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案例角度探析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適用

2020-05-08 08:43:25李青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自由裁量權處分權

【摘 要】 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是尊重當事人處分權的客觀要求與意思自治的充分保障,在大陸法系國家上訴審中具有獨特地位。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尚未明確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法官審理案件缺乏統(tǒng)一的裁量依據,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從案例角度對這一原則的運用進行探討,結合民事上訴審判范圍亟須規(guī)范的實務需求進行分析,進一步反思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以及配套制度在我國的確立與實施仍具相當的必要。

【關鍵詞】 禁止不利益變更 處分權 自由裁量權

一、案情摘要

案例一:因段小立在小區(qū)電梯內吸煙,揚帆有意勸阻而致兩人言語爭執(zhí)不休,后段小立則在進入物業(yè)辦公室休息期間突發(fā)心臟病猝死。其妻田九菊就此起訴,一審法院認為其間并無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段小立確為雙方爭執(zhí)之后猝死,楊帆應當承擔公平責任。二審法院則認為楊帆之舉未超限度,為維護公共利益的正當行為。而段小立本身具有心臟病,揚帆對其猝死并無故意抑或過失。取公平責任之前提應為雙方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于本案中并不合適,二審最終判決撤銷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1]

案例二:邵春定與龍奔信用社簽訂擔保借款合同,約定自約定期限內自愿為貸款人提供擔保。后債務人到期未能還款,龍奔一方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認為,邵春定作為擔保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部分雖做修改但并未有雙方簽字,故該涂改部分無效,應按原來約定計算。二審法院于審理之后認為,應當按照變更后的利率,但由于被上訴人未對此提起上訴,故最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

案例三:李志尚與人??N云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就其所購車輛投保第三人責任險。隨后該車碰撞并造成他人死亡,法院認定碰撞雙方負同等責任。李志尚在向第三方支付后向保險公司要求理賠,遭拒后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認為,該事故中死亡一方應當屬于第三者,保險公司拒賠屬違約行為,故判決被告支付保險金、違約金??N云公司就此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保險公司應當支付違約金,但一審法院確定數額計算沒有相應依據。然而,由于其并未超過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逾期罰息標準,依照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不應對一審違約金計算數額作出調整,即對一審所確定違約金予以確認,故駁回縉云公司的訴訟請求。[3]

案例四:第四公司與天祥公司訂立購銷合同,后由于第四公司未按照約定到期支付貨款,天祥一方起訴請求法院判決第四公司支付違約金。一審法院認為天祥公司的請求于法有據,但對違約金酌情予以調整。第四公司仍對此不服上訴,二審法院認為第四公司應當支付違約金,但一審法院違約金計算期限有誤。然而由于天祥一方并未就此上訴,擅自改變有違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故其最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4]

二、案例評析

案例一中,一審法院對法律理解存在錯誤,公平責任適用的前提,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無因果關系,且雙方均無過錯。該案中一審法院已經確認揚帆之舉與段小立的死亡結果無因果關系,但僅憑死亡結果于雙方言語爭執(zhí)之后發(fā)生的事實而判定揚帆應當承擔責任于法于理不合。其次,揚帆勸阻電梯內吸煙之舉實屬合法之舉,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一審判決揚帆進行補償確屬對法律的誤解。二審法院正是在此基礎上撤銷一審判決,從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與公民維護公益的積極性。然而,若上訴人為揚帆一方,法院依其請求作出此判決并無不當。但上訴一方卻為田九菊,二審法院在未有相應訴訟請求的情形下擅自作出對上訴一方不利的判決,明顯超出其自由裁量的范圍。案例二中,事實上一審法院對利息計算方式的認定有誤,但是被上訴人未提出異議也未就此上訴。隨后上訴一方就利率問題提起上訴,請求將利率進一步降低,二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一審判決中存在錯誤,但是改判之后將比一審判決更加對上訴人不利,即會損害其已經獲得的實體權益,從而將與民事訴訟法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相違背,由此二審法院最終對一審判決予以維持。案例三中,二審法院于審理過程中發(fā)現一審法院對違約金數額的認定存在錯誤,即一審法院確定的違約金計算標準于法于理無據。盡管如此,由于被上訴人并未就此主張權利,且該認定標準未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關于計息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一旦進行更正則不利于上訴人已有利益,故而依據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二審法院對此不予調整,最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案例四中,一審法院對事實認定存在疏忽,二審法院于審理中發(fā)現一審判決有誤,即違約期限計算過短,本應予以調整,但基于天祥公司一方并未提起上訴主張此權利,而若改判則對上訴人第四公司一方更為不利,故而二審法院在“禁止不利益變更”的基礎上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上述案例體現了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待當事人權益處分的不同態(tài)度,第一個案例側重于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方面,守住了社會生活中行為自由的基本地線,符合民法的立法宗旨。但在另一方面,其違反了民事訴訟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構成法官對自由裁量權的過分使用,從長遠來看這并不利于司法公平正義的發(fā)展與進步。其后三起案件均體現了民事訴訟中的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即僅一方不服上訴,法院不得擅自作出比一審判決更不利于上訴方的裁判,上訴方于該階段所能獲得的最壞結果即被駁回上訴請求。盡管可能因此而使當事人的權利無法得到圓滿實現,與實質正義精神或有些許沖突,但該原則卻是充分彰顯了對當事人處分權利與意思自治的尊重與保障,是現代訴訟法理念的深刻體現。且在后三個案例中,法官均直接對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進行適用并就此作出判決,雖然我國法律仍未對該原則進行具體規(guī)定,但以上司法實踐的結果卻是該原則于本土生根、茁壯的最佳證明。

