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仁
大概一年多以前,我曾經(jīng)專門找新媒體部門的同事談起李子柒。現(xiàn)在許多朋友在談她,大家談的,與我推薦給同事的理由并不是一回事。我的談論與我的興趣好惡沒有關(guān)系。我對她的推薦純?nèi)皇腔趥鞑W的關(guān)注。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視頻有幾個特點。一是沒有臺詞或很少臺詞。二是她在專業(yè)與土鱉立場的中間,具備了新經(jīng)典與后現(xiàn)代相融合的市場意識。特別突出的東方人生理想化典型的場與境,她不放過;她很少給出正臉,多以側(cè)面示人……
于是,她奇跡般的演繹了實體禪思,是她即不是她。勤奮,是母性的她;仙氣,是彼岸的她。
文學或文化批評之難大概有二:價值跟隨或?qū)沟呐u,要求你的“誠實”;而現(xiàn)象研究,則要求你的客觀立場,要求你對“理”超越價值之判斷有特別的體會。
這兩點,對我們的批評家而言,還都是難點。
本期是總第四百八十一期,也即是說,《散文》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四十個年頭。我曾說過,《散文》從未有一個同仁試圖定義散文這一文體,這當然不是說敝刊四十年懵懵碌碌不知將之何處所做何為?;蛟S,每一位在《散文》工作過的同事都能感受到,為了“誠”和“理”的化育,這本刊物一直在做出它的努力。
我們還要繼續(xù)這樣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