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述
摘 要:語文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語文教師作為傳遞傳統(tǒng)文化知識知識的教育者,如何為學生營造愉悅和快樂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極大地影響著學習質量和效果。本文分析了趣味性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作用,結合教學現(xiàn)狀,論述了快樂課堂的體驗性、非功利性和持久性特點。最后,提出了讓語文學習變得快樂起來的策略,具體包括新穎有趣的導入、趣味性內容轉換和趣味多彩游戲的增加等方面。通過研究旨在為一線教學構建快樂的語文學習氛圍和課堂結構提供可參考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學習
語文學科是一門具有人文特征的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健全人格為重任。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應試教育下學生語文學習趣味性大大削弱,繁重的學習負擔使得學習變得枯燥和乏味。如何讓語文學習變得快樂起來是新課改探討的熱點,也是一線語文教師教學實踐中研究的主要課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小學語文趣味性學習方法,使得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一、趣味性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語文學習變得快樂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積極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以“趣”為激發(fā)點,構建出和諧、有趣和愉悅的學習模式和狀態(tài)。一方面,小學生年齡分布特點大多處于8-14歲之間,該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較強,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增強語文學習趣味性是強化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另一方面,語文是一門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和素養(yǎng)的提升和培養(yǎng)要通過閱讀、寫作等學習和訓練達成,由此無疑增加了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和任務。因此,小學語文趣味性學習既符合學生的心智特點,又與語文學科特點相吻合,可見趣味性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快樂課堂的特征
小學語文快樂課堂將生活與語文學科相融合,快樂課堂特征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一是體驗性。趣味和快樂是一種情緒體驗,快樂課堂的營造需要積極調動小學生的多元感官。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要運用科學化教學方法以達到調動學生感官的目的。體驗性作為快樂課堂的特征之一,要求語文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搜集生活素材,經(jīng)過精加工形成輔助教學的設備和資源,為調動學生感官奠定基礎;二是非功利性。語文快樂課堂追求愉悅、和諧和趣味的氛圍,但受到應試教育目的,過于強調教學目的和任務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因此,語文教師要想構建快樂課堂,必須為學生搭建自由、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三是持久性。基于心理學視角,快樂是具有持久性的一種深層次體驗,其來源于個體的心靈深處,同也包含濃厚的情感為基礎,只有發(fā)自內心地喜愛和喜歡才能感受到快樂。因此,語文快樂課堂的構建建立于學生對語文學科濃厚的興趣,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而且其內心真正對語文學科頗感興趣,這樣才能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快樂和愉悅。
三、讓語文學習快樂起來的策略
(一)新穎有趣的導入,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古人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鞓返恼Z文課堂學習要從新穎有趣的導入開始。語文教師可運用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方法,以此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其一,觀察帶入法。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形象邏輯思維,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如《小壁虎借尾巴》課堂學習中,教師可準備一張斷了尾巴的壁虎圖片,然后讓學生觀察壁虎的哪里不對呢?學生往往會帶著疑問觀察圖片,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其二,猜謎引入法。猜謎語是小學學生感興趣的一種游戲,運用猜謎語的方法引入課堂,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帶著疑問進入快樂的學習狀態(tài)。如《畫風》課堂學習中,教師準備一則謎語,即“耳朵聽得見,眼睛看不見,花草隨它搖,伸出小手抓不到”讓學生猜謎底,這樣學生在愉悅狀態(tài)下全身心投入學習。
(二)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學習過程的趣味性轉換
小學語文教科書是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編寫而成的,所以教材內容本身頗具趣味性,語文教師可深度挖掘趣味素材以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實現(xiàn)教材內容的趣味性轉換。教師可運用如下幾種策略:其一,課本與生活實際的巧妙轉換。漢字學習是小學生語文學科主要的學習內容,教師可將漢字與其形體美相結合,實現(xiàn)漢字的形象化。學生可以一眼辨認出字形,還能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牢記漢字的結構等,使得學生快樂地學習知識。其二,引入趣人趣事,調動學生想象力。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思辨力。如《給予數(shù)》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制造一份感恩小賀卡,圍繞“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讓學生思考。此時,學生會拿出自己的蠟筆、彩筆、剪刀等繪畫工具,開始制作小賀卡并寫出感謝的話語。這樣以來,學生能很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
(三)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增加趣味多彩游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趣味多彩游戲深受小學生喜愛。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融合教學內容,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合理地增加游戲內容,以營造愉悅、快樂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教師可運用的策略方法有如下幾種,其一,歡樂開火車游戲。教師可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以問題形式書寫在黑板上,學生分小組搭建火車,每小組內學生一個搭一個肩膀組成火車,學生依次回答黑板上的問題,回答錯誤的將遭到淘汰。比賽結束后,哪輛火車最長可獲得教師準備的禮物;其二,摘蘋果游戲。教師用卡紙制作一顆大蘋果數(shù),將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漢字寫在卡紙上并掛在蘋果樹上,每小組派學生摘蘋果,正確念出漢字的即可成功摘下蘋果。小組活動結束后,哪個小組摘得蘋果最多可獲得教師準備的禮物。多彩游戲可以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增加教學樂趣。
總而言之,讓語文學習變得快樂起來,需要在語文學習中融入“樂學”思想,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著手,注重多元化素材的應用;同時利用多元教學方法,轉變傳統(tǒng)傳授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快,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供最佳學習環(huán)境和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朱瑩.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模式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197.
[2]刑云秀.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27):124.
[3]尼瑪永措.趣味教學,事半功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