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納維芙·沃里克[Genevieve Warwick]
塞巴斯蒂亞諾·雷斯塔[Sebastiano Resta,1635-1714],在同代人眼中是當時最重要的素描收藏家之一。1可參以下文獻:A.E.Popham “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Old Master Drawings,10,1936,pp.1-19; N.Ivanoff,“Un ignoto codice Resta”,Emporium,LX,1963,pp.168-70; G.Incisa della Rocchetta,“La ‘Galleria Portatile’ del p.Sebastiano Resta d.O.”,Oratorium,Archivium Historicum Oratorii Sancti Philippi Neri,VIII,2,1977,pp.85-96; C.Gibson-Wood,“Jonathan Richardson,Lord Somers’s Collection of Drawings,and Early Art-Historical Writing in England”,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52,1989,pp.167-87; J.Wood,“Padre Resta’s Flemish Drawings.Van Diepenbeeck,Van Thulden,Rubens,and the School of Fontainebleau”,Master Drawings,XXVIII,1990,pp.3-53; J.Wood,“Padre Resta as a Collector of Carracci Drawings”,Master Drawings,XXXIV,1996,pp.3-71。他收集了大約3500張意大利和歐洲北方藝術家的素描,匯編成30多卷素描集,時間跨度從文藝復興初期到17世紀晚期,其中許多作品質量極高。約翰·塔爾曼[John Talman,卒于1726年]是在意大利為英國藏家尋找作品的代理人,他曾這樣描述雷斯塔的收藏:
我最近看到了一批素描收藏,這些作品的繪畫技法和特別的構圖方式,是全歐洲最好的;這些素描集的水準完全能收入女王的圖書館中……它們最初由著名的雷斯塔神父收藏,雷斯塔生于米蘭,是羅馬司鐸祈禱會[the Oratory of Philippo Neri]的一員;論素描技巧,他在羅馬及至整個意大利都十分有名,毋需多言,這些收藏肯定出自他手……2波帕姆在其1936年的文章〈塞巴斯蒂亞諾·雷斯塔及其收藏〉[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第4至6頁引用了這封信。他比對了這封信兩個已出版的版本。原信下落不明,但塔爾曼書信集中存有前半部分的手抄副本,現(xiàn)藏牛津大學圖書館(MS Eng.letters e.34,pp.95-96)。塔爾曼在意大利旅居期間一直留存寄往英格蘭的信件副本。這封信的副本比原件簡短,并與波帕姆刊出的信件版本略有不同,但考慮到文中所引用的段落在主旨內容上與出版版本完全一致,我還是按需要從兩個版本中各引用了部分內容。
塔爾曼的這封信引起了英國人對雷斯塔收藏的興趣,英格蘭大法官約翰·薩默斯勛爵[Lord John Somers,1651-1716]得知此消息后收購了雷斯塔的大部分藏品。3參見W.L.Sachse,Lord Somers.A Political Portrait,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75。這筆成功的境外交易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雷斯塔收藏的高度重視。今天的學者對雷斯塔收藏尤為感興趣,原因在于雷斯塔的收藏與同時期絕大多數(shù)的意大利素描收藏不同,他的收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重建的。此外,雷斯塔對他收藏的每一幅素描都作了詳盡的筆記,為我們研究17世紀晚期對素描的批評和鑒賞意見提供了材料。
盡管薩默斯收購了大量雷斯塔素描集這一事實眾所周知,但這些素描集此前確切的流傳經歷卻一直很混亂。究竟哪些素描集被薩默斯以何種方式于何時獲得,這些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明確解答。除此之外,幾卷沒有進入薩默斯收藏的雷斯塔素描集早期的流傳經歷也基本無人知曉。還有就是,雷斯塔收藏的范圍也從未有過討論。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明確雷斯塔收藏的范圍和早期歷史,從而對他收藏的素描有更準確的認識。我的論述以英國和意大利兩地未公開發(fā)表過的檔案文獻為基礎。
大英圖書館存有一份蘭斯當手稿,編號802[MSS Lansdowne 802,以下簡稱“802手稿”],保存了薩默斯收藏中雷斯塔對每幅素描所作的詳細筆記。4大英圖書館,802手稿。波帕姆在〈塞巴斯蒂亞諾·雷斯塔及其收藏〉文中認為802手稿出自老理查森之手,吉布森―伍德[Gibson-Wood]在其1989年的文章的第173頁中(后文重復處以論文發(fā)表年份標示),令人信服地論證了手稿上的筆記出自薩默斯雇傭的一位圖書館編目人員。薩默斯請人把雷斯塔素描集上的作品揭下來時,非常細心地轉錄了雷斯塔的筆記。此外,每一張作品上都有一個獨特的“字母—數(shù)字”組合與802手稿中轉錄的筆記相對應。也正是這一做法使重構14卷素描集成為可能。5802手稿。弗里茨·盧格特[Frits Lugt](Les marques de collections de dessins et d’estampes,I,Amsterdam,1921,p.557,no.2981)在“約翰·薩默斯勛爵”條目下,討論了雷斯塔―薩默斯素描上典型的收藏章,并給出了一些由小寫字母―數(shù)字組合而成的標記示例。波帕姆在其1936年的文章中嘗試用802手稿重建薩默斯收藏。雷斯塔本人也在1707年出版了他對其中兩卷素描的筆記,標題分別為《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索引》[L’ indice del Parnaso de’ Pittori]和《各地的繪畫》[L’arte in Tre Stati]。6S.Resta,Indice del libro intitolato Parnaso de’ Pittori...and Indice del tomo de’ disegni raccolti da S.R.intitolato l’Arte in Tre Stati...,Perugia,1707。意大利猞猁之眼科學院[Biblioteca dell’Accademia dei Lincei e Corsiniana (Codice Corsiniana 169 D 23/4)]藏有一份副本,上有雷斯塔手寫的評注,1787年在佩魯賈[Perugia]又出版了第2版。這些出版物與802手稿中的冊h、冊j相對應,不過由于雷斯塔在出版后重新編排了其中某些素描,故與冊h、冊j內容有出入。另外,除了上文引用過的部分塔爾曼信中內容,他還分別對雷斯塔所藏16卷素描集作了詳盡的描述。還有現(xiàn)存于牛津大學圖書館內,塔爾曼寫給其英格蘭客戶的其他信件,也對薩默斯如何得到雷斯塔的素描有具體記載。7牛津大學圖書館(MS Eng.letters e.34)。以下文章均對塔爾曼書信集有過討論:H.Honour,“John Talman and William Kent in Italy”,Connoisseur,CXXXIV,1954-55,pp.3-7; I.Pears,“Patronage and Leaming in the Virtuoso Republic: J.Talman in Italy,1709-1712”,Oxford Art Journal,5,1982,pp.24-30; Gibson-Wood,1989,pp.169-173.
雷斯塔給為他提供素描的人、贊助人和其他收藏者寫的大量信件如今保存于意大利羅馬、博洛尼亞[Bologna]、皮斯托亞[Pistoia]和柯勒喬[Correggio]的檔案館中。這500多封信件,為我們勾勒出雷斯塔作為一個收藏家的日?;顒?,他將素描作品匯編成集的過程,以及他出售這些素描集時和買家展開的協(xié)商。幾乎所有信件都沒有出版過,也從未得到任何關注。8雷斯塔寫給博洛尼亞收藏家朱塞佩·馬尼亞瓦卡[Giuseppe Magnavacca]的三卷書信現(xiàn)藏于柯勒喬市政圖書檔案館[Archivio della Biblioteca Comunale di Correggio (Reggio Emilia),cart.no.116](以下注釋中簡稱“Correggio”),盡管20世紀一些有關雷斯塔的研究中引用過這些書信,至今仍沒有學者仔細考察過信件內容??吕諉虣n案館的這批書信中,有部分內容曾被以下論著引用:G.Tiraboschi,Notizie de’ pittori,scultori ed architetti moderni,Modena,1781-1786,pp.33 ff.; G.Tiraboschi,Biblioteca Modenese,VI,Modena,1786,pp.234-302; L.Pungileoni,Memorie istoriche di Antonio Allegri detto il Correggio,III,Parma,1821,pp.210-35; 以及G.Campori,Lettere artistiche inedited,Modena,1866,pp.278-81,475-479,坎波里[G.Campori]的這篇文章基本是在解釋本條注釋所列前幾位學者的文章,這些學者將雷斯塔的信件作為研究柯勒喬的資料。薩西[L.Sassi]在其1986年的博士論文“Lettere di Padre Sebastiano Resta all’antiquario bolognese Giuseppe Magnavacca,1708-1714”(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Bologna)中,抄錄編輯了這批柯勒喬書信的第3卷。還有另一卷主要是雷斯塔寫給羅馬的藝術家朱塞佩·蓋齊[Giuseppe Ghezzi]的書信集,現(xiàn)藏于意大利猞猁之眼科學院(cod.Cors.MS 1403 col.31 B 9),其中有一部分已由紅衣主教科爾西尼的藏書管理員博塔里[G.G.Bottari]出版:G.G.Bottari,ed.,Raccolta di lettere sulla pittura,scultura,ed architettura scritte da’più celebri personaggi dei secoli XV,XVI,e XVII pubblicata da M.Gio.Bottari e continuata fino ai nostri giorni da Stefano Ticozzi,Milan,1822-1825,III,pp.479-521。博塔里(Raccolta di lettere sulla pittura,II,pp.96-116)還出版了雷斯塔寫給另一位佛羅倫薩收藏家弗朗切斯科·馬里亞·加布里[Francesco Maria Gabburri]的一些信件,不過我難以確定他的資料來源。我還找到一些雷斯塔寫給博洛尼亞神父佩萊格里諾·安東尼奧·奧蘭迪[Pellegrino Antonio Orlandi]的信件(Biblioteca Universitaria,MS 1865),在MS 1865中還有意大利各地的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寫給奧蘭迪的信。弗拉蒂[L.Frati]在其文章“Lettere autobiografiche di Pittori al P.Pellegrino Antonio Orlandi”(Rivista d’Arte,5,1907,p.63)中引用過雷斯塔寫給奧蘭迪的一封信。另一封信,現(xiàn)藏那不勒斯檔案館[Archivio di Stato di Napoli,Carte Farnesiane,fol.125],實際上是文圖里尼修士[Abbot Venturini]抄錄的雷斯塔原信,羅比奧尼[E.Robiony]的引用見“Un presunto quadro del Correggio”,Rivista d’Arte,2,1904,pp.136-38)。羅馬國立中央檔案館的斯帕達檔案卷[Spada archives,the Archivio di Stato,Rome]中還有另一組雷斯塔寫給奧拉齊奧·斯帕達[Orazio Spada]的信件。這些斯帕達信件可追溯至17世紀七十年代,是雷斯塔現(xiàn)存最早的通信記錄。不過這些信件討論的主要是雷斯塔要負責完成新教堂的斯帕達小堂[Spada Chapel]繪畫裝飾的任務。這一組信件曾由以下學者引用:A.Pampalone,“Orazio Spada e la sua Cappella nella Chiesa Nuova”,in H.W.Millon and S.Munshower,ed.,An Architectural Progress in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Sojourns in and Out of Italy.Essays in Architectural History Presented to Hellmut Hager on his Sixty-Sixth Birthday (Papers in Art History fro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VIII),2 vols.,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1992,part I,pp.352-69; D.Butler,“The Spada Chapel in Santa Maria in Vallicella,Rome: A Study in Late Baroque Patronage,Taste,and Style”,Ph.D.diss.,Washington University,St.Louis,1991。我還在皮斯托亞的一個私人檔案室里發(fā)現(xiàn)了兩份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檔案,是雷斯塔寫給阿雷佐主教馬爾凱蒂的信件。