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龍 朱卉
[摘? ? ? ? ? ?要]? 思辨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展開語文的暢想,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辯證能力,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式,讓學生走進語文場景中,思量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閱讀的背景環(huán)境,獲得不同的情感思悟,在語文閱讀的熏陶下,提高中職生的情志思想,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下,學生閱讀的態(tài)度、習慣等與思辨能力息息相關,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意識。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辨閱讀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6-0214-02
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指標提出,要求教育中創(chuàng)新形式,深入知識的內(nèi)涵,引領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本的韻味,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營養(yǎng)價值,體驗閱讀中復雜的情感變化,感悟人生的多彩多姿,語文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見解和思維視角更加廣闊。而學生不能單一地進行閱讀思考,應注意多元思辨,鼓勵學生展開時文本的細致分析,靈活且深入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自然獲得語文的精神熏陶。
一、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中職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學生缺乏思辨空間
中職生語文的閱讀基礎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不積極,不能配合課堂上的系列閱讀活動,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識,在閱讀期間采取統(tǒng)一化的教學形式,不能層次化地展開閱讀,課堂時間緊湊,還需要在一定的時間里維持課堂秩序,教師很少給予學生自由討論與互動的時間,學生學習始終較為被動,只記憶和學習閱讀考試中可能出現(xiàn)的部分,而不能深入淺出地展開問題的思考,他們的辯證思維處于停滯狀態(tài),甚至長時間不去思辨,也不能進行多視角識辯,考慮問題較為狹隘。中職生的經(jīng)歷少,且前期的基礎沒有得到鞏固,閱讀中總是摸不準方向感,缺乏獨立閱讀的能力,且閱讀意識普遍不足,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
(二)教學手段較為片面和局限
閱讀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只能采取模板式的教學方案,課堂上學生幾乎對教師的閱讀要求爛熟于心,黑板、書本來回轉(zhuǎn)換,始終照本宣科,學生在這個空當中可能會產(chǎn)生天馬行空的思想,但他們并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也不允許學生提出與主流思路不同的見解,導致語文的閱讀教學十分枯燥。學生也許具備了思辨想法,也產(chǎn)生過系列的猜想,但他們顯然沒有參與互動的機會,教學的片面化讓學生束縛在課堂的狹窄環(huán)境中,他們的思維也自然較為局限化,表現(xiàn)較為拘束化,這樣學生的思辨結果不能呈現(xiàn)在課堂上,更得不到教師和主流思想的認可,學生只能在心中暗暗猜想,久而久之他們不再參與閱讀討論,只被動地做一個“提線木偶”記憶教師引出的含義定義等。
(三)忽略了學生思辨能力的評價
課堂活動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中職語文的思辨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思考,其他學生展開辯證,而后學生隨著閱讀的深入,又對自己之前的思想有所補充,學生之間的思辨,學生自身由淺入深的思辨,這些都是學生成長的關鍵,而他們對自己的思辨并沒有自信。因為中職生原本都是在語數(shù)英的基礎課程中很少得到教師肯定的,到了中職學校學習語文也就延續(xù)了這種心理,他們?nèi)狈ψ孕?,也不了解自己的潛力在哪兒,自己有哪些閱讀的特長,教師如若不能以寬容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個體優(yōu)勢,并在思辨中給予學生適當?shù)脑u價,鼓勵他們并指出他們的閱讀思維錯誤點,學生也自然不知道如何前進。評價是學生閱讀的驅(qū)動力,評價也便于拉近師生距離,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辨,這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等實現(xiàn),并非一日之功。
二、培養(yǎng)中職學生思辨能力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
(一)教學要立體化
思辨就是讓思維更加靈活,教師應豐富語文的閱讀內(nèi)容,并讓教學的知識變得更加立體,凸顯出閱讀中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轉(zhuǎn)換視角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摸索閱讀中涉及的人物、情節(jié)的線索線路,同時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更多的猜測與聯(lián)想,雖然部分中職生的思路清奇,只要他們提出正確價值觀念下的意見,對閱讀文本有著正向的思想,教師就應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踴躍地展開討論,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夠得到碰撞。教師也會思維定式,出現(xiàn)對文本理解的固化意識,教師的理解雖然都較為正確,也符合考試中的對答方式,但教師難免有個人的思維傾向,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想法,并尊重學生不一樣的思路,鼓勵他們互相展證辯論,這樣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才能影響學生更多層次地進行閱讀思辨。
(二)有效拓展教學
部分學生思辨能力差,思辨中容易形成思維定式,這是因為他們太過于拘泥教材內(nèi)容的設定,沒有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問題,部分文章涉及歷史信息、地理信息、科普信息,學生只有對這些信息形成一個初步的認知,才能夠在閱讀中恍然大悟,讓知識儲備成為學生的思辨思維支撐力,支撐其思維空間逐漸拓展延伸,形成思維銜接,讓學生思想的領域更加開闊,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辨思路,為課堂上閱讀的思辨討論做好素材準備。
