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
摘? 要:唐代墓志作為出土文獻的一種,是研究唐代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因墓志文字假借、俗訛、同形異詞、異形同詞等因素,文獻釋讀時往往會產生有訛誤、脫奪、衍羨等現象。通過復核原拓,校讀《文獻》《文物》《考古與文物》等新近公布的唐代墓志釋文,糾正釋讀錯誤70條。
關鍵詞:唐代;墓志;釋文;校補
唐代墓志作為出土文獻的一種,是研究唐代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對其準確釋讀、科學整理是利用這批文獻從事相關研究的前提和關鍵。不過,因墓志文字假借、俗訛、同形異詞、異形同詞等因素,文獻釋讀時往往會產生訛誤、脫奪、衍羨等現象,影響有關研究的使用。今通過復核原拓,校讀《文獻》《文物》《考古與文物》等期刊新近公布的唐代墓志釋文,以就教于方家。為便于查驗,每條先標出處,再引原文,后加釋讀意見。
(一)王連龍《唐代刻工孫繼和墓志》,《文獻》2011年第3期
1.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歸窆于洛陽縣三川鄉(xiāng)密妃里,附先妣塋之,禮也。
按:墓志行文具有特定的句式及變式,如“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禮也”和“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之禮也”。據姚美玲先生(2007)考證,“‘禮應該是一個動詞,是‘符合禮制的意思,‘禮也是陳述整個葬事都是合乎禮制的”[1](P100-107)。因此,引文“附先妣塋之,禮也”應重新標點為“附先妣塋,之禮也”。其他釋文亦有相同問題:
郭永淇等《西安鳳棲原唐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文物》2012年第10期
2.粵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先塋萬年縣義善鄉(xiāng)之禮也。
按:改為:“粵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先塋萬年縣義善鄉(xiāng),之禮也。”
唐紅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唐徐府君墓志》,《文物》2012年第9期
3.即以永昌元年十月五日窆于洛陽北部,鄉(xiāng)之禮也。
按:改為:“即以永昌元年十月五日窆于洛陽北部鄉(xiāng),之禮也?!?/p>
(二)楊軍凱等《西安馬家溝唐太州司馬閻識微夫婦墓發(fā)掘簡報》,《文物》2016年第11期
4.挺生烈祖,攸詼嚴君。
按:細審拓片,“詼”字對應原拓,字形清晰,乃左“言”右“延”之“誕”字,義謂“誕生”。“攸誕”對照“挺生”,對仗工整,文意相近。
5.始追游于南國,處歸魂于北邙。
按:“處”對應拓片,實為“遽”字,“倉猝”義。釋者將“處”字繁體“處”與原拓字形“遽”混同,而“遽”“處”有“辵”作區(qū)分?!板帷弊謽嫾磅埂迸c“處”字構件“処”形體相近,容易誤釋,需仔細辨別。如“遽”:北魏建義元年《元子正墓志》①、北齊乾明元年《高淯墓志》;“處”:北魏孝昌三年《侯愔墓志》。
(三)趙力光、王慶衛(wèi)《新見唐代內學士尚宮宋若昭墓志考釋》,《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5期
6.徽猷懿范,代業(yè)人物,聞于諸父伯仲,故得以撰述。
按:核查拓片,“撰”對應,乃“譔”字?!白N”通“撰”,《漢書·揚雄傳下》:“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鳖亷煿抛ⅲ骸白N與撰同?!?/p>
(四)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甘肅合水唐魏哲墓發(fā)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4期
