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欓T宴》作為文言文的經典篇目,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教學中,可從文字、文學、文化等角度入手,發(fā)揮文言文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傳統(tǒng)文化;《鴻門宴》
語文課程作為語文知識傳授的主要渠道,在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明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解和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盵1]文言文是語文課程內容必不可少的部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文言文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引導學生閱讀、記誦文言文就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文言文教學中拓展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力圖從傳統(tǒng)文化素材中尋找到新的育人價值,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盵2]
課文《鴻門宴》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是幾個版本教材的通選篇目。多年來,專家、學者們都非常重視這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相關研究,已有成果主要集中于對“鴻門宴”歷史事件的探討、《鴻門宴》的藝術特色以及教學處理等方面。這些論述各有所長,開闊了我們的教學視野,促進了對《鴻門宴》的教學、研討,但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方面仍有很大空間有待開掘。以下將具體分析《鴻門宴》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路徑。
一、《鴻門宴》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
《鴻門宴》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主要有稱謂方式、飲食文化、玉文化、星宿文化、以及古代官職文化等。
(一)稱謂方式。在古代,一般士大夫除了姓名以外,還有字、號等,由于彼此關系和場合的不同,稱謂方式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不同的稱謂中,我們可以探析說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劉邦對張良的稱謂就發(fā)生過變化,宴會前稱張良為“君”,“君”是對對方尊敬的稱呼,常常用于平輩之間。而劉邦與張良本來是主仆關系,很明顯,劉邦自降身價。宴會后,劉邦稱張良為“公”,“公”也是對對方尊敬的稱呼,但往往用于對尊長者。這說明劉邦再次自降身價。另外,劉邦與項羽地位本無大的差異,但文本中劉邦稱項羽為“將軍”,而自身“臣下”等[3]。從劉邦自降身價的稱謂中可以看出劉邦圓滑的性格特點。
(二)飲食文化。我國古代飲食文化內涵豐富,不同的飲食對象和儀式體現不同的文化內涵。從飲食對象來看,宴會上有酒有肉,酒是人際交往的調節(jié)劑,在這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緩沖作用:劉邦用“奉卮酒為壽”的方式向項伯示好;項羽用“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的方式來回答項伯和劉邦的辯護之言;項莊以“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幌子來刺殺劉邦;項羽以“賜之卮酒”的作法來傳達對樊噲的欽佩;樊噲以“立而飲之”的方式表現壯士的無畏;宴席中劉邦想溜走避禍,張良亦是以“沛公不勝杯杓”為托辭,為劉邦找到了逃跑的借口[4]。
從飲食禮儀看,古代的宴席中,座次的排列往往顯示人的地位尊卑、輩份的高低及年齡的長少。四個方向的座位以東向為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座。《鴻門宴》中座次及方位在過去的教學中經常被提到,老師們一般是畫圖來重現當時的場景,借此講解由于官職地位的高低導致的座次的差異[5]。此外,我們把項莊舞劍前后的座次做對比,就會發(fā)現在項莊舞劍前后,項伯從項羽旁跑到了劉邦的身邊,樊噲從門外來到張良身邊,座次的變化體現了矛盾沖突中力量的對比。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一細節(jié)的領悟,讓同學們了解座次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體會、學習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法。
(三)玉文化。中國人自古崇玉、尚玉,玉因其自然溫潤,色澤柔美等物理特性而被人們奉為山川精英,給人以純潔高貴的神圣感。王國維認為“古者行禮以玉,故《說文》曰:‘豊,行禮之器。其說古矣”[6],表明玉作為禮器的歷史悠久。與此同時,玉器的使用也有較為嚴格的講究,張光直認為“在古代藝術的研究上,至少是在中國古代商周藝術的研究上,我們一般多同意‘政治、宗教和藝術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看法”[7]。玉作為禮器被所處的社會賦予政治等內涵而成為身份、權力的象征。在這里白璧可以理解為高高在上的權力,劉邦送項羽白璧表明自己已經臣服,不會再對他構成威脅,玉發(fā)揮了它的政治功能。送玉斗給范增,可理解為一般的饋贈禮儀,玉發(fā)揮了它的禮儀作用。
