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然 曲廣華
(哈爾濱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在中國東北炮制了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帝國,由清廢帝溥儀執(zhí)政,后又稱皇帝。日本通過偽滿洲國統(tǒng)治中國東北長達14年,日本對中國東北實行的是軍事殖民統(tǒng)治。在此形勢之下,偽滿洲國政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徹底地被殖民化,處于從屬和附庸的地位。作為日本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的一切發(fā)展都要以日本為旗幟,以滿足日本的既得利益為最終目的,為了鞏固這個傀儡政權,除了暴力鎮(zhèn)壓外,文化宣傳成為最好的武器。偽滿洲國當權者認為:“滿洲國為新興國家,文化之普及與調查宣傳尤為重要。樂土者文化普及之結果也,調查而宣傳文化乃王道樂土之種子也。無形的精神文明普及全土,然后有形的物質文明可以任意發(fā)展。開發(fā)資源、整理國政、滿日關結,而樂土實現(xiàn)矣。吾人當共勉之 而拭目以俟之?!盵1]在此基礎上以宣傳日滿親善為主題的文化宣傳機構和文化類的出版發(fā)行物開始出現(xiàn)?!洞笸幕肪褪窃谶@種特殊語境之下誕生的宣傳媒介。
目前,史學界對偽滿時期發(fā)行的期刊研究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對《大同文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線裝書局出版的《偽滿洲國期刊匯編》對《大同文化》進行了整理和影印,劉曉麗、[日]大久保明男編著的《偽滿洲國文學資料整理與研究·史料卷 偽滿洲國文學雜志》對《大同文化》進行了極其簡短的介紹。所以,對偽滿期刊的研究,尤其是對《大同文化》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間。
《大同文化》是滿洲文化協(xié)會發(fā)行的期刊之一。滿洲文化協(xié)會是日本與偽滿洲國共同的文化機關,最初名為滿蒙文化協(xié)會,后改為中日文化協(xié)會,進而改名為滿洲文化協(xié)會。該會是由來滿日本人佐藤四郎、武田豐市、杉田一郎等人于大正九年(1921年)組織成立,總部設在大連,分會分布在奉天、旅順、哈爾濱、東京、大阪、下關。滿洲文化協(xié)會從事的各項事業(yè)包括:調查研究、介紹宣傳、日滿親善、教育、出版、發(fā)行雜志[2]。
滿洲文化協(xié)會發(fā)行、出售的定期刊行物共有10種,《大同文化》是其中之一?!洞笸幕酚?932年發(fā)行,其編輯人為武田豐市,發(fā)行人為佐藤四郎,印刷人為杉田一郎,32開本,每期70頁左右,根據發(fā)行時間和總期數(shù)推算最初應為周刊和半月刊。該刊曾在奉天發(fā)行,1935年4月1日由奉天遷往長春(滿洲文化協(xié)會新京事務所)發(fā)行,由半月刊改為月刊。1936年3月1日又遷往大連出版發(fā)行,1937年終刊。《大同文化》從1932年創(chuàng)刊到1936年5月,共發(fā)行了265期。其中第1期至第251期缺失,目前所見第252期至第265期(即1935年4月—1936年5月),共計14期。
《大同文化》是介紹文化、傳播文化的期刊,現(xiàn)在可見的14期《大同文化》,每一期都是由圖片、卷頭語、正文幾個主要部分組成。《大同文化》每期開始都有2—4幅圖片,這些圖片多是一些人物,例如,偽滿皇帝溥儀、偽滿洲國重要官員或者是政府要員在重要場合的合照,以此來顯示皇帝親民或者國家發(fā)展的良好狀態(tài);卷頭語是最能體現(xiàn)期刊發(fā)行目的的一個欄目,是期刊的首頁,位于幾張圖片之后,刊載的是帶有親日色彩的文章,直接宣傳日滿親善和偽滿洲國建設成就;正文部分所涉及的文化種類比較多樣,所刊登的文章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的研究文化現(xiàn)象和社會各項事業(yè)的文章,另一類則是赤裸裸的宣傳文章。