7.雷警筆海,長鯨由是暴鱗;日薄情峰,高鳥為之回翼。
按:“警”對應拓片為,形體清晰,乃“驚”字,字形相近而訛。
8.璿衡臺上恒沉朔野之氣,玉樹宮前永滅幽都之火。
按:“氣”對應拓片,“氛”字。
(五)陳瑋《成都出土唐王懷珍墓志考》,《四川文物》2015年第1期
9.公皇朝議大夫、太子賓客敬嫡孫。懷珍公累世衣纓,門傳軒冕;早攻將略,素贍軍機。
按:句讀誤?!皯颜洹睘槿嗣斏蠈伲灾局鳛橥蹙吹牡諏O,名“懷珍”。
10.西塞軍情猶懷反側,進退未決,狀持兩端,故相公廟籌,惡聞心異,乃選公于文武之中。
按:“聞”對應拓片,實為“問”。
11.下車三載,遐邇懷安,嘆豈期玄穹,早喪良哲。
按:查驗拓片,“嘆”拓本作,乃“歟(歟)”字。本志中“歎(嘆)”作,可互參?!皻U”“歟”字形相近而誤。“歟”字(引文作“嘆”)上脫,即“?”?!墩f文解字·心部》:“?,痛聲也。從心依聲?!缎⒔洝吩唬骸薏?。”“?歟”嘆詞連用,表達悲傷之情。
12.孝女嗟嘆不侯得元戎醫(yī)術,諸營甲士悲泣軍幕。
按:查拓片,“孝女”后脫,即“哀”字,該字形墓志早見,如北魏正始元年《元龍墓志》?!昂睢弊?,乃“候”字,“等候”義。字形習見,如:北魏正光五年《郭顯墓志》、北齊天保六年《高建墓志》。
13.孀婦哽絕,嗣子泣血。
按:“哽”誤,對應拓片,為“鯁”字。鯁,假借為“哽”。《后漢書·皇后紀下·靈帝何皇后》:“扶弘農王下殿,北面稱臣。太后鯁涕,群臣含悲,莫敢言?!?/p>
(六)王素《唐康子相和成公崇墓志中有關高昌與西州的資料——近年新刊墓志所見隋唐西域史事考釋之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1期
14.祖飜,以累葉魏臣,恥于齊霸,既遇周師入洛,擁眾先降,蒙授上儀同、右驍衛(wèi)中郎將。
按:“右”誤,對應拓片,實“左”字。因釋讀失誤而造成官職的錯誤,將會影響史實。
15.監(jiān)司牧圉,勞力亡飡;督察工徒,竭心無懈。
按:“亡”對應拓片,即“忘”?!巴{”,即“忘餐”,言志主任職勤于政務。
(七)郭茂育《唐代趙宗儒墓志研究》,《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0期
16.善閉清機,宥密之理,行之久可。
按:“久可”倒文,改為“可久”。
(八)張應橋《唐名相姚崇五世孫姚勖自撰墓志簡釋》,《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17.又五代至晉渤海太守五城侯,諱禮之,侯孫諱仲和,入后魏為步兵校尉秘書監(jiān),封吳興公,遂居陜之硤石。
按:引文“禮”拓片作,乃“禋”字,釋文者誤“禋”為“禮(禮)”,形近而訛。
18.由秘書五代至隋函谷關都尉諱祥,生唐幽、嶲都督,贈吏部尚書府君,諱善懿,謚文獻,實勖五代祖也。
按:細審拓片,“生唐幽、嶲都督”前脫,為“都尉”二字,當補。
另,“贈吏部尚書府君,諱善懿,謚文獻,實勖五代祖也。”句讀有誤,改為:“贈吏部尚書,府君諱善懿,謚文獻,實勖五代祖也。”
19.由梁公至元府君,諱字具在《烈考玄堂記》、《平涼穎川二公之詞》。
按:核查拓片,“元”誤釋,據圖版改為“員外”。
(九)高慎濤《新出土唐邵炅墓志考釋》,《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第4期
20.文章雄拔,杰出當世。
按:“世”誤,據對應拓片,改為“時”。
21.又征為右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判考功員外郎,累月而政除焉。
按:“累月”前脫,即“事”。
22.煥縟綿以奪目,亦鏗鏘而盈耳。
按:“綿”誤,拓片作,實為“錦”。
(十)賈志斌、胡慧鑫《唐代徐孝墓志及其所涉徐史考》,《文物世界》2015年第6期
23.夫霜露凄凄,追孝之心罔極云雷。隱遶墳之恨,乃深愴極九原,哀傷萬古。
按:“隱”前脫,即“隱”。句讀亦誤,改為:“夫霜露凄凄,追孝之心罔極;云雷隱隱,遶墳之恨乃深。愴極九原,哀傷萬古?!?/p>