(三)合理進行評價
評價中應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信心,同時又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哪些不足,有些學生思辨思維較為超脫,經(jīng)常聯(lián)想一些與文章毫不相關的內(nèi)容,教師應抓住一根線,讓教學順藤摸瓜,在這個關鍵的線路點上進行思考,以此類推學生出現(xiàn)一系列閱讀思辨問題時,教師都應給予適當?shù)脑u價引導。評價要注意獎勵與糾正并行,既要給學生鼓勵,指出學生的進步點,又要給予學生閱讀的糾正,指出學生的缺點,這樣學生在思辨過程中更具信心,使閱讀的興趣有所提高,閱讀的思辨動力更充分。
三、中職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
課堂中教師應秉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閱讀的主體,鼓勵學生圍繞閱讀素材的主題展開自由的暢想,中職生雖然語文的基礎并不一定扎實,但他們業(yè)余時間的愛好通常比較多,他們課余時間的思維是比較活躍的,但在語文的閱讀中學生的思維桎梏,教師只要打通學生課后與課堂上的思維界限,讓學生不再將課堂當作是閱讀的思辨藩籬,而是當作在課外閱讀展開會談一樣,分別說說自己的感想。教師可提供多樣的課堂閱讀思辨互動形式,如讓學生進行角色化的代入,在故事類的情境中學生就代入這個角色,嘗試轉(zhuǎn)化為文中所形容的人物,這時候?qū)W生分別可以從這些不同的角色出發(fā)進行思辨,還可以進行課堂的“幫派對話”。中職生在閱讀學習上也許并不上心,但教師轉(zhuǎn)變一種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閱讀“幫派”,讓他們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上進行對話,展開閱讀后的系列思辨,可以為兩個派別,分別有不同的立場,這時候教師可改變課堂的環(huán)境布局,讓學生與自己的派別站在一處進行辯論,也可以讓學生形成小組,各個小組分別提出自己的意見,形成小組之間的思辨競爭模式,最后為獲勝的小組和表現(xiàn)好的小組打分獎勵等。也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教師提出問題游戲,讓學生一個人提出自己的問題,其他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學生指定一名學生來回答,回答不上來的要聽聽別人的意見,并重復正確答案,最后提出一個自己的問題,這樣循環(huán)進行,學生既能夠提出閱讀中的問題,又能夠從別人的思路里獲得答案,還提高了課堂閱讀的緊張感,讓學生在較為自由的環(huán)境里也想要表現(xiàn)自己,給予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時間,讓一些原本不認真閱讀的學生也對閱讀思辨重視起來。
(二)從不同角度切入,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
思辨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想象力,避免學生閱讀思辨中只能單方面、單視角地思考和學習,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引導,面對不同的閱讀體裁,教師要適當找出其中的思辨關鍵點,有的文章標題就是關鍵,有的關鍵在文章最后的升華部分,有的關鍵點可從每個段落著手通過總結進行連接,鼓勵學生分別從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經(jīng)歷、文章的暗喻、文章的哲理、情感、內(nèi)涵、傳統(tǒng)文化信息、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技巧等方面去思辨,同時教師應廣開言路,鼓勵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見解。部分中職生經(jīng)常能夠在課堂上搞怪,教師不要總認為學生是在擾亂課堂秩序,不如聽聽學生的看法,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課堂氛圍輕松起來,鼓勵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三)構建合理的思辨能力評價指標和方法
首先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思辨,積極參與思辨互動,這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對于能夠主動參與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計分鼓勵,對于思辨中有獨立思路的教師應給予語言上的激勵,并配合一些動作如豎起大拇指等。部分學生思辨中出現(xiàn)了錯誤的觀點,教師可耐心引導結合正確的思路再次進行梳理,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積極糾正時,教師給予極大的鼓勵和贊揚,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辨獎勵評分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
綜上所述,中職生閱讀思辨中,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模式、思維問題等進行引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辨,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辨,獲得閱讀的精神層面陶冶,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國權.中職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思辨閱讀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45(7):554-556.
[2]焦衛(wèi)國.閱讀界限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7(1):43.
[3]梁全德.用問題引領思辨閱讀思辨性閱讀的起點落點和終點[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8(11):71.
[4]張蕾.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語文實踐型課程體系建構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99(7):90-92.
[5]顏婷婷.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群文閱讀對提高中職語文實踐能力的策略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6(2):61-62.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