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英請假歸里同僚送別活動的話語考察

2020-05-21 15:55章建文
關(guān)鍵詞:翰林院張英學士

章建文

(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張英(1638—1708),字敦復(fù),號夢敦、樂圃、圃翁、澡青等,江南桐城人??滴趿辏?667 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滴跏辏?673年)四月十六日,扈從康熙幸南苑,十八日與傅禮達、史鶴齡進講《論語》“宰予晝寢”一章、“子曰吾未見剛者”一章,從此開始了他為帝師的講官生涯。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678年1月9日),開始入值南書房。十九年(1680 年)五月,擢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著有《文端集》《聰訓齋語》等。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正月,張英具疏乞假葬父,獲允,作《康熙二十一年正月賜假南歸經(jīng)營丘垅恭賦紀恩詩八首》。二月十四日,即康熙啟程祭祖陵前一日,又得康熙優(yōu)詔,賜白銀500 兩,緞20 匹,以旌其勤勞,兼資墓田之用。三月六日,張英啟程南歸,送別者與送別詩文較多,潘江《聞敦復(fù)宗伯歸舟已泊維揚喜而有作》詩曰:“方春聞出都,餞送傾京邑。有車幾百輛,有馬幾百匹。贈言幾何篇,賜書幾何笈。聞君陛辭時,天顏喜動色。祝汝以平安,慰汝好眠食。文錦二十端,白金二十鎰。中道更馳頒,霧縠衣兩襲。”[1]328可見,這場送別是一場參與人數(shù)眾多的公共送別活動,也是一場規(guī)模較大的文學活動,實際上也是一場提升張英形象的公關(guān)活動。據(jù)目前我所搜集的資料,包括不在活動現(xiàn)場的高士奇,至少有24 人參與了這場送別活動,并留下了至少59 首詩文,張英亦賦《南歸留別澹人侍講近公編修》《登舟南歸即事八首》等詩留別。本文試以這24人59首送別詩文為例,在揭示其所具有的政治文化意義同時,進一步揭示這場送別活動對于張英的意義。

一、送別活動的語境考察

康熙二十年(1681 年)十一月十四日,奏報云南大捷,宣告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終被平定,康熙當日即啟程祭告孝陵,群臣(包括張英)紛紛進呈升平頌表頌詩,朝廷沉浸于海內(nèi)蕩平的歡慶之中。稍后,張英即上疏請假歸葬,疏中有說:“竊臣一介豎儒,學殖谫陋,叨逢皇上右文之代,拔置詞曹,旋擢講幄,復(fù)蒙簡命供奉內(nèi)庭……十載侍從,深受特簡之遇,猥膺超擢之榮。日近光華,仰承顧問。給廬內(nèi)地,授餐大官,殊恩異數(shù),疊至洊加。從來臣子遭遇,未有如臣今日之寵渥者也……今海內(nèi)蕩平,廟堂清宴,亦人子可以言情之時……伏乞皇上俯鑒愚悃,賜假南歸,經(jīng)營窀穸。俾臣父安得泉壤,臣從此竭犬馬之力,捐頂踵之微,以報我皇上如天之恩,日正長也?!笨滴跤兄荚唬骸皽始偾巴苍?,事竣速回供職。”[2]279-280

三藩平定,康熙以其成功祭告孝陵,而張英于“深受特簡之遇,猥膺超擢之榮”之時請假葬父,其言外之意正如王鴻緒所說“功高衣繡返鄉(xiāng)國”(《送學士張夢敦前輩請假葬親用李空同〈東山草堂歌〉原韻》)[3]209,尤侗則將康熙祭祖陵與張英返墓廬并提:“天子朝陵寢,先生返墓廬。九重推孝思,三徑幸休居?!保ā端蛷埗貜?fù)學士給予假歸葬二首》其二)[4]484所以,我認為,張英抓住了非常好的時機上疏請假,可謂“一表陳情重古今”(湯斌《送張敦復(fù)學士請假南歸》)[5]772,不管他主觀上有沒有但客觀上卻是以其成功祭告父親,又,葬父因與祭陵具有同質(zhì)同構(gòu)性,能延伸與擴展祭陵活動的政治文化的影響??滴鯗势浼?,實際上已將其納入自己的政治文化語境中,在“孝”的基礎(chǔ)上來彰顯“忠”,施閏章就說“大哉我皇言,忠孝無異轍!”(《張學士得假歸葬》)[6]271毛奇齡也說“移孝作忠疇得似,年來空愧接衣簪?!保ā端蛷垖W士給假還里四首》其三)[7]3026方象瑛也說“忠孝只今誰并擅?送君南望不勝情?!保ā端蛷埗貜?fù)學士奉假南歸》其二)[8]309顯然,康熙實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文化目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天,康熙宴群臣、祭祖陵兩場重大的政治文化活動相繼進行,由于參與主體的國家性質(zhì)以及與送別張英的主體部分相同,話語間性為送別張英活動的話語置于了國家話語的宏大語境中提供了可能性。然而這種話語間性一旦形成,不僅使送別張英的活動成為國家話語的一部分,也使作為送別對象的張英在國家話語中的典范文臣形象更加彰顯。

