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聰明誤》對于俄羅斯文學“莫斯科傳統(tǒng)”的貢獻

2020-03-03 21:02:36
關鍵詞:多夫索菲亞格里

傅 星 寰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作為俄羅斯文學“莫斯科題材”的重要文本,格里鮑耶多夫的《聰明誤》(Горе от ума,或譯《智慧的痛苦》)反映了俄羅斯歷史文化中與“莫斯科問題”相關的重要話題,表現(xiàn)了19世紀上半葉“大墓地”般的莫斯科的傳統(tǒng)社會與外來的、充滿生機的啟蒙新思想的碰撞與沖突,形象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以主人公恰茨基為代表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新一代俄羅斯知識分子與以法穆索夫為代表的保守落后的貴族階層之間的思想對決;與此同時,它初步奠定了俄羅斯文學“莫斯科題材”文本在詩學上的一些重要特征,為俄羅斯文學“莫斯科傳統(tǒng)”做出了開先河的貢獻。

一、格里鮑耶多夫的莫斯科——“法穆索夫的社會”

1823—1824年冬季,格里鮑耶多夫在莫斯科創(chuàng)作了《聰明誤》這部喜劇。在劇中,他展示了“自己的莫斯科”——作家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城市。作者借自己的主人公們揭示了社會各階層人士與莫斯科之間的關系。第一個階層就是“少數(shù)派”——接受了西方先進的啟蒙思想的“多余人”,在劇中最鮮明的代表就是恰茨基。他是作者借以抒發(fā)己見的人物,是初顯“當今時代”莫斯科人特征的代表。然而,在這個莫斯科里,更普遍地存在著的是另一個階層,即“多數(shù)派”,他們被稱為“法穆索夫的社會”。這些人在莫斯科的各個上流社會的舞會上現(xiàn)身,并以議論他人為業(yè)。法穆索夫以及與他類似的人們非??粗刎敻缓凸賵龅匚?。這些屬于“過去時代”的莫斯科人以欺下媚上、巴結(jié)逢迎、收受賄賂等各種手段爬到了他們所覬覦的人生巔峰?!胺滤鞣虻纳鐣背蓡T們企圖相互鉗制、互相利用,他們服務的不是公共事業(yè),而是人,是那些能夠幫助他們升官發(fā)財?shù)娜?。正是這些人表現(xiàn)為格里鮑耶多夫筆下的莫斯科人。正如劇中人法穆索夫所言,俄羅斯的首都還沒有邁向“當今時代”,但他也明白,他們無法阻擋新時代的腳步,只不過他們更留戀過往時代的規(guī)則。

格里鮑耶多夫筆下的莫斯科是一個社會“名流們”為自己的“生與死”而殫精竭慮的城市。這些名流及其他們的家人代表著一個統(tǒng)一的形象,即聚集在莫斯科貴族家庭舞會上的“法穆索夫的社會”,它反映了莫斯科貴族社會所有的真實特征。這個圈子里的中心人物是巴維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法穆索夫,一位富有的地主和在莫斯科紳士階層中地位顯赫的官僚。他是一個“舊教徒”,農(nóng)奴制和專制制度的狂熱支持者。因循守舊、冥頑不化和向往過去是他的主要特征。他無限向往地回憶起葉卡捷琳娜那個漫長的世紀:“那時的宮廷哪里像現(xiàn)在,還是葉卡捷琳娜女皇坐龍位!以前的官兒都神氣,腦滿腸肥棒身體……。”(1)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38.貴族官僚們“食金飲玉,養(yǎng)尊處優(yōu)”“階上一呼,仆役一大隊”“出起門來,高頭大馬多雄威!”(2)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38.法穆索夫代表了當時對亞歷山大一世治國理政不滿的整個保守勢力——即“父輩們”的立場。這些“老人們”討論國事,語言充滿諷刺。那是一些從奧恰科夫時代的被遺忘的故紙堆里和克里米亞的征服中獲取自己見解的“退了休的國務大臣”們。然而也正是他們給莫斯科的生活定下了基調(diào)并聲言:“缺了他們事情就糟糕。”(3)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1.所有新的、進步的東西都被法穆索夫的社會視為對他們的主導地位的威脅。這就是為什么他們集體圍剿恰茨基,將他視為傳播“自由思想”的“危險人物”。

保守的“法穆索夫的社會”從啟蒙教育中看到這種“自由”的來源,叫囂“學習是瘟疫”,是造成當下比以往任何時候瘋狂離異的人更多的原因。他們認為只有一件事可以拯救這種啟蒙所帶來的后患,那就是搜集天下所有的書并付之一炬 。然而,莫斯科貴族的“子輩們”所接受的教育,又使他們與俄羅斯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當時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正是因為俄羅斯對西方的奴性,盲目的模仿,恐怕在俄羅斯很快就找不到“無論是俄羅斯面孔還是俄羅斯聲音”了。

在“法穆索夫的社會”里,看中的不是人品,對于人的評價取決于他所擁有的農(nóng)奴的數(shù)量。法穆索夫毫無避諱地說:“我們有個傳統(tǒng),父親做官,兒子光榮;只要有兩千農(nóng)奴帶田地,大家搶你當女婿,不管人品怎么低。”(4)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0.粗鄙狹隘的野心家斯卡羅洛茹勃上校成為令法穆索夫特別中意的未婚夫的人選,因為他“年紀不大地位尊,眼看將軍拿得穩(wěn)”(5)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44.。

