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
清朝時,陜北多虎患。
人皆不出門,日子無晨昏,斗室如牢籠。
一知縣為虎修建寺廟,令百姓每日拜謁,以期讓虎舒服,不再做戕害之事。
然虎患仍不止,向它們跪拜者,也經(jīng)常喪命其口。
知縣大怒,面對山野罵虎:爾等如此作孽,有何面目做百獸之王?今日作孽之多,來日瞎目、聾耳、啞喉、破唇、斷齒、折足、生瘡、爛皮、掉毛,亦不足矣!他聲聲詛咒,字字毒惡,罵得虎類一無是處。
居然起了作用,虎患驟停,人們復又過上正常生活。
知縣卻不罷休,召集士兵進山打虎。
百姓皆歡喜,虎乃不齒惡物,罵掉其威風尚不夠,須取了其性命才解恨。
一場瘋狂捕殺,使八虎斃命。
孰料,從此陜北虎絕,不余一只。
人們驚駭,數(shù)載被虎折磨,原來虎只有八只。嗚呼,虎之陰影,比虎更懼也。
那知縣又罵虎命短,然罵聲越來越小,最后無奈一笑,遂閉口不言。
之后,豹子在陜北頻繁出沒。好在豹子并不傷人,人與豹相安無事。
至今,陜北仍多豹子。
在黃龍縣有一特例,全國已禁獵多年,唯該縣容許打獵,人們在政府部門租得獵槍,便可進山獵捕。
其原因,是黃龍生態(tài)太好,須獵捕些許野生動物,才可使生態(tài)平衡。
某一人家,有一女一兒,極窮,乃至于吃飯沒有筷子。
姐姐常對弟弟說,咱家如有一雙筷子,必讓你用,每日讓你吃飽。
弟弟便高興得笑。
然畢竟是幻想,因一直沒有筷子,姐弟皆惆悵。
某一夜,有人過村,將那弟弟騙走,姐姐找出很遠,終無音訊,一人被黑夜淹沒。
姐姐一天天長大,常想,弟弟也在成長,他們終有一日會相見。
再后來,姐姐參加紅軍,官至團長,常帶兵打仗。她常在吃飯時感嘆,不知弟弟如今吃飯,可否用上了筷子?
一日,姐姐帶兵剿滅一股土匪,在土匪大廳,見餐具齊全,她撫觸那些筷子,不由得感嘆。
后來全國解放,弟弟仍無音訊。
直至她年邁,才得一消息,弟弟就在她剿滅的那群土匪中,也許還死于她槍下。她不敢相信,然帶來消息者稱,那匪首亦有好心,一次劫掠人家,見一小兒在當時手抓一雙筷子,便喝退眾匪,說這家人不殺,且在走時扔下銀圓。
她驚得目瞪口呆,猶如弟弟就在眼前,倏爾又模糊不清。
她去當年剿匪處,卻尋不出弟弟一絲蹤跡,便流著淚返回。
自此,她收集筷子,卻一雙也不用,不知要留到何年何月。
這一事被傳開,人皆感嘆。
她耄耋之年,有一人找來,聲稱是她弟弟之子,遵其父生前之囑,給她送來一雙筷子。
她大駭,問他父親當年是否為匪。
侄子不語,臉上浮出復雜表情。
她又問侄子,那你是否也曾為匪?
侄子仍不語,轉身欲走。她喊人抓了侄子,流淚看著他被帶走。
是夜,她哀號哭泣,喃喃自語。
翌日命歿。
楊家?guī)X名氣大,但地方卻小,僅為一條長不過半里的山谷,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有十余分鐘即可。
在此山谷中,我體驗到了罕見的寂靜。
要想得此享受,須在早晚,白天的游人在此把身體擠成密林,便無任何感覺。
是在一日,從賓館出來,右拐前行數(shù)十米,陡然見一大門,上面有“楊家?guī)X”三字,便驚嘆不覺間走到了名氣大的地方。在延安,三步一紅色,五步一歷史,乃是常事。于是便從容走近,居然有專供人們出入的門,便一抬腳進去。
進門后,頓覺身后倏然靜了,不由得感嘆,這一刻的偶遇,才是真正的幸福。
漸往前走,更是寂靜。幾棵大樹,將碩大渾圓的樹冠聳入空中,顯出傲然之氣。山上的樹皆小,卻密集成林,在夕陽中一片翠綠。
細品,便覺出山谷中之所以寂靜,是因為有了兩邊坡上的樹,如果沒樹,便顯得空曠,而空曠會讓人孤寂,不會有愉悅心情。
在山谷中走不遠,便到了盡頭,見前面是一條馬路,車流不息。車多人密之處,想必一定熱鬧,加之不舍這難得的安靜,便不往前走了,在路邊木椅上坐一會兒,心里更是慰悅。
隨意一瞥,見前方山谷之中有高低不一的高樓,才知延安近年削山建城,處處都有新開發(fā)的樓盤。
細看,那些樓房似是懸在半空,或者依山岡高聳,讓人有眩暈之感。其實那樓是建在平地上的,而那平地乃是削三十三座山建成,只是延安處處是山谷,便覺得任何一地都在山中。常說視野決定格局,而在延安,格局卻決定視野,這是事實。
記起曾數(shù)次做過一個同樣的夢:某山上建了城,山變得模糊,城池赫然展示,一副悍然之氣。
此刻情景,便如那夢。
如今的延河,在延安大學前的河道中,僅有一股細流,無流淌之勢。