其中一份檔案,封面白色,標題為“畫家寫給喬瓦尼·馬泰·馬爾凱蒂主教或內容與他相關的信件”[Lettere di pittori dirette a Mons.Giovan Matteo Marchetti o nelle quali si parla di lui],另一份封面為橙色,標題為“馬爾凱蒂/雷斯塔信件”[Marchetti/Resta lettere]。下文將分別簡稱這兩份檔案為“Pistoia W”和“Pistoia O”。除去這些信件,雷斯塔舊藏中還有一些書,里面有他本人所作的旁注[postille],也為我們了解其收藏的特質與命運提供了更多信息。9雷斯塔在以下這批書上都作了批注:瓦薩里1550年版《名人傳》[Le vite de’più eccellenti architetti,pittori e scultori italiani da Cimabue insino a’tempi nostri];喬瓦尼·巴廖內[G.R.Baglione]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的生活》[Vite de’pittori,scultori et architetti,dal pontificato di Gregorio XIII del 1572 in fino a tempo di Papa Urbano Ottavo](1642); 卡洛·馬爾瓦西亞的《費爾西納畫家傳記》[La Felsina pittrice.Vite de’pittori bolognesi] (1678);約阿希姆·馮·桑德拉特[Joachim von Sandrart]1683年拉丁文版的《學院名家傳記》[Academia nobilissimae artis pictoriae];以及奧蘭迪神父的《繪畫詞典》[Abecedario pittorico nel quale comediosamente sono descritte le Patrie,i Maestri,ed i tempi,ne’quali fiorirono circa quattro mila Professori di Pittura,di Scultura,ed Architettura] (1704)。其中一些批注今已出版。馬里亞尼[V.Mariani]版本(羅馬,1935)的巴廖內《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的生活》中就提到了雷斯塔在該著作一份副本上所作的注釋,藏于意大利猞猁之眼科學院(coll.31-E14,以下簡稱“Lincei”)。還有以下批注也已出版:G.Nicodemi,“Le note di Sebastiano Resta ad un esemplare dell’ Abecedario pittorico di Pellegrino Orlandi”,Studi storid in memoria di Mons.Angelo Mercati,ed.A.Giuffre,Milan,1956,pp.263-326; G.Mongeri,“Postille di un anonimo secentista alla prima edizione delle vite dei più eccellenti artefici italiani scritte da Giorgio Vasari pubblicata in Firenze per Lorenzo Torrentino nel M.D.L.”,Archivio Storico Lombardo II,1875,pp.407-433,and III,1876,pp.101-116,258-70。前引中尼科代米[Nicodemi]1956年的論文(p.268)和萬努利[A.Vannugli]的論文“Le postille di Sebastiano Resta al Baglione e al Vasari,al Sandrart e all’Orlandi: un’introduzione storico-bibliografica”(Bollettino d’arte,70,1991,p.149)都指出,蒙杰利[Mongeri]曾出版過米蘭人朱塞佩·博西[Giuseppe Bossi]在19世早期抄寫的一份有雷斯塔批注的瓦薩里《名人傳》。萬努利在梵蒂岡圖書館[Vatican Library,Cicognara IV.2390]辨認出了博西當年抄寫的《名人傳》底本。萬努利還在羅馬其他博物館中找到了有雷斯塔批注的一些書籍:一冊巴廖內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的生活》,上面的筆記曾被誤認為是貝洛里[Bellori]所寫,現(xiàn)藏于梵蒂岡圖書館[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Ottoboniano Latino 2977];另一冊瓦薩里《名人傳》,亦藏于梵蒂岡圖書館[Riserva IV.5];桑德拉特拉丁文版本的《學院名家傳記》藏于瓦利切利亞納圖書館[Biblioteca Vallicelliana,Sala Borrornini G.VIII.93]。我還有一項新發(fā)現(xiàn),在耶魯大學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Beinecke Library,Yale University]找到了一冊馬爾瓦西亞的《費爾西納畫家傳記》,以及一份單獨的手稿,是雷斯塔對馬爾瓦西亞文本某幾頁內容的批注。手稿并非雷斯塔本人所寫,扉頁寫有“雷斯塔神父與安東尼奧·阿爾馬諾[Antonio Armano]對馬爾瓦西亞著作《費爾西納畫家傳記》所作的批注”[Annotazioni del Padre Resta e d’Ant.o Armano alla Felsina Pittrice dal Conte Cesare Malvasia]。批注內容與雷斯塔的寫作風格完全一致,表明扉頁所言非虛,書中是雷斯塔與阿爾馬諾協(xié)作留下的文字。由此推斷,筆跡肯定來自安東尼奧·阿爾馬諾。我要感謝伊麗莎白·克羅珀[Elizabeth Cropper],是她在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的卡片目錄[card catalogue]上發(fā)現(xiàn)了這條有關雷斯塔的記錄。
雷斯塔收藏中,有5卷素描集完整地流傳了下來。其中最重要的兩卷現(xiàn)藏于米蘭安布羅西亞納圖書館[Ambrosiana Library],即所謂的《雷斯塔手稿》[Codice Resta](雷斯塔稱其為《隨身畫廊》[Galleria Portatile]),其中一卷作品多且質量上乘,收錄了13世紀至17世紀的素描;另一卷體量較小,有著名的魯本斯[Rubens]素描。第3卷是彼得羅·達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及其學生描繪建筑母題的素描,題為《繪畫圓形劇場的備選作品》[Piccolo Preliminare al Grande Anfiteatro Pittorico],目前位于羅馬。第4卷藏于大英博物館,體量較小,包含一張柯勒喬素描和幾幅復制品,題為《柯勒喬在羅馬》[Correggio in Roma]。第5卷小素描集是安布羅焦·菲吉諾[Ambrogio Figino]的作品,存于紐約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Pierpont Morgan Library]。以上所列5卷完整的素描集均已出版,但它們在雷斯塔收藏中的地位和早期的流傳經歷卻仍然模糊不清。我對雷斯塔未發(fā)表信件所作的研究正好填補了這些空白。10Galleria Portatile: Milan,Biblioteca Ambrosiana,F.261 inf.Rubens album: Milan,Biblioteca Ambrosiana,F.249 inf.Piccolo Preliminare al Grande Anfiteatro Pittorico: Rome,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Emanuele II,Sala Manoscritti,vol.68,banc.II 15.Coreggio in Roma: London,British Museum,inv.no.1938.5.14.4 197*.d.8.Ambrogio Figino Album: New York,The Pierpont Morgan Library,inv.no.1964.1。以上素描集均已出版,具體信息如下:G.Fubini,ed.,Cento Tavole del Codice Resta,Fontes Ambrosiani 29,Milan,1955; G.Bora,ed.,I disegni del Codice Resta,with introduction by A.Paredi and preface by G.Bora,Fontes Ambrosiani 56,Bologna,1976; G.Fubini and J.S.Held,“Padre Resta’s Rubens Drawings after Ancient Sculpture”,Master Drawings,II,1964,pp.123-41; G.Fusconi and S.Prosperi Valenti Rodino,“Un’aggiunta a Sebastiano Resta collezionista: Il Piccolo Preliminare al Grande Anfiteatro Pittorico”,Prospettiva,33-36,1983-1984,pp.237-56,本篇不僅介紹了雷斯塔的素描集,還有關于雷斯塔生平與所處時代的重要材料;Sebastiano Resta,Correggio in Roma,ed.A.E.Popham with introductory essay,Rome,1958; A.E.Popham,“On a Book of Drawings by Ambrogio Figino”,Bibliothèque d’ Humanisme et Renaissance: Travaux et Documents,XX,1958,pp.267-76。
1936年,波帕姆[A.E.Popham]就在一篇文章中專門探討過雷斯塔收藏的范圍和早期流傳經歷。盡管波帕姆對于英國范圍內已有的雷斯塔素描和802手稿有深入的研究,但卻從未看過未公開發(fā)表的意大利方面材料。除了上文提到的那封已出版的塔爾曼書信,他對塔爾曼其他信件并不熟悉。由于波帕姆得出的所有結論都已證實,可以說他的敘述大體上是正確的,但很不完整。11盡管如此,我仍然要感謝波帕姆此前所作的研究,還要感謝尼古拉斯·特納[Nicholas Turner],是他準許我在大英博物館的版畫與素描部研究波帕姆關于雷斯塔的未發(fā)表筆記。自他之后,安杰洛·帕雷迪[Angelo Paredi]和卡蘿爾·吉布森–伍德[Carol Gibson-Wood]都就雷斯塔收藏的早期流傳經歷作過進一步論述。12Paredi,introduction to Bora,ed.,1976,pp.9-13;吉布森―伍德1989年的論文,以塔爾曼書信集建立起薩默斯收購雷斯塔素描的過程,迄今為止最為準確。(吉布森―伍德的譯文見《新美術》2019年第9期,第87—106頁)正如我們下面將看到的,之前學者提供的所有關于流傳經歷的解釋盡管重要,但在對薩默斯的收購進行重構時,他們使用的材料都是錯誤或不完整的,且對整個收藏的范圍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收集比對意大利和英國兩方的資料,我可以就此問題給出一個更充分的解釋。
為更好地理解雷斯塔收藏的特質與命運,我們需要從他的筆記和信件中了解他的意圖,體會他所處的社會與經濟大環(huán)境。這些都是素描收藏中影響深遠的問題,我在此僅用它們來更好地闡明我的論述。簡而言之,雷斯塔將藝術交易當作一種籌集慈善資金的方式。作為一名羅馬新堂[S.Maria in Vallicella]的司鐸祈禱會成員,又是米蘭貴族出身,13更多關于雷斯塔生平的介紹,詳見Incisa della Rocchetta,“La ‘Galleria Portatile’ del p.Sebastiano Resta d.O.”; Fusconi and Rodinò,“Un’aggiunta a Sebastiano Resta collezionista: Il Piccolo Preliminare al Grande Anfiteatro Pittorico”。他承諾將利潤捐給教會,以證明自己收藏、投身藝術品市場的正當性。因此,他開始收藏的目的就是獲取經濟利益。然而,他心中也有一個特定的贊助人群體:歐洲天主教貴族,最好是意大利人;尤其是那些不會將他的素描揭下并拆散素描集的人。如果從現(xiàn)存于安布羅西亞納的早期素描集來看,他的目的達到了。但隨著17世紀末意大利經濟的衰落和北大西洋經濟體的崛起,在日益國際化的藝術市場上,他的收藏也沒有逃過被賣給一群新興贊助人的命運——亦即英國的貴族與有錢人[milordi]。雷斯塔曾試圖阻止這一情況發(fā)生,但在他暮年時,這似乎已成為他擺脫債務、兌現(xiàn)慈善承諾的唯一希望。
我從雷斯塔獻給故鄉(xiāng)安布羅西亞納的素描集開始介紹。第一小卷包含了9幅魯本斯臨摹古代雕刻的素描,1964年,喬治·富比尼[Giorgio Fubini]和尤利烏斯·黑爾德[Julius Held]在《大師素描》[Master Drawings]上刊載了此卷。14米蘭安布羅西亞納圖書館(F.249 inf)。這9幅素描連同這卷素描集的其他所有內容,已由富比尼和黑爾德于1964年發(fā)表,兩人認為9幅素描中有8幅為魯本斯所作,剩余一幅為仿作。1684年,雷斯塔在這卷素描集的前言中稱,要將此卷獻給米蘭安布羅西亞納藝術學院的學生,15雷斯塔的前言信由黑爾德于1964年首次發(fā)表;伍德[J.Wood] 寫于1990年的“Padre Resta’s Flemish Drawings”文中第39頁再次引用。他年輕時曾在那里學習藝術教育的基本原理。16雷斯塔曾在《隨身畫廊》(no.201)中記錄下了他早年在埃爾科萊·普羅卡奇諾·焦瓦內[Ercole Procaccino Giovane]門下所受的繪畫訓練。這卷素描集似乎從一開始就是為安布羅西亞納設計的,并且如雷斯塔所愿,直到今天仍保存在那。
雷斯塔還在這卷素描集的前言中提到了他打算為學院制作的另一卷素描集:
我還有一些魯本斯的素描,是他臨摹和復制我們(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如柯勒喬[Correggio]、波利多羅[Polidoro]、提香[Titian]、韋羅內塞[Veronese]等,我們在下一份禮物中再作具體討論……17Milan,Biblioteca Ambrosiana,F.249 inf.,fo1.2V.
