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茹 馮德燦 張俊杰
【摘要】本文基于對G市B區(qū)的小學家長和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在調研統(tǒng)計基礎上,對家校合作的基本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家校合作問題的解決對策:家校各方應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制訂具體的合作計劃;推進學習型家庭創(chuàng)建;提升家校各方素養(yǎng),營造和諧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11-04
在當代,人們認識到青少年教育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而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通力合作,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方都會對青少年的教育造成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教育話題,是當今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家校合作主要是以學校為主導,家庭與學校溝通,對學生的教育進行協(xié)助和支持。一方面,學校教育能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長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的教育方法指導。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家庭和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大部分是分離的,缺乏合作。在學校教育中,由于教師常常要兼顧一個班甚至多個班的學生,很難具體關注某名學生心理、興趣和個性等方面的培育,大部分都是注重學習成績排名、升學率等問題。家庭教育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包括家長對學生各方面表現(xiàn)的了解、家長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家長的工作等。兩者缺乏溝通常常會導致家庭和學校的觀念不同,從而發(fā)生沖突。學校方面可能認為自己是專業(yè)的而不接受家長的意見,家長又因為和孩子天生的親密關系而容易改變孩子的想法,導致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無法實現(xiàn)合力。
一、當前家校合作的基本現(xiàn)狀
家校合作是由家長和學校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在學生的教育中為達到共同目的而進行合作。為了解家校合作情況,本課題組于2017年底,在G市B區(qū)中小學發(fā)放調研問卷,從家長和教師對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理解程度、參與意愿和建議等不同維度對G市小學基礎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通過問卷星在線填寫,家長共回收問卷820份,有效問卷802份,有效率為98%;教師共回收300份,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為98%。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課題組發(fā)現(xiàn):
(一)家長的受教育程度
根據(jù)數(shù)據(jù)制出餅狀圖(見圖1),可以分析得到家長學歷中占比最多的是初中及以下,為35.79%;家長學歷為中?;蚋咧械恼?3.54%;大專學歷的家長占16.33%;本科學歷的家長占12.59%;1.62%的家長學歷為碩士,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家長最少,只占0.12%。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家長的學歷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學歷較少,大部分家長的學歷在大專及以下,隨著家校合作的深入發(fā)展,家長也應當學會進行自我提升,和孩子互動學習,共同進步。
(二)對加強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都是持積極態(tài)度的,認為家校合作相對迫切。其中39.78%的家長和35.59%的教師認為家校合作非常迫切;48.25%的家長和59.32%的教師對于加強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是迫切的;8.35%的家長和4.41%的教師認為無所謂;只有3.62%的家長和0.68%的教師對于加強家校合作的態(tài)度不迫切。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總體上家長和教師對于加強家校合作是認可的。教師的認可度稍大于家長的認可度,說明教師更能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三)對家校合作的理解程度
從表1可以看出,48.5%的家長和33.9%的教師認為家校合作是由教師牽頭,召集家長參與教育子女的活動;12.72%的家長和4.41%的教師認為家校合作應由家長主動與教師溝通;36.03%的家長和61.36%的教師對于家校合作的理解是教師與家長是合作伙伴;余下的家長和教師表示不清楚。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家長都認為家校合作應該由教師牽頭,但也有許多家長和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家校合作中家長和教師是合作伙伴,只有少部分的人認為應該由家長主動溝通,雙方對于家校合作的意愿普遍較高。
(四)家長對于家校互動的參與意愿
從表2中可以看出,60.72%的家長表示非常愿意參加;38.78%的家長表示只要有時間就參加;0.37%的家長表示不關心;0.12%的家長對各種類型的家校互動持反對意見。
通過上述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大部分家長還是愿意參加家校互動的,但是仍存在少量持反對意見或不關心的家長,對于這種情況要如何改善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五)一學期與家長(教師)的聯(lián)系頻率
