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名稱依舊,形制全非
——中國服飾史中的幾個例子

2020-04-09 10:22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陶俑畫像石王莽

孫 機

研究文物,先得真正認識它,它的原名是什么,不能只稱之為“三足器”“方形器”等。要將實物和文獻記載相結合,了解其產生和演變的過程,知根知底,這樣才能將它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掛上鉤,和歷史掛上鉤。不然,時代一變,形制一變,就完全說不清楚了。

下面舉幾個服飾方面的例子。

圖1:無幘之冠(1~3 洛陽出土的西漢空心磚; 4 滿城漢墓出土玉人;5 沂南畫像石)

圖2:帽(河南靈寶張灣漢墓出土陶俑)

一、冠

《禮記·冠義》說:“冠者禮之始也?!薄墩摵狻ぷI日》說:“在身之物,莫大于冠。”對冠很重視?,F(xiàn)代口語中也保留著冠的名稱,如言“免冠”之類。但現(xiàn)代人戴的大都是帽子,與古代的冠完全不同。冠是適應束發(fā)為髻的發(fā)型而產生的,它原是加在髻上的發(fā)罩。所以《白虎通義·衣裳篇》稱之為“(巾卷)持發(fā)”之具,《釋名·釋首飾》稱之為“貫韜發(fā)”之具。它是和發(fā)髻組合在一起的,兩面透空?!痘茨献印と碎g》說:冠“寒不能暖,風不能障,暴不能蔽”(圖1),的確如此,而帽子在上古時代被視為“小兒及蠻夷頭衣也”(《說文》)(圖2)。不但有身份的人不戴,庶民也不戴?!夺屆め屖罪棥氛f:“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苯碇附韼??!丢殧唷罚骸皫?,古者卑賤執(zhí)事不冠者之所服?!睅九c現(xiàn)代的帽接近,在漢代,它又分兩種,一種頂上高起來的,叫介幘或屋幘,另一種頂上較平,叫平上幘,多是武士戴的(圖3)。

冠是禮儀性的發(fā)罩,在圖像中也看得很清楚??墒堑搅宋鳚h后期,冠卻和幘組合成一個整體?!丢殧唷氛f:“王莽無發(fā)乃施巾,故語曰:‘王莽禿,幘始屋’。”在東漢畫像石上看到的冠大都是有幘之冠(圖4、圖5)。

冠底下襯上幘,就不成其為發(fā)罩,而是一頂帽子了。沿著這條線發(fā)展下去,明代禮服中的冠叫做梁冠,完全成了一頂大帽子(圖6)。

圖3:幘(1 介幘,沂南畫像石; 2 平上幘,山東汶上孫家村畫像石)

圖4:施幘之冠

圖5:進賢冠的演變(1 晉·當利里社碑;2 長沙 晉·永寧二年墓出土陶俑;3 洛陽出土唐代陶俑;4 咸陽 唐·天寶三年豆盧建墓出土陶俑;5 唐·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行圖》 ; 6 西安 唐·天寶七年吳守忠墓出土陶俑)

圖6:明代的梁冠(1 一梁冠;2 二梁冠;3 三梁冠;4 四梁冠 據(jù)明刊《中東宮冠服》)

圖7:齊王向鍾離春頒綬(武氏祠畫像石)

圖8:施玉環(huán)的綬(江西睢寧畫像石)

二、金紫

《后漢書·馮衍傳》記馮衍感慨平生時曾說自己:“經歷顯位,懷金垂紫?!倍啤ぐ拙右赘锌綍r也說自己:“有何功德紆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倍覞h唐兩朝都有“金紫光祿大夫”這樣的官銜,可是兩朝的“金紫”之所指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漢朝的“金紫”指的是金印紫綬。西周時,可以用衣上的紋章、冠上的梁數(shù)乃至玉佩的長短區(qū)別尊卑。漢代則直接在服飾上用印和綬反映其官階。漢代一官必有一印,一印必隨一綬。印小,帶在身上看不清楚,但系在印鈕上的綬卻很長,很招搖(圖7)。綬的寬度“皆廣尺六寸”(《續(xù)漢書·輿服志》),合26.8厘米,但地位愈尊貴綬愈長,皇帝之綬長二丈九尺九寸,接近7米;諸侯王之綬長二丈一尺,公侯、將軍之綬長一丈七尺,以下各有等差,而且官階不同,綬的顏色、織法和花紋也不同?;y等方面目前說不清楚,但顏色的不同是明確的,金印用紫綬,一望而知這是一位大官(圖8)。

漢代官印的印面不大,邊長不過2.3厘米左右,即《漢書·嚴助傳》所稱“方寸之印”。而且都刻成白文。因為漢代還是用簡牘的時代,公文寫在牘上,為了保密,牘上覆蓋一片“檢”,檢頂面當中挖出封泥槽,捆綁簡和牘的繩子經過這里,上面用泥封住,再蓋上印。這樣印文就凸顯出來,成為陽紋,便于識別(圖9)。

佩上像“金紫”這樣高級的印綬,顯得很榮耀,當時的社會心理也都承認這一點。新朝末年,商人杜吳攻上漸臺殺死王莽后,只解去王莽的綬,而未割去王莽的頭。隨后趕來的軍人才“斬莽首”“分割莽身”“爭相殺者數(shù)十人”(《漢書·王莽傳》)??梢娫诙艆堑热丝磥?,王莽的綬似乎比他的頭還重要。