宣傳類的文章大肆傳播日滿親善,毫不避諱地贊揚偽滿洲國的王道樂土觀念和日本對偽滿洲國的莫大支持,極盡諂媚,這種類型的文章是這本期刊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值得研究的部分。《大同文化》刊載的文章除了殖民文化宣傳類外,還有以下幾類:(1)知識介紹,(2)社會公共事業(yè)、社會現(xiàn)象的介紹,(3)風俗、民俗、禮俗以及俗語,(4)建筑及建筑文化,(5)農業(yè)和農村問題,(6)京劇、戲曲,(7)國學,(8)文學作品及休閑娛樂,(9)醫(yī)學和醫(yī)藥。從本質上說,這類文章雖然有一定的知識性和常識性,但這是該刊的輔助部分,是為了迎合群眾的口味和吸引力,其存在掩蓋不了《大同文化》殖民文化宣傳的本質;本刊還在每期的最后都有本年度上一個月國內外的重要記事,且每期都會附上滿洲文化協(xié)會宗旨,這也可見期刊發(fā)行的真正目的。
縱觀期刊,《大同文化》刊載的文章來源主要有四個途徑:(1)原創(chuàng)文章;(2)政府官員的演說詞或者會議發(fā)言稿;(3)譯著;(4)轉載文章。其中原創(chuàng)文章的作者多數(shù)是筆名作者和匿名作者,有少部分是實名的。實名作者中有政府官員、日本在滿人員或者在滿機關任職人員。雖然《大同文化》的文章來源和作者群體比較廣泛,表面上看是一種文化類期刊,但其殖民宣傳性非常大,在文化的背后有極強的政治目的。故本期刊最值得研究的還是期刊中所宣傳的偽思想文化,為了更好地說明,筆者將《大同文化》現(xiàn)有各期中所有直接進行殖民文化宣傳的文章進行了統(tǒng)計,如表1所示。①《大同文化》第252期—第265期,1935年4月—1936年5月。
表1 《大同文化》第252—265期殖民文化宣傳性文章統(tǒng)計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所見的14期共計31篇殖民宣傳性的文章,每期至少一個宣傳主題,前12期不止刊登一篇殖民宣傳類的文章,從篇目的標題即可看出其強大的殖民宣傳目的。
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關于政治和社會的最高理想是“大同”,也即人心和順,社會和諧。日本侵略者借用儒家的大同思想為其侵略行徑尋求庇護,妄圖使中國人民接受并臣服于侵略者。所以,《大同文化》創(chuàng)辦的最根本目的是宣傳所謂的“日滿親善”和“王道樂土”,以文化宣傳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其編輯部明確表示:本刊“除了對滿蒙文化盡量提倡外,則贊助滿洲新國家王道政治,實為最有力之生力軍,現(xiàn)因國基初奠,一般民眾尚未徹底認識滿洲新國家之真諦,更應努力宣傳,務使民族確實了解王道之精神”[3]?!洞笸幕吩谶@14期中主要宣傳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日滿親善”與日本對偽滿洲國“幫助”的宣傳
所謂的“日滿親善”,是日本侵華過程中一直高舉的“旗幟”,日本用這個“旗幟”為其罪惡的侵略行為做掩護,蒙蔽國人?!洞笸幕分谐霈F(xiàn)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即“日滿兩國本屬兄弟之邦,兩國本有不可分割之親密關系?!盵4]日本侵略者把自己塑造成中國乃至東亞的“拯救者”,教化中國人感激日本的所謂“幫助”?!洞笸幕返?57期卷頭語有這樣的記述:“九月之紀念日,一為九一八之滿洲事變期,值可謂之滿洲國之生辰。一為友邦日本承認滿洲國為獨立國之九月十五日,可謂我國之兄,援助扶植滿洲國之弟成長發(fā)展之表現(xiàn)……”[5]。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蓄謀已久,妄圖侵占中國東北而故意制造的事變。