三、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適用的問題與反思

(一)立法實踐層面

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即指于上訴過程中,法院在一方上訴而另一方選擇不上訴的情形下,不得超出其自由裁量之范圍就本應由當事人自行處分的權益作出比一審更加不利于上訴方的判決。從另一層面來說,即上訴一方于上訴中所能獲得的最大的不利益即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其于一審判決中所獲得的利益不應當因上訴法院超范圍裁判而受到損害。該原則是世界各國訴訟法領域普遍存在與認可的重要原則,刑事訴訟法領域上主要體現為“上訴不加刑”之精神,同時在行政訴訟法領域也屬于重點關注的對象。然而,在民事訴訟法領域中卻一直未曾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其通常是通過處分原則得以實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23 條之規(guī)定,二審程序中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未提出之請求不得擅自審理并作出判決。僅只在一審法院違反我國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或是損及國家、社會之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權益之時才存在例外。[5]該條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彰顯了我國立法對當事人處分權利的尊重,以及對法院自由裁量范圍之限制,是該原則的規(guī)范化體現。但是這一規(guī)定并不明晰,并非如部分學者所言,我國立法上已經明確建立起該原則。主要緣由有二:一是就裁判范圍而言欠缺一定程度的約束。前述所提及的條文并非是約束裁判范圍,而是法院審理之范圍,然而法院裁判之范圍才是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核心內容。此二者之間存在明顯差別,裁判范圍主要是就當事人所提出的訴訟請求而言,而審理范圍主要就該案件的事實、法律適用情形等進行審理、甚至是全案審理。前者側重于當事人的處分權,強調法官不可超裁超判。后者主要是對法官審理行為的約束,即法官須在當事人請求范圍內進行審理??梢娫摋l文并沒有對法官的裁判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即不應擅自作出于上訴方比一審更加不利的裁判。二是沒有與該原則配套的制度構建。這主要是指附帶上訴制度,即指就上訴人提起的上訴而提起上訴的制度。若被上訴人就法院發(fā)現之問題提起上訴,法院自此當然有權利對該問題進行裁判。但我國尚未建立該制度,故而從另一層面亦可以看出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全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

(二)司法實踐層面

隨著法治社會構建進程的加速推進,與當事人利益切身相關的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也愈加備受爭議,是否適用、如何適用該原則等成為實務中困擾法官的一大難題。盡管我國尚未建立完全的、明確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但是司法實踐中已經有大量案例反映了對該原則的適用。然而,沒有成文法的指引,法官在適用該原則對案件進行審理、裁判之時,將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產生。主要有兩種問題:首先,法官以該原則進行裁判沒有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該原則得到廣泛的認可與適用固然是體現了對當事人處分權與意思自治的尊重與保障,但在沒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之情況下裁判,亦屬于無法律支撐的超范圍裁判的不當行為。一如前述討論的后三個案例,法院均直接將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作為裁判依據,盡管一審判決中存在某些事實認定錯誤情形,但為不損及上訴人已經于一審中確定獲得的實體利益,二審法院均基于該原則判決駁回上訴人訴訟請求,維持原判。這雖在實務中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但是由于沒有法律依據,依此作出的判決可能無法平息當事人之間的爭議,繼而影響法院判決的司法公正性。其次,法官以該原則進行裁判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踐依據。盡管實踐中多對該原則直接適用,但我國法官對該原則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我國就該原則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學說,針對該問題的研究亦是支離的。同時,司法實踐中亦未對該原則的適用形成統(tǒng)一認識,法官憑借自己的主觀認識進行裁判,使得自由裁量權的約束變得難以界定,不同的審判標準導致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將會更加嚴重。一如第一個案例法官在權衡之下選擇撤銷一審判決繼而維護被上訴一方的利益,而另外三個案例則選擇維持原判以維護當事人的處分權,以及充分尊重意思自治的實現。