(四)星宿文化。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摸索經驗,總結規(guī)律。依據天時物候轉換的規(guī)律,制定了二十四節(jié)氣指導安排農時。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來預測國家的吉兇、人的未來、年歲豐欠等。古代把東南西北四方稱為四向,東為蒼龍,南為朱雀,西為白虎,北為玄武。每向又對應七宿,是為四向二十八宿。文中“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范增通過命人對劉邦軍帳上方星宿的觀測,發(fā)現那里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是天子之運,斷定“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建議項羽抓緊時機攻打劉備,不要錯失良機。星宿文化盡管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但對這一文化的補充,有助于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文意。
(五)古代官職。官職是重要的身份標識,不同的官職身份地位不同,接觸到的人群、獲取的信息自然也不同?!而欓T宴》中沛公左司馬的告密加劇了劉項的矛盾,對整個事件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左司馬是軍官名,他所具備的官職使他有機會打探到劉邦的軍事機密。文中還有左尹項伯,左尹“為最高長官令尹之副職”[8],他的官職使得他也可以打探到絕密的情報,從而可以夜會張良告訴他相關信息。
二、《鴻門宴》教學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
從已有研究成果尤其是教學處理來看,一般教學內容為分析“劉勝項敗”的原因和人物形象,較少涉及傳統(tǒng)文化?;诖耍覀兘ㄗh在已有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分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從文字、文學、文化的角度來傳承《鴻門宴》的傳統(tǒng)文化。
(一)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傳承漢字文化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文化獲得的過程。[9]因為文言與現實生活距離較遠,現在的學生接觸文言,看文言的機會較少,因此,中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這部分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讓同學們認認真真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不懂的字詞標出來;結合注釋看課文,再把不懂的標記出來或提出來;然后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分析、討論。梳理完字詞,可以采取教師引導、點撥,同學們口譯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要把課文中經典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固定結構等的基本特點講清楚。還要講清楚與文章相關的一些成語、俗語諸如“勞苦功高”“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秋毫無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了解和掌握這些成語和俗語的典故,為日后的寫作及其他運用積累素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為以后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積累知識和經驗,從而達到傳承漢字文化、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二)通過把握激烈的矛盾沖突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傳習優(yōu)秀的寫作文化
作者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將眾多的人物置身于激烈的矛盾沖突之中,以精煉的語言生動地刻畫了一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為我們提供了一篇優(yōu)秀的文言寫作范本。教師可在同學們讀懂文意的前提下,啟發(fā)、點撥學生講述文章內容涉及的幾個故事,并結合文中相關語句層層分析矛盾沖突和人物形象。例如,文中的矛盾沖突,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來把握,一是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也即劉邦和項羽集團間的矛盾,這是故事發(fā)展的主線,二是集團內部的矛盾,如劉邦與曹無傷之間,亞父和項伯之間的矛盾等,作為是故事發(fā)展的副線,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關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重點揣摩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描寫、人物心理的把握、以及人物語言的設置等技巧。例如劉邦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個能屈能伸,善于應變的人;從項羽的言行可看出他是個勇大于謀的人;從范增的“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等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眼光深遠又老謀深算的人,但他沒有料到劉邦能中途離開,說明他也有考慮不足之處;從樊噲在危急時刻進入營中與項羽的對話,以及勸劉邦離開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的忠誠與膽識,表明他既勇猛粗獷又粗中有細;從張良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個沉穩(wěn)機智又多謀善斷的人;從項伯在危機時刻私見張良,見其膽識與知恩圖報,但他沒能看清自己所在的陣營,為劉邦說情并參與營救劉邦,也表明了他的愚鈍;從項莊連項伯都打不過這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他勇而無謀,略顯笨拙;至于曹無傷,他沒有什么過錯,只是選錯了陣營,他以為項羽更有前途,于是私自投奔項羽以至于身死人滅,從這一點看他是個追名逐利的小人物??偠灾?,這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共同構成了文本的重要內容,也為同學們的寫作提供了一個范本。同學們可以在認真揣摩作者對以上文學形象刻畫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仿寫等訓練,為積累寫作經驗。