在法穆索夫及其同僚所服務的官僚政府里,營私舞弊、裙帶關系、任人唯親之風十分盛行。他們處心積慮想獲取的就是升官發(fā)財。就像斯卡洛茹勃吹噓到:“講起處世的、訣竅,做官的、方法,嘿,不是我斯某吹牛說大話,真算得、地道的、哲學家!”(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49.這些人并不關心國家利益和社會發(fā)展,他們只關心個人利益、金錢和官階品位。

“法穆索夫的社會”的“子輩”以及它當之無愧的繼任者是莫爾恰林。他的形象充分顯示了官僚世界的所有特征。這個人物要拜謝法穆索夫使他來到莫斯科并得到提升。他那種不聲不響、虛與委蛇,倒成了他飛黃騰達的前提,因為“如今啞巴最值錢”(7)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29.。莫爾恰林深諳在“順從和恐怖的時代”“服務于個人而不是服務于事業(yè)”定將取得成功,爬上高位。正是如此黑暗而沆瀣一氣的“法穆索夫的社會”造成了19世紀上半葉俄國社會的停滯和反動。那么,格里鮑耶多夫濃墨重彩地刻畫這樣一個社會集團有何用意?這個“法穆索夫的社會”將繼續(xù)存在嗎?岡察洛夫指出:“只要還有人妄想不通過建立功勛去追求功名,只要有人善于鉆營,樂于逢迎拍馬,‘撈取獎賞和快快活活地生活’,只要造謠誹謗、游手好閑、空虛無聊等不僅不被視為惡習,而且作為社會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到處盛行,那么法穆索夫、莫爾恰林之流的特點當然至今還會在當代社會中時時出現(xiàn),沒有必要把法穆索夫引以為榮的‘特殊印記’從莫斯科身上抹掉?!?8)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7.所幸的是,在喜劇中還有恰茨基的形象,他展現(xiàn)了“黑暗中的一線光明”。恰茨基譴責所有陳舊的、阻礙歷史發(fā)展的社會基礎,他和整個“法穆索夫的社會”的沖突,體現(xiàn)了社會沖突的本質(zhì)。

二、《聰明誤》中的莫斯科人

格爾申宗認為,《聰明誤》中的人物形象,“從來都不是現(xiàn)實的精確副本,也不是純粹的發(fā)明,它始終是藝術家所積累的具體觀察的主觀加工,是從現(xiàn)實中汲取的原創(chuàng)作品”(9)Гершезонь.М.Грибоедовская москва[M].Москва,Издание,М.и С.Сабашниковых,1914.Предисловие:Ⅳ.。這些人物形象如反射在水滴里的光線那樣,將從前莫斯科的所有一切,那個時代的歷史畫面和道德習俗全面地折射出來。

(一)“莫斯科怪人”——恰茨基

劇本中的恰茨基是一個具有新思想、新世界觀和代表新的社會力量的激進青年。他與法穆索夫所代表的社會集團針鋒相對。這位受到良好教育的貴族青年,穎悟聰明,能言善辯;他有理想有抱負,正直高尚不茍且,不愿意為功名和金錢所羈絆,崇尚知識與科學,準備獻身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他才華橫溢,積極投身于工作,眾人提起他都會說“若論多情、樂觀、伶俐,不管你是武職,不管你是文的,誰能及亞歷山大·恰茨基?”(10)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8.即便是法穆索夫也不得不承認他“能寫會譯,聰明伶俐”(11)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3.。在離開3年后,當他懷揣著報效祖國的浪漫激情重返莫斯科的時候,由衷地感嘆:“當我從異地遠游歸來,故國的炊煙也分外親切,分外可愛!”(12)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26.然而,當他踏上莫斯科的土地,痛心地看到偽善、不學無術之風依然像從前那樣控制著這座都城。在那里,“新建筑、舊靈魂”(13)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3.。他的愛國主義情懷被盲目崇拜、奴顏婢膝和拙劣模仿的社會惡習所踐踏,他痛心疾首地呼吁:“但愿上帝有靈,驅(qū)除這空虛而盲目的崇洋病,讓有識的俄國人,以自己的言行,來挽回這澆薄的人心?!?14)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17.面對法穆索夫的威逼利誘,恰茨基堅持所崇尚的道德觀念,即獨立和個人尊嚴,他凜然表示:“秉公服務我高興,阿諛奉承難遵命。”(15)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38.當他看清整個法穆索夫社會的丑惡嘴臉時,悲憤地控訴道:“我此刻恍然夢醒,眼前的一切分外分明;恨不得向女兒和父親,向這無恥的假‘情人’——向全世界發(fā)泄我的孤憤。這樣的人!這樣的社會!到處是排擠!詛咒!迫害!”(1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49.對于恰茨基來說,莫斯科是一座令人失望、沮喪之城。莫斯科使他“發(fā)瘋”,他的精神受盡折磨,在那沆瀣一氣的人群中,他“如染沉疴”。他帶著愛的信念飛奔回莫斯科,而那里卻用謊言、冷漠,甚至惡毒回敬他。

恰茨基對于索菲亞的愛情追求貫穿了整個劇本。他對索菲亞的愛情是真摯的,同時也是不幸的。為了愛情,他從七百俄里之外飛奔而來,大膽地向索菲亞表達自己的愛慕。他試圖以坦蕩的胸懷、誠摯的情義、過人的才華來贏取索菲亞的愛,并且極力地克制自己,承受著被冷落后的痛苦,表現(xiàn)了與莫爾恰林的虛偽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種真誠的高貴品質(zhì)。遺憾的是,他被自己的一廂情愿的情感蒙住了眼睛,直到發(fā)現(xiàn)莫爾恰林在索菲亞與女仆麗莎之間玩弄的齷齪游戲之后,他才驀然警醒,悟出法穆索夫的社會已墮落得無可救藥。他與索菲亞的分道揚鑣是對“法穆索夫的社會”的最后告別,是與“討厭的莫斯科”(17)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16.的徹底決裂。