偽滿洲國成立后,日本為掩飾自己的侵略本質,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宣傳媒介,大肆歪曲歷史真相,妄圖通過宣傳來顛覆國人的認知?!洞笸幕分杏羞@樣的表述:是以有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所謂滿洲事變之勃發(fā),是原東北政權漠視多年條約之行為,甚至危害在滿洲日本臣民之生命財產,他們的軍隊又擅殺一批日本軍人,破壞為國際交通干線之滿鐵所有之鐵路。……因而,日本之關東軍以其職責攸關,不得不向之加以正義之 于時,張軍閥多年之政權即陡然崩壞,王道滿洲國從而新生焉[6]。我三千萬民眾打破苛斂誅求貪婪暴虐軍閥政權之桎梏,高揭五族協(xié)和、東洋和平之大旗,毅然宣言獨立成就滿洲國[7]。
從以上文字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首先,這篇文章全盤否定了張氏父子對東北的統(tǒng)治,認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統(tǒng)治時代,東北人民處于水深火熱當中,日本解救東北人民于水火之中,給中國帶來了友善的文化和王道樂土的精神。其次,日本把“九·一八”事變的起因歸結于東北軍閥的暴虐統(tǒng)治,把日本偽裝成一個受害者,是由于東北軍閥的多次逼迫和欺壓日本在滿洲的僑民,才導致日本不得已而進行反擊,而且“九·一八”事變也是滿洲民眾熱切盼望的結果,在該輿論基調下,偽滿州國政府竟將“九·一八”事變看成是滿洲國的生辰。他們宣揚“從此日滿兩國結成一體,三千萬民眾,一致出此誠意,一德一心與日本握手共進,俾舉共存共榮之實”[6]。而且認為“中日兩國,在東亞史上實居首要之地位,能保黃種之輝煌,若互相猜疑,雙方憎惡,必至兩敗俱傷,徒使外人稱快”[8]。極力鼓吹只有兩國友好互助,才能共同促進東亞發(fā)展,兩國友好親善是東亞和平的幸事等輿論。
在《大同文化》中偽滿統(tǒng)治者將偽滿洲國的建立歸功于日本的無私幫助,“友邦日本自滿洲國以滿洲事變?yōu)闄C而宣告獨立以來,為培養(yǎng)哺育此新生之芽起見,不惜重大犧牲而予以援助,終至見滿洲國今日之創(chuàng)業(yè)”[6]“致有此獨立建國,此不外由于鄰邦日本對建國之援助”[4]“友邦日本立腳于正義,以善鄰之誼、骨肉之情而援助我新生滿洲國,日本之對我國恰如孟子之所謂“何必曰利,唯在仁義而已”[6]。在所謂“友邦”日本的幫助下,偽滿洲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叭毡镜蹏鴮M洲建國上產業(yè)開發(fā)、文化之進展,其努力地方,號為內外之所承認,此即確保日本帝國之生命線,維持東亞之和平,又基于日滿兩國不可分之緊密關系,不得不然也?!盵4]“于此短期間,滿洲帝國竟能如斯之安定、如斯之昌隆,盡善盡美……悉出于友邦日本帝國援助有以成之也?!盵9]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在本期中也發(fā)表文章紀念建國四周年,說:“回憶四年前之滿洲舊政權,苛征暴斂,民不聊生,對外關系亦異常梗塞。然而天道好還,不忍見吾民長生涂炭,于是根基于民意之新國家遂見創(chuàng)設。自建國以來,百廢俱興,飛速猛進?!嬎荚矗瑧屑と毡救珖舷聝A國一致之指導援助。凡我三千萬同胞感激之情實有不能自禁者也?!盵10]從《大同文化》來看,這個新的政權生機勃勃,滿洲國“若以政治道德之言語表現(xiàn)之,則可謂為王道主義政治,若以社會的、經濟的言語表現(xiàn)之,則可謂為安居樂與之桃源?!盵11]由此可見,《大同文化》是實實在在鼓吹“日滿親善”思想的陣地,其中的主要文章所傳達的思想都是殖民侵略的輔助工具。
2.偽滿教育與文化的宣傳
教育與宣傳是改變人們思想行為最好的武器,殖民主義者認識到了教育和宣傳對偽滿進行殖民統(tǒng)治的重要性,所以,提出從治標與治本兩個方面展開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治本即普及教育,治標主要包括宣傳力(通過報紙、標語宣傳、講演來宣傳王道主義之意義)和法治力(即制裁一切邪念和軌外行動)[12]。通過治標與治本兩個層面對人們心里展開全面進攻,試圖從根本上打破中國人民的心理防線。