四、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域外考察與借鑒

禁止不利益原則的適用廣泛存在于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家的民事訴訟立法與司法實踐之中,盡管形式上千差萬別,但是本質上都表達了相同的內涵。德國的民事訴訟程序主要分為控訴程序、上告程序和抗告程序,其中控訴程序與我國的上訴程序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據德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于當事人未請求之事項,法院無權決定其歸屬。[6]針對進入控訴流程的案件,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就控訴范圍內的事項進行辯論。[7]同時,法院就一審判決只能在申請范圍內進行變更。[8]以上規(guī)定恰好體現了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內涵。日本的民事訴訟程序同樣分為控訴、上告、抗告,其控訴程序大致等于我國的上訴程序。其中,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僅適用于控訴這一環(huán)節(jié)。根據日本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辯論、法院撤銷與變更判決皆須在申請的范圍內進行。[9]而法院的審查范圍也僅限于當事人申明的范圍。[10]由此可見,日本的上訴程序是嚴格規(guī)范在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范圍之內的,這便是民事上訴范疇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美國沒有針對禁止不利益原則的統(tǒng)一成文規(guī)定,但是這一規(guī)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廣泛運用。遵從當事人主義的美國,奉行著無申請無救濟的理念,即如果當事人沒有就相關事項提出申請,法院無權也無需對該事項進行審理。作為普通法系國家,英國同樣不曾以成文法確認禁止不利益原則。其實行三級審級制度,同時實行交叉上訴制度,即當事人據以其他依據請求上訴法院修改原裁判。由此可見,原則上上訴法院可就為上訴事項進行變更。但事實上,英國的司法實踐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法院不得對當事人為請求之事項進行判決的司法慣例,這體現了禁止不利益原則在英國的適用。[11]

由此可見,無論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國家,禁止不利益原則的確立與適用是非常普遍的,大陸法系雖未將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明確規(guī)定于法典之中,但是卻采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達到與其一致的效果,英美法系沒有成文規(guī)定,但是卻奉行沒有申請即沒有救濟的原則。[12]以上域外實踐都為我國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確立與適用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首先,就法律傳統(tǒng)而言,我國的法律實踐更具有大陸法系成文立法的特征,由此立足于本土現狀在模式上與大陸法系國家更為契合,故可借鑒德國、日本之經驗,采用法典形式將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予以確認。與此同時,考慮到各方利益的平衡與實際狀況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可以在確認禁止不利益變更為一般性原則的情形下規(guī)定適用的例外情況,并對“公共利益”等詞加以解釋與限定。其次,由于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作為一項民事訴訟程序領域的一般性原則,其得以有效及規(guī)范運用的前提是構建完善的民事二審機制。我國目前采用形式審查的方式啟動民事訴訟二審,盡管這體現了我國對當事人權益的重視與保護,但也導致了司法資源過度浪費以及審判壓力與日俱增的司法困境。為此,我國可以針對民事訴訟二審程序作出相應的限制性規(guī)定,借此減輕我國濫訴導致案件積壓的負擔,改變我國民事上訴程序效益低下的現狀。借鑒域外的實踐經驗,我國可以建立上訴許可制度。上訴許可,即指當事人進行上訴需要獲得法院許可,并在獲得許可后才能啟動二審程序的制度?,F階段上訴許可制度在各國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譬如德國,對于沒有根據的上訴,法院可以就此駁回。另外,當事人不得就非法律問題提起上訴。同時,對于上訴的金額亦存在限制,即只有在上訴案件的金額達到一定數量之時才可提起上訴。最后,推動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有效適用應當完善法官釋明的具體規(guī)則。實踐中法院不合理適用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造成不當判決的情形屢見不鮮,這可能導致司法不公的現象加劇。在該原則適用之時,二審法院的裁判會受到當事人請求范圍的限制,即在當事人未上訴部分未損及國家與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法院無權就該范圍作出裁判,這是導致訴訟效率低下并使該原則遭受質疑的重要原因。[13]而通過法官釋明的方式則可以確保當事人的知情權,推動訴訟程序的充分進行,并適當減少部分當事人利用對方未曾知悉的規(guī)則進行的訴訟投機行為,從而合理分配司法資源,避免浪費訴訟成本。因此,完善法官的釋明機制是使禁止不利益原則得以合理適用的必然要求,是平衡現代民事訴訟體制公平與效率關系的應有之義。