(三)在拓展延伸和作業(yè)布置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
《鴻門宴》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如果全部講授這些內容,所耗課時會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教學設計靈活處理,有的在課堂講授,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查閱文獻。例如玉文化就可以結合文本內容在課堂講授,玉在我國古代有著非凡的象征內涵:玉是美德的化身,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玉是辟邪的靈物,古代的王侯將相喜愛佩戴美玉,認為美玉可以讓佩戴之人逢兇化吉;玉還寓意淡泊名利,有一片冰心在玉壺之說;玉蘊含美好,有亭亭玉立之說;玉是堅強的象征,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說;玉還寓意和平,有化干戈為玉帛之說等等,玉的這些內涵正契合儒家文化對人的品格的要求。教師可以在課堂適當講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諸如參觀博物館時注意玉文化的展覽,以獲取更多知識。
此外,還可以在作業(yè)布置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從已有成果看,大多研究者甚至一些教學參考書都極度地貶低項羽: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2000年版)》和蘇教版《教學參考書(2005年版)》,認為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蘇教版《〈史記選讀〉教學參考書(2008版)》認為,“鴻門宴上的項羽頭腦愚鈍,優(yōu)柔寡斷,完全缺乏政治斗爭手腕?!边@些對項羽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項羽失敗的前提上的,這種先入為主的做法是不符合人物形象分析的要求的。這樣一來同學們接觸到的文本往往對項羽的評價過低,這對認知項羽形象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我們認為,對一個歷史人物分析評價,要將其置身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結合前因后果和作者的寫作目的等具體探討,才可能得出合理的評析,尤其是對這類節(jié)選課文。因此拓展延伸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語文課文的拓展延伸必須要立足文本內容,注重語文性。但《項羽本紀》內容過多,不適合課堂講授,這就要求老師精挑細選,挑選與項羽性格有關的經典片段,例如表現項羽勇猛的“破釜沉舟”,暴露其性格弱點的“沐猴而冠”“氣死范增”,體現其氣節(jié)的“烏江自刎”等等,讓同學們對其性格有多角度的認知。另外,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從文學的角度,讓同學們仔細閱讀《烏江亭》《題烏江亭》《夏日絕句》《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詩詞,分析他人眼中的項羽形象,并結合之前的拓展內容講述自己眼中的項羽,以提高同學們的感受力和審美能力;還可以從民間文化的角度,讓同學們搜集整理與課文相關的民間傳說,民間故事等,在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的同時傳承傳統(tǒng)文化。就《鴻門宴》的教學而言,傳統(tǒng)文化的拓展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先秦時期的審美趣味、社會風尚等文化知識,以更好地把握全文。
總之,一篇文言文,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從文字、文學、文化三方面來學習與探討,我們認為就可以掌握其知識點、體味其文化內涵。當然,不同篇目的文言文涉及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注重自身的文化積累,這樣才能在備課中挖掘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在講授中恰到好處地擴展、傳授傳統(tǒng)文化,達到讓學生了解、認知,并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從而發(fā)揮文言文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2]謝守成:《傳統(tǒng)文化的盛宴》,《中學語文教學》2018年第12期。
[3]李順富、馬琚生:《淺談〈鴻門宴〉中的古文化》,《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9年第5期。
[4]邢怒海:《從〈鴻門宴〉看古代飲食文化與禮儀》,《作家》2011第6期。
[5]熊菊香:《淺析〈鴻門宴〉的對比藝術》,《鄂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6]王國維:《觀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7]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1986年。
[8]顏品忠:《中華文化制度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
[9]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作者:蔡亞玲,河南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教師)
[責編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