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德軍
材料作文題中有時會明確顯示寫作的核心概念,2015年江蘇卷核心概念為“智慧”,2014年江蘇卷核心概念為“青春”,2016年江蘇卷的核心概念是“個性”與“創(chuàng)新”,2017年江蘇卷的核心概念是“車來車往”,2018年是“語言”。有時核心概念是隱藏在材料里面,需要我們弄清材料的內(nèi)容挖掘出材料的含意才能把握,2019年是“融合”。審題時只有弄清材料內(nèi)在的、深層的內(nèi)涵,挖掘出材料的核心概念,才能將立意提升到較高的層面上去,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一、核心概念的多重意義
核心概念往往是用一個詞或詞組來表示,如《拒絕平庸》的“平庸”,《另一片風(fēng)景》中的“風(fēng)景”,《底氣》中的“底氣”。在一篇議論文中,一個概念一般只能表達一個確切的含義。先要對核心概念作必要的界定。界定時,應(yīng)注意區(qū)別概念之間的各種關(guān)系:
1.本義和引申義。如《有話好好說》里的“話”,本義是日常生活中人和人說的話,但在這個題目中,它表示的是“意見”,往往是“不同意見”甚至是沖突性言語和矛盾。在行文過程中要把這層意思表達出來才算切準題意。
2.具象義和抽象義。如《另一片風(fēng)景》里的“風(fēng)景”,具象義是指“自然風(fēng)光、人文景觀”等實實在在的景致,?抽象義可以指“人間真情,生活場景”,其中前者虛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借指美好且讓人難忘的生活場景。行文中,一般從具象意義開始,通過概念界定轉(zhuǎn)到比喻義或象征義,也就是由實入虛地構(gòu)思作文。
3.通常義和個性義。如“不求甚解”一詞,一般是用來形容不好鉆研、淺嘗輒止的讀書習(xí)慣,是要被否定的,但也可以做這樣的理解:讀書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功利心,讀書的意義在于悟得而非研得。這種“新解”式的概念界定,容易贏得閱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也容易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
二、關(guān)于核心概念的闡釋方法
1.定義法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務(wù)實的一種方法,操作起來不必像說明文中的下定義一樣嚴謹刻板,只要把核心概念中有利于證明本文中心論點的特征闡釋清楚就可以。
例:何為盲從?顧名思義,盲從就是指那些對某件事缺乏親身感受,盲目跟從他人做事的做法。盲從心理在我們很多人心里都存在著,我們心中總認為與大多數(shù)人在一起更加安全,不會犯錯,帶著這種心理,我們在生活中變得“人云亦云”起來了。
這段文字就是用最樸素的方法給“盲從”下了定義,指出這個概念中“缺乏親歷、盲目性”的特征,并且指出盲從不僅是一種做法,也是一種大眾心理:認為更加安全。
2.拆分法
我們知道,單個漢字構(gòu)成通常以象形、形聲、會意字為主。詞語和短語的構(gòu)成也是以語素為基本單位。若能巧妙運用漢字的造字特點來詮釋核心概念,不僅會使語言表達獨具風(fēng)味,而且也能體現(xiàn)考生不一樣的語文素養(yǎng)。
例: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盡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圩闱О僦牵雷闳f法生。智慧,道法也。
這段文字就是用拆分法,對“智慧”這個概念進行了細致的闡釋,智,重在知識技法層面;慧,重在規(guī)律大道層面,做智者易得慧根難。我們還可以用拆字法,對“智慧”這個概念進行闡釋,“智”字由日、知組成,意思是,每日求知為智;“慧”字,由豐、心組合,意思是,心靈豐滿為慧。如果在寫作中能對概念進行這樣的解析闡釋,相信文章必然會走向另一個高度。
3.設(shè)喻法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巧妙又具有難度的一種論證方法,如果在文章的某個段落用設(shè)喻的方式來闡釋概念,用文學(xué)性的語言來描述概念,不僅可以增加語言感染力,還可以使議論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
例: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堅韌的細線,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不僅體現(xiàn)為一種公共生活理念,更體現(xiàn)為一種社會交往價值觀。
這段文字巧妙地將“文化”這個抽象泛化的概念用比喻的方式闡釋給讀者,突出了“文化”的凝聚性特征,不能不說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辨析法
闡釋核心概念時,借助近義的概念進行辨析,不僅能有效地展開議論,而且能使文字帶上思辨色彩。如果能在兩個鄰近概念上發(fā)掘它們貌似細微的差別,也許能讓議論走向深入。
例:平凡并不等于平庸。一個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平凡的人,可以無過人之才,可以默默無聞,但不能不知道為什么而活,不能沒有理想和追求,不能消極悲觀無所作為。平凡與平庸,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在于兩者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個性在于平凡是中性的,在普通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生活。平庸則含貶義,沒有追求,無所事事,隨波逐流,自暴自棄。
例:學(xué)會品味時尚,能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體驗新生事物的脈動,隨時用新鮮的營養(yǎng)補充自己的大腦和心靈。然而,做一個時尚的人,并不意味著盲目地趕時髦:前者需要我們運用“腦髓和眼光”,精心擇取流行元素;后者則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容易使我們在時尚大潮中喪失自己的個性。放眼看去,滿街黃發(fā)韓裝,誰又能說自己是選擇了時尚,而非被時髦的潮流裹挾?新時代的人類,對此不得不深思慎取、理智選擇。
第一段文字在論證過程中引入了與“平庸”類似而又不同的“平凡”,進行對比辨析。使核心概念“平庸”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的消極性特征凸顯出來。
第二段文字在論證過程中引入了與“時尚”類似而又不同的“時髦”,進行對比辨析,用“趕時髦”的盲目性去對比“品時尚”的理智個性,使主體概念“時尚”更加清晰,也使得因為一些由于概念辨析不清而產(chǎn)生的錯誤觀點被駁斥,從而使論證走向完善、完美。
對核心概念界定闡釋的主要目的,就是將核心概念從眾多可能性的意義中剝離出來,并賦予它只有在本文語境下才成立的特定意義。而這個特定意義也是此篇議論文寫作的中心,通常情況下也是這篇文章新穎和深刻之所在。因此,在寫作中錘煉對核心概念闡釋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一課。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丁溝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