日本侵略者和傀儡政權企圖用文化教育改變東北人民的思想,為其統(tǒng)治服務。偽滿洲國統(tǒng)治者認為文化能夠從根本上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只有從根本上革除舊有文化,才能把王道思想傳播下去。在《新國家的教育應采取新的方案》一文中提到:“當一個新興的國家產生了以后,一定要把以前的社會制度根本推翻,另成一種新的組織,然后再實行一切的建設方案,這才是建國的唯一要津?!盵12]而推翻舊有制度和舊有文化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教育。他們認為,“教育既是傳達經驗和改造環(huán)境的利器,也是改變人民心性的工具,人民心性陶冶純正,則心理建設也就因而完成,所以,心理建設援助教育準期成功。若教育不振興則心理建設難完成,心理建設未完成,則腐朽的思想就不能完全除掉,一個新國家的誕生,非先振興教育然后再完成心理建設,否則新國家的建設很難成功……所以要希望一個新國家的完成和發(fā)展,必賴心理建設,而心理建設的完成,尤必以教育為重心,因而教育便成為建設國家之利器、改進社會之先鋒?!盵12]侵略者與偽滿洲國政府深知教育在社會心理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王道教育在社會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王道教育之宗旨,“根據道德仁愛教育,授以公民知識,作成親仁善鄰之實質,以謀國計民生之發(fā)展與優(yōu)裕,而達保境安民、共存共榮之目的也。”[13]因而,教育是輔助侵略者完成殖民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為顯示日滿親善、日滿一體的親密關系,偽滿統(tǒng)治者通過《大同文化》來宣傳學習日文的重要性,希望人們更加了解日本,進而達到日滿一體、共存共榮的目的。“對于日本之言語文字,國人尤宜悉心研究,以便民間之親善,日益增進,不致偶因些許小事,喪失個人之情感?!瓏擞诒緡哉Z文字,固當謹守勿失,以保存獨立國之面目,而于日本之言語文字,皆當致力以期深造,庶幾乃能融洽無間。”[14]現(xiàn)在各機關中莫不有日本職員,國人不能說日本話,于情感及意志上終多阻隔,若日員明白滿洲之文字語言者,尚不致彼此疏遠,然究不如以日語相酬酢之為完善[14]。
宣傳日本的王道精神也是《大同文化》宣傳的重點領域。國民之理想,在乎高遠……此高遠之理想,即王道國家,即安居樂業(yè)之國家。他們所定義的王道,即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15]?!巴醯谰瘛焙汀巴醯罉吠痢币恢笔侨毡竞蛡螡M洲國所宣揚的建國精神。“滿洲國以王道主義為立國之根本精神……王道主義者為政治之基礎也”[9]。在《王道教育之研究》中有這樣的表述:“今立吾國,以道德仁愛為主,除去種族之見、國際之爭,王道樂土當可見諸實事?!盵13]表面上看王道精神符合和平時代的特征,是促進國家安定團結的美好愿望。但回顧那段歷史,發(fā)現(xiàn)1935—1936年日本侵略者已經侵占了東北全境,占盡各種物資與資源,發(fā)動了“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成立了“731細菌部隊”,開展細菌戰(zhàn),在東北乃至全國各地制造各種暴行和慘案,并且與蔣介石政府簽訂《塘沽協(xié)定》《秦土協(xié)定》,意在分裂華北……種種行為顯然與其所宣揚的“王道樂土”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王道樂土”就是掩蓋他們侵略行為的外衣,僅僅用于魅惑自我、愚昧人民。偽滿洲國傀儡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就是要通過精神文化傳播和奴化教育來使中國人從根本上接受日本的文化,進而達到徹底服從他們的殖民統(tǒng)治的目的。
