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育紅小學 430060)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身兼多重任務,既要關注學生學習,又要掌握學生健康心理情況。注重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培育,能夠讓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核心素質,影響人在集體中的價值,也是其他素質的具象化體現。因此,在開展道德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不能僅依賴于理論說教,應該堅持“生活即教育”原則,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導班級管理工作,讓班級管理服務于學生成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小學班級管理主要以“班主任—班干部”為主,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意識的執(zhí)行者,班規(guī)是班級管理的依據。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并沒有真正參與班級管理,班干部也只是機械式地執(zhí)行班級管理規(guī)定,學生對管理行為的意義及其價值并不理解。模式化管理弱化了班級管理價值,甚至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也無法通過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班級管理目的不僅是為了維持班級秩序,關鍵是為學生提供班級管理服務,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綜合來看,我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仍然集中于“管”,班主任注重班級秩序,忽視了管理服務價值,沒有充分發(fā)揮班級管理在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低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導致學生在班級生活中能夠得到的學習機會少之又少,班主任也難以借助班級管理工作開展道德素養(yǎng)培育工作。
班級管理以學生為根本,學生既是班級管理中的對象,又是班級構成的主體。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需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鍛煉學生的交往應對能力,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但我國小學班級管理普遍缺乏民主管理精神,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處于被動地位,沒有真正參與班級管理。班主任利用班級管理規(guī)定進行思維校正、行為校正,學生僅是服從班主任管理權威,并沒有深刻思考個人問題。
班級管理是一項藝術,需要學生與班主任共同參與其中,才能夠發(fā)揮其管理與服務價值。班主任在開展道德素養(yǎng)培育工作時,要堅持“生活即教育”原則,利用集體活動、競賽活動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給予學生民主、和諧的班級生活,借助生活經驗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班級糾紛是班級管理中的常見問題,也是導致班級出現不和諧聲音的主要因素。班主任在解決班級糾紛時,不必過分追究學生在問題中的對錯,可將其轉化成道德素養(yǎng)培育素材,順勢開展道德素養(yǎng)培育工作。在發(fā)生班級糾紛時,班主任不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應該從“小”中“見”大,讓學生掌握處理糾紛的方法,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是非觀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例如,班級兩名學生因為口角引發(fā)斗毆,班主任可以采用“班級管理法庭”的方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改變“班主任—班干部”的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在“庭審現場”,所有學生都是陪審人員,對兩名學生發(fā)生口角的原因、斗毆造成的后果進行分析,詳細闡述學生行為造成的后果,表明個人態(tài)度,指出具體的錯誤,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管理現象,讓學生通過“規(guī)則”與“道德”審視個人行為,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念。
班級管理工作方式不僅是約束與懲罰,集體活動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夠增進學生情誼,提升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交往、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代小學生主要以獨生子女為主,缺乏團隊合作能力,不具備分享意識,甚至出現自私、自利的情況。班主任應積極開展集體活動,鼓勵小學生在集體行動中分享活動資源,使其感受到相互幫助的力量,體驗團隊合作所帶來的喜悅,分享集體合作成果。班主任要多開展多姿多彩的集體活動,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方法,這樣可以提升班級管理效果,調動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積極性。
例如,班主任可以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班級裝飾集體活動,將學生分成多個活動小組,為每個小組劃定班級裝飾范圍。裝飾范圍相對較大,涉及繪畫、書法、裝飾等多方面知識,一名學生無法獨立完成活動,不得不尋求幫助。由于審美價值及觀念不同,學生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會出現不同意見,甚至出現爭吵現象,但最終會共同努力完成活動任務。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發(fā)生的矛盾要進行調節(jié),讓事態(tài)朝良性發(fā)展,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裝飾活動完成后,班主任可以讓各組展示自己的裝飾成果,介紹小組合作過程,升華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帶來的喜悅。
競賽活動是集體活動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活動,要求集體中每一個成員在集體活動中通過競爭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競賽活動中合作與競爭并存,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不斷拼搏,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競賽活動開展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其中承擔的角色不同,學生也可以通過競賽實現個人價值,培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競賽活動突破了傳統(tǒng)模式化班級管理方式,將班級管理工作落實到每一項活動中,讓學生在“事件”中成長,用引導代替批評。
例如,學校每年都要組織校運動會,其中包含了多個項目,但參加報名的學生卻比較固定。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不以競賽活動為報名目的,所有參加的學生均可以得到活動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2)結合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建議學生選拔跳繩、短跑、跳遠等活動量較小的活動;(3)所有學生必須選報一項體育活動,有特殊身體情況的學生可以作為活動引導員、志愿者參與活動。在活動開展期間,班主任帶領學生共同到賽場中為同學加油,并在比賽終點慰問運動員,對學生的拼搏精神進行贊揚,讓學生感受到競賽活動中的進取精神。如果學生在比賽中表現出棄賽、打破比賽規(guī)則等行為,班主任要及時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賽活動參與觀念。
班級是學生校園生活的載體。學生在班級中感受到同學情誼、師生情誼,學會基本的人際交往方法,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小學班主任要正視班級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用班級管理方法培育學生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求真務實,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文章以“生活即教育”思想為原則,探究如何利用班級力量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發(fā)現生活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形成有重要作用。班主任要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關心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變化,適當給予幫助,才能夠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收獲快樂,實現健康成長,提升道德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