恰茨基作為劇中的主人公,其形象意義在當時飽受爭議:岡察洛夫認為他“仿佛是紙牌中第五十三張神秘莫測的牌”(18)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6.令人困惑不解。普希金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恰茨基完全不是個聰明人,而格利鮑耶陀夫卻很聰明?!?19)普希金.普希金全集·8·書信[G].沈念駒,吳迪,主編;呂宗興,王三隆,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218.他認為,如果恰茨基是一個聰明人,和什么樣的人打交道不會對牛彈琴是應該能區(qū)分出來的。別林斯基在其論文《智慧的痛苦》中也寫道:“他為什么甘心與他們?yōu)槲椋蝗ふ腋m合自己的集團呢?”(20)Гордин А.М.А.С.Грибоедов в русской критике:Сборник ст./Сост.,вступ.ст.и примеч.А.М.Гордина.[C]—М.:Гослитиздат,1958:183.他甚至認為恰茨基本就不應該再回到莫斯科貴族圈里去。在那個圈子里,恰茨基是那么不合時宜,簡直就像一個“大嘴巴”“空談家”和“完美的丑角”?!斑@是一個新的堂吉訶德先生,一個騎著木棍卻以為是騎在馬上的小孩……?!?21)Гордин А.М.А.С.Грибоедов в русской критике:Сборник ст./Сост.,вступ.ст.и примеч.А.М.Гордина.[C]—М.:Гослитиздат,1958:184.別林斯基道出了恰茨基這個后來被批評界稱為“多余人”的形象特質(zhì),即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與周圍滯后、封閉的環(huán)境之間的沖突,這造成了他對環(huán)境的無能為力之感,即便有所行動最終仍以失敗告終。在俄羅斯文學知識分子形象集群里,恰茨基屬于“與時代錯位的人”。所謂“‘與時代錯位的人’總體上是指那些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在社會生存中無以施展能力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他們之所以‘英雄無用武之地’則在于其價值觀念和精神氣質(zhì)與時代的錯位和偏離?;蛟S應該稱他們?yōu)椤咴跁r間前面的人’,由于其所處時代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觀念上的總體落后,他們或者因迷惘而找不到出路,或者受排擠而趨于社會邊緣,即便不是身陷流亡,精神上也處于流亡狀態(tài)”(22)傅星寰.現(xiàn)代性視閾下俄羅斯思想的藝術闡釋——俄羅斯文學五大題材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206.。其實,恰茨基與“大墓地”般的莫斯科的格格不入表現(xiàn)在他的自由思想與莫斯科的保守勢力的對決上,正是他的自由思想對保守愚頑的莫斯科上流社會形成了沖擊,整個上流社會才孤立他、排斥他。在這場新舊思想的對決里,由于力量相差懸殊,恰茨基最終遭到了致命的打擊。然而,從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的緊要關頭,恰茨基這類人物是必然要出現(xiàn)的,他以其特立獨行的“怪”與“瘋”站到與舊勢力斗爭的最前列,他是舊時代的犧牲者、新時代的先驅(qū)者。他對俄國丑陋現(xiàn)實的強有力的沖擊,正是這一形象最深刻的民主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恰茨基是伴隨著“傻瓜”的稱謂出現(xiàn)在法穆索夫家的舞會上的。主人公恰茨基(Чацкий)與“傻瓜”(Дурацкий)的合轍押韻并不是偶然的,它們之間的同位關系:“恰茨基——傻瓜”,暗示出了主人公的未來的命運。這位“鋒利、善辯,颯爽多才”的恰茨基,對于整個莫斯科的上流社會而言就是一個“傻瓜”“怪人”“神經(jīng)病”。這就決定了在喜劇的結(jié)尾,他必將背負著一連串強加給他的“傻瓜”“丑角”“瘋子”等綽號離開。正是格里鮑耶多夫首次發(fā)現(xiàn)了在俄羅斯文學的“莫斯科時空”中,那些在精神氣質(zhì)上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主人公的通常命運并首創(chuàng)了他們在世俗眼光里的一般稱謂——“莫斯科怪人”。