(一)康熙宴群臣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正月十四日,康熙賜宴群臣,同群臣觀燈,實為上年年底歡慶三藩平定活動的延續(xù)。宴畢,康熙召張玉書、陳廷敬、張英,諭曰:“每見漢唐以來,君臣協(xié)樂,有賡和之詩。今朕雖不敢效古先圣王,亦欲紀一時之盛,可仿柏梁體賦詩進覽。”臣廷敬奏言:“臣等草野賤士,得睹天家景物,蒙圣恩深厚,真明良喜起之休。且百工熙,庶士康,皆君臣交儆之辭。此自是唐虞盛事,臣等身際休明,受恩愈深,但愧報稱愈難?!背加駮嘌裕骸霸婓w雖用柏梁,實則虞廷之盛典?!背加⒆嘌裕骸百s歌唐虞已然,不獨漢唐為然。”于是廷敬等出宣旨。群臣奏曰:“臣等敢不歌詠太平,但恐不能賡揚圣德?!笔迦?,李霨、馮溥、魏象樞、徐元文、葉芳靄、李光地、張玉書、陳廷敬、張英、王鴻緒、王士禎、高士奇、郭棻、徐乾學、孫在豐、歸允肅、王頊齡、曹禾、潘耒、嚴繩孫等93人進賡和之詩九十三韻??滴跤啤渡郊窝缭娦颉?,序中有說:“于《書》見元首股肱賡揚喜起之盛,于《詩》見《鹿鳴》《天?!分T篇,未嘗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悅?cè)羲怪∫病薨l(fā)端首倡,效柏梁體,班聯(lián)遞賡,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盵9]808-811詩則詔沈荃書之,又命刻石養(yǎng)心殿,勒石告成后又命拓本頒賜與宴諸臣。

雖然這場活動是歌功頌德和粉飾太平,詩歌本身的文學成就不高,但在康熙精心組織的賜宴、觀燈等活動之中,通過仿柏梁賦詩這一形式,當時的文壇精英將君臣和諧、盛世氣象渲染得更加突出,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于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所以通過上年年底群臣進呈升平頌表頌詩的鋪墊,這場集體賦詩活動標志著太平盛世的國家話語語境的真正形成,其間洋溢著話語自信。這場活動在臺閣中所產(chǎn)生巨大的輿論場,成為了臺閣文人一段時間里或顯或隱的重要話題和文學表現(xiàn)的對象,如“八宇今乂安,海甸干戈歇。道合儼都俞,陳情容迫切”(施閏章《張學士得假歸葬》)[6]270-271“升平才宴即抽簪,至孝原能格圣心”(汪懋麟《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其四)[10]575。同時也通過他們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與輻射效應(yīng),不僅促進了臺閣文壇在升平的歡慶中的融合和發(fā)展,也引導了當時文壇的文學發(fā)展走向。

