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茂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學術詞匯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Nation(2004)依據詞匯產生的頻率和分布情況,將詞匯分為四類:即高頻詞匯、學術詞匯、技術詞匯和低頻詞匯。學術詞匯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常出現在各領域的學術文本;二是在學術文本中所占比重較高;三是它并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技術詞匯”;四是在英語教學中屬于特殊用途的一類詞匯。
二語習得者的語言能力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基本人際交往技能認知,二是學術語言水平。基本人際交往技能是指人與人的基本語言溝通能力,即我們常說的聽和說。學術語言水平是指較高層次的為完成某種學習任務所需達到的語言認知水平和對語言信息層次結構、框架的理解分析能力,即我們常說的讀和寫。
在語境少和復雜語境的情況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要求較高的課堂環(huán)境中,他們往往覺得無所適從,英語學習如同聽“天書”一般。二語習得者,在這里主要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雖然經歷了10年左右的語言學習和積累,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認知水平和語言應用能力,但依然缺乏進一步提升認知和學術語言水平的能力,學習者最大的能力障礙是無法熟練掌握良好的口語表達或正式的書面用語寫作方式,因此也就無法完成較高層次的與思維能力有關的學習任務,如流暢表達、小組討論、分析問題、互動討論、論文撰寫等實際任務。學術詞匯的習得相比技術詞匯和低頻詞更難。主要原因是學術詞匯本身不能傳遞主要學術信息本義、不具體、較抽象、相關度和關聯性不高,更容易被忽略。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學術詞匯相關的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學術詞匯的特征和學生在作文中的使用情況。
近年來,學術詞匯在非英語專業(yè)寫作中的研究日益受到英語學習者和教學者的重視。就目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渡過了語言學習的“語法干擾期”,處在語言學習的“提高期”和“上升期”。因此,在當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探索式學習,通過學術詞匯的積累、不斷運用,不斷更新,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科思維的習慣。通過情景設置和目標語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逐步提升英語作文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首先,就是積累學術詞匯,這是提高寫作用詞有效性的前提。很多學術詞匯都是學生在日常的聽力和閱讀中涉及的單詞,學生膚淺地認為這類詞匯都是技術詞匯或高頻詞匯,并沒有進行相應的詞匯積累和學習。要提高學術詞匯在具體寫作文章中的應用。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和學習者共同制定出高層次的寫作學習目標。要根據寫作要求,檢索并找到相應的學術詞匯,通過對學術詞匯的使用,理解源語言與目標語的差異,從而更好地使用學術詞匯。如學生在撰寫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zhàn)》的小論文時,筆者和學生共同歸納了以下學術詞匯,即關鍵詞:conflict,core interest,restrict,surplus,tariff,deficit,Retaliate,Reciprocal等等,從而使學生理解中美貿易戰(zhàn)的實質是美國為了實現對中國限制技術轉讓和打壓中國發(fā)展的目的。近幾年隨著語用學流派的發(fā)展,文本語篇語言的密度和抽象程度有所提高(Schleppegrell,2004)。小學教師通過提高語篇難度來幫助學生準備中學的學術語篇語言需求。有很多語言學特征都使學術語篇變 得 具 有 挑 戰(zhàn) 性 (Fang,Schleppegrell,&Cox,2006),但單獨的詞匯或單詞是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有一些既定的框架用來選擇一個語篇中的哪些詞匯來教授 (Graves等,2014;Templeton等,2015),并且近期已經開發(fā)了新的電子工具來輔助教師選擇教授的詞匯。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術詞匯的收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學生的用詞可以歸類集中在The Academic Word List(AWL)所列的570個詞目或者詞目的相關變化形式。而且依據AWL的詞匯使用頻率統(tǒng)計方法,絕大多數的詞目屬于sublist 1或sublist 2。例如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完成一篇關于《你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實惠?》,通過對60名學生寫作文本的分析和歸納的表格中(見表1),也驗證了AWL的詞匯使用歸類方法的科學性。當然,由于統(tǒng)計寫作文本數量的局限,使用詞目在實際運用中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次,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學術詞匯的掌握。