(十一)李舉綱、張婷《新見唐〈肅明觀主范元墓志〉考疏》,《華夏考古》2011年第1期
24.明觀道士王趨庭撰
按:核圖版,“明”前脫,即“東”,道觀名為“東明觀”,志文中亦提及“以登封年敕度先生住東明觀”,互參。
25.楷模群仙,標準洞府;功績斯著,遷為上座。
按:“著”據圖版,改為“著”,“突出”義,言功績卓著。
(十二)黃林納、譚淑琴《〈唐溫邈墓志銘〉考釋》,《江漢考古》2014年第5期
26.貞元初,四郊多壘,戎府強大,有若馬燧、劉洽,宿兵兩河,觀望形式。
按:“式”對應圖版,實為“勢”。
27.然正言高步,齟齬難合方將,以夔皋之道翊贊,大君……。
按:句讀誤。改為:“然正言高步,齟齬難合,方將以夔皋之道翊贊大君。……”
(十三)于宏偉等《河南滎陽晚唐盧珰墓》,《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年第4期
28.以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吁其哀。
按:“以”對應圖片,改為“已”?!耙蜒稍铡?,語氣詞連用,表悲傷之情。
(十四)馬志祥《〈唐令狐覽墓志〉考釋——兼談令狐氏之衍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9期
29.其他則去繳繞之權,弘愷悌之政,美楊于外,德實于衷。
按:“楊”對應,當為“揚”。墓志“木”“扌”?;焱?。
30.薛夫人終□長史二十年之前,龜筮良辰,協于大葬。
按:細審拓片,“終”后缺字,乃“于”。
(十五)田有前、李小勇《唐張獻甫墓志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8期
31.忻營此原,莫以為戚,豈謂悼亡遄及,旌旐攸歸,涂車蒭靈,備致幽壤。
按:“戚”對應圖版,即“慼”。
(十六)王慶衛(wèi)《新見唐代突厥王族史善應墓志》,《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4期
32.曾祖頡杰娑那可汗,祖乙史波羅可汗,并威振龍鄉(xiāng),勢橫鯤海。
按:“頡”字誤,對應圖版,即“纈”,據此改。
(十七)牛紅廣《唐鄭易墓志考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4期
33.外甥朝議郎尚書刑部郎中李正辭撰
按:“甥”,原拓作,改為“生”,音近而訛。生,通“甥”。《三國志·吳書·陸遜傳》:“既不聽許,而遜外生顧譚、顧承、姚信,并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
(十八)李明《韋匡伯墓志抉疑》,《中原文物》2017年第4期
《鄭故大將軍舒懿公之墓志銘》
34.在殷作伯,開命氏之源;居漢為相,見光家之美。
按:“見”誤,據相應拓片,當為“建”,音近而訛。
35.人膺天袟,世著英聲。
按:“著”對應拓片,為“著”。言志主聲名長久顯著。
《唐修隋故尚衣奉御朝請大夫舒國公韋君墓志銘》
36.七相蟬聯,五侯舃奕。
按:復核拓片,上引“奕”字,拓片作,字形清晰可辨,構件組合為上“亦”下“廾”,而非上“亦”下“大”的“奕”,當為“弈”。“奕”、“弈”二者構件“大”、“廾”相近而混?!芭b弈”,聯綿不絕之義。
(十九)趙淑梅《龍門出土的一組唐代女性墓志研究》,《中原文物》2017年第4期
《劉仁者墓志》
37.人號諱仁者,以天寶三載七月四日終于陽翟之官舍。春秋卅四。
按:“陽翟”后脫,即“縣”。陽翟縣,本夏禹之別都,后為鄭櫟邑,戰(zhàn)國韓景侯自新鄭徙都于此,秦置潁川郡,兩漢因之[2](P199)。
38.嗣子嵩奴禪師等,長未就傅,幼才逾月。
按:“嗣”誤,對應拓片,為“胤”。胤子,“子嗣”義。漢代李陵《答蘇武書》:“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p>
39.方已入于釋門,故不敘其家牒。
按:“牒”對應圖片,誤,改為“諜(諜)”。家諜,舊時家族世系的譜牒。北周宇文逌《〈庾子山集〉序》:“舄奕氤氳,布在方策;國史家牒,世并詳焉?!币嗫勺鳌罢櫋?。唐代劉知幾《史通·書事》:“其失之者,則有父官令長,子秩丞郎,聲不著于一鄉(xiāng),行無聞于十室,而乃敘其名位,一二無遺。此實家諜,非關國史?!?/p>