(二)康熙祭祖陵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又以云南底定,海內(nèi)蕩平,率皇太子躬詣盛京,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在京諸王、文武群臣于午門外跪送。明珠、張玉書、王士禎、孫在豐、高士奇等扈從,絡(luò)繹二十余里。這次祭陵比祭孝陵規(guī)模要大得多,儀式要隆重得多,是一場非常隆重而規(guī)模宏大的政治活動。諸臣的送行活動實際上也是一場重要的文學活動,在京諸臣不僅有送駕詩文,如李霨《大駕謁陵恭紀二首》、馮溥《大駕謁陵恭紀次李坦園先生韻二首》、董訥《送駕謁祖陵恭紀》等,還有送別扈從諸臣詩文,如徐乾學、方象瑛等有贈張玉書、孫在豐等扈從諸臣詩文,高士奇在其《扈從東巡日錄》中還專門收錄了張英、徐乾學、陸葇、汪懋麟等11 人16 首送別他的詩詞。然而在這場送行活動中,康熙在臨行之前,駐馬面諭張英:“期爾途次平安?!盵11]482這個小插曲是作臣子的莫大恩寵,自然會引起諸臣的嘆慕,可是在這一場合沒有機會抒發(fā),所以在稍后送別張英時不少同僚異口同聲地抒發(fā)了嘆慕之情:

臨行寵渥自天申,溫語丁寧屬望頻。(徐乾學《送張敦復(fù)學士四首》其三)[12]349

六龍正東馳,跪送心百結(jié)。駐蹕語移時,但見天顏悅。千官驚嘆慕,禮數(shù)獨殊絕。(施閏章《張學士得假歸葬》)[6]271

圣主臨岐頻慰藉,一時觀感遍公卿。(高詠《送張學士予假南還》其二)[13]394

臣心繾綣長隨輦,天語平安穩(wěn)放船。(車駕東巡,公送之永定門外,面陳即日南歸,上駐馬慰諭之)(姚士堂《張敦復(fù)姑父以宗伯學士請假歸里送別舟中悵然有作》其一)[14]4255

這種君臣臨別互道平安的小插曲,在以成功祭告祖陵的語境中,君臣相得的形象得以顯現(xiàn),而君臣相得自然也成了升平盛世的一個表征。張英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變得非常突出。一直在內(nèi)廷供職的張英第一次在朝堂之外重大公共活動中得到了精采的亮相,成為群臣羨慕與效仿的政治新星,也為同僚送他南歸作了一定程度的鋪墊。

綜上,一系列的政治文化活動形成了歌頌升平盛世與君臣相得的話語慣性,加上這些活動參與者一部分也參與了送別張英的活動,這顯然有利于延伸與強化這種話語慣性,為稍后的送別張英活動提供了話語環(huán)境與重要話題。

二、送別活動的主體考察

送別活動的社會效果及其影響與送別主體(本文中主要指說話者)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送別主體不僅是說話者,送別主體本身也蘊含了豐富的意味,形成一種潛在的話語。送別活動主體的職級、地位與名望越高,越有助于提高活動的知名度,增強活動的號召力與向心力,他們的話語越容易形成某種傾向或?qū)?;送別人數(shù)決定了送別的規(guī)模,而規(guī)模的大小與活動的影響廣度有直接關(guān)系;送別活動主體的分布層面越廣,越有助于擴大送別活動的社會影響的深度與廣度;送別主體在仕途上、才學上越有發(fā)展?jié)摿?,越被時人所看好,就越有助于活動的開展,活動影響也越深遠;送別主體與送別對象(受話者)的關(guān)系越緊密,主體精力與情感投入的程度就越高,也越有助于活動的開展。因此,考察送別活動的主體有助于深入地了解與判斷送別活動的社會效果及其影響。見表1。

表1 張英請假歸里同僚送別活動一覽表

施閏章(1618-1683)歸允肅(1642-1689)王頊齡(1642-1725)陸葇(1630-1699)方象瑛(1632-1702)李澄中(1629-1700)尤侗(1618-1704)高詠(1622-1685)毛奇齡(1623-1716)汪楫(1626-1689)徐釚(1636-1708)汪懋麟(1639-1688)姚士堂(1639-1687)順治六年(1649)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十五年(1676)康熙六年(1667)康熙六年(1667)學余堂集張學士得假歸葬/五古/1首歸宮詹集送張敦復(fù)學士給假南旋四首/七律/4首世恩堂詩集送學士張敦復(fù)前輩給假葬親/七律/4首雅坪詩稿送張東山學士暫歸桐城①/五排/1首健松齋集白云村集臥象山房集西堂集送張敦復(fù)學士奉假南歸/七律/2首送學士張敦復(fù)先生假歸樅陽/五律/1首送張敦復(fù)學士給予假歸葬/五律/2首遺山堂集送張學士予假南還②/七律/2首西河文集送張學士給假還里四首/七律/4首悔齋集送龍眠先生假歸/七古/1首南州草堂集送張敦復(fù)學士賜假歸葬/七律/1首康熙六年(1667)百尺梧桐閣集云怡閣集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八首/七律/8首張敦復(fù)姑父以宗伯學士請假歸里送別舟中悵然有作/七律/4首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編修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刑部主事內(nèi)閣撰文中書舍人翰林院侍讀少詹事武英殿大學士內(nèi)閣學士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刑部主事內(nèi)閣撰文中書舍人

