長不大的哦”??梢姡咐膶嵸|(zhì)“癥結(jié)”是教師矮化、弱化、忽視了幼兒的真實需求,以主導者身份高控教育現(xiàn)場。
如果以“兒童本位”去思考、處理該案例,可以是這樣的。
希希不吃蔬菜的原因是什么?
幼兒偏食、不吃蔬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飲食結(jié)構、咀嚼纖維的能力較弱、家庭成員也不愛吃蔬菜等。老師可以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希希不吃蔬菜的原因,進行“對癥下藥”。
不同食物對健康有哪些不同的作用?
幼兒對食物缺乏正確的認識,產(chǎn)生挑食行為也很正常。幼兒園教育最好生發(fā)于幼兒的生活實際需要,教師可以借此契機開展有關健康領域“食物金字塔”活動,幫助幼兒正確認識不同食物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為幼兒構建科學健康的飲食觀提供支持,從而促進幼兒自主調(diào)節(jié)飲食習慣。
針對希希不吃蔬菜、班級幼兒也想模仿的問題,老師還可以做什么?
(1)幫助家長建立科學的保育知識,在家為幼兒制定膳食均衡的食譜。在幼兒園為咀嚼消化系統(tǒng)較弱的幼兒定制精細化餐食。
(2)利用繪本,如《一園蔬菜成了精》《蔬菜的化妝舞會》等或多媒體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對蔬菜的認知,激發(fā)幼兒對蔬菜的興趣。
(3)利用幼兒園菜地開展蔬菜種植活動,從播種、澆灌到豐收等過程,讓幼兒深入感知蔬菜的生長,在豐收中、在親子制作美食活動中感受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總之,當班級出現(xiàn)像希希這樣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時,教師要以“兒童本位”來思考問題,平衡好個別幼兒與集體幼兒之間的沖突點,以兒童發(fā)展需要為延伸點,展開雙向或多元化的教育措施,方能呈現(xiàn)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