40.追往固存,涕零心疚。
按:“往”對應圖片,字形清晰可辨,為“亡”。追亡,追念死者。三國魏吳質《答魏太子箋》:“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于文墨?!?/p>
《大唐故王夫人墓志銘并序》
41.進士張□述
按:缺字拓片為,即“粛”字,為“肅”的俗字。
42.依義依仁,早播芳于姻族。
按:“播”對應字形,構形為左“亻”右“尃”之“傳”字。
《唐故安國寺清源律師墓志并序》
43.僧清江篆
按:“篆”對應拓片,乃“撰”。
44.了悟法體,厭患廛納。
按:據“廛”之對應字形,當“塵”。
45.誠以志請屬念,順許聞奏,得度配東都安國寺,受法于長壽澄和。
按:“和”后脫,即“尚”字。
46.人畜軫念,不御輦乘。
按:“輦”誤釋,核查拓片作,乃“輿”字異體“轝”?!墩f文解字·車部》:“輿,車輿也。從車舁聲?!?/p>
47.而能撫孤恤舊,和眾悅下。
按:“撫”誤,相應拓片,為“俯”。
48.慈母主喪,垂北祭子。
按:“北”拓片作,“白”。“垂白”,白發(fā)下垂,謂年老。出自《漢書·杜業(yè)傳》:“誠哀老姊垂白,隨無狀子出關?!鳖亷煿抛ⅲ骸按拱渍撸园装l(fā)下垂也?!?/p>
《大唐故段府君夫人魯郡孔氏墓志銘并序》
49.前左清道率府兵曹參軍裴潤文并書
按:“文”拓片作,當“撰”。
50.九族康樂,六姻輯睦。
按:“康樂”倒文,改為“樂康”。
51.嗚呼!以三年二月十一日,寢疾于東都思順里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七。
按:“于”前脫,當補“終”。
《比丘尼李體微墓志》
52.粵以貞元九年二月景寅十七日,返葬于龍門天竺寺西原高頂。
按:依拓片,“景寅十七日”乙正為“十七日景寅”。
53.弟子智詮、廣詮、克誠等,吞恨茹荼,昊天罔極。
按:人名“克誠”之“誠”對應拓片,改為“成”。
《張十九師墓志》
54.袝睿哲聰悟,一以知十。
按:核實拓片,“袝”衍字,應刪。
(二十)劉呆運等《陜西西安唐梁行儀夫婦墓發(fā)掘簡報》,《中原文物》2017年第2期
55.公諱行儀,字后已,上邽人也。
按:核查拓片,“上邽”脫,即“天水”。
56.自茲以降,英賢迭武,芳規(guī)溢于鳳篆,茂德表于龍章。
按:“迭”誤,核查拓片作,字形清晰,乃“疊”。
(二一)何一昊、原瑕、何飛《秦瓊嫡孫秦晙墓志與唐代高僧湛然》,《中原文物》2015年第6期
57.父善道,皇朝左清道率、檢校左金武衛(wèi)大將軍。
按:“左金武衛(wèi)大將軍”職官名不見史書,核查拓片,“武”對照拓片,當改為“吾”。
58.忉霜露之思,遵龜筮之兆,式旌遺德,以述銘雲:
按:“忉”拓本作“”,“切”字俗體?!半叀闭`,核實拓片作,當作“云”,義同“曰”?!渡袝の⒆印罚骸拔遗f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顛隮?!标懙旅麽屛囊R融云:“云,言也。”“云”“雲”本二字。三國魏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聊以當覲,不敢多云?!薄半叀?,《說文解字·雲部》:“雲,山川氣也。從雨,云象雲回轉形。凡雲之屬皆從雲。云,古文省雨?!笔∮辍半叀保垂盼摹霸啤保┡c“云”為同形字。
59.地變池臺,裏空冠蓋。
按:“裏”對應拓片,當改為“里”?!吧w”對照,改為“蓋”。
(二二)張麗芳、楊振威、羅火金《唐代東眷裴氏裴滈墓志考》,《中原文物》2016年第5期
60.□□□君退,公則賦詩習射,延接賓客,盡名教樂府,門下典儀。
按:“樂府”前脫,補為“之”。
61.朝夕率諸弟奉□□板輿,遨游期間,務所以安,悅□□□慈顏之道。
按:“期”對應拓片,改為“其”。
62.山摧玉折,霜殞闌悴。
按:“闌”誤,核查拓片作,字形清晰,即“蘭”字。墓志常用“蘭”喻指墓主。
(二三)王金文《新見唐昭靖太子墓志淺識》,《中原文物》2015年第3期
63.而享用之福降年不永,特以生盡其美,沒延其恩。
按:“享”對應拓片,即“嚮”。