從表3中可得出,8.35%的家長和1.02%的教師一個學期的聯(lián)系頻率為零次;55.11%的家長及32.54%的教師一個學期的聯(lián)系頻率為1到3次;21.2%的家長及21.02%的教師一個學期的聯(lián)系頻率為4到6次;15.34%的家長和45.42%的教師一個學期的聯(lián)系頻率為7次及以上。
從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家長對于與教師聯(lián)系的頻率較低,大部分是1到3次,教師總體的聯(lián)系頻率要高于家長,但由于教師與學生是一對多的關系,所以有可能無法和每位家長都保持高頻率的聯(lián)系。
(六)家校合作參與方式的選擇
表4[選項 家長卷 教師卷 小計 比例 小計 比例 會議、投票表達自己的意見 359 44.76% 145 49.15% 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及其他組織機構的作用 444 55.36% 260 88.14% 通過向教師反映意見和提出建議 561 69.95% 231 78.31% 通過網(wǎng)絡參與學校管理 204 25.44% 110 37.29% 其他(請寫明) 6 0.75% 3 1.0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802 295 ]
從表4中可得出,最多人贊同的家校合作參與方式是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及其他組織機構的作用,但其他的選項也有很多人選擇,雙方可接受的合作方式多樣化。
二、現(xiàn)階段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流于表面,隨意性強
雖然家校合作非常重要,但現(xiàn)在許多學校對于家校合作只是在做表面工作,而真正發(fā)揮作用的相對較少。當有上級下來檢查時就象征性地做做工作,當無人監(jiān)督時,家校合作就處于停頓狀態(tài)。隨意性太強和走形式已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許多學校并不太重視,且沒有完備的計劃。只是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才想著聯(lián)系家長,然而家長對于學生平時的在校表現(xiàn)并不了解,家校合作無法深入,從而導致家庭方面和學校方面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矛盾。
在家校合作可能遇到哪些阻礙的問題中,課題組經(jīng)調研發(fā)現(xiàn),有47.8%的教師和26.31%的家長認為學校沒有相應的制度與機構,將近一半的教師和超過四分之一的家長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而在學校是否有相關文件規(guī)定的調查中,教師中表示沒有的占16.61%,不清楚的占25.76%;家長中表示沒有或不清楚的超過了50%。這說明很多學校并沒有建立并完善相應的制度,或者對于相關文件規(guī)定并沒有著力推行,使得很多家長、教師都不了解相關規(guī)定,對于家校合作的工作開展并不深入,隨意性比較強,沒有為家校合作提供良好的氛圍。
(二)單向信息傳遞多,缺乏雙向交流
現(xiàn)在許多學校對于家校合作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方式,如開家長會、請家長來學校等,然而這些方式不常進行且時間有限。從調研來看,家長和教師聯(lián)系的頻率并不高,且教師要兼顧多名學生,常常都是教師單方面對家長進行傳遞式的匯報,只能大致介紹本學期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表6可知,家校合作中家長沒有時間參與甚至不愿意參與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愿意參與的家長常常找各種借口推托,甚至有可能會出現(xiàn)找人代開家長會的現(xiàn)象。
調研發(fā)現(xiàn),家校合作中家長沒有時間參與甚至不愿意參與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愿意參與的家長常常找各種借口推托,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找人代開家長會的現(xiàn)象。
(三)觀念陳舊,缺乏平等溝通
現(xiàn)階段仍有許多家長和教師的觀念比較陳舊,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碼事,家長不應該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當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一味怪罪學校沒有履行好教育的職責,將問題全部歸咎于學校。而對學校事務,許多家長也不愿意參與。從對教師的調查問卷中發(fā)現(xiàn),有14.24%的教師認為家長無權參與學校管理活動。
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對于教育學生具有權威性,認為自己在教育領域比家長專業(yè),不愿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家長往往從平等合作者演變成類似上下級發(fā)號施令的關系,導致原本支持家校合作的家長也逐漸喪失熱情,阻礙了家校合作的推進。所有這一切既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合作無序,缺乏連貫性
家校合作缺乏具體的條例依據(jù),導致許多合作雜亂無章,散見于各項文件之中,執(zhí)行者也是想到就開展該方面的合作,而沒想到就將合作拋諸腦后,準備得不充分,目的性也不強。
從上表可知,一些家長存在受教育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具體的家校合作中,由于并沒有具體計劃,所以家校合作的開展斷斷續(xù)續(xù)、不成系統(tǒng),導致家長與學校難以構建長期交流合作的橋梁,對于學生的教育合作收效甚微。
三、關于家校合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家校各方應更新觀念,轉變思想