一是要確定在浩如煙海的英語詞匯中哪些詞屬于學術詞匯,這些學術詞匯如何搭配和使用,從而編制學術詞匯表,它的特點應是適用于教學的、有效的、科學的、易于學習者掌握的,當然也包括學習者出現的拼寫錯誤、詞語搭配錯誤、詞語用法錯誤以及語法結構錯誤等等。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和各種檢索軟件的出現使大規(guī)模語料處理成為可能,這也為詞表的制定提供了新的途徑。桂詩春教授的 “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做了積極的探索,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對英語學習者的錯誤分析正逐步積累學習者學術詞匯的使用效率和正確率。近年來,在國際上這方面比較有影響的研究便是Coxhead(2000)的學術詞匯表和AWL(2001)。特別是AWL已成為托福、雅思等語言水平測試中必考的常用詞匯。
表1 學生寫作文本詞目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學術性詞匯的學習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習提升語言能力和語言學習成功的關鍵。在海量詞匯中找到學術性詞匯并能夠熟練運用的方法必須大量閱讀文本材料,特別是書面用語的文字材料。習得者只有大量接觸這些詞匯才能從潛意識中達到或接近本族語者的學術語言水平。例如在完成一篇關于《我的戀愛觀》的寫作中,筆者和學生共同完成歸納該文章可能用到的高頻詞匯,如positive,negative,opinion,reject,passion,principle,affect,evaluate,assist等等,在學生寫作文本中均得到了流暢的使用效果。
有了大量的文本閱讀顯然是不夠的,接下來就是提升對這些詞匯的關注度,并對這些詞匯做深入和持續(xù)的處理和加工。例如在2019年4月15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fā)的《國家節(jié)水行動方案》英譯文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以及加快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空間格局”?!癓udid water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We must purse the vision of innovative,coordinated,green and open development that is for everyone,accelerate forming the living models that ar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學 生 對 于purse,vison,asset,innovative,coordinated,accelerat,model等詞匯進行了有效的歸納,增加了對上述詞匯的關注度,花時間與精力對詞匯進行持續(xù)地深處理和加工,在接下來的關于 《節(jié)水從我做起》的分組討論和寫作中得到了頻次較高的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及詞匯拓展訓練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和運用了上述有關詞匯并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學術詞匯不承擔傳遞主要信息的主要功能,作為框架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本閱讀和寫作中與“技術詞匯”往往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學術詞匯的使用能夠增加學習者表達的準確度、流暢度和恰當度,反之則影響學習者整體的表達學術觀點、論證或解釋研究結果的水平和能力。學生只有在協作和整合的語境中對文本理解和使用的不斷積累中,對學術詞匯進行綜合運用,有效思考、分析、評估、最大限度或盡可能地避免語用錯誤,這些錯誤主要包含誤解詞意導致的用詞錯誤、不符合習慣用法錯誤、使用漢語思維導致的錯誤等等,才能夠提升英語學術語言的運用能力。如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l(fā)iterally”一詞原意是指“從字面意義上講”,但更準確的是“講真”;在表達我不同意上“I am not sure about”要比“I do not agree with you on”更為得體。對于一些英語中常用的搭配如acquire knowledge,build confidence,raise awareness,set a goal等等我們更應熟練掌握。
學術詞匯表能夠有助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掌握常用詞匯,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單純依靠學術詞匯表的記憶并不能實現詞匯的科學使用。在目標語語言環(huán)境下,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都不存在問題,但對于學術詞匯的使用也存在障礙。教師和學生應使用探究式學習和目標式學習的方法,一是教師和學生都應知曉相關的學術詞匯,二是在寫作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使用學術詞匯的能力,三是在寫作中及時發(fā)現和糾正用法錯誤。因此,對英語學術詞匯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的有效性應用研究和提升學生有效寫作能力就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