(二)“老牌莫斯科”——法穆索夫

“法穆索夫”這個姓氏來自拉丁語“fama”,意為“傳說、議論”。格里鮑耶多夫想借此強調(diào)說,法穆索夫害怕受到社會輿論的沖擊;另一方面,“法穆索夫”這個詞還有個英語的詞根——即“famous”,意為“杰出的、眾所周知的”(23)Фамусов[EB/OL].[2019-11-05].http:∥ Этимология слова фамусов/ru.wiktionary.org.。喜劇中的法穆索夫是一個典型的“老牌莫斯科”(24)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7.,是“過去時代”的代表。在官場上雖然身居要職,但從不為公務所累。他不無得意地炫耀說:“我的規(guī)矩是這樣子,不管是呈文,不管是批示,簽上了字,就沒有我的事?!?25)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6.法穆索夫?qū)⒐珓找暈樽约旱氖酪u領地,在他周圍都是親眷和熟人:“我這兒手下的人,不是族內(nèi),就是姻親,我最關心親戚世交,不管是阿狗阿貓,在海底也要將他往上撈?!?2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47.他所代表的頑固守舊勢力——沙皇專制制度正陰云密布于莫斯科的天空。他瘋狂地維護沙皇專制制度和一切舊有的貴族風俗,恐懼新生事物和新思想,仇視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在他看來,學習是瘟疫,學問是罪魁禍首。他迎合公爵夫人辱罵師范院校和教授,叫囂要把“天下書本,一律,放進爐子里燒點心”(27)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13.。他左奔右突,投機鉆營只是為了升官發(fā)財。以自己的舅父馬克辛為榜樣,沾沾自喜地向恰茨基傳授官場哲學。為了得到帝王的恩寵,馬克辛盡管白發(fā)蒼蒼也幾次跪倒在皇后面前取悅她。他利用職務之便,命令手下干各種壞事,處理公務更是心不在焉。作為一個官場老油條,他很清楚在這種社會里,只有善于奉迎,利用關系,才能保證自己的一切利益。為此,他甚至將自己唯一的女兒作為籌碼,準備將索菲亞嫁給隨便什么人,只要對方有錢有勢。在他的眼里莫爾恰林是一個既沒財產(chǎn)也沒身世的窮小子,即使他欣賞后者的謹慎和穩(wěn)健,也不可能納入他擇婿的考量;而恰茨基簡直就是一個“敗家子”,四海云游,不務正業(yè),滿腦子“自由”思想……他視恰茨基為“燒炭黨黨員”“危險人物”,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符合他的選婿標準。因而當他費盡心思地看中了不學無術又粗鄙不堪的斯卡洛茹勃上校的時候,完全不顧身份,低三下四地巴結(jié)討好,只因后者很快要“把將軍拿”(28)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49.。殊不知,在索菲亞眼中,斯卡洛茹勃卻是“口氣粗,傻腦瓜”的莽漢,“除了談打仗,生平不說一句聰明話,嫁給他,不如投河找魚蝦”(29)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8.。

法穆索夫作為一種藝術典型,代表的是保守勢力,綜合地反映了“老牌莫斯科”貴族形象的多方面特征:獨斷專行、因循守舊,愚昧無知、腐化墮落和懼怕新思想新事物,等等。像法穆索夫這種舊官僚,在當時的俄國社會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他們激起了社會進步力量以及被壓迫階級的不滿和反抗。而這一種反抗和不滿也正是那個時期的時代精神,被格利鮑耶陀夫敏銳地捕捉到并藝術地表現(xiàn)出來。其實,在俄國不同歷史時代的官場上都能見到法穆索夫的身影,因此這個典型的官僚形象立意深遠。

(三)“寡言慎行的兩面派”——莫爾恰林

在劇中,莫爾恰林是恰茨基的情敵,屬于年輕一代官僚的典型人物。他出身貧困,位卑言微。他聽從父教:“見任何人,盡量討好,房屋的主人,機關的領導,門房仆役,一概攀知交,見了巴兒狗,也得摸順毛。”(30)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42.他用這種“穩(wěn)健和謹慎”的處事態(tài)度混跡于莫斯科的官場底層,低聲下氣、乖巧順從。而正是這種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能力,使他獲得了法穆索夫的認可,由于欣賞他的“才干”,法穆索夫才讓他在秘書的位置上干了三年。莫爾恰林為自己定下人生的目標是:成名、獲獎、愉快的生活。為了“飯碗”和官爵,他一方面毫無廉恥地承受著索菲亞單純的愛意,小心翼翼地與索菲亞奉迎周旋、逢場作戲。另一方面又在私底下調(diào)戲女仆麗莎,赤裸裸地向她表白“心聲”。當事情敗露時,他又選擇放棄麗莎,調(diào)頭跪倒在索菲亞面前求饒。當然,這個狡猾的“兩面派”最終并沒有得到一個兩面討好的結(jié)局。

莫爾恰林是俄國專制農(nóng)奴制官場毒瘤的衍生物。他卑鄙無恥,善于奉迎,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攀附上權貴“大樹”,不擇手段地利用一切可資利用的機會。作為官場上的投機者,莫爾恰林雖然官位低微,暫時會表現(xiàn)得順從、迎合,但一旦有機會爬到高位,此前的奴顏婢膝定會在瞬間變成頤指氣使和自命不凡。正如作家謝德林在《莫爾恰林老爺們》(1874—1878)中所描繪的“莫爾恰林老爺們”,也是由最初的俯首帖耳、低眉順眼的小官吏最終爬到權力階層蛻變?yōu)橛突暇?、心狠手辣的政客。像莫爾恰林這樣的小官吏,在當時的莫斯科多如螻蟻,遍布于社會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個成功的典型形象,“莫爾恰林”在后來的很多俄羅斯作家筆下都有所表現(xiàn)。列寧在自己的政論中曾多次引用過“莫爾恰林”這個名字,并把莫爾恰林的“比什么人都更穩(wěn)健,比什么人都更謹慎”的官場哲學稱之為“莫爾恰林式的成功”(31)Ленин В.И.Против бойкота.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т.XII[C].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М.;1968:34.。“莫爾恰林”(молчалин)——在俄語中,表示諂媚者,阿諛奉承者。聽從上級的所有命令并隱藏自己的意見,他的主要特征就是“寡言”(32)Молчалин[EB/OL].[2019-11-05].https:∥ru.wikipedia.org/wiki/.。別林斯基對于這個形象的評價可謂鞭辟入里。這是“一個沒有靈魂、沒有心肝、沒有任何人性要求的淺薄之人,一個無賴、諂媚之徒,四腳爬的野獸??偠灾?,這就是莫爾恰林”(33)Гордин А.М.А.С.Грибоедов в русской критике:Сборник ст.[C].Сост.,вступ.ст.и примеч.А.М.Гордина.—М.:Гослитиздат,1958:180.。隨著時代的變化,雖然在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進程中,莫爾恰林這類善于偽裝的“兩面派”形象有了更為復雜的內(nèi)涵,但這一形象的本質(zhì)特征——“見風使舵、投機鉆營”永遠沒有發(fā)生改變。