詢問,得知只有下雨,延河才會上漲。見河道中有菜地,亦有鋪磚人行道,便斷定即使?jié)q水,仍然不大。
延安乃山中城市,拐過一個山腳,另一邊又是密集的高樓。奇的是,延河在這一段陡然變大,多有水潭,將陽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又問,得知延河時大時小,延安大學前的河水很小,此一段的河水則大。至于為何大小不一,無人能說出原因。
在寶塔下的河段,想從水中看到寶塔倒影,卻什么也沒有。那等情景,只能從書中閱讀,或者懷念。
直至出了延安城,延河才合并歸攏,嘩嘩向山外流去。
算是終于看到了一條河的流淌,亦聽到了流水的聲音。
細聽,那流水聲頗為盈悅,像是完成了某種使命,終于輕松地離去。
路遙在幼時被過繼給大伯,在窯洞中長大。
窯洞有三孔,冬暖夏涼,乃陜北常見居所。
窯洞雖掘山而建,但有院子,亦有院墻和大門,泥工和木雕都頗為漂亮,可見當年的路遙,有歡樂的童年。
院內外有幾棵大樹,郁郁蔥蔥,高大筆直。昔日鄰居講,路遙幼時頑皮,常爬上樹掏鳥窩。
窯洞前有一小河,是為綠水,靜謐不動,讓人疑惑河水流淌至此,便不再向前,似是要守護什么。
有人稱,此河守出了一個大作家。
另一人又稱,還有奇事,四周光禿禿,僅有的幾棵樹,皆長在路遙家中。
樹與水,皆有靈性,如同倚靠,亦如懷抱,組成如此好風水。
在窯洞中,見到路遙幼時和青年照片,雙眸明亮,英氣逼人,許是早就透出大才氣息。
好山水,必養(yǎng)人。
延安大學背倚一山,其名曰“文匯山”。此名由來,與山上的路遙衣冠冢有關。路遙逝后過三年,他幾位生前好友商定,在他母校延大的后山上葬其衣冠,以示延大學子榮耀。
事畢,將該山更名為“文匯山”,乃是文氣匯成、山高水長之意。
今日在延安大學食堂午飯畢,同行者提議上文匯山,給路遙獻香煙三支。
于是舍午休,欣然前往。
那山不高,經(jīng)緩坡,登臺階,很快便到了路遙冢前。前面是一雕塑,長發(fā)圓臉,乃路遙成年后形象。雕塑后有一座圓形墓,便是他的衣冠冢。再往后是一面墻壁,上面有“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兩行文字。據(jù)悉此為路遙生前所說,在今人看來,是他性格使然,還是那個年代特色?思之不解,念之心沉。
片刻后,三人各點一支香煙,獻于墓前。然后坐于一旁陰涼中,談路遙生平,論小說內容,因爬山冒出的汗水,漸漸干了。
轉身俯看山下,延安大學盡收眼里,校外不遠的延河,亦清晰可見。心想,路遙當年是否亦如此俯看過?那時的他,已邁開走出陜北的腳步,雙肩上一邊扛命運,一邊扛文學,或輕或重,唯他知道。
下山,有風吹來,一陣清涼。
戒煙半年的我,又抽了兩支。
此為日本軍官大衣,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八路軍繳獲。
本想燒掉,但不知為何,卻留了下來。
不久便派上用場,在一場戲中,有殲滅日軍一幕,便讓飾演日軍的演員穿上那大衣,省了化妝步驟。
那演員演得頗為緊張,因為之前剛發(fā)生一事,一演員在演出中扮演一地主,臺下一戰(zhàn)士怒不可遏,竟開槍將表演者射殺……那演員擔心自己也遭那樣的命運,戰(zhàn)戰(zhàn)兢兢演完,汗水濕透那件大衣。
之后一個冬天,八路軍一位領導因難挨寒冷,讓人找件大衣,但只有那件日軍大衣,于是用染料將黃色染成黑色,讓那領導穿上過了冬。
后來中央離開延安,此大衣落入一楊姓人家,因是日本軍大衣,多年來皆不敢穿,一直藏于箱底。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取出捐出。
此大衣今保存于延安大學校史館。
延安時期,剛決定從民間征糧,便接連發(fā)生怪事。
皆與雷電有關。
某農(nóng)民去遭雷擊而亡,人們聞之驚嘆。
僅過數(shù)日,一農(nóng)民馱糧的毛驢,又遭雷擊而亡,人們復而驚駭。
又過數(shù)日,一農(nóng)民在田間勞作,再遭雷擊命歿。
人們一時驚愕,惶恐望天,終是無語。
人心即世道,如何把握,如何引導,尤為重要。于是開展大生產(chǎn),軍民皆耕。
三五九旅和南泥灣,遂成一時熱點。
責任編輯: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