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寧 安 萍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6)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疾病,可由單一因素或者多種因素而引起肝臟損害,肝臟呈現出彌漫性、纖維性及彌漫性的病變。導致肝硬化因素有很多,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最常見的是慢性酒精中毒,而在我國,則是以乙型肝炎病毒(HBV)為主[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目前我國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我國約有9300萬人次感染慢性HBV,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其中將會有占比15%至40%的慢性HBV患者發(fā)展為代償性或失代償性肝硬化,嚴重者甚至發(fā)展為肝癌[2]。在HBV感染相關疾病的治療中,抗病毒治療最為關鍵。對于感染慢性HBV感染患者而言,其面對的將是長期性甚至是終生性的抗病毒治療,長期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才能最大程度的對HBV進行抑制,任意不適宜的停、換藥均可能致使肝功能出現衰竭,嚴重性可致死亡[3]。目前,我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藥物有多種,經相關研究表明,恩替卡韋用于治療HBV的療效可觀,可長期用于治療HBV,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小。對此,本研究通過真實臨床數據庫,利用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藥房記錄評估法對治療HBV患者的藥物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恩替卡韋治療HBV的臨床療效,為治療HBV提供可靠線索,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延長其生存期。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46例(53.49%),女40例(46.51%);年齡30~71歲,平均年齡(48.36±3.09)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09±1.65)年。本組所選的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相關標準確診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②檢測出患者的HBsAg陽性>6個月者;③進行兩次的HBV DNA檢查均>1000 cps/mL,或者采取肝穿病理免疫組化對患者的肝組織內部的HBsAg、HBcAb進行檢測顯示為陽性者;④經CT檢查、腹部超聲檢查確診為肝硬化,且經肝臟組織學檢驗表明患者的肝臟纖維化的等級為S4期;⑤次要條件:經CT檢查、腹部超聲證明患者的脾臟已經增大,經臨床檢查及脾臟ECT檢查表明患者的脾功能亢進,經電子胃鏡檢查表明患者的食道、胃底的靜脈發(fā)生曲張,及出現門脈高壓性胃病[4-5]。排除標準:①原發(fā)性肝癌患者;②肝功能衰竭者;③急、慢性乙型肝炎者;④合并丙、丁型病毒性肝炎者;⑤伴發(fā)HIV感染者;⑥伴發(fā)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者。
1.2 治療方法:首先,給予患者進行常規(guī)性的保肝治療,主要治療措施包括常規(guī)保肝治療,糾正肝功能治療,抗纖維化治療等,之后,給予患者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生產廠家: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9,規(guī)格:0.5 mg*7片)0.5 mg(1片),1日1次,空腹口服,療程共2年[6]。在連續(xù)治療期間,每年都對患者實施隨訪調查,掌握本組研究對象的肝癌發(fā)病率、病死率及肝功能現狀[7]。
表1 治療前、治療3年后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表1 治療前、治療3年后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在治療1年、2年的肝癌發(fā)病率、病死率;觀察治療2年后各臨床指標,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來表示,組間比較用t值來檢驗,P<0.05來代表數據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肝癌發(fā)病率、病死率情況:治療1年后,未出現肝癌患者,沒有患者死亡;治療2年后,肝癌的發(fā)病率為6.67%(2/30),沒有患者死亡。
2.2 治療前、治療2年后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治療前、治療后2年患者的HBV-DNA、ALT、TBIL、ALB等指標水平顯著降低,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疾病,其早期的臨床表現為乏力、飲食不振、牙齦出血、肝區(qū)脹痛等,后期可見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并發(fā)癥[8-9]。肝硬化的出現主要致病因素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機體發(fā)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會導致肝臟發(fā)生纖維化病變,進而導致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出現[10]。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僅會致使患者的機體發(fā)生各種不適癥,還會因疾病的不斷發(fā)展及肝硬化的不斷積累,致使肝癌的發(fā)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1-12]。既往相關研究表明,持續(xù)性的高病毒載量同肝硬化的發(fā)生呈現顯著的正相性,具體原因可能與患者持續(xù)性的感染高病毒,將會對機體的干細胞造成損傷,還會將患者的肝星狀細胞激活,釋放出細胞因子,導致肝硬化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相關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是獨立在HBeAg、ALT之外的[13]。因此,可具有獨立性、針對性的預測引發(fā)肝硬化的危險因素。對乙型肝炎肝硬化實施抗病毒治療是目前對此類患者開展綜合治療的關鍵的基礎治療[14]。
目前,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抗病毒藥是最常用來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中恩替卡韋是一種脫氧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多聚酶活性,轉換HBeAg血清,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出現大量復制情況,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患者的肝纖維[15]。另外,恩替卡韋經磷酸化后還可轉化成為三磷酸鹽,該三磷酸鹽具有活性,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前基因組活性[16]。有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對病毒學應答者進行長期隨風發(fā)現,恩替卡韋用于長期抗病毒治療后,其仍然能保持較高的、持續(xù)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療效[17]。恩替卡韋自身具有很好的耐藥率、耐受性,因而可長期使用,并不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恩替卡韋用于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癌發(fā)病率、病死率較低,同時,顯著改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等指標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表明了應用恩替卡韋抗病毒藥物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開展規(guī)范性、長期性的抗病毒治療,能顯著改善其乙型肝炎功能,減少肝癌發(fā)病率及病死率[18]。
綜上所述,對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來進行長期的抗病毒治療,所具有的療效較顯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肝癌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