3.鼓動華北獨立的宣傳
現(xiàn)存《大同文化》出刊之際正值日本企圖分裂華北,策動華北自治之時?!洞笸幕烦洚斄藶槿A北自治進行宣傳的急先鋒。其宣傳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否認蔣介石及蔣介石政權統(tǒng)治之下的中國;另一方面故意營造出華北獨立是民心所向的社會氛圍。
《大同文化》中極力宣傳在蔣介石統(tǒng)治之下中國破敗落后的社會經濟狀況,為鼓動華北獨立運動做輿論上的準備?!艾F(xiàn)在的中國,因受天災人禍及世界經濟恐慌之影響,氣息奄奄、坐以待斃,其衰弱殊有不能形容之狀態(tài),然而蔣介石國民政府并未考慮到地方治安與財政生產,建設毫無施行,以致民不知所趨、社會得感不安,失業(yè)者層出不窮,盜匪時常出沒,農業(yè)破產、金融涓竭、商況衰微、自殺激出,此等現(xiàn)象實自有史以來未有之慘狀也?!盵16]據上文可知,其宣揚的思想是由于蔣介石的統(tǒng)治區(qū)域已殘破不堪,所以,華北獨立是萬眾期待的事情。“今中日之中國實際已化為蔣介石的政權所及之長江沿岸,西南中國共產匪區(qū)及華北等區(qū)域……河北,山西,松遼,察哈爾之五各省,結成一體,確認其特異性,更使其特異性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以作統(tǒng)一全中國之將來的模范[17]?!安灰馊A北局部諸要人……自決的樹華北獨立運動……以致西南諸省也同時覺悟,一致響應華北,樹立反蔣旗幟?!盵18]
上文表明,華北獨立已經是萬眾期待的事情,蔣介石政府已經失去民心,華北獨立將會帶來更好的發(fā)展機遇,并以此來迷惑大眾?!洞笸幕肪褪峭ㄟ^這樣不斷宣傳說教的方式來為其政治目的服務。
日本殖民者對中國東北的軍事侵略和武裝占領是與經濟和文化侵略同時進行的。文化侵略是武裝占領和建立殖民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軍事占領,文化侵略所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打破了人們的心理防線,扭曲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文化的侵略使人們內心完全依賴日本,直至淪為日本的附屬。日本在東北的文化政策主要是通過奴化教育和殖民文化宣傳來壓制,甚至杜絕反抗日偽統(tǒng)治的思想,然后掩護其對東北的經濟侵略。使東北人民心理上的奴役成分增加,并愿意接受日偽的統(tǒng)治。
期刊雜志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進行宣傳的主要媒介之一。通過期刊的殖民宣傳來麻痹中國人,從而達到其經濟和軍事侵略等目的?!洞笸幕肥莻螡M州國統(tǒng)治時期所發(fā)行期刊當中宣傳性很強的期刊之一。雖然目前僅存14期,仍然可以從這僅有的一部分中看出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政權發(fā)行這本期刊背后的政治目的。
以上幾方面的內容向世人宣示了偽滿洲建國的由來和所謂的滿洲建國精神,為日本侵華、制造“九·一八”事變找到了似乎合理的借口,展示了日滿親善、王道樂土的“美好景象”;宣傳了偽滿洲國的文化教育思想,鼓勵民眾學習日本語言和文化、親近日本,視日本為兄長;在宣傳文化、展示日滿親善的同時,不忘繼續(xù)鼓動華北自治,進一步分裂中國;在字里行間、篇頭文末向人民宣揚偽滿建設成果,進一步麻痹思想、愚弄人民。《大同文化》將侵略者的種種行為宣傳成了救世主對人類的拯救,同時也直接體現(xiàn)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對日諂媚狀態(tài),這是該刊最為人所不齒之處。所以,該期刊也是研究日本殖民主義者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最有力的證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