從送別主體的當時職位來看,主要有大學士、部院大臣與內(nèi)閣、翰林院、詹事府官員,以翰林院官員為多。在當時的送別活動中,特別是在送別下級官員的活動中,兩位大學士同時參與送別活動并贈之以詩的是非常少見的,當然,張英是康熙非常眷寵的侍臣。兩位大學士的參與不僅提高了送別的規(guī)格,也產(chǎn)生巨大的號召力與凝聚力。

從送別主體的專長與影響來看,李霨詩“沖和雅正,不為叫囂之音,亦不蹈纖仄之習……蓋遭際盛時,故其詩有雍容太平之象,古人所謂臺閣文章者,蓋若是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5]4924是盛世之音實踐者與垂范者;而馮溥對當時的文壇則有著更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嘗率同館官集萬柳堂,大言宋詩之弊,謂開國全盛,自有氣象,頓騖此佻涼鄙弇之習,無論詩格有升降,即國運盛殺,于此系之,不可不飭也。因莊頌皇上《元旦》并《遠望西山》二詩以示法……時侍講施閏章、春坊徐乾學、檢討陳維崧輩皆俯首聽命,且曰:‘近來風氣日正,漸鮮時弊?!盵7]2185更是盛世之音的倡導者、推動者與實踐者,特別是對博學鴻詞科的門人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魏象樞、李光地、湯斌以理學名世,推重程朱理學;陳廷敬、施閏章、高士奇、李澄中等詩文并擅,是當時詩文名家;李光地、徐乾學以文名世,多受康熙諭獎;王頊齡、陸葇、方象瑛、李澄中、尤侗、高詠、毛奇齡、汪楫、徐釚、汪懋麟等試中博學鴻詞,皆學行兼優(yōu)、文詞卓越之士;徐元文、陳廷敬、李光地、徐乾學、湯斌、王鴻緒、高士奇、郭棻、王頊齡等人在送別之后,仕途上有所升遷,其中有4人累官至大學士,3人累官至尚書,從送別活動的當時看,這些送別主體無疑是有發(fā)展?jié)摿Φ奈某?,被當時官場、學界、文壇所看重。所以,這些名人的聚集也會形成巨大的引力場,與上述高官的影響疊加在一起,活動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也會產(chǎn)生強大的輻射能量。

從送別主體與送別對象的關(guān)系來看,馮溥是康熙丁未年(1667 年)會試副考官,張英于這年中進士,是張英的座主;陸葇、方象瑛、汪懋麟是張英丁未科進士同年;歸允肅、王頊齡是張英癸卯科舉人同年,交往頻密,關(guān)系密切;李光地、徐乾學于康熙九年(1670 年)中進士,改庶吉士,入庶常館學習,而張英因丁憂中斷庶常館學習,于康熙九年(1670 年)再回庶常館繼續(xù)學習,康熙十一年(1672 年)閏七月散館與李、徐同時授官,所以張英與李光地、徐乾學有同學之誼;高士奇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678 年1 月9 日)同張英一道入值南書房,兩人五年多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姚士堂是姚文然的兒子,是張英妻子的堂侄;等等??梢娝蛣e者中有不少與張英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這使送別活動的應(yīng)酬成分相對減少,增加了更多的情感成分。