802手稿關于這卷素描集的描述如下:“魯本斯對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提香、柯勒喬、波利多羅、韋羅內塞及其他人作品的臨摹,收錄在佛蘭德斯卷中?!?8Lansdowne MSS 802 1323.這條關于佛蘭德斯卷的條目可追溯至17世紀九十年代,很可能要到1698年,表明這卷素描集直到這一年仍完整為雷斯塔所有。19802手稿中的冊l是雷斯塔于1698年寄給馬爾凱蒂主教第一批素描集中的其中一卷。具體討論見下文。不幸的是,雷斯塔的信件并沒有提供更多關于這卷素描集的信息,因此它后來的命運尚不明朗。這卷素描集從未被送到安布羅西亞納藝術學院,而且其中的素描似乎也被拆散;到底是后來雷斯塔本人拆散了這卷集子,并將其中的素描收在了其他地方,還是由之后的所有者拆散,目前不得而知。20伍德在“Padre Resta’s Flemish Drawings”一文中推斷“佛蘭德斯卷”[Libro de Fiaminghi]被拆散,卷中的作品都編入了其他素描集,尤其是冊l中。事實上,冊l中有許多魯本斯和佛蘭德斯畫家的素描,雷斯塔稱是從“佛蘭德斯”卷中挪過來的(Lansdowne MSS 802 1306)。另外,冊l還包含一些雷斯塔認為是魯本斯臨摹韋羅內塞、波利多羅、柯勒喬的作品(Lansdowne MSS 802 1309-311),因此,雷斯塔有可能把他所有的佛蘭德斯素描都挪到了冊l,并放棄了之前這卷素描集。不過在我看來,他很有可能留存了一卷單獨的佛蘭德斯素描集,因為他在802手稿中提到過他存下了佛蘭德斯卷(Lansdowne MSS 802 1323),雖然此卷素描集今已無法辨認。
不管怎樣,雷斯塔向米蘭安布羅西亞納成功售出了第2卷素描集《隨身畫廊》,其中包含252幅素描,是喬托[Giotto]到卡拉奇兄弟[the Carracci]及其學徒這幾個世紀以來的素描,此卷于1976年出版。21Bora,1976.學者們至今都未能搞清《隨身畫廊》的早期流傳經歷,主要原因是雷斯塔在有關此卷素描集的筆記中一直稱其贊助人為“N.N.大人”[Monsignor N.N.]。22《隨身畫廊》(no.78bis)中原文如下:“… in ossequio del Virtuoso diletto dell’Ill.mo e Rev.mo Monsignor N.N.Possessore di questa Portatile Galleria.”我們仍不清楚,雷斯塔為什么一直沒有披露這位先生的名字。在研究了雷斯塔未發(fā)表的信件之后,我認為這位贊助人可能是米蘭的高級教士博羅梅奧[Monsignor Borromeo,Prelate of Milan]。23Correggio,vol.2,no.60,24/3/1706中提到了與博羅梅奧先生達成的這筆交易,雙方還約定博羅梅奧會將素描集交給安布羅西亞納圖書館。薩西(1986,p.152,n.1)也發(fā)現(xiàn)了雙方的交易與約定,但她給出的相關信件日期是錯誤的。雷斯塔在信件Correggio,vol.2,no.71 and 100,14/8/1706 and 21/12/1707中稱此人為米蘭高級教士;在Correggio,vol.2,no.64,17/4/1706中稱他為諾維蒂奧大人[Monsignor Novitio]。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諾瓦拉教區(qū)[Novara]主教吉貝托·博羅梅奧[Giberto Borromeo,1671-1740],他后來成為了一位紅衣主教。吉貝托的哥哥卡洛·博羅梅奧[Carlo Borromeo,1657-1734]是一位外交官,1710至1713年間任那不勒斯總督??迨前膊剂_西亞納圖書館的贊助人,所以雷斯塔的素描集很可能是兩兄弟間交換的一件禮物。這符合博羅梅奧家族的傳統(tǒng),因為安布羅西亞納藝術學院和圖書館均是由他們的前代費代里科·博羅梅奧[Federico Borromeo]建立的。24關于他們的前輩費代里科·博羅梅奧建立安布羅西亞納學院的討論,詳見P.Jones,Federico Borromeo and the Ambrosiana.Art Patronage and Reform in Seventeenth-Century Milan,Cambridge,1993。1706年3月或4月,信中的這位博羅梅奧先生同意從雷斯塔處購買《隨身畫廊》25從《隨身畫廊》(nos.81,124,206)中可看出這卷素描集的制作基本于1705年完成,在寫給馬尼亞瓦卡的一封信中(Correggio,vol.2,no.49,12/9/1705),雷斯塔對《隨身畫廊》的冗長描述也證實了這一點。《隨身畫廊》(no.78bis)中出現(xiàn)的素描集發(fā)往米蘭的日期是1706年4月8日。注23所引的1706年3月24日的信件,提到了與博羅梅奧先生達成的交易,兩人協(xié)定博羅梅奧先生繼而會將素描集贈予安布羅西亞納學院。獻給安布羅西亞納學院,作為年輕藝術家的教材,為學院的教學事業(yè)作貢獻。博羅梅奧向雷斯塔支付了1000斯庫多[scudo,19世紀前意大利的銀幣單位——譯者注],在雷斯塔看來,這筆錢十分可觀。26Lincei,p.50,16/7/1707,雷斯塔在談論他為博羅梅奧制作的第2卷素描集《當代繪畫圓形劇場》的預期價格時,間接證明了《隨身畫廊》1000斯庫多的價格在他看來十分可觀。在這封信中雷斯塔稱,他希望能將《當代繪畫圓形劇場》的售價定為與前一卷相同的1000斯庫多,這里的“前一卷”指的就是《隨身畫廊》。在Correggio,vol.2,no.62,7/4/1706中,雷斯塔寫道希望博羅梅奧能夠在議定價格的基礎上,再增加100斯庫多作為贈禮。
然而,雷斯塔的好運在這筆交易后就耗盡了。他繼續(xù)為米蘭的買家制作更多的素描集,卻未能獲得更多贊助。雷斯塔在信中提到了他想寄往米蘭的另一卷素描集,這卷小集子已失傳,標題為《小畫廊》[Piccola Galleria ò sia Piccola Serie],收錄了從佩魯吉諾[Perugino]到巴奇喬[Baciccio,即喬瓦尼·巴蒂斯塔·高利(Giovanni Battista Gaulli)]的72幅素描。不過,雷斯塔從未將這卷素描集寄往米蘭,大概是因為他未能得到足夠贊助?!缎‘嬂取纷罱K流入了英格蘭。27關于塔爾曼信件針對卷XIII的相關文字,詳見波帕姆文章(1936,p.6)。我也通過雷斯塔信件的描述辨認出了同一卷素描集,詳見下文。從標題可以看出,雷斯塔最初是打算將其與《隨身畫廊》成對送出。這就說明,雷斯塔希望將這卷素描集也安置在安布羅西亞納。28在一封寫于1701年但未注明日期的信中(Pistoia W,no.61,n.d.),雷斯塔對來自皮斯托亞的馬爾凱蒂主教說他曾希望把《小畫廊》獻給自己的故鄉(xiāng)米蘭,卻未能如愿。18世紀初這卷素描集在流入英格蘭后被拆散,由于這些素描上沒有任何標記,大部分今已無法辨認。
雷斯塔隨后開始制作另一卷大素描集《當代繪畫圓形劇場》[Anfiteatro Pittorico Moderno],準備獻給米蘭,最初打算作為《隨身畫廊》的續(xù)集,不過后來被一分為三(下文將提及)。這一卷素描集計劃從《隨身畫廊》結尾講起,即從卡拉奇兄弟及其學生開始,一直收錄到“當代”的普桑[Poussin]、貝爾尼尼[Bernini]、科爾托納及其追隨者為止?!峨S身畫廊》售出后,雷斯塔立即去信討論制作這卷續(xù)集的計劃,顯然,博羅梅奧也已同意購買。29在《隨身畫廊》(no.248)中,雷斯塔討論了這一續(xù)集的內容。Correggio,vol.2,no.62,7/4/1706中,雷斯塔談到了出售《隨身畫廊》時與博羅梅奧商定要制作一卷續(xù)集,名為“繪畫宮殿”[Galleria del Palazzo Pittorico],雷斯塔在信中稱其為《隨身畫廊》的續(xù)集,收錄了《隨身畫廊》未收的同代藝術家作品,由此可以確定,這就是我們所談論的續(xù)集。Correggio,vol.2,no.64,17/4/1706提到了將給博羅梅奧送去一冊展示當代畫家風格的新素描集,作為《隨身畫廊》的續(xù)集。雷斯塔對這筆交易很有信心,于是又借了200斯庫多制作,總花銷700斯庫多左右。30詳見菲吉諾素描集中雷斯塔1710年10月4日寫給加布里的信;雷斯塔在以下信件中都說這卷素描集花了他700斯庫多:Correggio,vol.2,no.81,2/12/1706;vol.3,no.12,8/8/1708,他還在vol.3,no.40,25/9/1710的信中提到,為制作這卷素描集他又借了200斯庫多。然而,到1706年7月時,情況開始變糟。雷斯塔在信件中提到,博羅梅奧只愿意為新素描集出價250斯庫多,8月時,博羅梅奧又變卦,稱戰(zhàn)爭結束后才有可能購買。31詳見Correggio,vol.2,no.70,21/7/1706,雷斯塔寫道他還盼著博羅梅奧能出高價,在no.71,4/8/1706的信中,雷斯塔筆調憂郁,稱那位約定再購買一卷素描集的米蘭主教,又來信說要等到戰(zhàn)爭結束才能付款。猞猁之眼科學院(Lincei,p.60)中有一封信,未標明日期,但肯定寫于這一時期,信中提到這卷素描集的標題是《繪畫圓形劇場:以拉斐爾為首》[Anfiteatro Pittorico da Raffaele in qua],雷斯塔差點把它賣給一個正在羅馬的倫巴第人(即博羅梅奧),但這位潛在的贊助人后來寫信稱,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已無心購買素描集??蓮姆萍Z素描集中雷斯塔1710年10月4日寫給加布里的信中看出,博羅梅奧原先的出價為250斯庫多。這樣,原作為答謝這位高級教士贊助兩卷大素描集的一卷小素描集贈禮,雷斯塔也就沒有再送出。這卷小素描集就是現(xiàn)藏于羅馬的《繪畫圓形劇場的備選作品》,收有科爾托納與其學生的59幅素描,內容是描繪法爾內塞宮[Farnese Gallery]的建筑裝飾、臨摹梵蒂岡宮中拉斐爾[Raphael]掛毯里的羅馬遺跡32Rome,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Emanuele II,Sala Manoscritti,vol.68,banc.II 15?!独L畫圓形劇場的備選作品》至今完整保存于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富斯科尼[Fusconi]和羅迪諾[Rodinò]發(fā)現(xiàn)了此卷,相關論文發(fā)表于1983至1984年的《透視》[Prospettiva]。。