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鋒
(晉江市磁灶中心小學,福建泉州 362214)
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新形勢下的教育使命。近年來,筆者與所在的團隊積極探索這一命題,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尋求高品質的課堂教學時,需確立以預先設計和動態(tài)生成的辯證統(tǒng)一為理念。一則,以預先設計來強調(diào)教學的目的性與計劃性;二則,通過動態(tài)生成,引發(fā)教師在實行預設方案時對學生整體思維周期的關注,讓教學具有不斷發(fā)展的活力。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教學預設”和“動態(tài)生成”二者之間的平衡,心理學家坦斯鮑姆曾表示,當課堂的教學任務結束之后,教師希望學生能得出與自己一致的結論。由此可知,教師是調(diào)和“預設”與“生成”的最佳因子,那么,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發(fā)揮好主導作用,最大限度追求有效的生成呢?
精彩的生成來自于精心的預設。重視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實現(xiàn)有效的生成教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這種預設應著眼于架構“學習主題”,思考如何將學習內(nèi)容以合乎情理的方式結合起來,使得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采取何種學習策略,使成效與方法一致(有效地達成目標與掌握學習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將如何領會和感受他們學習的文本內(nèi)容。在預設過程中,傳統(tǒng)課堂更偏向于關注“教師如何教”,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新理念則要求教師更關注“學生如何學”,即學生怎么學教師就怎么教。[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事實上,要達成教學目標,或者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必須采取幾個步驟,雖然每個教學步驟不會完全符合教師的意圖,但教學方案必須事先設計好。對于課堂推進的順序,教師要做到胸中有譜。同時,教師需要設計教學方案并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可以積極參與課堂,從而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提供條件?!逗苫ā肥侵丶壗處熗踽轮圩顫M意的三節(jié)語文課之一(他認為這節(jié)課讓他在課堂上美起來)。沒有人會否定,“冒”字的教學,成為了這堂課的一個閃光點,因為便是這一個“冒”字把荷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的高雅韻致勾勒出來。這是一個看起來普通,但是蘊藉深厚的字眼,是一口擁有萬斛之珠的泉眼,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像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轉瞬即逝。但王老師在他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中早已有了引導學生對“冒”字做出多元解讀的具體措施。故而,講堂上的一句“我也來讀個句子給大家聽一聽”,將“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冒”佳人呼喚出來;再一句“‘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眼?”邀請出一個個以“長”為代表的窈窕淑女緩緩走到了學生的眼前;令人拍案叫絕的卻是這一句:怎樣地長出來才是冒出來?因此,儀態(tài)萬千的“冒”字在學生對文字充滿感知力的狀態(tài)下降生了……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好教學方案是促進有效的課堂生成的基礎,是課堂上師生生命智慧閃亮的源泉。
評價一堂課的優(yōu)劣,要考慮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否貫徹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并進行總體布局。在這當中設計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預設,而不是固定程式,如此合理彈性預設就可以根據(jù)學情推動教學,猶如國畫中的留白技藝,雖然看上去可能一無所有,但卻能給人想象與啟迪的空間。
生成與預設在教學中是矛盾統(tǒng)一的。預設的對立面是生成,有生成的必然是十分吸引人的、令人沉醉的。想要撬動地球只需要一個支點,而課堂上的生成點就是整節(jié)課精彩紛呈的支點,但它往往稍縱即逝,只有敏銳地感知它、抓住它,才能讓課堂充滿勃勃的生機。現(xiàn)代教學理論將教學活動解釋為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你來我往的交流發(fā)展,是思想與觀念碰撞、精神與情感交流、希望與信仰生成的過程。因此,課堂上互動對話的指導是生成的生態(tài)條件,在這個基礎上把握好生成點則能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一方面,積極開展互動對話,構造“動態(tài)生成氛圍”。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能讓預設目標容易達成,也能為目標生成提供動力支持。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能幫助人發(fā)展個性、開掘潛能;各種行為實踐能讓人類的精神與智力得到發(fā)展。教育、課堂、生成這三者皆需要對話。教學活動中的對話,不僅僅是看教學中是否有對話這種言語形式,判斷教學是不是在“對話”,關鍵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與教育過程相互作用的本質。[2]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善于營造和諧自由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在安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無需取悅教師,不用在意同學的態(tài)度,他們只需專注于材料和觀念研究與革新。只有如此,課堂才可能出現(xiàn)思想的火花、創(chuàng)造的靈感,才能有效催化“動態(tài)生成”。