綜上,這些高官顯宦與學界文壇名人參與送別活動不僅提高了活動的規(guī)格,也增強了活動本身向內(nèi)的號召力與凝聚力,以及向外的強大輻射力,正如徐元文所說“何獨西京疏太傅,一時祖帳動公卿”(《送張學士予假南還二首》其二)[16]297。同時正是由于不少與張英關(guān)系密切的名人的參與,他們在送別活動中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與情感,每人至少作有2首詩或1篇文為張英送別,使本來具有禮儀性與應(yīng)酬性的送別活動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彌漫了更濃的情誼。因此,他們的參與本身無形中也形成了一種潛在的話語。然而從送別對象來看,這場活動實際上也是張英的一場非常成功的重要公關(guān)活動,有助于提高他的美譽度、知名度與影響力。從更大的語境來看,正因為這場送別活動的專場性與公共性、這么多高官名人參與送別的高規(guī)格、“方春聞出都,餞送傾京邑。有車幾百輛,有馬幾百匹”的大規(guī)模以及“父老聚觀多嘆息,相臣屬和盡歌詩”[14]4255的深度投入,又與祭陵的時間相隔不長不短,不至于象康熙祭陵時諸臣送別張玉書、孫在豐、高士奇等人的活動一樣被強大的國家話語所淹沒,因而能更好地與康熙祭祖陵等活動形成對話關(guān)系而成為國家話語的一部分,又于送別康熙祭陵的莊重、嚴肅之外,增添了自由、活潑的話語氣息,豐富了國家話語。

三、送別活動的詩文考察

詩文是話語信息的重要載體,是話語考察的核心內(nèi)容。對送別詩文的考察包括對詩文形式與內(nèi)容的考察。

詩文形式,在這里主要是指體裁與篇幅的長短。體裁與篇幅的長短可以考察說話者(送別詩作者)投入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送別者對送別活動與送別對象重視的程度,也能反映說話者與受話者關(guān)系親密的程度。這場送別活動的送別詩文至少有五古2首、七古2首、五律3首、七律43 首、五排1 首、七絕6 首、賦1 篇、散文1 篇,形式多樣。雖然送別者對詩文體裁各有擅長,但一般來說,律詩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短時間可以成型,相對于其他體裁投入的精力較少,所以應(yīng)酬場合文人多作律詩。上述所列的送別詩中,6位送別者只作了1首律詩,其他送別者則采用律詩組詩、排律、絕句組詩、古詩、賦、散文等形式,篇幅較之1首律詩要長,話語時間延長了,投入創(chuàng)作的精力增加了,應(yīng)酬成分相對減少了,這多少反映了送別者對送別對象有更多的友善、喜愛、傾慕、贊賞等情感,也反映出了他們對這場活動的重視。

至于詩文內(nèi)容,通過對這59 首送別詩文的解析,歸結(jié)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除了上文所論涉的盛世語境的渲染與場景規(guī)模的描寫之外,主要有送別時地的交代、對送別對象品學功業(yè)的贊美、對送別對象深受眷寵的嘆羨、沿途景物與歸家生活的想象、早日回朝的期盼等方面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品學功業(yè)、深受眷寵與早日回朝三個方面最為突出,這三個方面集中反映了送別者心目中的張英形象,是提升張英譽望的關(guān)鍵,故下文對此作具體分析。

(一)品學功業(yè)的贊美

從人品方面看,除了上文所論及的同僚贊張英忠孝并擅之外,同僚還主要對他以下三個方面的品格給予了贊美:

一是贊其恪恭盡職,如:

鼌凌爽而趨蹌,夕賜第焉游息。洵不懈而益恭,贊巍巍之乾德。(李光地《感別賦送張敦復(fù)假歸》)[17]618

不是趨承多敬慎,誰能早晚近丹楓?(汪懋麟《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八首》其二)[10]575

二是贊其甘貧樂道,如:

食甘藜藿衣甘粗,此樂詎易偕妻孥。時人皆曰先生迂,先生微笑還捋須。(汪楫《送龍眠先生假歸》)[18]746

不言溫室樹,苦砥素絲節(jié)。(施閏章《張學士得假歸葬》)[6]270

矧種學而好修,日孜孜其猶未足。(李光地《感別賦送張敦復(fù)假歸》)[17]618

三是羨其雅愛山林,如:

判先生之雅尚,邈獨慕乎槃之寬。雖執(zhí)經(jīng)于帝者之前,每繪事于故山。(李光地《感別賦送張敦復(fù)假歸》)[17]618

永懷陟岵思,愿言歸巖岫。(高士奇《張敦復(fù)學士請假歸桐城賦詩言懷得一百八十字》)[19]397

如果說恪恭盡職是擔任康熙侍從的基本要求,那么甘貧樂道、雅愛山林的品性在深受康熙寵愛的文臣中卻比較少見,可以說是張英獨特的個性。所以,魏象樞說他:“帝鑒久知人似玉,都人共信品如仙?!保ā端蛷埗貜?fù)學士請假葬親》)[20]453