雷斯塔在信中提到,他從弗朗切斯科·文圖里尼[Francesco Venturini]處得到了一冊素描集,內有科爾托納風格的素描,他在此基礎上又增補了科爾托納和他學生們的一些作品。33薩西(1986)混淆了此卷素描集與《當代繪畫圓形劇場》,她錯認為此卷是《當代繪畫圓形劇場》一分為三后的其中一卷。事實上,以下信件:Correggio,vol.2,nos.61 and 64,6/4/1706 and 17/4/1706都證明了這實際上是一卷獨立的素描集。在Correggio,vol.2,no.64,17/4/1706中,雷斯塔稱自己將《隨身畫廊》寄給了博羅梅奧,并提到還有一批科爾托納的素描要給博羅梅奧,指的就是《繪畫圓形劇場的備選作品》。雷斯塔稱這是在原屬于弗朗切斯科·文圖里尼的一卷科爾托納風格的素描集基礎上,加入了更多作品后制成的。雷斯塔還提到,他在拉扎羅·巴爾迪[Lazzaro Baldi]畫中天童環(huán)繞的盾形紋章上加了一段題記,寫下此冊素描的作者是科爾托納。這段話可以在此卷素描集的第13葉(folio 13,no.38)找到,讓我能確定這卷素描集有別于《當代繪畫圓形劇場》,而非在后者1710年被一分為三的基礎上制成。在后來另一封寫給蓋齊討論《當代繪畫圓形劇場》的信中(Lincei,p.50,16/7/1707),雷斯塔提到了同一系列中另一卷獨立的素描集,他稱之為“圓形劇場門廳中的作品”[vestibolo di questo anfiteatro],指的就是《繪畫圓形劇場的備選作品》。由于博羅梅奧心意已變,雷斯塔發(fā)現(xiàn)缺少預期的資金便不能償還債務,也就無法兌現(xiàn)慈善承諾。34Correggio,vol.1,no.62,7/4/1706中,雷斯塔表示他打算用博羅梅奧買下《隨身畫廊》和《當代繪畫圓形劇場》的收入償還三處“虔誠之地”[luoghi pii]的債務。他在Correggio,vol.1,no.64,17/4/1706中提到他本來還指望博羅梅奧支付的數(shù)額已足夠償還。他不得不為上述3卷素描集另尋買家,更糟糕的是,博羅梅奧購買《隨身畫廊》的分期款項也一直拖延,并在隨后幾年里徹底中斷。35雷斯塔在Correggio,vol.3,no.6,17/6/1708中抱怨他還未收到來自米蘭的錢款;在接下來的信件中(no.16,28/9/1708;no.21,13/7/1709)他寫道,款項一直無故拖欠。但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所以在此我不想斷論雷斯塔未能收到其贊助人的承諾款項是一個特例。與此同時,雷斯塔另一單更大的素描集交易竟也難逃失敗的結局,我們將在下文展開討論。
雷斯塔最重要的贊助人是阿雷佐主教喬瓦尼·馬泰·馬爾凱蒂[Giovanni Mattei Marchetti,Bishop of Arezzo](圖1),盡管主教最終并沒有付清款項。馬爾凱蒂出生于皮斯托亞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他的母親卡拉·博納奇尼[Carla Bonaccini]是米蘭人。他在1691至1704年擔任主教,任期內至少去過一次羅馬。36Pistoia O,no.31,15/5/1701中曾提到馬爾凱蒂此前去過羅馬。究竟他與雷斯塔是如何結識的——是兩人共同的米蘭出身,抑或同為羅馬的收藏家與神職人員,我們不得而知。盡管如此,也或許由于馬爾凱蒂的地方貴族身份,他在收藏時野心勃勃、窮奢極盡,收集了大量浮雕寶石、勛章、素描和油畫。1698至1702年間,馬爾凱蒂從雷斯塔處總共獲得了19卷素描集,有近2500張素描。最終,他贊助素描的雄心遠遠超出了其財力所能承受的范圍,1704年去世時,還有大批款項沒有結清。我們無從得知每一卷議定的價格,但無論金額是多少,款項都沒有結清。37雷斯塔沒有透露過他寄給馬爾凱蒂的這批素描集的價格,原因在于當時的饋贈制度,我在博士論文《塞巴斯蒂亞諾·雷斯塔神父(1653―1714)素描收藏家、鑒賞家與評論家》[Padre Sebastiano Resta (1635-1714).Collector,Connoisseur,and Critic of Drawings,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94]中有過討論。在收到雷斯塔的素描之后,馬爾凱蒂可選擇用金錢回贈,而雷斯塔從未提及主教的回禮金額。其后的信件提到馬爾凱蒂以雷斯塔的名義欠下三處“虔誠之地”的三筆錢:主體資金4500斯庫多,以及另兩處稍小的“虔誠之地”所對應的250、236斯庫多,詳見Correggio,vol.2,no.46,18/12/1703 和no.55,S.Gregorio 1706。通過查閱信件,我發(fā)現(xiàn)雷斯塔確實收到了來自馬爾凱蒂的一些資金,但無法確定金額。雷斯塔在寫給馬爾凱蒂的信中對收到的所有款項表達了深切的感激之情(Pistoia O,no.7,24/1/1701; Pistoia O,no.36,9/7/1701; Pistoia W,no.84,18/6/1701),不過這也是一種間接要求對方支付未盡款項的溫和策略。他也向朋友們哀嘆過馬爾凱蒂沒有付錢,例如他在Correggio,vol.1,no.27,12/3/1695中透露馬爾凱蒂沒有支付任何款項,而自己越來越焦慮,不知該如何應對債主,希望馬爾凱蒂的錢至少能償還此前為制作素描集借的錢。正如讀者猜想的那樣,在經歷博羅梅奧和馬爾凱蒂的雙重打擊后,雷斯塔負債累累、不堪重負。
圖1 Giuseppe Passeri,Presentation of Resta’s Albums to Bishop Marchetti,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學者們至今都未能搞清,馬爾凱蒂手中有哪幾卷素描集出自雷斯塔收藏。原因就在于,這批收藏1710年后的流傳經歷還存有爭議。在這一年,也就是馬爾凱蒂死后6年,他的繼承人通過在意大利的代理人塔爾曼,把雷斯塔的素描集賣給了薩默斯勛爵,這一行為違背了雷斯塔的初衷。素描集在運送到英格蘭后不久就被拆散。1716年,薩默斯去世后,這批素描集在1717年那場著名的拍賣會上拆散售出。研究雷斯塔收藏的學者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要厘清針對馬爾凱蒂所藏雷斯塔素描集兩種相互矛盾的描述:上文所引塔爾曼寫于1710年3月2日的信件,描述了16卷“雷斯塔―馬爾凱蒂”收藏的素描集;38塔爾曼書信集中給這封信的副本定了兩個可能的日期,1709或1710年的3月2日。這個日期一直為后期學者沿用:見波帕姆1936年出版論文的第4頁與吉布森―伍德1989年出版論文的第169頁。為清楚起見,我認為應把這個日期改為1710年,更容易為大家接受。以及802手稿,其中有1712到1717年間拆散素描集時轉錄的雷斯塔筆記。802手稿描述了14卷素描集,但沒有完全與塔爾曼信中羅列的16卷素描集相吻合。除去6卷在著錄中完全一致外,信件內容與802手稿所列的其他素描集均有出入。1936年,波帕姆在其研究雷斯塔―薩默斯素描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這一問題。39波帕姆(1936)認為,那些在802手稿中出現(xiàn)卻未在塔爾曼信中列出的素描集,一定是薩默斯繞過馬爾凱蒂向雷斯塔收購的。昂納[Honour,1954-55]也試圖就這一點給出解釋,認為塔爾曼信中列出的一些雷斯塔素描集后由亨利·牛頓收購,因此沒有在802手稿中出現(xiàn)。在翻閱雷斯塔的信件后,我可以證明波帕姆的假設是正確的。若只考慮塔爾曼書信集的內容,昂納的解釋看似合理,但雷斯塔的信件卻表明情況并非如此。吉布森―伍德(1989,p.168,172)在大英圖書館中找到了一份薩默斯勛爵個人圖書館所藏手稿的目錄(Additional MS 40752,fols.65-66),其中描述了一卷題為“羅馬和其他地方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the ancient Greek paintings in the Mosaics at Rome and elsewhere]的素描摹本,顯然就是塔爾曼信中的卷VI。不論出于何種原因,薩默斯在拿到這卷素描集后并未將其拆散,因此也就沒有將其收錄進802手稿。這說明塔爾曼信中描述過但未出現(xiàn)在802手稿中的其他素描集都被如此處理。這些素描集也有可能在未編入索引的情況下拆散、出售,這種情況下作品雖得以留存,但辨別工作會十分困難。還有一種可能是,薩默斯的繼承人得到了這批素描集,直至1752年被圖書館的大火燒毀。好在雷斯塔留有信件,使我能解釋著錄中的矛盾,確定這些素描集的早期流傳經歷。簡言之:很不幸,薩默斯在拆散手中的雷斯塔素描集前,并沒有全部轉錄雷斯塔的筆記。因此,薩默斯所購的一些素描集雖出現(xiàn)在塔爾曼的信中,但沒有轉錄在802手稿中。與此同時,馬爾凱蒂并不是薩默斯收購雷斯塔素描集的唯一來源,所以,802手稿中所列素描集也與塔爾曼信件不完全一致。1712年到1714年雷斯塔去世前,薩默斯反而直接從雷斯塔處購入了更多素描集。
比對802手稿、塔爾曼的信件以及雷斯塔的信件后,就有可能確定雷斯塔究竟寄了哪幾卷素描集給馬爾凱蒂。原來,并不是所有素描集后來都轉手給了薩默斯,因為在這之前馬爾凱蒂曾將一部分素描集退還給雷斯塔。以下是一份完整的清單,記錄了雷斯塔寄給馬爾凱蒂的素描集,其中就有后來被退回的素描集。
a).17世紀的最后十年,雷斯塔在為馬爾凱蒂制作一套4卷本的素描集,共有1000多幅作品,時間從文藝復興初期跨越到17世紀晚期。40有關這一套4卷本素描集首次明確的描述出現(xiàn)在Correggio,vol.1,no.8,16/11/1698中,據(jù)語氣可以推斷雷斯塔已在這批素描集的制作上花費了一段時間。雷斯塔在筆記中對該系列的描述如下:
第1卷展示了繪畫的第一次重生,從契馬布埃[Cimabue]至馬薩喬[Masaccio],還有之后從馬薩喬到萊奧納爾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的素描發(fā)展進程。在第2卷中,我們能看到……從萊奧納爾多到祖卡里兄弟的作品……在(第3)卷中,收錄了……祖卡里和阿爾皮諾騎士[Cavalier d’ Arpino,即朱塞佩·切薩里(Giuseppe Cesari)],還加入了魯本斯和其他一些佛蘭德斯藝術家。41Lansdowne MSS 802 l.