但是這一套堂堂的漢官威儀,卻受到初看起來與之毫不相關的一樁新事物的出現(xiàn)而走下了歷史舞臺,這就是紙的發(fā)明和推廣。漢代已發(fā)明造紙,到了魏晉以后,廣泛流行開來,官文書也用紙書寫。紙上蓋的印,其印面的大小就不受檢槽的限制了,出土的北朝官印,邊長都在5.5厘米左右,而且直接用朱文,無須用陰紋再模壓出陽紋來(圖10)。有些官印還配有銀印盒,這么大的一套設備當然不便于佩戴?!端鍟ざY儀志》說:“璽,今文曰印。又并歸官府,身不自佩?!边@就給印綬制度畫上了句號(圖11)。

唐朝的情況不同,這時興起服色制度,漢代是沒有的。漢代文官都穿黑色的衣服,武官的服色偏紅。唐代則依官品之大小,依次為紫、緋、綠、青。而且高官還要佩魚符,它本來是出入宮廷的出入證。魚符裝在魚袋中,掛在腰帶上。高官的魚袋外表飾以金,于是叫金魚袋。佩魚袋的人像在《凌煙閣功臣像》及敦煌壁畫等處見過,尚未獲出土之實例(圖12、圖13)。

圖9:“湯官飲監(jiān)章”封泥(西安漢未央宮遺址出土)

圖10:北周·“衛(wèi)國公印”(陜西漢陰澗池出土)

圖11:唐·“會稽縣印”及印盒(浙江紹興出土)

圖12:唐代的魚符和龜符(據(jù)《歷代符牌圖錄》)

圖13:魚袋(1 乾縣 唐·李賢墓壁畫中的佩魚袋者;2 莫高窟156窟晚唐壁畫中的佩魚袋者;3 魚袋,據(jù)日刊《倭漢三才圖會》)

圖14:唐以前的霞帔(1 山西大同出土鎏金銅杯;2 青海平安魏晉墓出土畫像磚)

圖15:唐代帔帛(1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2 西安 唐·韋頊墓石槨線雕)

圖16:唐·張萱《搗練圖》中的施帔帛者

圖17:寧夏鹽池唐墓石門雕刻中的舞者

圖18:太原晉祠圣母殿侍女像

圖19:霞帔與帔墜(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

三、霞帔

唐代女裝的基本構成是裙、衫、帔。唐·牛僧孺《玄怪錄》說:“小童捧箱,內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這是一位平民婦女的衣著。又前蜀·杜光庭《仙傳拾遺》說:唐時益州士曹柳某之妻李氏“著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紅地銀泥帔子,蓋益都之盛服也?!笨梢娞拼b無論豐儉,以上三者均不可少。帔像一條輕薄的長圍巾,從肩上搭下。此物大約是從薩珊(今伊朗)一代傳入我國的。它又叫帔子、帔帛或霞帔。唐·白居易詩中就有“虹裳霞帔步搖冠”之句。不過當時“霞帔”尚是雅稱,到了宋代才成為通稱(圖14)。

唐代前期女裝比較狹窄,盛唐以后女裝加肥。李白詩用“云想衣裳”來形容,可見這時的女裝寬大輕盈。再繞上薄紗做的帔子,更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施帔的女像在唐代繪畫、雕塑中常見,有的婦女甚至在勞作時也帔不離身(圖15、圖16)。表演歌舞者帔帛飛揚,更增加了舞蹈的活力。這時不僅女性舞者用帔,男性也有用的(圖17)。

可是到了宋以后,纏足成風,這時要求婦女沉穩(wěn)安靜。有的《女兒經》之類的書上還說,女子要“笑莫露齒,行莫搖裙”,總之,是不許張揚。宋代的塑像上有的將帔帛在腰以下打結,把它扎起來(圖18)。北宋時還出現(xiàn)了金屬帔墜,更可將帔帛穩(wěn)?。▓D19)。不過由于對帔墜之用途的不了解,前些年的考古報告中常把帔墜稱作香囊、銀熏或佩飾。十三陵定陵出土的帔墜上還附有掛鉤,以便掛在霞帔上(圖20、圖21、圖22)。可是考古報告卻稱之為“鑲珠寶桃形香薰”,還將掛鉤稱為“手柄”,說它“既可以拿在手中,也可以掛在腰帶上隨身攜帶?!北砻鲗Υ艘活^霧水。有的研究者復原的霞帔,帶尾兩端均系帔墜(圖23)。這樣,走起路來會左擺右晃,完全失掉系帔墜的本意了。至于清代將霞帔改成一件背心,更和原先的霞帔無關了(圖24)。

圖20:明刊《中東宮冠服》中的霞帔與帔墜

圖21:明代皇后的金帔墜(北京昌平明定陵出土)

圖22:明·朱佛女像

圖23:現(xiàn)代學者復原的霞帔與帔墜

圖24:清代霞帔

猜你喜歡
陶俑畫像石王莽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親戚
《漢代畫像石題榜隸書藝術研究》評介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沂南北寨——大型畫像石漢墓
王莽:為爭帝位四個兒子殺了三個
漢畫像石造型特質在三維動畫IP角色塑造中的應用研究
改朝換代
陶俑
王莽:兒子是我的墊腳石
來自遠古的使者—陶俑
福海县| 丰城市| 龙门县| 鄢陵县| 英超| 西峡县| 囊谦县| 山西省| 安陆市| 石首市| 纳雍县| 晋州市| 天气| 巴林左旗| 固镇县| 太和县| 铜陵市| 依兰县| 古交市| 湟中县| 中方县| 石城县| 大理市| 定陶县| 瑞安市| 榕江县| 秦皇岛市| 化州市| 绥江县| 偏关县| 潜山县| 河池市| 绥中县| 丹江口市| 临沧市| 张掖市| 循化| 马龙县| 清水县| 安陆市|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