在新時代的家校合作中,家校雙方都應更新自身觀念,家長要有主動參與學校相關活動及決策進程的意識,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并在學校管理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不要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不要認為教師就是權威,自己的想法無關緊要。教師也應該摒棄家長無權參與學校教育的陳舊觀念,與家長進行平等的溝通,不應在出問題時就開始怪罪家長,而應善于聽取家長的合理建議,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分析調查問卷可知,家長觀念陳舊,不愿意參與家校合作管理成為推進家校合作的較大阻礙。課題組在問卷中對提升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意愿提出了一些對策。
對于家長不愿意參與家校合作的情況,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家校合作活動,拓寬家校合作渠道,注意家校合作效果反饋,設立有效的檢查管理機制等方法提升家長的參與意愿。
(二)制訂具體的合作計劃
針對如今許多學校對于家校合作流于表面、隨意性強的問題,問卷結果顯示,許多學校并沒有制定家校合作相應規(guī)定,而很多家長和教師也表示對類似規(guī)定不清楚或者規(guī)定不存在。由前文的分析可得出,許多學校的家校合作之所以沒有效果就是因為學校并沒有將合作落到實處,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所以學校要改變家校合作現(xiàn)狀就必須做到拒絕應付,而是要將家校合作真正落實,制訂具體的合作計劃,保證計劃的合理性、連貫性、平等性和計劃性,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這樣才能保證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家長也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積極參與到家校合作中。
家長和教師認為,除了制訂具體的合作計劃,通過會議、投票表達自己的意見,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等組織機構的作用,向教師反映意見、提出建議,通過網(wǎng)絡參與學校管理等,這些措施都對落實家校合作有著不小的促進作用,使家校合作的方式多樣化,促進合作的落實。
(三)推進學習型家庭創(chuàng)建
從前文“合作無序,缺乏連貫性”的分析中和對家長的學歷調查來看,本科學歷以下的家長占了85.66%,的確存在與教師合作過程中能力不足,難以達成共識的問題。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啟蒙之地,好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推進學習型家庭創(chuàng)建就是要家長善于營造家長和學生一起學習、進步的氛圍,家長應不斷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付諸實踐。學習新觀念、新技術,學習新理論、新經(jīng)驗,讓父母與孩子在情感上互悅,成為朋友,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相互督促。在家庭中形成互動學習的關系,提高家長的能力,使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為家校合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提升家校各方素養(yǎng),營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優(yōu)勢,所以家校雙方應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并在此基礎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教育互補的效果。家長要與教師積極溝通,在教育孩子方面注意統(tǒng)一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在行動上做到一致,樹立家校合作的觀念,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識,統(tǒng)一家校合作的步調,改善家校雙方的合作關系。
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公共交往能力,保證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家長和教師應該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營造和諧的家校合作氛圍,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問卷調查中,23.05%的教師和23.44%的家長認為,在交流過程中應該傾聽家長意見,37.29%的教師和23.82%的家長認為需要營造輕松的合作環(huán)境,雙方在交流溝通中應該是平等的合作者關系而不是教師單向命令式灌輸;33.56%的教師和40.15%的家長認為在溝通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管理,這一點在雙方看來都對改善現(xiàn)階段家校雙方合作關系很重要,在溝通過程中,還需注意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等,這些都可以有效促進雙方合作,營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汪敏.家校合作的主體邊界與實踐范式[J].教育科學研究,2018(12)
[3]陳鵑.美國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0(18)
[4]賈莉莉.美國家長怎樣參與學校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5]鄒強.國外家校合作問題研究及其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10)
[6]郁琴芳.中小學校長家校合作理念更新與領導力提升[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20)
[7]雷望紅.競爭性合作:城市教育中家校關系的互動邏輯——基于江浙兩地城區(qū)學校的實證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9(9)
[8]吳治宏,劉曉靜,王鶴瓊,曹書涵.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中重要性的分析[J].職業(yè)技術,2019,18(9)
注:本文系廣州教育學會科研課題“基礎教育學校家校合作與家庭教育指導研究”(課題編號:16023)的研究成果。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