第4卷素描集的范圍是17世紀,從卡拉奇兄弟及其學生,到科爾托納、貝爾尼尼和普桑,并以17世紀末馬拉蒂[Maratti]及其同代人的作品結尾。前3卷素描集在802手稿中分別以冊g、k和l出現(xiàn)。而在塔爾曼的信中,上述4卷被命名為卷I―IV。每卷素描集的作品數(shù)量,塔爾曼信件和802手稿中的記錄略有差異,這并不難解釋,因為所用的編號系統(tǒng)不同,除去編號問題,兩者所列內容都是一致的。42塔爾曼在信中描述這4卷素描集內所含作品的數(shù)量分別為137、300、330和221幅。而802手稿中記錄的馬爾凱蒂素描集系列中的前3卷(即冊g、冊k、冊l)則分別包含148、303和344幅作品。遺憾的是,第4卷并沒有被轉錄到802手稿中,作品上也沒有熟悉的雷斯塔―薩默斯收藏章。不過,塔爾曼將其描述為“卡拉奇復興的繪畫時代”,這倒與雷斯塔信中的描述相符。43塔爾曼在信中描述過這4卷素描集,詳見波帕姆1936年論文第5頁。按此,我們可以假設那些帶有雷斯塔題記卻缺少802手稿所列數(shù)字的卡拉奇及其追隨者的素描,曾有可能收于此卷;例如,兩幅雷斯塔認為出自盧多維科·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的素描,其中一幅是俯視角度的斜躺裸體青年,雷斯塔記為“盧多維科仿照安尼巴萊[Annibale Carracci]所作”(圖2),44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London,inv.no.Dyce 297.See P.Ward-Jackson,Italian Drawings Volume Two.17th-18th Century,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atalogues,London,1980,no.657.另一幅則是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紅粉筆素描,無頭的荷羅孚尼像(圖3)。45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Rogers Fund,inv.no.62.123.1.See J.Bean and F.Stampfle,Drawings from New York Collections II.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Italy,exh.cat.,NewYork,1967,no.21.(本文所用素描圖例的歸屬均出自雷斯塔神父)。
圖2 Attributed by Resta to Lodovico Carracci,Study of a Reclining Male Nude with Clenched Fists,London,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圖3 Guido Reni,Study for Holofernes with Study of Female Nude,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Rogers Fund
馬爾凱蒂于1698年收到這4卷素描集。雷斯塔的朋友,畫家朱塞佩·帕塞里[Giuseppe Passeri,圖1]曾畫過一幅素描,描繪了雙方交接這4卷素描集場景,署名日期為1698年4月25日。畫中,馬爾凱蒂主教坐在花園涼廊下的桌旁觀看雷斯塔的一卷素描集,他轉向左邊,想征求其繼承人希瓦利?!W拉齊奧[Orazio]的意見。桌子另一邊,站著戴著眼鏡和四角帽的雷斯塔神父,他正在展開這卷素描集。在他右側,隨從們正拿來更多素描集以供主教翻閱。46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634。這幅素描最近由賈菲[M.Jaffé]在其著作中再次選用(The Devonshire Collection of Italian Drawings.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 Roman and Neapolitan Schools,London,1994,no.279.)。從雷斯塔的筆記可以明顯看出,他從一開始就將馬爾凱蒂視為這4卷素描集的買家,他曾多次將馬爾凱蒂稱為贊助人。不過,雷斯塔在1698年的一封信中提到,這筆交易馬爾凱蒂并未即時付款,但他手中有馬爾凱蒂的欠條,因此并不著急,馬爾凱蒂承諾將在幾年內分期付清款項。47眾所周知,雷斯塔將這些素描集賣給了馬爾凱蒂,這在802手稿內雷斯塔的筆記以及博塔里出版的數(shù)封雷斯塔信件(1822―1825)中均有記載。1698這一年份的假定也出自帕塞里為記錄這次交易所畫的素描,畫上的日期為1698年4月25日。我可以用雷斯塔其中一封信(Correggio,vol.1,no.42,Sabato Santo 1698)來證實這一時間,他在信中說交易已于前一天同主教及其侄子們談妥,自己將拿一些錢還債,但收入的大部分會分期捐獻。有了馬爾凱蒂買下這4卷素描集的承諾,雷斯塔十分樂觀,在1698年后的幾年里又向主教寄送了更多素描集。
b).1700年4月2日,雷斯塔又寄了兩卷素描集給馬爾凱蒂,其中一卷他稱為“費爾西納比對瓦薩里”[Felsina Vindicata contro Vasari,以下簡稱“《費爾西納》”](“費爾西納”是伊特魯里亞人對博洛尼亞的舊稱,卷名中的“費爾西納”是指卡洛·馬爾瓦西亞[Carlo Malvasia] 于17 世紀寫就的《費爾西納畫家傳記》[La Felsina Pittrice],卷名意指馬爾瓦西亞書中記載的博洛尼亞畫家對比瓦薩里《名人傳》中記載的佛羅倫薩畫家——譯者注),另一小卷則是菲吉諾的素描集。481700年4月3日的信中(Bologna,p.171)有記載雷斯塔與馬爾凱蒂就《費爾西納》達成的一項協(xié)議,雷斯塔也于前一天將這卷素描集寄出。這與Pistoia O,no.14,3/4/1700的信件內容一致,雷斯塔在這封信中稱《費爾西納》和另一卷菲吉諾素描集已于前一日寄出。雷斯塔在幾封信中對《費爾西納》作了詳盡的描述,我們也可從信中內容確定,早在1698年他就開始該卷的編輯工作。49據(jù)802手稿(e71)記載,雷斯塔早在1698年就已開始制作《費爾西納》。以下信件都對《費爾西納》進行了詳盡的描述:Bologna,p.169,3/3/1700,and Correggio,vol.2,no.1,27/3/1700。《費爾西納》由110幅作品組成,講述了博洛尼亞畫派從佩萊格里諾·蒂巴爾迪[Pellegrino Tibaldi]到卡拉奇的發(fā)展史,卷中有許多卡拉奇兄弟及其學生們的素描精品,例如,多梅尼基諾[Domenichino]圣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S.Andrea della Valle]濕壁畫《耶穌呼召彼得與安德烈》[Christ Calling Peter and Andrew]的素描稿(圖4)。50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502; Lansdowne MSS 802 e91.See R.E.Spear,Domenichino,2 vols.,New Haven and London,1982,no.88vib,pl.287; and Jaffé (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1994,no.531.該卷素描集就是802手稿中的冊e,標題相同。塔爾曼也在信中對這卷素描集(卷V)有過描述:
圖4 Domenichino,The Calling of Peter and Andrew,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本卷在裝訂上更為華麗……所收作品要和瓦薩里的記載比對……標題為“《費爾西納畫家傳記》對比瓦薩里《名人傳》”……本卷最后一幅素描,是柯勒喬的《勝利女神》,以表明倫巴第繪畫確實優(yōu)于托斯卡納繪畫,全卷共87頁,109幅素描,作品四周飾以金線。51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5.
雷斯塔在筆記中還寫道,此卷素描集以柯勒喬一幅名為《勝利女神》的作品結尾(802手稿 e109)。我認為這幅作品現(xiàn)藏查茨沃思[Chatsworth],是一幅為帕爾馬圣約翰福音派本篤教堂[S.Giovanni Evangelista in Parma]拱頂所作的怪誕裝飾素描稿(圖5)。52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718; Lansdowne MSS 802 e109.See D.A.Brown,“A Decorative Drawing by Correggio”,Master Drawings,XII,1975,pp.136-41; M.di Giampaolo and A.Muzzi,Correggio: I disegni,Turin,1989,no.47; and Jaffé (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1994,no.650.我無法解釋作品為什么沒有像往常那樣打上雷斯塔―薩默斯印章,這就為確定它是否出自雷斯塔素描集增加了難度。53伍德(1990,p.45,no.20)也討論了另一幅沒有收藏章,但可確認出自雷斯塔―薩默斯素描集的作品。然而,它出現(xiàn)在早期德文郡收藏[the Devonshire collection]使這一推測成為了可能。此外,它還與雷斯塔在信件中對《費爾西納》最后一幅作品的長篇描述相一致。雷斯塔在信中稱,這幅作品畫有兩個薩提,肩負兩個手托嘉獎的靈童[genii],勝利女神站在它們頂端。54Lincei,7/12/1647,原文如下:“un’ imagine disegnata di m.o del Correggio d’una vittoria”,這幅作品畫有兩個薩提肩負兩個手托嘉獎的靈童,勝利女神站在它們頂端。有關這幅素描的描述也在以下兩封分別寫給馬爾凱蒂和馬尼亞瓦卡的信件中出現(xiàn)過:Pistoia W,no.49,3/3/1700;Correggio,vol.2,no.1,27/3/1700。這一母題意在表明卡拉奇兄弟的風格優(yōu)于佛羅倫薩畫家風格的根源,就在于他們對柯勒喬的研究。
除了《費爾西納》,雷斯塔還給馬爾凱蒂寄了一小卷菲吉諾素描集,包含19幅作品,至今仍完整保存于摩根圖書館。55New York,The Pierpont Morgan Library,inv.no.1964.波帕姆曾于1958年發(fā)表的論文中討論過這卷素描集的部分內容。雷斯塔信中有段序文介紹了這卷素描集里有24幅素描,這與1722年的一份清單列出的素描集信息一致,詳見G.Campori,Raccolta di Cataloghi ed Inventarii inediti,Modena,1870,pp.593-95。這卷素描集目前僅存19幅作品,但波帕姆指出其他文獻也給出過一些令人困惑的作品數(shù)字。從大英博物館所藏一幅菲吉諾素描《圣查爾斯·博羅梅奧》[St.Charles Borromeo]上雷斯塔的題記可以看出,他在1700年初就已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菲吉諾素描了:
圖5 Correggio,Grotesque Decoration,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可以看出這拆自一卷素描集。我裁下了它。新教堂的塞巴斯蒂亞諾·雷斯塔1700……作品是我從一冊1700年送到羅馬的素描集中取出的,集子里是同一位畫家的各種草稿和素描作品。56大英博物館(inv.no.1896-12-15-4,5)。
雷斯塔因此制作出了自己的菲吉諾素描集,隨后寄給了馬爾凱蒂。57在1700年5月8日的信中(Correggio,vol.2,no.6),雷斯塔稱自己在這卷送到羅馬的素描集基礎上編輯了一卷關于菲吉諾的素描集。而這冊1700年到雷斯塔手中的素描集中的其他作品,一些被他送給了神父佩萊格里諾·安東尼奧·奧蘭迪[Pellegrino Antonio Orlandi],還有一幅《圣查爾斯·博羅梅奧》則送給了一位紅衣主教,想必就是目前藏于大英博物館的那幅作品,這些都可在他的信件中查閱到。58Bologna,p.169,3/3/1700.
c).1700年5月8日,雷斯塔又給馬爾凱蒂寄了3卷素描集。其中一卷雷斯塔在信中稱之為“卡拉奇風格的風景小畫”的集子,由96幅素描組成。薩默斯買下了這一卷素描集,但未收入802手稿中。雷斯塔在信中進一步描述這卷集子用“干凈的羊皮紙裝訂,但沒有描金裝飾”。這與塔爾曼對其信中卷VII的描述十分一致:
奇特的風景和城鎮(zhèn)景觀,素描四周飾以金線。全卷共60頁,96幅,普通羊皮紙裝訂,沒有索引。素描均為大師手筆。59塔爾曼的描述,詳見波帕姆1936年的論文第5頁。雷斯塔在一封未寫日期的信中(Pistoia W,no.58,n.d.)描述過一卷描繪“卡拉奇風格的村莊”的“小集子”,封面用“干凈的羊皮紙裝訂,但沒有描金裝飾”,是一卷“編排精美的卡拉奇風格小畫……但有幾幅其他畫派的作品”。依據(jù)塔爾曼的統(tǒng)計,此卷96幅作品中顯然還包含了3至4幅其他畫派的素描。以下兩封信件也提到了這一卷素描集,其中雷斯塔在第二封信中指出該卷在馬爾凱蒂手中:Correggio,vol.2,no.6 and no.11,8/5/1700 and 29/6/1700。
此卷素描集今已失傳,所收的素描也未帶任何標記,但我們可以推測一些17世紀的意大利風景素描可能曾屬此卷。
與此同時,雷斯塔還給馬爾凱蒂寄出了一卷由24幅作品組成的素描集,是阿戈斯蒂諾·錢佩利[Agostino Ciampelli]描繪羅馬教堂內中世紀早期馬賽克鑲嵌畫的素描。這一卷也流入了英格蘭,卻未記錄在802手稿中。塔爾曼的信中還提到了一卷素描集,其中24幅作品臨摹了“羅馬和其他地方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均出自同一人之手”,這與雷斯塔的描述相一致。除此之外,1717年的薩默斯藏品出售目錄中出現(xiàn)了一條《古代繪畫素描集》[A Book of Drawings from ancient Painting],毫無疑問,這些指的都是同一卷素描集。60雷斯塔在1700年4月28日的信中(Bologna,p.173)描述了一卷臨摹早期馬賽克鑲嵌畫的素描集,并稱他有意將此卷寄給馬爾凱蒂;Pistoia W,no.37,n.d.中則提到已將素描集發(fā)出;Bologna,p.148,8/5/1700也證實了素描集已寄給馬爾凱蒂;隨后的信件(Correggio,vol.2,no.6,8/5/1700,and no.11,29/6/1700)里則將此卷列為馬爾凱蒂的所有物之一。雷斯塔在之后寫給馬爾凱蒂的一封信中(Pistoia O,no.36,9/7/1701)說他還將寄出另外100幅阿戈斯蒂諾·錢佩利臨摹羅馬古代馬賽克鑲嵌畫的速寫。吉布森―伍德1989年的論文指出這卷素描集有在薩默斯收藏的拍賣目錄《尊敬的約翰·薩默斯勛爵的版畫、素描等收藏》[A Collection of Prints and Drawings & c.,of the Late Right Honourable John Ld.Sommers,London,1717,part 3,EE,lot no.6]中出現(xiàn)。
雷斯塔還將原先為米蘭準備的小卷素描集《小畫廊》送給了馬爾凱蒂。這也未見于802手稿,不過塔爾曼在信中列出了一卷與雷斯塔描述相符的素描集:
卷XIII。一組數(shù)量不多但質量上乘的素描(羊皮紙鍍金裝訂),按時間排序,自1446年的佩魯吉諾起,一直到“現(xiàn)在”。收錄的拉斐爾作品中,有一幅神父稱為《東方之珠》[Oriental Pearl]的素描。全卷共40頁,72幅素描,飾金。61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6.