(四)“待嫁新娘”——索菲亞

索菲亞是劇中最為復雜的形象之一。在當時曾引起批評界的很多爭議。別林斯基指出,索菲亞仿佛是一個“幻影”(34)Гордин А.М.А.С.Грибоедов в русской критике:Сборник ст.[C].Сост.,вступ.ст.и примеч.А.М.Гордина.—М.:Гослитиздат,1958:185.。普希金也認為,這個人物“勾勒得不清楚”(35)普希金.普希金全集·8·書信[G].沈念駒,吳迪,主編;呂宗興,王三隆,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220.。很多批評都指向這個形象與現(xiàn)實之間的疏離。其實,格里鮑耶多夫?qū)τ谶@個形象的塑造和提煉是獨具匠心的,既有現(xiàn)實針對性,又揭示出深藏其中的被動、教條、不善思辨的俄羅斯民族性格問題,具有前瞻性。作為法穆索夫社會中的一員,索菲亞年輕的心貪婪地感知著未知的一切,同時吸納了美好的、健康的和虛偽的、偏執(zhí)的東西。受法國感傷主義小說的影響,索菲亞將莫爾恰林當作自己理想的心上人,認為他“待人最誠心,從不驕傲,帶幾分羞澀、拘謹……”(3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20.因此她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恰茨基,并厭惡他對貴族社會風俗習慣的機智諷刺,說他是一個“瘋子”。恰茨基看穿了這一切,所以痛心地向她指責道:“他呀?……整天頭不抬,嘴不開,肯聽話,能忍耐,可不知他心理有什么鬼;我的天,或許是,情人越看越可愛,你把自己的優(yōu)點,無中生有,全往他身上栽,這不關他的事,多是你錯待?!?37)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73-74.在她與莫爾恰林的關系中,她希望扮演這樣的角色:“控制這個唯命是從的人,給他幸福,讓他成為終身的奴仆。要使他成為未來的‘丈夫兼童仆、丈夫兼聽差——莫斯科丈夫們的模范’。這不是她的錯。在法穆索夫的家是不可能有別的模范的。”(38)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29.

“索菲亞”一詞的詞源來自古希臘語的σοφiα,有智慧、明智、學識之意(39)София[EB/OL].[2019-11-05].https:∥ru.wiktionary.org/wiki/.。然而,劇中的索菲亞的性格和表現(xiàn)往往與“智慧”“明智”和“學識”大相徑庭。索菲亞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似乎脫離了她所屬階層的常軌,她既沒有其父法穆索夫那樣“深謀遠慮”的能力,也沒有“兩面派”莫爾恰林那種暗中觀察、兩面周旋的稟賦。相反,她在愛情上的表現(xiàn)是愚鈍和被動的,“沒有打算”的,像一個消極等待、沒有主見的“待嫁新娘”。索菲亞對于愛情的理解是教條的、理想化的。就比如,她以自己的愛情教條像一把尺子一樣去衡量主動接近自己的莫爾恰林,自認為后者是“待人最誠心”、謙虛平和的青年。但究其實質(zhì),這種標準并不是索菲亞自己的思想結(jié)晶,而是她從感傷主義小說中接收而來,并被這種思想所驅(qū)使。從最終的結(jié)果來看,與其說索菲亞在等待著一個符合她“尺子”的人,不如說她在等待著一個能夠征服她,并且迫使她改變“尺子”的人。別爾嘉耶夫在《俄羅斯的命運》中談及俄羅斯民族性格時提到:“俄羅斯像一名新娘似的,期待著那來自高空的新郎……”(40)別爾嘉耶夫.俄羅斯的命運[M]. 汪劍釗,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5.索菲亞的身上折射著“待嫁新娘”的影子,她仿佛是俄羅斯,既被一種力量束縛并驅(qū)使著,又渴望被另一種更強大的力量所征服,如此循環(huán),始終在一個被驅(qū)使的狀態(tài)下,很難有自己的主見。在索菲亞的形象里滲透著被別爾嘉耶夫稱作消極、保守的“俄羅斯靈魂”的東西。在別爾嘉耶夫看來,這種被動方式如同“待嫁的新娘”,“她期待著新郎、丈夫和統(tǒng)治者”(41)別爾嘉耶夫.自我認知[M]. 汪劍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88.。

索菲亞之所以被批評界貶斥為一個“面目不清”的人物,是因為在這個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里顯露出一種人格上的缺陷。她排斥理性,崇尚感情,雖然有著自己執(zhí)著的愛情意識,堅持著自己的愛情理想:即自己的情郎需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在虛榮傲慢的莫斯科,真正的謙虛是不可能存在的,因而她的理想實際上是虛無縹緲且不切實際的。在恰茨基遠赴他鄉(xiāng)求學的三年里,索菲亞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法穆索夫的社會”,所以,當恰茨基重新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時,她頓時感覺后者“舌似劍,唇似簧,整日價罵槐指?!?。她無法接受恰茨基的犀利,認為他們“兒時的情誼,只不過逢場作戲”(42)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9.。她擅自給自己與恰茨基的情誼判了死刑,盲目地沉浸在莫爾恰林的虛假愛意里。而當莫爾恰林的卑劣形跡敗露之時,索菲亞又毫不猶豫地放棄莫爾恰林,繼續(xù)尋找心中的如意郎君。表面看來,索菲亞對愛情理想的追索是執(zhí)著的,但實則是按照愛情“教條”的慣性的自我陶醉。在這個過程中,她只奉“教條”,卻不動真心。其實,作為莫斯科上流社會的貴族小姐,索菲亞身上刻印著“法穆索夫的社會”印跡。正如岡察洛夫?qū)τ谶@一形象的評價:“這是善良本性與虛偽混合的產(chǎn)物,是又有靈活的智慧,又缺乏理想和信仰的結(jié)果,是概念的混亂,是精神和道德的盲目性——所有這些都不是她身上屬于個人的缺陷,而是她那個圈子的共同特征?!?43)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27.