從才學方面看,除了總體上贊其“天生梁棟扶宸居,虞廷喜起皋夔趨”[3]209等之外,同僚主要對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稱贊:

一是稱其為鉅儒大儒,如:

鉅儒特簡參密謀,公也經(jīng)綸冠天祿。(王鴻緒《送學士張夢敦前輩請假葬親用李空同〈東山草堂歌〉原韻》)[3]209

龍眠先生今大儒,身依日月心江湖。(汪楫《送龍眠先生假歸》)[18]746

張英從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即在講筵中為康熙講《四書》等,接著又在任南書房侍從期間與康熙討論《尚書》《易經(jīng)》等。能為康熙談經(jīng)論道、經(jīng)綸世務(wù),必然是朝中的經(jīng)學大家。同僚稱其為鉅儒大儒顯然不是諛詞,而是實至名歸,重要的是這不僅得到了同僚的認同,而且在人數(shù)眾多的公共送別場合加以宣揚,實際上也確認了張英在經(jīng)學界重要的地位。

二是贊其為文章巨手、詩歌名家,如:

燕公巨手曲江清,風度從來識老成。(馮溥《送張敦復(fù)學士給假歸葬》其一)[21]715

燕國文章藏禁苑,曲江豐度賞宸衷。(徐乾學《送張敦復(fù)學士四首》其二)[12]349

經(jīng)國文章留秘殿,瞻云涕淚見臣心。(湯斌《送張敦復(fù)學士請假南歸》)[5]772

一時父子文章重,千古君臣寵眷優(yōu)。(方象瑛《送張敦復(fù)學士奉假南歸》其一)[8]309

文章嚴助陪游輦,經(jīng)術(shù)桓榮重講筵。(王頊齡《送學士張敦復(fù)前輩給假葬親》其一)[22]72

時封密敕來三殿,每和新題播六宮。(汪懋麟《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八首》其二)[10]575

字出雞林重,詩成鳳闥傳。(陸葇《送張東山學士暫歸桐城》)[23]677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二十日康熙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今欲于翰林內(nèi)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義?!倍眨髮W士李霨、杜立德、馮溥,學士項景襄、李天馥口奏,內(nèi)閣會同翰林院議舉張英等翰林五員[9]331-332。十二月十七日,張英開始入值南書房。可見,早在四年前,張英就以博學與文才知名,得到了內(nèi)閣與翰林院同僚的舉薦,并得到了大學士與學士的認可。送別時,上至大學士下至翰林院檢討又在朝堂之外異口交贊張英為文章巨手,其詩也深受宮庭詩人喜愛,廣為流傳,沈德潛說:“本朝應(yīng)制詩共推文端,入詞館者,奉為枕中秘”[24]344。因此,我認為,這些稱贊不僅是對張英文學才華由衷的贊美,也是對他文壇地位的確認并由此昭告天下。

從功業(yè)方面看,張英從庶常館散館九個月后即為帝師,主要工作是進講與備詢,多次得康熙諭獎。熊賜履、孫在豐、徐元文、葉芳靄、陳廷敬、張玉書等人都擔任過康熙的老師,然張英擔任帝師的時間最長,請假回里之前也最受康熙寵愛。同僚的稱贊也無非從進講與備詢等方面起意,如:

帝心優(yōu)渥倚名賢,內(nèi)殿從容奏講筵。曉色披衣趨玉漏,夜分歸騎擁金蓮。霑濡零露傾堯澤,拂拭薰風應(yīng)舜弦。致主升平開泰運,扶搖鸞鵠絳霄旋。(歸允肅《送張敦復(fù)學士給假南旋四首》其一)[25]439

勛名有待成王佐,啟沃無形實帝師。(汪懋麟《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八首》其一)[10]

575

惟侍從之多功,蓋庶幾于陸贄。(李光地《感別賦送張敦復(fù)假歸》[17]618

啟心啟沃的侍從之功、致主升平的王佐之勛,在同僚的心中是“庶幾于陸贄”的,可見,在帝師之中難有出其右者。

(二)深受眷寵的嘆羨

考察張英入仕以來與康熙的交往,張英所受恩寵主要有賜宅禁城、諭準禁中乘馬、賜衣賜物、賜宴侍宴、賜御詩、賜御書翰墨、賜圖書、賜觀內(nèi)府書畫等。送別詩文除了上文論及的康熙東巡時駐馬道平安之外,送別同僚還從各自的角度論及了張英所受的這些恩寵,并表達了嘆羨之情。如:

