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吳綺詩在《無聲告白》中講述了一個跨種族家庭的悲劇故事。該研究從家庭背景、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解讀《無聲告白》,分析莉迪亞死亡的多種深層原因,指出良好寬容的外部環(huán)境與穩(wěn)健的心理素質(zhì)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莉迪亞 家庭背景 社會環(huán)境 心理素質(zhì)
《無聲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是80后華裔女作家吳綺詩的處女作,作家憑借該作品一舉榮獲了2014年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獎第一名。美國作家赫克托·托巴爾在洛杉磯時報中評論該作品是“異常優(yōu)秀、非常完整的一部處女作……這個故事令人心痛,吳綺詩非常巧妙地將這部復雜、跨越多個年代的小說的線索串聯(lián)在一起。《無聲告白》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獨具魅力,她深入寫出了這個美國家庭里每個人內(nèi)心的秘密。讀完的時候,仍讓人淚流不止?!盵1]吳綺詩是當代美國少數(shù)族裔作家中的一顆新星。作為一位女性,她非常關(guān)注女性生存狀態(tài)。她在處女作《無聲告白》中講述了一個跨種族家庭的悲劇故事,不但深入探討了主流社會中的種族問題,而且對親情、友情、愛情等都有詳細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對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關(guān)注,展現(xiàn)了她對女性命運的關(guān)懷。莉迪亞的悲劇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跨種族家庭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1.家庭背景
該作品在一開始就講到了十六歲女孩莉迪亞的死,營造出了一種悲涼壓抑的氣氛。莉迪亞是誰?她為什么會死?是自殺還是他殺抑或是意外?在她生前究竟發(fā)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一系列的問題很容易就激起了讀者的好奇心,讓讀者禁不住急于閱讀作品、尋求答案,以解決心中的種種困惑。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是出生在美國的華人,是華人移民第二代,自小飽受歧視,內(nèi)心深處很自卑,很難融入美國社會,所以一直極力隱藏自己的華裔身份。但是他一直很努力,希望可以在當時美國的主流社會謀得一席之地。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申請哈佛教職,卻終究沒逃過種族的原因,最終慘遭拒絕,只能委曲求全地任職于另外一所學院。他在哈佛認識了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一位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白人?,旣惲粘煽儍?yōu)異,有理想有抱負,她想成為一名醫(yī)生,希望能在男人主導的社會中有所作為。但是遇到了詹姆斯以后,當時的情形使得她在大學期間不得不輟學,成為了一位家庭主婦,醫(yī)生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2.社會因素
詹姆斯和瑪麗琳的婚禮是在1958年舉行的,在當時的弗吉尼亞州,他們的婚禮是違反法律的,即便在波士頓這樣的大城市,他們也會遇到人們異樣的目光。跨種族婚姻沒有得到瑪麗琳母親的理解和支持,并最終使她和她的家庭走向決裂。[2]他們在一起生活的幾年里生下了內(nèi)斯、莉迪亞,但是瑪麗琳心中一直念念不忘成為一名醫(yī)生的愿望,但當時的整個社會對女性是有性別歧視的,女性想突破自我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后來,瑪麗琳的母親去世,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母親一直喜愛的一本有關(guān)如何烹飪的書,這本書讓她想起母親的反對,也讓她猛然驚醒,突然意識到自己正過著不如愿的生活,開始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不甘心,于是后來她狠心拋下丈夫和孩子,一聲不響地離開家庭到萊多的社區(qū)大學里學習了好幾個月。家人為此焦急尋找而又失落難過。在此期間,莉迪亞意外發(fā)現(xiàn)了外婆的那本書,她認為是那本書改變了母親,于是便將書藏了起來,在母親回來時告訴她,書已經(jīng)被自己扔掉了。
盡管莉迪亞是在美國出生、成長的,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但是在白人眼中,她永遠是一個外來者,始終無法真正融入西方的主流社會。他們家是社區(qū)里唯一一個混血家庭,一家人都會遇到因為種族身份帶來的很多問題,經(jīng)常面臨周圍人的排擠與不信任。因此,“她的父母從不出門交際,也不在家請客,沒辦過晚餐派對,沒有橋牌牌友、獵友或者午餐會上認識的哥們?!盵3]母親瑪麗琳回來之后,錯誤地認為女兒和自己一樣有著遠大的抱負,于是便將自己的夢想與希望全部寄托在莉迪亞身上,全心全意地培養(yǎng)她,這給莉迪亞帶來了很大的思想負擔。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而將之強壓給孩子身上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么是為了父母著想,不想讓父母難過,于是忍痛割舍自己的興趣愛好,努力去迎合父母的要求,看起來很乖巧,但是內(nèi)心通常會比較壓抑、敏感;要么就是很叛逆,完全與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馳,更有甚者會與父母反目為仇,甚至不歸之路。當然也會有孩子的理想與父母的愿望比較一致的情況,那樣家庭里的孩子會與父母相處溝通得很輕松、愉快。該作品中的莉迪亞則因為害怕母親再一次離開,一直表現(xiàn)得很乖巧,超負荷地學習,不參加同齡人組織的各種的活動;同時,為了父親的感受,又假裝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假裝和同學打電話,卻無法真正地做自己。而母親瑪麗琳對此卻渾然不知,竟然想當然地以為女兒和自己一樣很喜歡數(shù)學、生物等科目,以為女兒也很喜歡挑戰(zhàn)高難度的題目。完全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此時的莉迪亞內(nèi)心是多么委屈、多么壓抑,她一直在做著自我犧牲,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母親,由此可見她對母親的愛是多么濃厚。而母親一直以來都在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對待疼愛女兒,殊不知對女兒帶來了多大的思想負擔、精神壓力。其實雙方缺少的不是愛,而是溝通。由于出生環(huán)境、受教育背景、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必然會導致每一位家庭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父母不能因為自己是長輩,不能只是為了樹立自己在家中的權(quán)威,就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起到的應該是引領(lǐng)、指導作用,而不是將孩子完全操控在自己手中。孩子不能只是父母用來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載體。那樣的孩子將失去靈魂,無法正確面對自己的人生。這里已為莉迪亞的死埋下了伏筆。