三、“大墓地”與恰茨基的逃離

將莫斯科比作“大墓地”源于俄羅斯思想界西歐派的杰出代表恰達耶夫。他在其著名的《哲學書簡》里,明確指出“大墓地指的是莫斯科”(44)恰達耶夫.哲學書簡[M]. 劉文飛,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54.。在格里鮑耶多夫筆下,莫斯科正是一座“大墓地”般的城市,處處散發(fā)著腐敗的氣息。劇本中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源于現(xiàn)實生活,性格鮮明,栩栩如生,而且極富典型性。既有認為“伏爾泰,還不如、伍長牌頭硬”的粗鄙軍官斯卡洛茹勃;也有喜歡搬弄是非,熱衷傳播流言,嗜賭成性,沉迷于花街柳巷的“混混”列彼季洛夫;還有以奉承得寵的明目張膽的騙子札戈列茨基和奢靡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公爵小姐們……這些以法穆索夫為首的貴族階級對上趨炎附勢、厚顏無恥地巴結(jié),一心只想著榮華富貴,滿胸的勛章和駟馬高車;對下頤指氣使、橫眉冷對;他們?nèi)稳宋ㄓH,結(jié)黨營私;無聊空虛,耽于享樂,在“寫字打牌,打牌寫字”(45)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80.中混日子。《聰明誤》所描繪的是一幅腐敗墮落的莫斯科貴族社會的諷刺畫卷,與此同時又從側(cè)面反映出了下層民眾的不幸和農(nóng)奴的悲慘生活。正是這種上層的腐敗墮落和下層的麻木絕望共同構成了一個毫無生機的“大墓地”般的莫斯科社會圖景。

恰茨基崇尚自由思想,而莫斯科卻如“大墓地”般的令人窒息。從外歸來他所看到的莫斯科,一方面是貴族們的歌舞升平,醉生夢死;另一方面卻是底層百姓的饑寒交迫、民不聊生:農(nóng)奴沒有自由,身家性命朝不保夕。農(nóng)奴主們追逐名利、蠅營狗茍的惡劣風氣和農(nóng)奴們饑寒交迫的生活慘狀極大地刺痛了恰茨基的心靈。他珍惜與索菲亞青梅竹馬的愛情,然而法穆索夫赤裸裸地拿名利換婚姻的聲明,讓他發(fā)現(xiàn)愛情已經(jīng)淪為了金錢權勢的奴隸。而那些像斯卡洛茹勃之流雖有金錢權勢的魯莽市儈反而成了社會名流。最讓恰茨基難以容忍的是,莫斯科的貴族社會簡直就是一個思想的牢籠,禁錮一切新生事物,任何進步的民主思想在這里都會遭到阻撓和摧殘。隨著一聲:“我討厭你——莫斯科”(4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16.的悲憤吶喊,恰茨基最終離開了這毫無生機、一片肅殺的“大墓地”,并決意“從此后,再不會舊地重來”(47)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50.。因為對于恰茨基而言,在尚未進入“當今時代”的莫斯科,他就是一個“多余人”。在那里,他沒有立足之地。

陳腐落后的社會環(huán)境讓恰茨基體會到了智慧的痛苦,他用自己非凡的才智向脅迫他的邪惡勢力做了針鋒相對的反擊。面對整個法穆索夫社會,恰茨基的尖刻譏刺、辛辣嘲諷,使得達官貴人們瞠目結(jié)舌,狼狽不堪。他犀利大膽的言語,嚇得法穆索夫唯恐避之不及,連聲驚呼:“這種人,真該禁止進兩京。”(48)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42.上流社會將恰茨基的民主思想視為洪水猛獸,于是圍攻、謾罵、污蔑向他紛至沓來。面對傳統(tǒng)的習慣勢力的重重圍剿,恰茨基雖然苦惱卻仍然無所畏懼,孤獨應戰(zhàn)。于是恰茨基在被孤立、被嘲笑的喜劇氛圍里,成了一個悲劇人物。所有這一切始于智慧,終于智慧的被扼殺。正如岡察洛夫所說:“他的全部智慧、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這場斗爭,這就是主題,是他惱怒的來由,‘萬般苦惱’之所在,只有在這些苦惱的影響下,他才能起到格里鮑耶多夫所規(guī)定的作用,這種作用比失敗的愛情意義要重大、高超得多,一句話,使這部喜劇起到應有的作用。”(49)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13.

