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2019年秋季,全國使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原來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老師會發(fā)現,人教版的部分老課文保留在統(tǒng)編教材中,就產生了錯覺,認為教材變化不大,沿用原來的教法、教學資料足可以對付了。甚至有一些教研員,沒有深入研究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編排體系,在指導這些老課文教學的時候,還是按常規(guī)的閱讀教學,沒有關注習作元素,把課文學習與習作指導實踐完全割裂。如四年級上冊的《麻雀》,五年級上冊的《太陽》,統(tǒng)編教材都把這兩篇課文編在習作單元,但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沒有關注到這個問題。筆者就這個問題,著重研究了本學年統(tǒng)編教材五、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因為這兩個年級是直接從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直接轉用統(tǒng)編教材的。本學期,筆者在所在區(qū)域聽課104節(jié),其中有80節(jié)課是統(tǒng)編教材五、六年級的課,本文以六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就老課文在統(tǒng)編教材當中如何體現新理念,新教法談談方法和路徑。
一、糾正對老課文的認識偏差
六年級上冊的老課文(指的是傳統(tǒng)各版本教材都選用的課文,之前人教版課標教材已教過的課文)有以下這些:
首先要老師們認識到,教過的課文,現在安排在新的單元,它體現的語文要素不一樣,教學的要求也不一樣。如《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橋》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都出現過,現在這一屆六年級重新學習,它承載的教學重點,要落實的教學任務是不一樣的。其次是要重視研究老課文在單元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統(tǒng)編教材雙線編排的特點,相比之前的所有? ? 對于以上的區(qū)別,許多老師還沒有意識到需要在教學上作改進。筆者之前聽了這節(jié)課,老師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橋》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一、回顧上一節(jié)課內容,復習生字詞,聽寫。并出示生字詞,讓學生把生字詞分為幾組:寫雨大的、寫洪水的、寫老支書的。
二、把詞語放回原文,分小組,找出寫雨大、寫洪水兇猛、寫老支書的句子,學生先寫批注,小組交流。
三、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匯報。老師相機指導有關句子的朗讀。老師點評要點: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哪里用詞準確?表現了老支書什么品質?
四、小說最后才點明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系,這有什么好處?老師指出:這是懸念,讓人有出乎意料的感覺,使人印象深刻。
五、推薦課外閱讀。下課。
這節(jié)課后來點評的時候,筆者指出了上課老師的不足:文體意識不強,未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未能很好地圍繞課后習題組織教學。瞻前顧后的整體意識教學不強,課堂容量少。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幫她重新設計了這一課的教案,在另一個班重新上一次。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橋》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一、課前導入:同學們,這一課我們五年級已經學習過了,今天,教材又把它編排在一個新的單元,這個單元全部課文都是小說,請大家看導讀,本單元要我們學習這組小說時要關注什么?
(一)學生回答后,圈出小說三要素: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形象。
二、引導歸納概括本課主要內容。請大家概括講一下,這篇小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
環(huán)境——夜半暴雨,洪水肆虐
情節(jié)——橋窄人慌 支書舍己為人
人物——村民、支書、小伙子
(二)我們理清了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下面就圍繞著小說的三要素,感受老支書的人物形象。出示課后第2、3題,學生默讀圈畫有關詞句,在旁邊寫下批注。
三、學生匯報有關語句并談感受理解,老師相機指導讀好本文的短句。歸納:老支書是一個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共產黨員,小說通過他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寫,環(huán)境烘托,把老支書的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刻畫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黨員形象。這是我們以后習作寫人物需要學習的方法。
四、有人講“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小說的情節(jié)設置上有出其不意的地方,那么這篇小說一定會給讀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寫法叫設置懸念。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你看到最后,揭示出老支書與小伙子是父子關系時,你的心情或者說感覺是怎樣的?
五、快速閱讀《在柏林》,說說這篇小小說的結尾又帶給你什么感受?
六、小結本課學習收獲。課外閱讀推薦:《三國演義》,學生根據“語文園地”中“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片段,欣賞《三國演義》中各個人物的描寫。
三、老課文的整合教學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編寫理念上體現“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的目的,在閱讀教學方面大力提倡“1+X”的教學模式,鼓勵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系列。按照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周課時的安排,大多是6—7個課時,按傳統(tǒng)的課標教材的教學模式,僅能完成教材的教學,要引入課外閱讀進語文課堂,是大部分老師難以辦到的事情。尤其是農村和城郊學校,學生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課外閱讀的習慣和資源缺乏,大量的閱讀,溫儒敏教授所講“連滾帶爬地讀”的理想難以實現。
筆者所在地區(qū)在城郊有一所只有一千人的學校,實踐了中高年級的“一課六批”的批注式閱讀教學模式,何謂“六批”?即是“一批課題、二批詞語、三批內容、四批句子、五批寫法、六批感悟”。下面以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的《少年閏土》教學為例展示這個模式的成功之處。
該課分由兩位老師接龍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批課題”學生就預習所得,對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做了匯報簡述。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批詞語”,學生以四人小組匯報的形式,首先匯報自己積累了什么詞語,并用積累的三個詞語說一段通順的話。老師梳理批詞語的方法,并整理出幾個半文半白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批內容”,學生先在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匯報,總結出“首先寫……然后寫……最后寫……”的主要內容概括方法,還有學生用“段意歸并法”來概括。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拓展閱讀《故鄉(xiāng)》原文,用時15分鐘,學生梳理《故鄉(xiāng)》的主要內容,并找出第二部分為課文的出處?;仡櫛菊n的學習內容和方法。
四、老課文要關注閱讀策略的延伸運用
大多數老師是把閱讀策略單元當作一個獨立的單元教,教完就沒有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運用。因為本屆六年級是直接使用統(tǒng)編教材的,沒有之前的統(tǒng)編教材的教學作為過渡,閱讀策略的延伸運用意識不強,借助老課文教學,強化老師的閱讀策略運用,也是統(tǒng)編教材落地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
《只有一個地球》是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筆者聽過一位還是用老方式教該課的老師的課后,幫助老師把這一課的主要教學過程進行了修改,把五、六年級涉及的閱讀策略融入其中。主要教學片段如下:
《只有一個地球》主要教學片段
一、導入:在本冊的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有目的閱讀”的策略,有一篇文章《宇宙生命之謎》,跟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文章講的內容差不多。下面請大家看兩個問題,帶著這兩個問題,快速默讀課文。
二、出示問題:
(一)默讀課文,結合關鍵句(畫出),說說課文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二)“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結論是怎樣一步步得出的?試著用思維導圖把它整理出來。
三、學生用大約10分鐘時間默讀完成以上問題。
四、學生匯報。老師歸納板書要點。
五、與《宇宙生命之謎》對比閱讀,比較一下文中相同內容的不同寫法,尤其是科學家證明,地球破壞了,人類無處可去的證明論述。
六、歸納:我們讀一篇文章,要善于抓住關鍵句,把握主要觀點,也要學會關注同類文章,互相印證,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善于讀的學生,是有策略方法,能前后勾連,會梳理整合的,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讀書的策略,指點讀書的路徑,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培養(yǎng),學生習得終身發(fā)展的閱讀技能。
統(tǒng)編教材全面落地,老課文也罷,新課文也好,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把新的理念變成具體的一節(jié)節(jié)語文課,使學生在受到品德教育的同時,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老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