3.個人心理因素
因為父母似乎將全部的愛都給了莉迪亞,使得哥哥內(nèi)斯在家里備受冷落,得不到父母的關(guān)注。兄妹兩人的遭遇幾乎形成了兩個極端。后來,內(nèi)斯被哈佛大學錄取,他迫切地想逃離這個家。這讓我想起自己認識的在讀博士生中有的就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滿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才決定考博的。有時,從那些人的言談舉止中,我強烈地感覺到他們有的想法在我看來真的很極端,讓人難以理解,同時也會擔心他們會發(fā)生什么意外。如今高校當中大學生輕生事件屢有發(fā)生,不管是因為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學業(yè)問題,其實主要還是關(guān)乎于心理因素,如何在緊張的環(huán)境下調(diào)適好自己的心態(tài)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一些高校的心理學老師就談到去心理咨詢室的并非都是學生,有很多在外人看起來整天精力充沛、激情洋溢、陽光樂觀、活躍在各種社交活動中的老師、教授竟然也會剛踏入心理咨詢室便忍不住淚流滿面。可見,心理問題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可能出現(xiàn)。自己能否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人及時疏導都很重要。因為危險行為在青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隨著性別、年齡、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危險行為的發(fā)生與人格、自尊、負性情緒、沖動性、生活事件、個人欲望及應激應對方式等呈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guān)。(3)抑郁、焦慮、人格、非適應性應對方式等個體心理因素一旦遭遇應激,可能會增大危險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趙勇,2009)[4]由此可見,莉迪亞的悲劇不是個例,也不單單是與父母缺少溝通的結(jié)果,外界對她的刺激也是導致她最終走向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莉迪亞在和杰克的交往中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總是為他人而活,活得太累,她想做真正的自己,但又想到那樣做會違背父母的意愿,于是在糾結(jié)中踏上了一條船,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在此過程中,莉迪亞肯定會有一些反常的舉動,如果此時身邊的家人、同學、朋友及時覺察到了這一點,適時進行疏導,那么悲劇也許就不會發(fā)生。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案例其實也是如此。所以,不管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密切關(guān)注孩子、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的變化、行為舉止的異常,并及時進行開導,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付諸于實踐,之后持續(xù)觀察一段時間,以免問題有所反復。
4.結(jié)語
對于莉迪亞而言,她的父母是愛她的,她也深深愛著自己的父母。雖然彼此都并不想傷害對方,但卻因為極度缺少交流與溝通,因為父母急于讓孩子完成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結(jié)果使得小小的生命失去了成長的自由空間,失去了選擇的權(quán)利,最終失去了自我,走向迷茫直至死亡。此外,當我們邁入另一個社會群體時,要想真正地融入到其中著實困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的思想,成為獨立的個體,不應該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應該正確地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遇到問題時不回避、不退縮,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敢于向朋友、家人、老師等尋求幫助。永遠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正如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所說的:“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我們必須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我們決不能失去無限的希望。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滿懷信心與希望,活出不一樣的自我。
參考文獻
[1]Hector Tobar.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a moving tale of a dysfunctional family[N].Los Angeles Times,2014-07-04.
[2]李潤潤,張慧榮.《無聲告白》中莉迪亞悲劇原因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07):34-36+75.
[3]吳綺詩.無聲告白[M].孫璐,譯.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4]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研究——以阜陽市高校為研究樣本(SK2016009)資助;通識教育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SK2017A1036)。
(作者介紹:王莉娜,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