雷斯塔在信件中也將此素描集描述為用羊皮紙裝訂的作品集,第一幅的作者是佩魯吉諾。卷中那幅《東方之珠》現(xiàn)藏于盧浮宮版畫與素描部,作品上有與802手稿筆跡一致的題記:
《東方之珠》雷斯塔神父。薩默斯勛爵從阿雷佐主教馬爾凱蒂的收藏中購入。雷斯塔稱此為“東方之珠”老理查森[Jonathan Richardson Senior]以5基尼[guinea,英國舊時金幣名]的價格從薩默斯勛爵處購入。1710年佛羅倫薩的約翰·塔爾曼先生寫給[奧爾德里奇]白金漢公爵的藏畫目錄阿雷佐主教的素描收藏,雷斯塔神父,人們尊其為素描的鑒賞大師,后由薩默斯勛爵購買。62雷斯塔在兩封未注明日期的信中(Pistoia W,no.37,n.d.,and no.61 n.d.)提出要將此卷素描集給馬爾凱蒂;Bologna,p.148,8/5/1700中提到已將此卷寄給了主教;信中描述過一卷素描集,以彼得羅·佩魯吉諾的一幅素描開篇,與年輕的拉斐爾臨摹的佩魯吉諾這幅素描放在一起,下方的素描是曼泰尼亞[Mantegna]畫的一匹馬,隨后羅列藝術家直至雷斯塔自己的時代,這與塔爾曼對卷XIII以佩魯吉諾作品開篇的描述相一致。Pistoia W,no.37,n.d.對《小畫廊》展開了詳盡的描述;素描集以一幅佩魯吉諾的作品開篇,緊隨其后是年輕時拉斐爾對這幅作品的臨摹,所以指的肯定是同一卷素描集。另一封信中(Pistoia W,no.61,n.d.)也提到了這樣一卷以佩魯吉諾和早年拉斐爾的素描開篇的素描集,肯定也是指同一卷。除此之外,Pistoia W,no.37,n.d.則寫到一卷小素描集,作品裝訂在羊皮紙上,這也與塔爾曼對卷XIII的描述相符?!稏|方之珠》現(xiàn)藏于盧浮宮版畫與素描部(inv.no.4329),如今認為是普皮尼[Pupini]所作;由于該卷素描集未被收進802手稿,也未對作品進行編號計數(shù),集子的其他內容如今均已不可考。Pistoia W,no.70,7/5/1701形容《東方之珠》是“拉斐爾畫的一尊小雕像的褐色淡彩素描”,這有可能就是另一封信中(Pistoia W,no.37,n.d.)說的《小畫廊》中的一幅“拉斐爾的淡彩衣褶習作”。雷斯塔多次提到的《小畫廊》在描述上似乎與塔爾曼信中包含《東方之珠》的素描集十分相近,因此即使在作品數(shù)量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塔爾曼版本(72幅)、Pistoia W,no.37(38幅)、Pistoia W,no.61(53幅)——我還是假定它們指的是同一卷素描集。作品數(shù)量的差異也可能表明,雷斯塔在給馬爾凱蒂寫信的同時還在增添素描集的作品。
d).從雷斯塔信件來看,1700年11月20日,雷斯塔又給馬爾凱蒂寄了一卷耗費他整年心血的素描集《頂級畫家》[Senatori in Gabinetto]。63雷斯塔在1700年11月3日的信中(Bologna,p.154)對《頂級畫家》作了描述,他也正考慮要將其展示給馬爾凱蒂。雷斯塔在1700年11月20日的信中(Pistoia O,no.23)寫道他已于前一天將《頂級畫家》寄往皮斯托亞。此卷在802手稿中被標為冊c,題為《頂級畫家》,包含萊奧納爾多、米開朗琪羅、提香、拉斐爾、柯勒喬、卡拉奇兄弟、多梅尼基諾和圭多·雷尼等人共40幅作品,其中藏于查茨沃思的蘭弗蘭科[Giovanni Lanfranco]《圣母升天》[Assumption of the Virgin]的草圖復制品也收錄在內(圖6)。64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1086; Lansdowne MSS 802 c40.See E.Schleier,Disegni di Giovanni Lanfranco (1582-1647),exh.cat.,Florence,1983,no.XXVI-a; and Jaffé (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1994,no.657.此卷與塔爾曼信中的卷IX標題一致,描述相符,即這是一卷收錄了43幅“頂級大師”作品的小素描集,意在展示各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65詳見波帕姆1936年論文第6頁引用的塔爾曼信件。
e).1701年,雷斯塔似乎又給馬爾凱蒂寄出了兩卷素描集,標題都是《時代大師》[Saggio de Secoli]。兩卷都出現(xiàn)在了塔爾曼的信中,但802手稿中僅記一卷。塔爾曼信中列出的第1卷(卷VIII),顯然包含了110幅從喬托到馬拉蒂的素描,第一幅是:
圖6 Giovanni Lanfranco,Assumption of the Virgin,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圖7 Sebastiano del Piombo,A Woman Tearing her Hair,London,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British Museum)
科里奧蘭納斯[Coriolanus]的故事,作者為卡拉奇,臨自羅馬的提圖斯浴場[the Baths of Titus],還有一幅契馬布埃異常奇特的小畫……最后兩幅素描和開篇臨摹科里奧蘭納斯的作品均為卡拉奇所作;也由此下面寫著:“讓我們以最好的作品結束,這樣一來結尾也是杰作,可以首尾呼應?!?6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5.
這一描述與802手稿中名為《時代大師》的冊b卷密切相關,內含111幅作品。該卷以安尼巴萊·卡拉奇臨摹被認為出自提圖斯浴場的一幅畫的《科里奧蘭納斯前的伏倫妮婭與韋圖里婭》[Volumnia and Veturia before Coriolanus](b1)開篇,緊隨其后的是一幅被認為是契馬布埃所作的小畫,顯然是為波伊提烏[Boethius]《哲學的慰藉》[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畫的一幅插圖(b2),最后又以卡拉奇作品結尾,并寫著:“讓我們以最好的作品結束,這樣一來結尾也是杰作,可以首尾呼應”(b108,b109)。67見802手稿中b108和b109。卷中還有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的作品《一位撕扯頭發(fā)的女人》[A Woman Tearing her Hair] (圖7)。68London,British Museum,inv.no.1895-9-15-812; Lansdowne MSS 802 b35.See P.Pouncey and J.A.Gere,Italian Drawings in the Department cf Prints and Drawings in the British Museum.Raphael and his Circle,London,1962,no.277; and M.Hirst,Sebastiano del Piombo,Oxford,1981,p.60,n.50,fig.88。作品正面是一位男子的頭像,是皮翁博為羅馬蒙托里奧圣彼得教堂[S.Pietro in Montorio]所作《主顯圣容》[Transfiguration]而畫的素描習作。
雷斯塔在幾封信中描述過他制作這卷素描集的進展,并提到將其寄給了馬爾凱蒂。69雷斯塔在其中一封信中(Correggio,vol.1,no.47,28/5/1698)說自己正在制作《時代大師》,提到了一幅他認為是安尼巴萊·卡拉奇臨摹提圖斯浴場發(fā)現(xiàn)的科里奧蘭納斯圖像而作的素描,與802手稿(b1)中的描述相對應。根據(jù)802手稿(b31)的記錄,雷斯塔的制作一直持續(xù)到1701年。在隨后一封寫于1701年腓力五世去世后的信中(Pistoia O,no.11,n.d.),雷斯塔提出,要給馬爾凱蒂一卷以安尼巴萊臨摹科里奧蘭納斯的素描,和一份中世紀波伊提烏的手稿中契馬布埃的作品開篇的素描集,描述與802手稿中的冊b完全呼應。雷斯塔認為這卷素描集與他為米蘭政府制作的獻給西班牙波旁王朝腓力五世的那卷素描集極為相似,后者開篇的插畫取自同一冊波伊提烏著作中的插圖。關于這一卷獻給西班牙的素描集的討論,可參考波帕姆1936年文章的第2、3頁,文中他引用了一封由博塔里出版的雷斯塔寫給加布里的信(Bottari,1822-25,vol.II,letter XLV,p.112),信中雷斯塔對這卷素描集和波伊提烏手稿都作了描述。下文會就雷斯塔獻給西班牙的素描集展開更多討論。在1700年5月8日的信中,他寫道要減少此卷素描集中作品的數(shù)量。這說明雷斯塔減去了部分作品,對素描重新進行了編排。當他制作后來塔爾曼信中標題同為《時代大師》的兩卷素描集中的第2卷時,首先用的就是從第1卷中移除的作品,這可能與前面減去作品的意圖有關。70雷斯塔在1700年5月8日的一封信中(Bologna,p.149)描述過一卷與802手稿冊b相符的素描集,他當時正考慮要將其寄給馬爾凱蒂。這表明他在1700年重新編排過《時代大師》中的素描,也很有可能是在此時開始制作后來塔爾曼信中標題同為《時代大師》的兩卷素描集中的第2卷。塔爾曼對第2卷素描集(卷X)的描述很簡要:
展示早期繪畫的范例,以契馬布埃和喬托時代的一位拜占庭畫家的作品開篇。全卷共150幅素描,四周飾以金線;索引部分尚未完成。71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6.
很不幸,這第2卷素描集并沒有出現(xiàn)在802手稿中,且塔爾曼的描述也沒有與雷斯塔信件中提及的任何一卷素描集特征相符。
f).雷斯塔在某一時刻肯定還向馬爾凱蒂寄出了兩卷在802手稿中記錄為冊m與冊n的素描集。72802手稿(n6)顯示雷斯塔1699年時正在制作這卷素描集。這與塔爾曼信中的卷XI和卷XII相對應。802手稿中的冊m包含了從波拉伊奧羅[Pollaiuolo]到馬拉蒂的170幅素描,冊n則以倒序編年的方式收錄了從馬拉蒂到拉斐爾的142幅作品。由于這兩卷素描集在作品的編排方式及評論上不易辨識,很難將它們與雷斯塔信件中任何具體的描述對應起來。同樣,塔爾曼在信中將卷XI和卷XII描述為“不講繪畫的歷史,僅供消遣”,也使辨認工作變得異常困難。不過,塔爾曼列出的兩卷作品數(shù)量分別為172幅和144幅,倒與802手稿中冊m和冊n的素描數(shù)量幾乎一樣。73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6.