另一方面,發(fā)展教學機智,適時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課堂上有很多無法預知的因素,實施預設的過程中常有意外發(fā)生,或者預設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得學生心感力絀;或者預設沒有考慮學生認知的獨特之處導致學生興致索然;或者預設落后于學生原有的能力造成教學節(jié)奏過于松弛。這個時候就需要抓早并用好這個生成點,對預設進行調(diào)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預設切近實際。筆者團隊的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一只小鳥》時,指導學生帶著情感朗讀第二自然段,從中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小鳥的快樂心情時,采用抓重點詞、讀重音、加強語氣等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促學),但效果總是不盡人意。這時候一位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我們可不可以自己補充感嘆詞,這樣或許更能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感情?!贝藭r,教師并沒有隨意扼殺學生大膽的想法,而是抓住這個生成點順學而導:“這個同學的意見非常好,大家討論一下,在哪個地方,添加什么樣的感嘆詞,效果會更好?”有了同學的啟發(fā)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并積極地討論。結果,“呀”“啊”“啦”“哇”……一字字跳進學生的腦海里,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師生共同總結出:如果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前添加“哇”字,不但使前后的句子更連貫,而且更能讀出味道來。最后,教師還提議學生寫信給編輯部告知他們的發(fā)現(xiàn)。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希望自己成為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探究未知事物或者規(guī)律的人,對小學生來說這種需求更甚。這位教師就是能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抓住“給課文添加感嘆詞”這個生成點,激發(fā)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的興趣,使學生的情感朗讀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掌握來自學生的一些無法預見但具有教學價值的信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傳遞,在目的指向中對生成有作用地點化,使預期的教學目標充盈豐滿起來,這樣的適度調(diào)整有效催化動態(tài)生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是不能忽視的,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的獨一無二的體驗也要予以尊重。這意味著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獨有的個人體驗、特有的個性解讀,還需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把握正確的導向,不要脫離文本本身的內(nèi)涵而走向極端。
首先,根據(jù)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請看《狐假虎威》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你對狐貍有什么看法?
生1:我認為狐貍很狡猾,它是仗著其他動物對老虎的恐懼才趕走它們的。
師:嗯,狐貍的確很狡猾。
生2:我認為老虎很笨,這么輕易就相信了狐貍的話。
師:不錯,如果老虎聰明的話,就不會相信狐貍的話了。
生3:我認為狐貍很聰明,而且很會講話,不然早就被其他強大的動物吃掉了。
師(眼睛一亮,欣喜異常):太好了,你真棒,與眾不同,很有新意!我們用掌聲來鼓勵他。
其他學生一看這種情況,紛紛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獨特”“與眾不同”的看法:“狐貍太聰明了,能夠想方設法讓動物們相信它的話?!薄昂偡浅0?,竟然能趕走百獸,實在了不起!”“狐貍很機靈,居然能想出這種好辦法?!薄澝乐裕舆B不斷,教師都非常高興地給予充分肯定。從以上這個教學片段來看,學生的反應是具有多樣性的、個性的,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創(chuàng)新性的。但是,教師有時因為盲目尋求“生成”而不顧文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產(chǎn)生了許多無效的生成。小學教材中諸如此類的文章有很多,如《狐貍和烏鴉》《愚公移山》《畫蛇添足》《落花生》……教師對其文本內(nèi)容的領悟往往各不相同。每個人對同一文本的感受和體會是不一樣的,但它的本質并不會改變,它決不會從哈姆雷特變成張三或李四。我們決不能摒棄本真而求其次。因此,教師在啟發(fā)學生個性化閱讀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把握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不要強行為了精彩的生成致使文本失落。
其次,教師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一起研習。課堂學習中,教師不能隨意剝奪學生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權利,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權威者。特別要善于運用語文學科本身的文本價值加以引導,與學生一起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執(zhí)教《秋天的懷念》,這是作家史鐵生懷念母親的一篇文章。竇老師充分利用文本讓學生了解母親的心靈世界。
師:是誰最了解兒子?對,是母親!母親是不是像你們的母親那樣勸說自己的兒子?我們回歸文本,看看母親如何對待兒子的?
生:課文中的母親撲向作者,然后抓住作者的手,忍住著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起好好活!”從這句話中我可以看出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好好地活。
師:謝謝你的回答!接下來我們來一起思考母親為什么說這句話。請你們在心中默讀這句話,關注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
竇老師要求學生分別朗讀帶有“悄悄地”字樣的句子和不帶“悄悄地”字樣的句子,并讓學生自行比較這兩個句子,體會到簡簡單單的三個“悄悄地”便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懷與深情表現(xiàn)出來,隨后又通過“撲”“抓住”“忍住”來感受母親所傳達出的深厚的愛。教師沒有向學生直接表明可以通過分析文字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可是學生的情感隨著對文字的感受,一點一滴地領悟到母親對孩子廣博的情感天地;教師沒有特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賞析字詞,學生卻在不知不覺中明白簡單的文字也能正確無誤且豐富地表達情感。[3]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教學方案,抓住課堂生成的切入點,進行正面的價值導向,生成有效的課堂,煥發(fā)課堂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