民事訴訟程序隨著時代的變遷也經歷著不同往日的演變,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國審判模式正由法官職權主義逐漸走向當事人主義,于民事領域追求實質公正的同時亦要做到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自由,故從程序上盡可能規(guī)制權力而將選擇的橄欖枝拋向當事人。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正是于這種大環(huán)境下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產物,其本旨在于將權利交于當事人主導與把握。然而,由于我國法律規(guī)定對此并未有明晰的回應,這使得法官裁判范圍的邊界變得模糊,而面對當今案件愈加復雜與數量激增的狀況,法官將在未有明確清晰條文指引的情形下斷案,可能會導致自由裁量權被進一步濫用。故,類似于前述四起判決結果相異的案例,司法實踐中判處不一的混亂局面或將愈加嚴峻,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權益的合理保護,還可能會影響我國司法穩(wěn)定以及司法機關權威與公信力的建立與提升。為此,將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以及附帶上訴等制度納入民事訴訟法范圍之內具有相當的必要性,對此可以合理借鑒國外的制度經驗為我所用。不過,考慮到我國當下司法改革與民事訴訟法修改的不完整性,以及制度之間的平衡性,對于其適用方式和范圍,乃至具體的立法設計與制度構建或仍有待商榷。

【注 釋】

[1]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豫01民終14848號民事判決書。

[2] 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揚商終字第0021號民事判決書。

[3] 浙江省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浙麗商終字第237號民事判決書。

[4] 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揚商終字第00012號民事判決書。

[5]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23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理,但一審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除外?!?/p>

[6]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308條規(guī)定,法院沒有把當事人未申請的事項判給他的權限。

[7]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25條規(guī)定,訴訟案件在控訴法院,應在控訴申請所定的范圍內重新進行辯論。

[8]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36條,對于第一審的判決,只能在申請變更的范圍內變更之。

[9] 日本《新民事訴訟法》第296條第一款規(guī)定,口頭辯論僅在當事人請求變更的限度內進行。第304條規(guī)定,撤銷或者變更第一審判決,只在聲明不服的范圍內進行。

[10] 日本《新民事訴訟法》第320條,上告法院基于上告理由,僅在申明不服的限度內進行調查。

[11] 嚴仁群.禁止不利變更原則之教義學分析——兼評“勸煙猝死案”[J].法商研究,2019(06):150-162.

[12] 唐明路,唐明曉.論民事上訴制度中禁止不利變更原則在我國的適用[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 2001(02): 24-27.

[13] 蘇航.涉特殊體質侵權案件的因果關系認定與責任承擔考量——電梯勸煙猝死案評述[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8(06):40-45.

【參考文獻】

[1] 劉毅,徐東慶.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在民事上訴中的適用[J].人民司法,2010(20):86-89.

[2] 金鐘.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歷史發(fā)展及現代意義[J].南京社會科學,1994(10):16-21.

[3] 郝振江.論民事上訴中的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2):83-87.

[4] 邱星美,唐玉富.民事上訴審程序中的利益變動[J].法學研究,2006(06):69-79.

[5] 嚴仁群.禁止不利變更原則之教義學分析——兼評“勸煙猝死案”[J].法商研究,2019(06):150-162.

[6] 趙澤君,蔣麗華.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的反思與引入[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105-115.

[7] 胡曉霞.上訴利益的判斷標準[J].法學評論,2019,37(03):58-71.

[8] 蘇航.涉特殊體質侵權案件的因果關系認定與責任承擔考量——電梯勸煙猝死案評述[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8(06):40-45.

[9] 唐明路,唐明曉.論民事上訴制度中禁止不利變更原則在我國的適用[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 2001(02): 24-27.

[10]涂懷艷.論禁止不利變更[J].法商研究,2003(01):47-53.

作者簡介:李青(1996—),女,漢族,四川。中央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市、100081。

猜你喜歡
自由裁量權處分權
無處分權合同的效力
——再析《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父母非為未成年子女利益處分其財產的效力
讀天下(2017年10期)2017-11-30 01:17:13
淺議抵押權追及效力理論
民訴二審中上訴人撤訴權必要性分析
淺析我國警察行政強制措施
淺析行政問責法治化構建
初探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構建
淺談民事訴訟當事人處分權
從一起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判決談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行政處罰中自由裁量權規(guī)制的必要性剖析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39:55
宝兴县| 碌曲县| 永福县| 莒南县| 海丰县| 繁昌县| 涞水县| 瓦房店市| 治多县| 武夷山市| 个旧市| 鄂托克旗| 益阳市| 龙陵县| 安阳市| 灵璧县| 武义县| 通河县| 临西县| 方正县| 广灵县| 台北市| 陕西省| 延安市| 中西区| 布拖县| 阿拉善右旗| 弥勒县| 金乡县| 遵化市| 宜丰县| 昭苏县| 三河市| 怀宁县| 西昌市| 彰化市| 兴安盟| 额尔古纳市| 丽水市| 石楼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