g).雷斯塔給馬爾凱蒂寄了最后兩卷素描集,即《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和《各地的繪畫》。它們在802手稿中分別以冊j和冊h的形式出現(xiàn),后來雷斯塔在1707年出版的評注集就是關于這兩卷素描集的。第1卷中有166幅從臨摹古典時代的作品到卡拉奇的作品,其中還包括柯勒喬為帕爾馬圣約翰福音派本篤教堂所作的一系列素描(圖8、9)。74(為主祭壇所作的)《圣母頌揚》[Glorification of the Virgin](英國私人收藏;Lansdowne MSS 802 i141);(為半圓形后殿所作的)《圣母加冕》[Christ Crowning the Virgin](Musée du Louvre,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inv.no.5943; Lansdowne MSS 802 i145。參見A.E.Popham,Correggio’s Drawings,London,1957,no.25; and Di Giampaolo and Muzzi,1989,no.31.);以及(為拱頂所作的)《云上的三使徒與天童》[Three Apostles on Clouds with Putti](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Kupferstichkabinett,inv.no.KdZ 20903),素描背面還畫有兩幅壁爐架樣式的習作,題記出自雷斯塔之手(參見 Popham,1957年論文第25頁;Di Giam-Paolo and Muzzi,1989年的論文)。這幅素描并沒有出現(xiàn)在802手稿中的冊i中;但雷斯塔在他出版的針對此卷素描集的評論筆記《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索引》(Perugia,1707,p.68,f.112,113)中描述了這幅作品,說明雷斯塔給馬爾凱蒂寄去的素描集中包含了這幅素描;但就像下文所說的,這卷素描集后來被馬爾凱蒂退回,并最終由薩默斯勛爵買下。有可能是雷斯塔本人在與薩默斯交易前拆下了這幅作品;也有可能是在薩默斯買下素描集后被拆出,不過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另外幾幅素描也是一樣的情況。第2卷由161幅作品組成,意在展示拉斐爾時代的完美、隨后的衰落以及卡拉奇兄弟創(chuàng)立的學院使繪畫復興。一些卡拉奇兄弟的精美素描收于該卷,75例如,一幅紅衣主教奧多阿爾多·法爾內塞私人書齋天頂畫[camerino of Farnese Palace]《赫拉克勒斯的選擇》[The Choice of Hercules]的素描習作,現(xiàn)藏于盧浮宮(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inv.no.R.F.609; Lansdowne MSS 802 h102)。參見 J.R.Martin,The Farnese Gallery,1965,pp.242,no.9.以及一幅由卡洛·馬拉蒂繪制的《夏甲和以實瑪利》[Hagar and lshmael](圖10),76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571; Lansdowne MSS 802 h154.See Jaffé (Roman and Neapolitan Schools),1994,no.256.因其是卡拉奇學院藝術傳統(tǒng)的繼承者而收錄?!杜翣柤{索斯山巔的繪畫》中的一條筆記說明雷斯塔早在1690年就已開始制作這卷素描集,但直到1698年才在信中提及這兩卷集子。他似乎多次修訂過這兩卷素描集。到1700年,他在信中提到打算將它們寄給馬爾凱蒂,但1701年時素描集仍在羅馬,且馬爾凱蒂直到1702年才正式同意購買。這兩卷素描集都沒有出現(xiàn)在塔爾曼的信中,原因我將在下文敘述,因為馬爾凱蒂在薩默斯收購雷斯塔―馬爾凱蒂素描集之前就已將這兩卷返還給了雷斯塔。77有關這兩卷素描集相關事宜的記錄最早出現(xiàn)于1690年(802手稿j54),但明確的記錄直到1700年才出現(xiàn)。雷斯塔曾在信中(Correggio,vol.2,no.2,1700)提及對《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內容進行大量重新編排工作,包括移除了一幅描繪古典時期酒神雕像的素描(但事實上若干年后他才真正移除這幅作品)。也正是在這封信中雷斯塔首次提及《各地的繪畫》。到1700年5月8日(Correggio,vol.2,no.6)時,他已在考慮要將這兩卷素描集寄給馬爾凱蒂。根據(jù)信件記錄(Pistoia W,no.68,27/4/1701),兩卷素描集直到1701年仍滯留羅馬,但素描集寄出的準確時間在信件中沒有記錄。在Correggio,vol.2,no.28,4/1702中,雷斯塔寫道已與馬爾凱蒂正式就《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和《藝術的曙光》[L’Arte in Auge]的達成交易協(xié)議,后者指的肯定就是《各地的繪畫》。在后來一封討論兩卷素描集退還事宜的信中(Lincei,p.52,5/2/1707),雷斯塔說手頭有一張馬爾凱蒂給的欠條,現(xiàn)因“追回的素描集”,即《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與《各地的繪畫》的退還,欠款可減去600斯庫多,不過這個600斯庫多的價格中還包含了與這兩卷素描集同時送出和退還的其他畫作,因此我們也無法得出一個雙方最初議定的素描價格。
圖8 Correggio,Study of Christ for 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Paris,Musée du Louvre,Département des Arts Graphiques
圖9 Correggio,Three Apostles on Clouds with Putti,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Kupferstichkabinett
圖10 Carlo Maratta,Hagar and Ishmael in the Wilderness Comforted by an Angel,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h).雷斯塔寄給馬爾凱蒂的另一組作品是專門針對柯勒喬而作的素描集。其中一卷至今完好,藏于大英博物館,并由波帕姆以雷斯塔所起標題《柯勒喬在羅馬》出版。78Resta,ed.Popham,1958.這只是雷斯塔構思中針對柯勒喬的多卷素描集系列的其中一部分。不幸的是,薩默斯在收購后已將該系列中其他素描集拆散,并未收錄于802手稿。不過,塔爾曼的信描述過另外3卷柯勒喬素描集:
卷XIV。這一卷中包含了……幾張帕爾馬主教堂拱頂壁畫的素描,即三張《圣母升天》的草圖,和兩張使徒的紅粉筆素描,出自柯勒喬。全卷共7頁,5幅素描……
卷XV。此卷有更多關于帕爾馬主教堂拱頂壁畫的素描,出自柯勒喬……
卷XVI。此卷收有一系列杰出大師的素描,有柯勒喬、他的門徒與模仿者等等……全卷共65頁,219幅素描。最重要的大師中,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Del Sarto]有4幅作品;普羅卡奇尼[Procaccini]3幅;巴羅奇[Federico Barocci]4幅;貝爾尼尼2幅;柯勒喬35幅;盧多維科·卡拉奇12幅;安尼巴萊·卡拉奇12幅;波利多羅4幅;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19幅;科爾托納3幅;拉斐爾10幅;安德烈亞·薩基[Andrea Sacchi]2幅;提香4幅;祖卡里5幅。79Popham,“Sebastiano Resta and his Collections”,p.6.
塔爾曼則提到上述最后一卷素描集中,還有一幅描繪雷斯塔向馬爾凱蒂展示素描集的作品:
最后一幅作品描繪了一條高大宏偉的柱廊,稱作學院之廊[the Academical];雷斯塔神父正與其他幾個人將素描集呈給主教過目,主教坐在椅子上,他的侄子希瓦利埃·馬爾凱蒂[Cavalier Marchetti]立在他身旁;主教撫著胸口,正向希瓦利埃表達,擁有如此高雅珍貴的收藏,自己十分滿足……這幅生動素描的作者是帕塞里……80Ibid.
這幅作品很容易就能與上文討論過的帕塞里的素描對應起來 (圖1)。塔爾曼的信,以及這幅作品藏于查茨沃思的事實,證實了這批關于柯勒喬的素描集確實存在并流入了英格蘭,即使它們并未出現(xiàn)在802手稿中。我們可以從雷斯塔的信件中找到更多描述這批素描集內容的文字,據(jù)此能推斷一些帶有18世紀英國流傳經歷的柯勒喬作品也許就出自這3卷素描集。
在已知的雷斯塔最早一批書信中,他曾描述過一幅油畫速寫,認為是柯勒喬為帕爾馬主教堂[Cathedral of Parma]的拱頂壁畫《圣母升天》所作,稱其是一幅“畫在4只手掌大小畫布上的初稿。”81Lincei,p.16,n.d.他將這幅速寫與其他兩幅為拱頂所作的素描放在一起,以展示他想象的柯勒喬在大教堂正式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過程:第一、第二和第三步構思[pensieri]。82Correggio,vol.3,no.1,7/1/1708中雷斯塔描述為帕爾馬主教堂的拱頂所作素描的原文如下: “hò hauto I disegni delli p.i pensieri ...cosi i secondi,cosi i terzi.” 他在1689年6月9日的信中(Correggio,vol.1,no.3)還分別描述了一幅柯勒喬就《圣母升天》而畫的油畫速寫、一幅素描以及一幅油畫完稿。到1689年7月20日(Correggio,vol.1,no.6)時,他似乎又在這系列作品基礎上增添了另一幅素描,并將整個系列稱作《圣母升天》的“第一、第二、第三步構思”。雷斯塔還請人把這幅油畫速寫稿制作成了一幅線刻版畫,從而將他關于柯勒喬創(chuàng)作過程的闡釋更好地編入素描集中。他的信件顯示后來他又追加了一幅素描,連同那副線刻版畫,作品總數(shù)達到了5幅,這也與塔爾曼對卷XIV的描述相符。83在Correggio,vol.1,no.12中,雷斯塔稱他目前收集了柯勒喬為創(chuàng)作《圣母升天》歷經的4個準備階段,包含3幅素描和一幅臨自油畫的版畫。雷斯塔在另一封信(16/11/1709,Correggio,vol.3,no.27)中稱該卷素描集囊括了一幅根據(jù)油畫速寫所作的版畫和4幅為拱頂所作的素描稿,這與塔爾曼在信中描述過的一卷含5幅素描的素描集相符。也正是在這封1709年11月16日的信中,雷斯塔稱已將此卷連同《圣母升天》的油畫速寫和另一幅他認為是柯勒喬為主教堂圣伯納德一側穹隅所作的天使頭像油畫速寫一起,以600斯庫多的價格賣給了馬爾凱蒂。雷斯塔在一封更早期的信件(11/8/1691,Correggio,vol.1,no.19)中提過他發(fā)現(xiàn)了這幅圣伯納德天使頭像的油畫速寫。不過所有信件往來均未明確指出馬爾凱蒂收到這卷素描集的具體時間。素描集的封面和那幅油畫速寫稿今已失傳。不過,根據(jù)雷斯塔信件的記載,他在給馬爾凱蒂寄出油畫速寫稿和其他3幅素描之前,已復制了這些作品。84Lincei,p.16,n.d.如今我們能在大英博物館找到根據(jù)這幅油畫速寫和另兩幅素描所作的版畫,雷斯塔在作品上注明它們展示的是柯勒喬在構思拱頂壁畫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柯勒喬為著名的帕爾馬主教堂拱頂創(chuàng)作的《圣母升天》構思初稿,他考慮要把使徒放置在一個彩鼓之上……這幅版畫根據(jù)柯勒喬原始的油畫速寫稿復制而來……以下這些版畫均是根據(jù)柯勒喬后繼更新的素描構思稿復制而來,它們是神父雷斯塔的收藏。
第2幅中柯勒喬嘗試著添加更大的天使……
顯然這是表現(xiàn)眾使徒的第4次嘗試……85大英博物館(inv.no.1837-4-8-526,526A,B,C),弗朗切斯科·法勞內·阿奎拉[Francesco Faraone Aquila]所作線刻版畫。這批版畫刊登于波帕姆1958年版的《柯勒喬在羅馬》(圖11、12、14)中。
這些肯定就是雷斯塔提到的版畫,也是對塔爾曼信中卷XIV原收錄內容的一份記錄。波帕姆于1958年出版了這些版畫,并指出其中一幅是根據(jù)查茨沃思所藏一幅紅粉筆素描所作,也一定是塔爾曼曾在信中描述過的這卷素描集中的作品之一。86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inv.no.322.波帕姆在1958年版的《柯勒喬在羅馬》中(圖13、14)將查茲沃思所藏素描與雷斯塔的版畫印到了一起。波帕姆還將這幅素描著錄為一幅臨摹柯勒喬濕壁畫的作品(1957,p.175,no.A13)。另可見Jaffé,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1994,no.653。1710年一封更晚的信件顯示,雷斯塔確實收到了馬爾凱蒂為塔爾曼信中卷XIV所支付的一些款項,盡管我們無從得知具體金額。87Correggio,vol.3,no.27,16/11/1709.