奎章睿藻輝東壁,文綺中金出尚方。(李霨《送張敦復(fù)學士(假歸葬親有御札銀幣之賜)》)[26]646

曳履云霄塵世隔,賜居禁近寵光榮。官階屢進推人望,啟沃頻聞愜圣情。(馮溥《送張敦復(fù)學士給假歸葬》其一)[21]715

舞鳳賜題飛白札,流鶯送出未央人。斑斕錦綺霞光燦,錯落朱提寶氣新。異數(shù)古今驚未有,千秋焜耀皖江濱。(徐乾學《送張敦復(fù)學士四首》其三)[12]349

賜金出中幣,草敕勤御札。(施閏章《張學士得假歸葬》)[6]271

帝初曰吁繼曰俞,錫類不匱斯人徒。玳筵珍饌傳天廚,餞以法酒傾玉壺。朱提累千二百銖,織成繡段顛倒鋪。淋漓御筆搖珊瑚,字法羲獻文典謨。臣載拜錫重山呼,陛下知臣臣不孤。封還賜第辭天衢,肅裝戒仆毋躊躇。(汪楫《送龍眠先生假歸》)[18]746-747

玉案是書皆共展,鑾輿何地不相隨。豊貂美膳尋常賜,特選拳毛內(nèi)殿騎。(汪懋麟《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八首》其一)[10]575

珥筆譚經(jīng)已七年,朝朝啟沃圣人前。觀燈大內(nèi)銀花簇,侍宴蓬池雪藕鮮。同列更誰齊禮數(shù)?歸航肯許戀林泉。西華賜第聞扃護,留待青錢學士還。(公供奉內(nèi)庭,賜第西華門內(nèi),歸之日,仍諭所司封,以待還朝。)(姚士堂《張敦復(fù)姑父以宗伯學士請假歸里送別舟中悵然有作》其二)[14]4255

職位比張英低的徐乾學、施閏章、汪楫、汪懋麟、姚士堂等人對張英獲恩寵表示嘆慕是常態(tài),是常情,而職位比張英要高得多、資歷很深的大學士李霨、馮溥也對張英獲賜居禁近、賜金賜綺、官階屢進等恩寵發(fā)出嘆羨,則可知這些恩寵堪稱異數(shù)、殊遇。

(三)早日回朝的期盼

梳理24位送別者的詩文,李霨、馮溥、魏象樞、徐元文、徐乾學、湯斌、王鴻緒、郭棻、高士奇、施閏章、歸允肅、王頊齡、陸葇、方象瑛、李澄中、尤侗、高詠、毛奇齡、徐釚、汪懋麟、姚士堂21人在詩中表達了期盼張英早日回朝。這些期盼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一是純粹從同僚的角度期盼張英早日還朝,如:“龍眠早協(xié)牛眠卜,還佩銀魚玉座旁”(李霨《送張敦復(fù)學士(假歸葬親有御札銀幣之賜)》)[26]646“??谐l得似?期君還旆馬駸駸”(湯斌《送張敦復(fù)學士請假南歸》)[5]772。二是從張英心系康熙與朝廷的角度期盼張英早日還朝,如:“鄉(xiāng)云垅樹關(guān)情極,回首猶應(yīng)戀玉除”(徐元文《送張學士予假南還二首》其一)[16]297“懸知侍從心,猶夢依日月”(施閏章《張學士得假歸葬》)[6]271。三是從康熙皇帝的角度希望張英早日還朝,如:“前席暫虛應(yīng)有待,莫煩圣念到龍眠”(魏象樞《送張敦復(fù)學士請假葬親》)[20]453“幽賞固足佳,宸衷實懷舊。側(cè)席待還鑣,斯民藉仁壽”(高士奇《張敦復(fù)學士請假歸桐城賦詩言懷得一百八十字》)[19]397。四是從君臣遇合的角度諫議張英莫戀山林,早日還朝,如:“明良會合絕代無,暫行豈賦歸來乎?”(王鴻緒《送學士張夢敦前輩請假葬親用李空同〈東山草堂歌〉原韻》)[3]209五是從張英事業(yè)發(fā)展與政府需要的角度期盼張英早日還朝,如:“玉佩朝天應(yīng)不遠,預(yù)開黃閣待回翔”(王頊齡《送學士張敦復(fù)前輩給假葬親》其二)[22]72“應(yīng)見虛席前,重聞奏大篇。蒼生黃閣望,風度自嶷然”(陸葇《送張東山學士暫歸桐城》)[23]677等等。盡管這些期盼多少帶有應(yīng)酬的客套,但幾乎所有的送別詩人都表達了期盼張英早日還朝,客套之中則飽含了同僚的普遍心聲,這不僅是對張英品學的認同,更是對張英政治前途的一片看好。

