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純芳
摘? 要:從一個民族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近幾年來新課改的發(fā)展,對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而語文又是一門思想性和人文性較強的學科,任何德育教育的內容都可以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找到相應的載體,可謂五彩繽紛,包羅萬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情感體驗
文以載道,任何語言文字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并與語言文字緊密結合,不可分割。從語文的學科特點來看,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和思想道德素材的廣泛性,并且在形式上也具有生動、形象的顯著特點,既易于學生接受,又能提高學生的心靈體驗,這直接造就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然而,從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來看,教師在教學中容易陷入兩個誤區(qū),其一是忽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文的學科特點,在德育滲透的過程中內容過于直白,重于說教,并缺乏一定的課堂教學技巧;其二是忽視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和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并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性,這兩個誤區(qū)的直接結果導致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并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想走出“誤區(qū)”,必須把語文的語言文字和思想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基于此,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具體闡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與語言文字的訓練相結合
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點,所謂“情動辭發(fā)”,文字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產物,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文章時,應“披文入情”,從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產生情感上親近感和認同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文本,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內容時,為了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我會從閱讀的角度入手。首先,我會以一張地圖和一張圖片作為導入,讓學生從地圖中尋找西沙群島的位置,并觀看圖片中的景物,做好記錄,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揭示課題。之后,我會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畫出生字,并積極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而,我會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解答,并讓學生有感情的范讀課文,畫出重點詞語,讓學生思考這個詞“好在哪里”,比如,美麗富饒、五光十色等,讓學生用自己知道的詞語進行替換練習,并加以對比,從而提高對文本的認識。最后,我還會為學生運用多媒體展示祖國大地中又一處美麗的地方,如,黃山,讓學生在課堂上仔細觀察,寫一篇寫景類文章。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
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對于德育教育這項艱巨的任務來說,必須以情感為核心來展開進一步滲透。而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學生的一次情感體驗過程,通過有效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情感得以共鳴,達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標。
在教學“亡羊補牢”這一課內容時,為了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元素,首先。之后,我會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經歷這個寓言故事,如,我會配合圖片詢問學生,如果你有10只羊,有一天,你的羊不見了,被狼吃了,你發(fā)現了羊圈的漏洞,你會怎么辦呢?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我會以多媒體視頻進行導入,讓學生觀看“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并在課堂上說一說自己看完后的感受,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再讓學生閱讀文本,熟知大意的基礎上相互討論文本中蘊含的道理,從而使學生與文本中的寓意產生共鳴,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思想境界。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也能夠有效達到德育滲透的目標。
三、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滲透德育工作除了依靠豐富的教材內容外,還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規(guī)范自身行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課外,將教材內容合理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的磨煉中運用語文知識,踐行德育思想,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上語文課時,為了滲透德育教育,我除了為學生講述基礎的教材內容外,還會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又如,我會利用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組織學生觀看“中國詩詞大會”,并學習其中對教學有利的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詩詞闖關活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滲透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使德育教育貫穿教學始終。
參考文獻
[1]? 包艷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60-61.
[2]? 畢洋洋.淺談小學語文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