(二四)馮春艷、趙志強、張長杰《唐盧得一及其妻李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5年第2期
《盧得一墓志》
64.后唐天成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歸附于武德縣期至鄉(xiāng)馮封里大塋之右。
按:“附”誤,結合拓片作,實為“祔”,《禮記·檀弓上》:“周公蓋祔。”鄭玄注:“祔,謂合葬?!笨追f達疏:“周公以來,蓋始祔葬。祔即合也,言將后喪合前喪?!?/p>
65.中和五年八月二十日匠楊重殷雋。
按:“雋”對應拓片,即“鐫”。
《李氏墓志》
66.高朗母儀,何其仁人。
按:“其”誤,拓片作,乃“期”。
(二五)司馬俊堂等《唐代張文俱墓發(fā)掘報告》,《中原文物》2013年第5期
67.鳴呼哀哉!
按:“鳴”拓片作,改為“嗚”。“嗚呼哀哉”為墓志中表悲傷之習語。
68.佳賢今悊,德必有鄰。
按:“佳賢今悊”“佳”作,為“往”,與“今”相對。
69.一行周覽,三篋同遺。
按:“同”對應拓片,即“”,“罔”字俗體。《廣碑別字·八畫·罔》引北魏《魏靈藏造像》[3](P117)。《爾雅·釋言》:“罔,無也?!薄柏柽z”,即沒有遺漏。
(二六)王金文《唐代徐嶠墓志》,《中原文物》2013年第4期
70.率是蒞官,政可知也。
按:“蒞”對應,即“蒞”?!吧W官”,到職,居官。唐代元稹《戒勵風俗德音》:“居省寺者,不能以勤恪蒞官,而曰務從簡易?!?/p>
綜上,釋讀失誤主要有以下表現:一、文字訛誤,包括不識異體字、俗字等,如(四)7.“驚”條、(二五)69.“罔”條;二、文字脫奪,如(五)11.“?”條;三、文字衍羨,如(一九)54.“袝”條;四、文字倒誤,如(七)16.“久可”條;五、不熟悉墓志特定行文格式,(一)1.2.3.“禮也”條等。
準確釋讀墓志文獻,需要做到:第一,用漢字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墓志中的紛繁字形,要將其放到漢字發(fā)展的軌跡上追源溯流,理清漢字演變脈絡;第二,注意比勘同時期不同書寫載體上漢字之書寫異同,主要是“異”;第三,分析字詞關系,結合文例,比勘互證;第四,掌握必要的文學和歷史文化等相關知識。唯有對墓志中的疑難問題加以闡釋及???,掃除閱讀障礙,才便于對文獻的研究利用,擴大對文獻的使用范圍,加強對文獻的研究深度和力度。
參考文獻:
[1]姚美玲.唐代墓志中的“禮也”釋證[J].語言科學,2007,(2).
[2][宋]歐陽忞.輿地廣記[M].李勇先,王小紅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3]秦公,劉大新.廣碑別字[Z].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
[4]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2014.
The Proofreading Notes on Interpretations of New Epitaphs in the Tang Dynasty
Zhou Xi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As a part of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the epitaphs in the Tang dynasty are important materialso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bout Tang dynasty. we collate the original explanation and epitaphsto better restore and scientifically use the documents.
Key words:Tang Dynasty;epitaphs;interpretations;col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