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州太湖之濱的鄧尉梅花聞名遐邇。明清時期,文人雅士探梅詠梅詩文甚多。每當冬末春初,梅花凌寒開放,周邊方圓幾十里梅花連綿不斷,傾吐清雅的淡香。人們踏青賞梅,陶醉不已。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犖曾登吾家山探梅。一眼望去,白梅如雪茫茫如海,無邊無垠,暗香浮動,一派香國雪海的極盛景象。巡撫大臣不禁觸景生情,題下千古絕名“香雪?!?,為鄧尉梅景做出一個絕妙的廣告,傳播至今,成為佳話。
關(guān)鍵詞:鄧尉 梅花 宋犖 香雪海 詩詠
蘇州太湖之濱的鄧尉梅花聞名遐邇。明代姚希孟《梅花雜詠序》曰:“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諸山為最,若言其衍亙五六十里,窈無窮際,猶兒童野老之見也。梅得山水而色揚……光福諸山乃太湖之雉堞也,觀者一舸至館娃山下,或紆迤從穹窿塢入,或徑從青芝山入,皆盤折香林。轉(zhuǎn)入鄧尉,梅花愈盛,波容水態(tài)愈媚?!鼻宕徸哉洹恫∶佛^記》開篇寫道:“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庇纱丝梢?,蘇州鄧尉梅花名聲之大。
鄧尉山,位于蘇州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相傳,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此山,因而得名。一般而言,吳人口語所稱鄧尉亦指光福,鄧尉既是光福的重要山脈,也是光福的別稱。據(jù)史料記載,光福種梅歷史始于西漢,而鄧尉山里植梅為業(yè)者,十中有七。俗語稱:鄧尉梅花甲天下,望中無地不栽梅。清人葛芝《鄧尉看梅歌》寫道:“鄧尉山中種梅樹,高下谷量不知數(shù)?!鄙嚼锩窐渲嗖浑y想見。
光福三面環(huán)湖,是一個伸向太湖的半島狀地形,依山傍水,獨得地利。整個半島諸山,鄧尉、玄墓之外,還有西磧、銅井、彈山、青芝、吾家、虎山等山較為知名,島內(nèi)諸峰連綿,重嶺疊翠。梅花生長其間,易得林木掩映之趣,更加上太湖萬頃湖水的輝映烘托,花光湖影,彌漫相接,光福梅景具有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效應。明人姚希孟稱鄧尉梅花“得山水而色揚”,清人周永年《圣恩寺前看梅》云:“更喜水光相映發(fā),橫斜疏影托波傳。”皆為贊美光福梅花得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的特色效果。明代中葉之后,光福一帶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吸引外來商人與游客絡繹不絕,因此進一步擴大了光福鄧尉梅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必至鄧尉,曾賦《鄧尉香雪海歌》,令從臣吟唱。于是,鄧尉梅花聲名更盛,成為社會公認的江南賞梅勝地。
明清時期,文人雅士探梅詠梅詩篇甚多,選錄幾首欣賞如下:
暖日東風芳草薰,平湖春霽碧氤氳。
銅坑東下花林接,一路穿香入白云。
(梁辰魚《由銅坑東路看梅過玄墓山房作》)
芬芳秀色若可餐,正月梅花開未殘。
萬樹俱含蘭氣郁,千崖欲動珠光寒。
春風披指白云上,明月常抱青林端。
深入山家疑積雪,閉門猶恐驚袁安。
(張元凱《玄墓山看梅和友人作》)
虎山橋外水如煙,雨暗湖昏不系船。
此地人家無玉歷,梅花開日是新年。
(王穉登《湖上梅花歌》)
蒙蒙千萬樹,香在未開時。
雪里人空望,風前自不知。
(屈大均《同諸子元墓探梅》)
二月梅花爛漫開,游人多自虎山來。
新安塢畔重重樹,畫舫青油日幾回?
