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瀾滄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法、教學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大學生在參加完拓展訓練選修課后的情況進行對比研究,證明其對大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團隊協作能力是大學生必備的綜合素質之一,建議各高校可開設和完善相關課程體系,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拓展訓練? 大學生? 協作能力?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2(c)-0042-02
團隊協作能力是當今社會必備的素質之一,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大多針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協作能力的訓練。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自我意識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高校教育應對這一問題在課程設置上有所針對。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服裝學院3所高校的大學生。實驗組為參加拓展訓練課的大學生30人,每個學校10人。對照組為未參加拓展訓練課的大學生30人,每個學校10人。實驗時間為2018年2~6月。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1)教學效果的測量。
本文采用的測量工具為《合作能力測驗的編制研究》中的心理學量表,本文對合作能力的測量分為2個方面,即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進行測量。其中合作意識包括對他人的信賴度,合作技能包括對他人的容納度和被他人的容納度,共有3個緯度,25道題目。原量表為2個方面6個維度,本研究只選用了其中3個維度。每題有5個選項,正向計分的題目分別計5、4、3、2、1分,反向計分的題目分別計1、2、3、4、5分。
(2)實驗分組設計。
采取雙重對照實驗方法。
①對照組為30名未參加拓展訓練課的在校大學生。
②實驗組為30名參加拓展訓練課的在校大學生。
(3)測試步驟。
①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用心理量表進行測試。
②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再次分別用心理量表進行測試。
(4)實驗結果分析。
詳見表1。
1.2.2 統計法
將實驗的相關數據錄入電腦,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常規(guī)的統計處理。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檢測,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2.1 實驗步驟
實驗時間是2018年2~6月。實驗組進行拓展訓練課程的學習,每周2個學時,共18周,每2個學時體驗一個項目。對照組不做相關課程的學習。
2.2 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本次教學實驗共安排了36學時,每周2個學時,共18周。采用了一些經典的拓展訓練的科目,并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和高校開展的可行性等因素設計,主要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如表2。
2.3 實驗結果與分析
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大學生實驗前后對他人的信賴度、對他人的容納度和被他人的容納度3個維度的情況進行了測試比較分析,見表3。
對實驗組的前測和后測指標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如下:對他人信任度維度P<0.05,對他人容納度維度P<0.05,被他人容納度緯度的P<0.05。實驗組3個維度的后側結果都要優(yōu)于其前測的結果,且P<0.05,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學生在他人信任度、對他人容納度和被他人容納度這3個方面在統計學意義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說明通過一個學期拓展訓練課的學習實驗組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協作意識有了顯著性的提高。
對照組的前測與后測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對他人信任度0.95>P>0.05,被他人容納度0.95>P>0.05,對他人容納度P=1.00。實驗結果說明,對照組前側和后側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沒有上拓展訓練課的學生在這3個方面沒有顯著性提高。
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前測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其中對他人信任度P>0.05,對他人容納度P>0.05,被他人容納度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數據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從統計學意義上講,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在這3個方面實驗前是差不多的。2個組樣本的選取沒有顯著性差異處于一個水平上。
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后測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其中對他人信任度P<0.05,對他人容納度P<0.05,被他人容納度P<0.05。后側數據分析顯示,實驗組要優(yōu)于對照組,且3個維度在統計學意義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參加拓展訓練課的同學在這3個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沒有上拓展課的同學。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通過一個學期教學實驗表明,拓展訓練課對大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協作意識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且對傳統的教育有著積極的補充作用。
3.2 建議
(1)建議各高??梢愿鶕拘嶋H情況開設拓展訓練課相關課程,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2)建議高校將拓展訓練課程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計劃,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譚華.體育課程功能的歷史演變[J].體育學刊,2005(1):23-25.
[2] 毛振明.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唐健.人的全面發(fā)展理念下的學校體育改革[J].體育學刊,2005(2):86-89.
[4] 董翠香.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1):102-105.
[5] 盧建輝,齊俊橋,李建設,等.拓展訓練——高校體育課的新內容[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5,22(3):72-73.
[6] 譚華.體育課程功能的歷史演變[J].體育學刊,2005(1):23-25.
[7] 毛振明.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陳俊欽,梅雪雄,張涵勁,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推行與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兼談體育教育專業(yè)新課程方安的實施策略[J].體育學刊,2005,12(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