四、《聰明誤》對于俄羅斯文學“莫斯科傳統(tǒng)”的貢獻

所謂俄羅斯文學的“莫斯科傳統(tǒng)”,是指在俄羅斯文學發(fā)展史上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的 、具有莫斯科獨特的文化屬性的莫斯科神話、莫斯科城市形象、莫斯科風俗、莫斯科人、俄羅斯思想中的“莫斯科問題”等一系列關涉文學的文本詩學和價值詩學的一般規(guī)律。它們普遍存在于俄羅斯文學有關莫斯科題材的各類體裁之中。這種傳統(tǒng)具有承繼性并對文學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有著無形的影響和限定。

隨著恰茨基這個與莫斯科上流貴族社會格格不入的“怪人”形象的出現(xiàn),作品首次觸及了俄羅斯文學“父與子”的話題,劇中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有法穆索夫與恰茨基所代表的“父與子”的思想對決,也有如法穆索夫與莫爾恰林所代表的“父與子”在精神上的一脈相承,表明俄羅斯知識分子問題的復雜蘊含?!堵斆髡`》作為俄羅斯文學較早地反映“莫斯科題材”的作品之一,它對于俄羅斯文學莫斯科文本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豐富了莫斯科——“大墓地”的城市形象內(nèi)涵。它通過諸多典型人物的塑造,營造出的一種暮氣沉沉的莫斯科社會環(huán)境,而恰茨基這一代表啟蒙新思想人物的出現(xiàn),對“大墓地”的陰郁之氣造成了一定沖擊。雖然是一次失敗的經(jīng)歷,但又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他已攪動了莫斯科這攤死水,讓封閉保守的莫斯科出現(xiàn)了一絲裂痕,為莫斯科的浴火重生奠定了基礎。

《聰明誤》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并不僅僅局限于此劇本身,它也為后來的俄羅斯文學“莫斯科時空”中的形象系統(tǒng)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諸如:“莫斯科怪人”“老牌莫斯科”“寡言慎行的兩面派”“待嫁新娘”等都在后世的俄羅斯文學“莫斯科文本”中有所再現(xiàn)和發(fā)展。與此同時,它在莫斯科形象、莫斯科的家常性和節(jié)日氛圍、莫斯科的城市空間的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莫斯科的“女性”特質(zhì)等方面都做出了開先河的貢獻。

在格里鮑耶多夫的筆下,莫斯科城可作兩種闡釋。其一,這是一座令人回憶起童年、家的溫暖、害上思鄉(xiāng)病的故鄉(xiāng)之城;其二,它又是一座固若金湯、封閉落后、令人孤獨、逼人發(fā)瘋乃至逃離的“死亡之城”。作為一部喜劇,格里鮑耶多夫雖然無法觸及莫斯科的城市外貌,但是他依據(jù)體裁的要求順勢將整個劇情安排在法穆索夫的客廳里展開。因而讀者依然可以借助這一特殊空間捕捉到莫斯科獨一無二的氛圍,辨識出莫斯科的腔調(diào),銘記它的周遭環(huán)境。格里鮑耶多夫著重描寫了形形色色的莫斯科人,通過他們的形象奠定了莫斯科形象本身。每一個出場的人物,“不管他何等身份,不管他油頭光棍!您從頭到腳仔細認,莫斯科的事物,都帶著莫斯科的印”(50)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0-51.。

通常,在以“莫斯科”為背景的俄羅斯文學作品里,往往會把家描寫為一個舒適的地方,那是溫暖、恬靜的空間,與家庭、子女教育和家庭的節(jié)日密切相關。恰茨基在離開三年后返回莫斯科直接奔向舞會并不是偶然的,因為對于古老的莫斯科而言,生活仿佛就是由無盡無休的節(jié)日組成,正是這些節(jié)日將人們聚攏在一起。而且對于林林總總的節(jié)日而言,舞會就是一種最常見的慶祝儀式。然而,家是私密而安全的空間,它僅限于最親近的人的聚合。恰茨基來到法穆索夫的家,僅僅為了索菲亞,因為索菲亞使恰茨基想到愛情的甜蜜和家的溫暖。然而當家中設置出“舞會”空間,這個空間就會被很多異己的元素所充斥,因而充滿離散性和不確定性。很多“莫斯科時空”里的主人公們的命運正是在舞會上發(fā)生了改變,正如恰茨基的命運在法穆索夫家里的舞會上被改變一樣。在那個“異己”的環(huán)境里,他遭到背叛,被視為“瘋子”“怪人”“傻瓜”。

格里鮑耶多夫注意到了特定的城市空間所承載的社會結(jié)構和意識形態(tài)作用,不僅利用“客廳”來展示上流社會貴族階層的一般生活,還利用人物的獨白來揭示城市街區(qū)所代表的價值取向。在《聰明誤》中,多次被提及的一個莫斯科街區(qū)就是著名的“鐵匠橋”(“кузнеский мост”,亦譯“打鐵橋”)。比如,當法穆索夫指責女兒索菲亞與莫爾恰林在一起時說道:“這都是打鐵橋大街的那些法國人,黃色的歌曲,摩登的腰身;刮了我們的錢,壞了我們的心。”(51)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9.又比如,當莫爾恰林一腳踏兩只船的丑行敗露后,法穆索夫又指責索菲亞的侍女麗莎在這件事上沒起好作用:“打鐵橋大街學來的新身手,拉皮條、做牽頭,撥云撩雨樣樣有?!?52)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47.鐵匠橋大街是莫斯科最古老的街區(qū)之一,它的出現(xiàn)與當時在這個區(qū)域的建筑炮樓 (Пушечный двор)有關,它保留了涅格林納亞河上的鐵匠橋的稱謂。最早,鐵匠橋大街一帶是一個涵蓋了包括“老鐵匠自治村”“鐵匠橋”和“敲鐘人自治村”等不同社會階層的文化區(qū)域。在17—18世紀,這條街上居住著很多社會名流,諸如梅雅索多夫、薩爾蒂科夫、加加林、謝爾巴托夫、多爾戈魯科夫、沃倫斯基、沃隆佐夫、戈利岑等諸多顯赫家族。從18世紀伊始直到1917年,鐵匠橋大街一直是莫斯科主要的“奢華和時尚中心”,服裝店、書店、餐館和照相館鱗次櫛比(53)Кузнецкий мост(Улица)[EB/OL].[2019-11-05]. https:∥ru.wikipedia.org/.。 直到今天,鐵匠橋的歷史傳統(tǒng)仍然被保留。在《聰明誤》中,鐵匠橋更是一處具有“意識形態(tài)”意味的城市空間。在劇中,但凡涉及時裝店鋪、法式浪漫、風花雪月、腐化沉淪一定會與這個城市街區(qū)發(fā)生關聯(lián)。這個區(qū)域帶著明顯的“歐范兒”標簽,法穆索夫的社會表面上將“歐洲”元素視為傷風化的洪水猛獸,大加討伐,而實際上,他們才是一群真正的崇洋媚外、西方盲目的模仿者。正如恰茨基所駁斥的那樣,正是他們“拋棄祖國的歷史、語言、風俗、人情,甚至連傳統(tǒng)的衣衫頭巾,也換取了西方的燕尾服、文明棍!”(54)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17.

