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
【摘要】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看”五項語言技能,使其能夠理解多模態(tài)語篇傳遞的主旨內容,推斷作者的情感意圖,提煉并拓展主題意義。“看”這項技能的提出,給教師們開了一扇窗,激發(fā)他們以全新的角度去整合教材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課本插圖既能挑大梁,又能在課前引話題,也可在讀后教學設計中助攻固,完全承擔得起主角的光環(huán)。
【關鍵詞】插圖;看;優(yōu)化教學設計
教材中的閱讀課教學設計一般只關注閱讀文本的解讀,不太關注課本插圖,有時僅在幻燈片中使用插圖作為點綴。筆者第一次特別關注課本插圖是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單元的閱讀文章時。當時備課組內討論該文的同課異構,筆者就覺得文章的選材很有意思,單元的中心話題是“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而閱讀文章的題目是“Elias Story”,由Elias向讀者敘述曼德拉的故事,這樣的反差值得我們深思。以此為切入口,在讀后活動設計中,提問:“Why did the editor choose Elias story in this unit? And whats the advantage of using this reading passage?”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學會在寫作中多角度選擇事例,為主題服務。文中的插圖也是絕佳的讀后活動設計的材料,要求學生描述并猜測圖中人物是Mandela還是Elias,并在描述過程中提供人物外貌的詞匯,如of medium build, short-haired, be dressed in a suit, well-educated等,既拓展了詞匯量,又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此后,筆者開始關注教材尤其是閱讀文章中的插圖,感覺像是開了一扇窗,有別樣的清風吹來,優(yōu)化了教學設計?!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也增加了“看(viewing)”這項語言技能,因為其在新媒體時代具有重要性。根據新課標對于“看”的定義,筆者對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進行了回顧,反思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學生“看”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中的圖形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的主旨內容和主題意義。接下來,筆者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課文為例,展示插圖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的使用。
一、插圖可以挑大梁
對于敘事性的文章,插圖完全可以挑大梁,通過幾幅插圖解讀文本,既有趣又新穎。例如,必修三第二單元的中心話題是健康飲食(Healthy eating),講述了王鵬和雍慧經營的不同風格和菜肴的飯店以及顧客的不同反應,通過趣味盎然的故事闡述健康飲食的概念。整個故事分成了Reading和Using language兩個部分,可分別通過文中的兩幅插圖進行文本解讀和銜接。
課堂上,在呈現(xiàn)圖片的同時,給出下列問題:“1.How many main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2.What kind of store is it? How do you know? 3.What else can you get from this picture?”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圖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對他們進行體形、表情等方面的描述。第二個問題使學生注意到店內的人員坐在桌邊,且桌上有熱氣,說明這是一家餐館,而且紅燈籠、花籃等擺設說明這家餐館是新開的。第三個問題是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針對學生的回答,繼續(xù)提問:“1.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 Is he a customer? Why does he come? 2.Whats the sign about?”此時就需要學生從課本中尋找信息,并以圖片中的王鵬為主線解讀課文文本?!?.What happened in Wang Pengs restaurant? 2.What did he see in Yong Huis restaurant? 3.What did he find at the library? 4.What did he do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最后,讓學生解讀文本的最后一句“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體會字里行間的意思。
第二節(jié)課就以“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導入,讓學生預測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也是讀后續(xù)寫的訓練。接著提供下圖,并提問:“How can their relationship change from competitors to a couple?”促使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然后閱讀Using language中的文本,驗證學生的猜想:從沖突矛盾到合作,不僅是生意上的合作,還促成了生活上的合作,成為夫婦。然后提問:“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change?”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說明人們健康飲食意識的增強,以及對健康的身體和生活的追求。
又例如,必修三第五單元的Reading“A Trip on‘The True North”,先讓學生通過標題思考“What is‘The True North?”然后提供圖片,并以該火車為主線,解讀文本,了解該火車的旅程、沿途風景以及主要站點的情況,從而了解加拿大的概況,包括面積、地貌、城市、人口、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最后,提問“What does‘The True Northrefer to?”使學生明白“The True North”既是火車的名稱,也指代加拿大。讀后活動是以青藏鐵路上的火車為主線進行仿寫,提供給學生相關的信息讓他們進行仿寫,學生可以寫出不錯的游記。
二、插圖可以引話題
用圖片來引話題是課堂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方式,教師沒必要費力去尋找其他圖片,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同樣可以巧妙地導入,合理銜接學生的已知信息和課文中新知識。
例如,必修三第一單元的閱讀文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由五篇小短文組成,分別介紹了古今中外的幾種節(jié)日以及起源和慶?;顒?。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提供課文中的兩幅插圖——萬圣節(jié)和端午節(jié),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中外節(jié)日,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已知信息說明兩個節(jié)日的名稱、起源和慶祝方式,然后對照課文中的說明,加深學生對節(jié)日的理解,并規(guī)范語言表達。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節(jié)日及其慶祝活動的興趣,從而閱讀課文了解更多節(jié)日信息。
此外,必修三第三單元是根據《百萬英鎊》改編的喜劇劇本,課文中的插圖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對于沒看過電影的學生。在呈現(xiàn)第一幅插圖時,提問:“1.Who is the man in uniform? 2.What may happen between them?”接著呈現(xiàn)第二幅插圖,提問:“1.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play? 2.What could be inside the envelope and give your reasons?”通過這樣的方式預測課文內容,學生帶著興趣去閱讀文章,驗證猜想,既能調動積極性,又有成就感。
三、插圖可以助鞏固
有些課文的插圖有助于鞏固課文內容,很適合用在讀后活動中。例如,必修三第四單元的“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是說明文,講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本文科普性較強,欠缺趣味性,而課文中的這一幅插圖形象生動地詮釋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在讀后活動中可設計為復述課文或概要寫作,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充分使用課文中的插圖,也讓插圖當主角,可為課堂教學設計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找到很多相關圖片等多媒體材料,但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多媒體的使用宜精不宜多。課文插圖是學生隨時可以回顧的資料,并可使閱讀文章圖示化,強化對文本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因此,也讓插圖當當主角,教師重新整合教材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看的語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六大變化之解析[J].中國外語教育,2018(02):11-19,84.
林小燕.多模態(tài)視域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為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04):17-23.
張德祿.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tài)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03):48-53,75.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05):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