相較之下,難度更大的是確定塔爾曼描述的另外兩卷柯勒喬素描集的內容。令人困惑的是,雷斯塔將兩卷都簡稱為《素描集》[cartellone]。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零星的描述中確定這是兩卷素描集,分別與塔爾曼信中的卷XV和卷XVI相對應。與卷XIV一樣,卷XV也與柯勒喬的《圣母升天》有關,而卷XVI則是一卷體量更大、更有野心的素描集,企圖建立起柯勒喬繪畫的編年史,展示他年輕時受到的各種影響及追摹他風格之人的作品。
1700年,雷斯塔寫信給馬爾凱蒂,說他在寄出《圣母升天》相關的素描集后(即塔爾曼信中的卷XIV),就已開始搜尋更多柯勒喬關于帕爾馬主教堂拱頂?shù)乃孛?。這其中包括一幅他為主教堂圣伯納德[St.Bernard]一側穹隅所繪的天使頭像的油畫速寫,雷斯塔認為它與柯勒喬的《圣母升天》油畫速寫用的是同一塊畫布。88在1700年2月9日的信中(Pistoia O,no.16),雷斯塔談到他認為《素描集》以及《圣母升天》相關素描展示了柯勒喬構思過程的不同階段,也提到了那幅雷斯塔認為與《圣母升天》油畫速寫出自同一塊畫布的天使頭像。事實上,雷斯塔早在1692年2月22日的信中(Correggio,vol.1,no.41)就已提到過一卷包含帕爾馬主教堂拱頂相關素描和一幅天使頭像油畫速寫的素描集。雷斯塔還描述了兩幅“被圓窗、天童和花環(huán)環(huán)繞的(拱頂)圓盤”的素描,經波帕姆鑒定是今藏于查茨沃思的兩幅柯勒喬作品(圖11,12),實際上是為圣約翰福音派本篤教堂的德爾·博諾小堂[Del Bono Chapel]所作。89雷斯塔描述作品的原文為“tamburro con fìnestre toned,putti festoni”(《柯勒喬在羅馬》,fol.10v)。波帕姆(Resta ed.Popham,1958,p.71,n.65)將此描述與查茲沃思收藏中的兩幅素描(inv.nos.762,763)對應了起來,并刊登在他1957年出版的柯勒喬素描目錄(nos.45,46)中。查茲沃思所藏的這兩幅素描還出現(xiàn)在以下書中:Di Giampaolo and Muzzi,1989,nos.52,53; Jaffé,Bolognese and Emilian Schools,1994,nos.648,649。這里談到的素描集在內容上與塔爾曼描述的卷XV高度吻合。
圖11 Correggio,Architectural Motifs with Two Putti,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圖12 Correggio,Architectural Motifs with Two Putti and a Cloud-borne Figure in the Roundel,Chatsworth,Devonshire Collection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of the Chatsworth Settlement)
自1697年起,雷斯塔的信件中記錄了另一卷柯勒喬素描集,標題為《素描大集》[cartellone grande],或者說《柯勒喬畫風素描集,柯勒喬仿效的畫家,以及柯勒喬的學生和追隨者》[Cartellone de’ Correggeschi,Antecessori di lui,Scolari e Seguaci,以下簡稱《柯勒喬畫風素描集》]。后來雷斯塔稱這卷素描集是他研究柯勒喬在羅馬創(chuàng)作時的“主要”成果。90Correggio,vol.1,no.40,16/10/1697中首次提及《柯勒喬畫風素描集》;Correggio,vol.2,no.6,8/5/1700中則將它描述為“……柯勒喬風格素描集,柯勒喬仿效的畫家,以及柯勒喬的學生和追隨者……”又如在另一封信中(Lincei,p.15),雷斯塔用“主體”成果來形容這卷素描集。這卷素描集肯定就是塔爾曼信中的卷XVI。1699年3月,雷斯塔稱這卷素描集在檔案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份柯勒喬拱頂壁畫的年表。素描集還討論了布拉曼特[Bramante]、萊奧納爾多、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對柯勒喬產生的各種影響,并推斷柯勒喬肯定游歷過米蘭、威尼斯、博洛尼亞和羅馬。91Correggio,vol.1,no.60,31/3/1699.這卷素描集中可能包含一些作品,例如《綁在柱子上的男人體習作》[Study of a Male Nude Bound to a Column],雷斯塔在題記中將其歸屬暫定為柯勒喬(圖13)。92大英博物館(inv.no.1895-9-15-735)。雷斯塔的題記原文如下:“Correggio [be]nche deboluccio”。作品背面還有一幅描繪宮殿景觀的素描,上面有雷斯塔寫下的注釋。詳見波帕姆(Italian Drawings in the Department of Prints and Drawings in the British Museum.Artists Working in Parm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2 vols.,London,1967,no.26以及1957,pp.105-106,no.A68),他認為這幅素描的作者是弗朗切斯科·馬里亞·龍達尼[Francesco Maria Rondani]。在《隨身畫廊》中,雷斯塔稱其關于柯勒喬的素描集中有一些作品仿照的是梅洛佐·達福爾利[Melozzo da Forlì]為羅馬的十二宗徒圣殿[SS.Apostoli]講壇上方穹頂所作的濕壁畫。雷斯塔知道這些濕壁畫逃不過被毀的命運,并堅信它們是年輕的柯勒喬重要的學習資源,于是雷斯塔親自將其臨摹下來,保存下了這批對后來帕爾馬地區(qū)拱頂畫影響深遠的先例。93《隨身畫廊》(no.20),這是又一幅雷斯塔仿照梅洛佐濕壁畫所作的素描。在柯勒喬相關素描集中,雷斯塔自己所作的素描如今均已無法辨識。雷斯塔對于梅洛佐拱頂濕壁畫被毀表示扼腕痛惜,因為他認為這是影響柯勒喬的一個重要先例,正如他在關于奧蘭迪的一條批注(p.285,Nicodemi ed.,1956,p.303)中所寫的那樣:“為建起新教堂,這些濕壁畫面臨著被拆除的命運,這是一項藝術的損失,它們?yōu)殡鼥V效果樹立了榜樣,并被柯勒喬奉為處理使徒時的信條。” 因此,他將濕壁畫臨摹了下來,保存下這一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記錄。他還收入了一幅為帕爾馬圣約翰福音派本篤教堂所作的拱頂壁畫,描繪的是圣約翰“記錄基督升天”,并認為這出自柯勒喬之手。94Correggi,vol.1,no.30,28/5/1696。素描集中還有一幅作品,是柯勒喬為柯勒喬市鎮(zhèn)的圣馬里亞德拉米塞里科爾迪亞教堂[S.Maria della Misericordia]所作的祭壇畫《四圣徒》[The Four Saints](現(xiàn)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雷斯塔認為這幅素描清晰顯示了拉斐爾在博洛尼亞所作的《圣切奇莉亞》[St.Cecilia]對倫巴第畫家產生的深遠影響。95Pistoia W,no.90,n.d.卷中還有一幅描繪先知以賽亞的素描,雷斯塔認為是拉斐爾為圣阿戈斯蒂諾教堂[S.Agostino]所畫,以及一幅該作品的摹本,歸為柯勒喬所作。96在兩封未注明日期的寫給蓋齊的信中(Lincei,p.100 and p.24),雷斯塔曾向他索要拉斐爾的這幅以賽亞素描,最后肯定也收到了。素描集中還有一些雷斯塔認定為柯勒喬臨摹拉斐爾設計的梵蒂岡宮涼廊的作品。97Correggio,vol.1,no.60,31/3/1699.從蒂拉博斯基[Tiraboschi,1786,vol.VI,p.247]開始,18世紀的學者們把這批臨摹梵蒂岡宮涼廊的素描歸屬認定為雷斯塔在處理作品歸屬問題時存在投機心理且過于樂觀的一個例子。但事實上,雷斯塔針對柯勒喬的觀點,尤其是他斷定柯勒喬一定去過羅馬的論點,似乎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同代人的認同。這批作品是從熱那亞的帕吉[Paggi of Genoa]處傳到雷斯塔手中的。共計11幅,根據(jù)雷斯塔在《帕爾納索斯山巔的繪畫索引》的第22條筆記,可看出他將作品分別歸到了不同的素描集中。雷斯塔在另一封1697年的信中寫道,他要將布拉曼蒂諾[Bramantino,即巴爾托洛梅奧·蘇阿爾迪(Bartolomeo Suardi)]的一幅《圣母悼子》[Pietà]收入此卷,因為布拉曼蒂諾是影響柯勒喬的一位重要前輩。98Correggio,vol.1,no.40,16/10/1697.這卷素描集一定還包括一些雷斯塔認為是追隨柯勒喬風格的畫家的作品,例如巴羅奇、卡拉奇兄弟、塔代奧·祖卡羅[Taddeo Zuccaro]、蘭弗蘭科、科爾托納和貝爾尼尼。在兩封未注明日期的信中,雷斯塔稱《柯勒喬畫風素描集》的結尾是一幅柯勒喬的側面肖像,還有一幅打算用作卷首圖的柯勒喬風格的《圣母子》[Madonna and Child]。波帕姆出版的《柯勒喬在羅馬》中的兩張版畫可能就是這兩幅作品,99大英博物館(inv.no.1938.5.14.4 197*d.8,fol.8v)。由波帕姆出版(Resta,ed.Popham,1958,fig.7)。波帕姆書中的版畫也讓我們對素描集的該頁內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版畫下方雷斯塔的題記表明,這幅柯勒喬的側面頭像應為安尼巴萊·卡拉奇所作。這幅側面肖像本應作為柯勒喬的肖像,與收藏者雷斯塔的肖像一并裝裱在畫有建筑母題裝飾的更大的一幅素描上。100雷斯塔在其中一封信中(Lincei,p.100)描述了這幅柯勒喬的肖像和《圣母子》,在另一封未注明日期的信中(p.24,n.d.),他描述過一幅圣索維諾·韋基奧[Sansovino Vecchio]描繪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John II of Portugal]陵墓的素描,作為卷首畫,并在其中放入了柯勒喬和自己作為收藏者的肖像。雷斯塔在1700年4月3日的信中稱馬爾凱蒂已拿到《柯勒喬畫風素描集》。101雷斯塔在1700年4月3日的一封信(Bologna,p.171v)中提到《柯勒喬畫風素描集》在馬爾凱蒂手中;802手稿(b19)中的表述則為馬爾凱蒂擁有一卷“柯勒喬仿效的畫家”。
圖13 Attributed by Resta to Correggio, Study for a Flagellated Christ, London, British Museum (Copyright British Museum)
現(xiàn)在算起來,到1700年為止,雷斯塔已給馬爾凱蒂寄去一系列關于柯勒喬的重要素描作品,共計3卷,內容涉及柯勒喬的繪畫發(fā)展年表、早期畫家可能對他的影響、設想柯勒喬學習這些前輩作品的過程,以及他對后世畫家產生的影響。雷斯塔在寄出這些素描集后不久就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結論,他斷定柯勒喬年輕時肯定去過不止一次羅馬,在成為一位成熟的藝術家后又去了第二次。雷斯塔決定為馬爾凱蒂就此再制作一卷素描集,作為先前3卷素描集的補充。102《柯勒喬在羅馬》(Bologna,p.165,n.d.,fol.7r)。在寄出的柯勒喬主體素描集中,雷斯塔的觀點是柯勒喬只去過一次羅馬,所以他才制作了《補集》加以補充。查閱信件后可發(fā)現(xiàn)雷斯塔在把“主體”(《柯勒喬在羅馬》)素描集送出之后,對自己的判斷重新加以思考,認定《奧爾良之圍中的圣女貞德》并非柯勒喬早期的作品,而是一件成熟的作品,也就是說柯勒喬一定在風格成熟后再次去過羅馬。他制作了《補集》以更新此前自己在“主體”素描集中的觀點。雷斯塔在《隨身畫廊》(no.81)中也進一步提到了《補集》:“柯勒喬去過羅馬兩次,我將理由和論據(jù)集結放入了《補集》,寄給了馬爾凱蒂主教。”1702年12月,他在信中稱給馬爾凱蒂寄了一卷共12章,包含5條論據(jù)的素描集,基于圣布里吉達醫(yī)院[hospital of S.Brigida]一幅名為《奧爾良之圍中的圣女貞德》[Zitella d’ Orléans]的油畫,雷斯塔認為它是柯勒喬成熟時期的作品,以論證柯勒喬去過羅馬兩次。103Correggio,vol.2,no.35,6/12/1702。雷斯塔在《柯勒喬在羅馬》中收入了一幅臨摹《奧爾良之圍中的圣女貞德》的素描,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inv.no.1938.5.14.4 197*.c.8,fol.9v),后由波帕姆出版(Resta,ed.Popham,1958,fig.8)。雷斯塔給這卷素描集取名為《補集》[Supplemento],因其對更早幾卷關于柯勒喬的素描集作了補充。此卷顯然就是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的《柯勒喬在羅馬》的后半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文中看到,雷斯塔將其寄給馬爾凱蒂后,后者又把素描集退了回來,因此此卷也就沒有在塔爾曼的信中出現(xiàn)。雷斯塔收到退貨后又在素描集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新內容,最終成為了后世所知的版本。104波帕姆版本的《柯勒喬在羅馬》(1958,p.70,n.60)中有指出在《補集》的fol.10v部分,雷斯塔提到梅洛佐·達福爾利為羅馬十二宗徒圣殿所作的拱頂濕壁畫時,稱其“已損毀”。由于拱頂在1711年被拆除,波帕姆推測雷斯塔在此之后才開始編寫《柯勒喬在羅馬》。然而,往來信件顯示《補集》的初稿在1702年就完成了。由于《補集》于1708年被退回給雷斯塔,這條關于十二宗徒圣殿拱頂?shù)墓P記有可能是雷斯塔在一個更晚的日期寫下的。無論如何,雷斯塔提前得知了畫有梅洛佐濕壁畫的拱頂面臨拆除的消息,他曾在1706年完成的《隨身畫廊》(no.20)中討論過此事。
(未完待續(xù))
本文譯自Genevieve Warwick,“The Formation and Early Provenance of Padre Sebastiano Resta’s Drawing Collection”,Master Drawings,Vol.34,No.3 (Autumn,1996),pp.239-278。限于篇幅,文中省略了幾處供讀者參閱的雷斯塔信件意大利語原文,望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