(王士禛《鄧尉竹枝詞》選一)
山山不斷香,樹樹未消息。
陡見斑陸離,振衣上西磧。
隱隱籬落間,燦燦映朱碧。
小紅桃杏色,綠萼群仙列。
東風飄靈雨,四野行人絕。
余情茍信芳,涂泥濘所惜。
陟岡亂云侵,歷磴蒼蘚裂。
交徑橫枝妍,倚澗芳華潔。
顧慚塵俗軀,游此神仙窟。
何當來買山,永結(jié)子云宅。
(張誠《 鄧尉一帶皆單瓣白梅,至西磧始有硃砂紅、綠萼梅、玉蝶梅各種。自鄧尉下,冒雨復至西磧山頂》)
光福探梅歷史悠久,尤其是明代中葉之后,光福湖山美景聞名遐邇,游者漸眾。《光福志》載:“所謂二十四香花信風,唯梅信第一,帷時四方名流騷客,或?qū)伲蛱矫?,舟車往來,絡繹而至,極一春之盛?!泵慨敹┐撼酰坊韬_放,周邊方圓幾十里梅花連綿不斷,傾吐清雅的淡香。人們踏青賞梅,芬芳秀色可餐,令人陶醉不已。
以上所選幾首詩中提到的玄墓,亦稱元墓,在光福鎮(zhèn)南,與鄧尉山相連。其實,鄧尉山本為一山,兩峰連體,習慣上北峰名鄧尉,南峰稱玄墓。鄧尉之名源于東漢太尉鄧禹;玄墓之名,相傳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故名。光福梅花較為著名的除鄧尉、玄墓外,文人詠梅詩篇所寫到的,還有銅坑、虎山、西磧、彈山、青芝、吾家山等。
光福探梅,不僅是文人墨客的雅興,也在吳地民間逐漸形成風氣。史料記載,吳人之俗,歲于山中探梅信,可以說,早春探梅是吳人一大勝游。清人王士禛《鄧尉竹枝詞》用通俗語言寫吳中風俗人情云:“二月梅花爛漫開,游人多自虎山來。”虎山在光福鎮(zhèn)西北,面臨下崦湖,相傳是吳王闔閭?cè)Φ仞B(yǎng)虎之地,故名。王穉登《湖上梅花歌》首句提到的虎山橋,為吳中著名的古津橋,在光福東、西二崦之間,是水路來訪的主要泊地。每年二月梅花爛漫盛開時節(jié),游人紛至沓來,游舫行轎絡繹不絕,一派繁忙景象。
光福探梅最好處,莫過于香雪海。香雪海位于鄧尉山之西的吾家山(亦名馬駕山),屬鄧尉山支脈。香雪海景區(qū)的梅花有烏梅、綠梅、紅梅和白梅,其中,白梅最多。冬去春來時節(jié),大片的白梅開滿山坡,似乎覆蓋了一層白雪,蔚為壯觀。
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犖曾登吾家山探梅。一眼望去,白梅如雪茫茫如海,無邊無垠,暗香浮動,一派香國雪海的極盛景象。巡撫大臣不禁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題下千古絕名“香雪?!保瑸楣飧`囄久肪白龀鲆粋€絕妙的廣告,傳播至今,成為佳話。
宋犖(1634—1713),字牧仲,號漫堂、西陂,河南商丘人。是官員、詩人、畫家,還是文物收藏家。歷仕刑部郎中、山東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西巡撫、江蘇巡撫,后累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作為官員,宋犖是位能吏,具備超人才干,而且為官清廉,勤政愛民,興利除弊,秉公執(zhí)法,所任各職,政績卓著,被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深得康熙皇帝的信賴與賞識。
康熙三十一年(1692),宋犖調(diào)任江蘇巡撫。清代江蘇巡撫衙門設在蘇州府,宋犖自此駐節(jié)蘇州十四年,此乃宋犖仕途中的重要節(jié)點。史書記載,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四年(1699—1705),康熙皇帝曾三次南巡,皆駐蹕蘇州,由江蘇巡撫宋犖負責接待??滴趸实奂钨澦螤尉庸侔察o,迭蒙賞賚,御書“仁惠誠民” “懷抱清朗”等賜予宋犖以示恩寵。后以宋犖年逾七十,康熙皇帝又書“福”“壽”字以賜。康熙四十四年(1705),七十一歲的宋犖升任吏部尚書離蘇赴京。
宋犖撫吳十四年,施政老成持重,景仰先賢,禮遇名士,官聲很好,與蘇州結(jié)下深厚緣分,留下不少政績和佳話。作為文人官員,宋犖十分重視地方文化建設,比如,景仰先賢蘇舜欽,以蘇舜欽建園精神為根據(jù),修葺廢園滄浪亭,使得滄浪名園聲聞三吳。