綜上,送別者對張英的贊美雖有自己的側(cè)重,然而在同一場所,這些話語的受話對象不僅僅是張英,也包括在場所有送別者,所以這些話語雖不盡相同,但相互補充,相互豐富,共同形成更大的有機統(tǒng)一的送別話語。因此,通過這些話語及其間性,進一步加深了送別者對張英品學等方面的認識,有利于張英形象在他們心目中的重組,豐富與完善張英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同時這些話語也共同塑造了一個非常鮮明而突出的公眾形象,產(chǎn)生巨大的輻射效應(yīng)與傳播效果。由此,這些話語不僅為所有送別者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張英形象,也會因送別這一盛事而成為官場、學界、文壇的美談,從而傳播開來,提高了張英的聲望,初步確立了張英在官場、學界、文壇上的地位?;谶@樣的品學、地位與聲望,里居三年,與同里文人唱和鄉(xiāng)里、談詩論文,凝聚與引導桐城文壇,對桐城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基于此,康熙才命他長期擔任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管詹事府詹事事,執(zhí)掌禮樂文章之府。

四、小 結(jié)

張鵬翮在為張英所作的《清誥授光祿大夫經(jīng)筵講官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致仕文端張公墓志銘》中說:“國運隆平,文明昌啟。惟公學成,應(yīng)時而起?!盵11]507旨哉斯言!張英請假歸里時為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已任帝師9年,學養(yǎng)在進講以及與康熙討論過程中不斷提高,并深受康熙眷寵,同時他也深知康熙的所思所想,不論是被動地“應(yīng)時而起”,還是主動地抓住機會,張英的請假歸里因與康熙的祭陵具有同質(zhì)性而有一種對話的可能。而送別活動使這種可能變?yōu)榱爽F(xiàn)實。不管這一活動是康熙授意的,還是同僚自發(fā)組織與參與的,由于其專場性、公共性、規(guī)格高、規(guī)模大,提升了話語的層次,已不僅僅是日常送別這么簡單,它已使張英的請假歸里的日常小事承康熙祭陵活動之余緒而進入到國家話語之中,彰揚了忠孝,渲染了君臣相得的盛世氣象。然而從張英的角度來看,張英不僅參與盛世氣象的國家話語的構(gòu)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還因這場送別活動的送別者在應(yīng)酬的客套中極力地贊美張英的品學等優(yōu)長,使張英的優(yōu)長在公共場合得到了全面的呈現(xiàn),所以說這場活動也是塑造張英完美形象的傳播活動,初步確立了張英在官場、學界和文壇上的地位,提升了張英對桐城文壇的影響力,也為他以后的執(zhí)掌禮樂文章之府與仕途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chǔ)。

猜你喜歡
翰林院張英學士
深秋
減字木蘭花·乙亥清秋
藝術(shù)百家 張英
從兩副對聯(lián)看清代翰林書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唐以來的翰林院與學士院
學士論文檔案的共享和利用研究
Analysis on the Place Movement in Great Expectations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本科教育見聞及啟示
明代翰林院在高級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庆元县| 弋阳县| 临夏市| 延庆县| 大冶市| 库尔勒市| 呼玛县| 黎平县| 南昌县| 周至县| 乐安县| 葵青区| 望城县| 布尔津县| 庐江县| 宜昌市| 惠水县| 内江市| 来宾市| 晋宁县| 马尔康县| 股票| 中卫市| 满洲里市| 卫辉市| 霍山县| 鲜城| 泾阳县| 汉寿县| 盘山县| 伊吾县| 彭泽县| 简阳市| 四子王旗| 治多县| 响水县| 麻江县| 丘北县| 正宁县| 富民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