除此之外,在《聰明誤》中,格里鮑耶多夫借法穆索夫客廳里那些莫斯科上流社會的公爵夫人和貴族小姐們的形象,觸及了當時的俄羅斯正受控于一股強大的女性力量的話題。我們看到,在莫斯科社會,貴族婦女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就是法穆索夫所說的“上流社會的母獅子”的權力。法穆索夫感慨道:“……我們的夫人們,誰敢觸犯半分?什么事情都有份,什么規(guī)矩都不認!每逢打牌就爭論……伊琳娜·芙拉西耶夫娜!盧凱利亞·亞歷克塞芙娜!塔契雅娜·尤里耶夫娜!普利赫里亞·安德烈芙娜!叫她們當議員——最最行!”(55)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51-52.莫爾恰林一臉崇拜地向恰茨基提及塔契雅娜·尤里耶夫娜憑借“無可爭辯的威望”,在任何可能的機會都要顯示被“優(yōu)待”的地位;而殘酷的公爵夫人瑪利亞·阿列克謝耶夫娜甚至使法穆索夫的莫斯科的“名流們”聞聲戰(zhàn)栗;恰茨基過去的同事,普拉東·米哈伊洛維奇·戈里奇對自己的妻子唯命是從、百依百順;有6個女兒的圖戈烏霍夫斯卡婭公爵夫人任意指使老公爵,她關心的只是如何成功地將女兒們嫁出去。在這群頤指氣使的莫斯科貴族夫人中間,最生動的形象之一就是莫斯科老貴族赫列斯托娃,甚至連法穆索夫都懼她三分:“若是讓瑪麗亞太太知道。又叫我如何是好?”(56)亞·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M].李錫胤,譯.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151.格爾申宗曾在《格里鮑耶多夫的莫斯科》中描述了19世紀上半葉,莫斯科上流社會被女貴族納斯塔西婭·德米特里耶夫娜·奧弗洛西莫娃(《聰明誤》中赫列斯托娃的原型)所掌控的真實情景?!八信c她相遇的人都像怕火一樣害怕她,不僅是她的兒子們,還有那些敬畏她的、高大的警衛(wèi)們(談到他們時,她說:‘我有手,他們有臉’)?!?57)М.Гершезонь.Грибоедовская москва[M].Москва,Издание,М.иС.Сабашниковых,1914:84.格里鮑耶多夫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俄國上流社會中這一反?,F(xiàn)象,形象地揭示了造成俄國社會停滯的又一深層動因。在《聰明誤》中,莫斯科的“女性”元素象征著一種反對進步、從源頭上消滅男性的惰性力量。在那里,男人們總是處于乖戾、反常的女性權力的控制之中。在宗法制的法穆索夫社會,女人們擁有男人的特征,即權力、果斷、意志;與此同時,男人們則逐漸變得軟弱無力、優(yōu)柔寡斷,“莫斯科的丈夫是‘妻子’的聽差”(58)岡察洛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論文選[G].馮春,選編.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26.。這股惰性的女性力量,在后世的俄羅斯文學莫斯科時空中逐漸發(fā)展變異為一種超強的控制力,它既魅惑男性又戕害男性,甚至改變了莫斯科城的形象氣質(zhì),使俄羅斯文學傳統(tǒng)的“永恒的女性”形象逐漸發(fā)生易容。

猜你喜歡
多夫索菲亞格里
黑天鵝格里布
齊多夫定生產(chǎn)中疊氮化工藝優(yōu)化
索菲亞的百貨店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HPLC法測定齊多夫定中有關物質(zhì)
索菲亞的魔法書
索菲亞的魔法書
河南省| 商丘市| 伽师县| 南城县| 揭东县| 沾化县| 德令哈市| 宁津县| 芷江| 淮安市| 洛扎县| 灵丘县| 司法| 高平市| 芷江| 泊头市| 山西省| 建湖县| 新巴尔虎右旗| 富宁县| 师宗县| 柳州市| 灌南县| 乌拉特中旗| 徐水县| 南丹县| 虹口区| 谢通门县| 涟源市| 靖宇县| 剑川县| 葫芦岛市| 来凤县| 错那县| 东辽县| 龙口市| 福泉市| 江孜县| 炉霍县| 华亭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