宋犖不僅是清初康熙朝名臣良吏,政治地位顯赫,而且是一位學問淵博的文化人,雅好詩文,才華橫溢,與王士禛、施潤章等人同稱“康熙年間十大才子”。宋犖工詩,詩風流暢剛健。這位風雅之士,公務之余,常常尋訪古跡名勝。在江南吳地任職多年,留下許多佳話美談。除了重修滄浪亭這一具有里程碑的文化工程,還有題名“香雪?!辩澯谘卤?,留傳至今,此乃江蘇巡撫宋犖對光福鄧尉梅景的一大貢獻。由此,香雪海名揚天下,成為一處賞梅勝景。
關(guān)于宋犖題名“香雪?!钡脑斍?,宋犖幕客邵長蘅曾在《彈山吾家山游記》中有記載。文中寫到,作者與江蘇巡撫宋犖游覽光福彈山,順路登上吾家山探梅:“山高僅廿仞,其上少花,多巨石蘚駁,下視則千頃一白,目滉漾銀海中,幽麗殆不可名狀,月夜登此,不知奇更何似。公欲題以‘香雪海,予曰:‘極佳,可作漢隸鐫崖石上也?!?/p>
對于題名“香雪?!敝攀?,宋犖本人也曾寫詩記載。其《雨中元墓探梅,余于吾家山題香雪海三字》詩云: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徑鏗然杖有聲。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巖溜互喧爭。
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詩題中“元墓”,亦稱玄墓,如前所述,與鄧尉山實為一體。宋犖這首七言律詩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詩題明確點出詩人宋犖曾于吾家山題名“香雪?!比?。
首聯(lián)二句“探梅冒雨興還生,石徑鏗然杖有聲”,寫詩人雨中探梅,興趣盎然。宋犖此時已年過花甲,冒雨持杖上山,拄杖點石,石徑發(fā)出鏗鏘有力的聲音,響亮而節(jié)奏分明,由此,也進一步表明詩人冒雨探梅的興致頗高。
中間兩聯(lián)一實一虛,描寫詩人探梅途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別具一格的審美情趣。頷聯(lián)二句“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巖溜互喧爭”是實寫,景色宜人,有聲有色。天空中的云影與梅樹林的花光相互映襯,流光溢彩;山中松濤陣陣與山間溪流潺潺,似乎在相互喧爭,悅耳動聽。頸聯(lián)“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以不經(jīng)意的筆觸虛寫詩人的賞梅雅趣,詩人想象著若在僧榻上遠聞梅之冷香最適宜,以領略嫻靜的韻味;若走入殘缺的園扉則能細品梅花之幽姿,別有一番幽靜趣味。
尾聯(lián)二句“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又是寫實,描繪鄧尉諸山千樹萬樹梅花開的風景,如詩如畫,境界闊大。詩人站在山上極目遠望,滿山白梅,茫茫如雪,彌漫無際,暗香浮動,猶如梅花之海。最后一句交代了詩人曾于吾家山畔題名“香雪海”的故事,頗為自得,甚至有點陶醉了。
這里,詩人用“香雪?!眮硇稳萼囄久坊?,真可謂畫龍點睛,生動形象地概括了鄧尉梅花的特色與質(zhì)量。“香雪?!比齻€字不僅著眼于花色白潔,而且渲染出白梅漫山遍野、幽香彌漫浩瀚的美景。而且,暗香浮動的茫茫白梅,連接著浩瀚之太湖,水光與花影搖曳滉漾,完全是一派雪海香國之壯麗景象。
借助巡撫大臣宋犖的名氣聲望,“香雪?!鳖}名迅速流傳開來,名揚天下,成為鄧尉梅景之專屬名稱,影響極其深遠?!短K州府志》記載,吾家山原來并不出名,“山不甚高,四面皆樹梅。康熙中,巡撫宋犖題‘香雪海三字于崖壁,其名遂著”。從此,光福香雪海梅花,馳名海內(nèi)外。
如今,“香雪海”三個大字鐫刻在吾家山石壁上,保存完好,成為一處古跡名勝。
作 者: 徐靜,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吳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編 輯: 張晴 E-mail: zqmz0601@163.com